馬來長吻鱷

馬來長吻鱷

馬來長吻鱷屬於食魚鱷亞科。馬來鱷口鼻部也很細長,口內有80枚大小一致的牙齒。馬來鱷平均體長為3米,但也有的達到4米。馬來鱷生活於馬來半島、加里曼丹、蘇門達臘、爪哇的淡水沼澤、湖泊和河流中,列入CITES附錄1和1996年IUCN紅皮書目錄,因數據不足,暫定為極危種或瀕危種。

馬來長吻鱷(Tomistoma schlegelii)

馬來長吻鱷(學名Tomistoma schlegelii),也叫馬來鱷

瀕危等級

列入CITES附錄1和1996年IUCN紅皮書目錄,因數據不足,暫定為極危種或瀕危種

形態特點

形似恆河鱷,但其頭部會逐漸往口鼻部縮窄,而且也沒有雄性食魚鱷吻端的球狀突起。體色為橄欖綠色,背上有模糊的黑色橫條紋;尾部強而有力,有助游泳,眼睛則有黃-棕色虹膜,這點在鱷魚中相當少見。

分布

泰國南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曾有報導稱,在蘇拉威西島越南亦有馬來鱷分布,但未經進一步證實。

生物學

馬來鱷最普通的棲息地是森林泥炭沼澤地。馬來鱷具細長而窄的嘴,適於捕食魚類,但是分析其內容物,它的食性很廣,不是一種專吃魚類的鱷。馬來鱷的胃內被發現有食蟹猴小鼷鹿野豬巨蜥等,此外,還有石子和露兜樹葉,有兩例還被發現有許多寄生線蟲

繁殖

雌鱷長至2.5~3米時達性成熟,每年旱季6~8月為其造巢期。其特點是所有巢均建在大樹基部的泥炭丘上,泥炭丘是由植物屍體等有機物質逐漸沉積於樹根而形成的。巢由於於葉子、樹枝和碎木塊等建成,呈丘狀,沒有利用雜草,這點和其他鱷不同。巢直徑為1.2~1.4米,高約0.6米。卵產於卵窩中,每窩卵有15~60枚,卵較大。

分類

對於馬來鱷的系統發生及分類地位,專家的看法很不一致。根據形態學的證據,傳統分類將其歸於真鱷科或亞科。

種群動態及保護

由於馬來鱷的生境要求有特定的漂浮植物叢和成蔭的水邊棲息棲息地,故一段時期來不斷地砍伐森林、修築水壩、開闢新水道、非法捕獵,已使其棲息地大量喪失。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爬蟲綱 Reptilia
目: 鱷目 Crocodylia
科: 長吻鱷科 Gavialidae
屬: 馬來長吻鱷屬 Tomistoma
Müller, 1846
種: 馬來長吻鱷 T. schlegelii

鱷形目相關類別

鱷形目爬行綱古蜥亞綱的 1目
鼉科北美的密河鼉、長江的揚子鱷(中華鼉)
鱷科侏儒鱷(Osteolaemus tetraspis )、美洲鱷(Crocodylus acutus)、非洲狹吻鱷(Crocodylus cataphractus)、 奧利諾科鱷(Crocodylus intermedius)、澳大利亞淡水鱷(Crocodylus johnstoni)、菲律賓鱷(Crocodylus mindorensis) 、瓜地馬拉鱷(Crocodylus moreletii) 、尼羅鱷(Crocodylus niloticus)、紐幾內亞鱷(Crocodylus novaeguineae)、沼澤鱷(Crocodylus palustris) 、灣鱷(Crocodylus porosus) 、古巴鱷(Crocodylus rhombifer) 、暹羅鱷(Crocodylus siamensis) 、馬來長吻鱷(Tomistoma schlegelii)
食魚鱷科印度有恆河食魚鱷1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