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爾德尼昭之戰

額爾德尼昭之戰

康熙時期清政府在康熙朝對準噶爾貴族進行了三次規模較大的戰爭。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為統一西北地區與準噶爾貴族進行的多次戰爭﹐在清代文獻中通稱為“平定準噶爾”。

基本信息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為統一西北地區與準噶爾貴族進行的多次戰爭﹐在清代文獻中通稱為“平定準噶爾”。
康熙時期清政府在康熙朝對準噶爾貴族進行了三次規模較大的戰爭。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為實現統治蒙古諸部﹑割據西北的政治野心﹐在俄國政府的慫恿支持下﹐於康熙二十七年(1688)進攻喀爾喀蒙古﹐並藉口追擊土謝圖汗部餘眾﹐進軍內蒙古烏朱穆沁﹐與清政府發生直接軍事衝突。康熙帝(即清聖祖玄燁)為確保京師安全和邊疆安定﹐曾三次率軍親征漠北。二十九年七月﹐他命裕親王福全﹑恭親王常寧分兵左右兩路出古北口﹑喜峰口﹐並於七月二十四日親自進駐博洛河屯(今河北隆化)節制全軍。八月一日兩軍在烏蘭布通(今內蒙克什克騰旗境內)交戰。噶爾丹軍將萬餘駱駝縛蹄臥地﹐背負木箱﹐蒙以濕氈﹐環列為營﹐名為“駝城”。士兵依託箱垛﹐發射弓矢。清軍以火器為前列﹐遙攻中堅﹐摧毀駝城。噶爾丹僅率數千人逃回科布多。三十四年五月﹐噶爾丹又以騎兵三萬(並揚言借俄羅斯鳥槍兵六萬)﹐由科布多東犯克魯倫河以北巴顏烏蘭。三十五年二月﹐康熙帝發兵十萬﹐分東﹑西﹑中三路出擊。五月十三日費揚古統帥之西路清軍在昭莫多(今蒙古烏蘭巴托現諛?/span〉)與噶爾丹主力軍隊遭遇﹐激戰竟日﹐清軍猛攻敵軍陣後﹐另遣騎兵進攻側翼﹐噶爾丹軍陣大亂﹐清軍追擊三十餘里﹐殲敵數千。噶爾丹率殘部倉惶西逃。次年春﹐康熙帝親赴寧夏﹐命費揚古﹑馬思哈兩路出兵﹐進剿噶爾丹殘部。同年三月﹐噶爾丹在科布多阿察阿穆塔台暴病而亡。繼噶爾丹成為準噶爾部首領的策妄阿拉布坦﹐在勢力強大後﹐也曾幾次擾亂邊疆地區安寧。五十五年策妄阿拉布坦派大策零敦多布率兵六千進犯西藏。次年十一月攻占喇薩(Lhasa﹐今西藏拉薩)﹐殺拉藏汗﹐造成西藏地方動亂。五十七年十月﹐康熙帝為維持西藏的安寧﹐決定進兵西藏。五十九年一月延信率軍自青海庫庫爾塞出發﹐二月噶爾弼自打箭爐(今四川康定)出發。為配合兩路大軍進藏﹐傅爾丹﹑富寧安分別由新疆阿爾泰和巴爾庫爾(今巴里坤)兩路進擊﹐允為撫遠大將軍節制全軍。清軍八月進入喇薩﹐控制西藏政局﹐大策零敦多布率殘部逃回伊犁。
雍正時期雍正朝對準噶爾貴族進行了兩次戰爭。雍正五年(1727)噶爾丹策零繼策妄阿拉布坦為準噶爾首領後﹐即遣使清廷要求派人入藏熬茶(向喇嘛寺廟發放布施)﹐清政府鑒於藏地政局不穩﹐未允其請﹐並令噶爾丹策零將羅卜藏丹津送回(見羅卜藏丹津叛亂)。一年之後﹐雍正帝(即清世宗胤禛)決意出兵準部。八年﹐噶爾丹策零押送羅卜藏丹津的隊伍行至中途﹐探知清軍西進來討﹐便返回伊犁。入冬﹐噶爾丹策零偷襲清軍西路軍營。九年六月發生和通泊之戰﹐噶爾丹策零大敗清軍﹐他因此躊躇滿志﹐屢次挑舋。十年六月﹐噶爾丹策零又派小策零敦多布率兵三萬﹐進掠克魯倫地區﹐與將軍塔岱及喀爾喀親王額駙策棱所率清軍相遇﹐雙方在額爾德尼昭(光顯寺)激戰﹐準噶爾軍隊中伏被圍﹐僅噶爾丹策零﹑小策零敦多布率殘部突圍。
乾隆時期乾隆朝﹐清政府為完成對西北邊疆地區統一﹐曾兩次出兵準噶爾部﹑進軍伊犁。乾隆十年(1745)噶爾丹策零死﹐上層貴族為爭奪汗位發生內訌。十七年達瓦齊在阿睦爾撒納支持下奪取了準噶爾部統治權﹐不久兩人又發生火併。十九年阿睦爾撒納兵敗﹐率部兩萬投清。清政府決定進軍伊犁。二十年二月﹐清軍分南﹑北兩路出兵。北路以班第為主將﹑阿睦爾撒納為副將﹐由馬里雅蘇台出阿爾泰山﹔南路以永常為主將﹑薩賴爾為副將﹐由巴里坤出發﹐五月兩軍會師博羅塔拉河﹐繼續向伊犁挺進。達瓦齊退守格登山(今新疆昭蘇縣松柏邊卡)﹐遭清軍夜襲﹐達瓦齊越天山奔南疆﹐在烏什為回部霍吉斯擒獲﹐押交清廷(見彩圖清人繪《平定準噶爾圖卷》(局部)此圖描繪乾隆二十年(1755)清軍進軍伊犁﹐平定達瓦齊叛亂的情景)。八月﹐阿睦爾撒納欲為厄魯特蒙古四部總汗而未得逞﹐遂發動叛亂。清政府於二十一年二月出兵進剿﹐三月占領伊犁﹐阿睦爾撒納逃入哈薩克阿布賚牧地。不久他又在博爾塔拉會盟準噶爾諸台吉﹐重燃戰火﹐並派出以宰桑(貴族稱號。僅用於非成吉思汗家族出身者)達瓦為首的使團去俄國求援。二十二年二月清廷派定邊將軍成袞扎布﹑定邊右副將軍兆惠率兵分兩路再次進軍伊犁。七月﹐阿睦爾撒納兵敗逃入俄境﹐不久死於痘疫。
郎世寧作銅版畫《平定準噶爾戰圖》(局部)
清政府通過上述戰爭﹐打擊了準噶爾貴族上層的割據勢力﹐統一了西北邊疆﹐有力地抵制了俄國勢力的擴張。
返回:著名戰役

清朝戰爭列表

山海關之戰 | 清滅大順之戰 | 清滅南明弘光政權之戰 | 潼關之戰 | 清滅大西之戰 | 揚州之戰 | 清滅南明魯王政權之戰 | 清滅南明隆武政權之戰 | 豪格平川陝之戰 | 清滅南明紹武、永曆政權之戰 | 博洛平福建之戰 | 鄭成功抗清之戰 | 孔有德平湖南之戰 | 桂林之戰 | 衡州之戰 | 清平貴州之戰 | 清平雲南之戰 | 三藩之亂 | 清平耿精忠之戰 | 衢州之戰 | 岳州之戰 | 清平王輔臣之戰 | 清平尚之信之戰 | 建昌之戰 | 保寧之戰| 澎湖海戰 | 雅克薩之戰 | 清平噶爾丹叛亂 | 烏蘭布通之戰 | 昭莫多之戰 | 清平西藏之戰 | 清平青海之戰 | 布爾哈屯之戰 | 清平噶爾丹策零之戰 | 博克托嶺、和通泊之戰 | 額爾德尼昭之戰 | 古州苗民起義 | 清平睦爾撒納之戰 | 清征達瓦齊之戰 | 巴里坤之戰 | 清平天山南路之戰 | 黑水營之戰 | 清再征金川之戰 | 勒烏圍之戰 | 清平天地會之戰 | 清反擊廓爾喀人之戰 | 清攻安南阮惠之戰 | 聶拉木之戰 | 橫河之戰 | 白蓮教起義 | 漁山之戰 | 天理教暴動 | 滑縣之戰 | 清平張格爾叛亂 | 渾河之戰 | 鴉片戰爭 | 三元里人民抗英之戰 | 太平天國運動 | 捻軍起義 | 武漢之戰 | 江寧之戰 | 太平軍北伐 | 太平軍西征 |鎮江之戰 | 上海小刀會起義 | 大成國起義 | 湘軍攻武漢之戰 | 湖口之戰 | 雲南回民起義 | 第二次鴉片戰爭 | 石達開遠征 | 二破江北大營 | 三河大捷 | 黔西南回民起義 | 第二次大沽口之戰 | 李永和、藍朝鼎起義 |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 | 楚雄之戰 | 安慶之戰 | 二郎場之戰 | 浙江之戰 | 天京之戰 | 陝西回民起義 | 甘肅回民起義 | 高樓寨之戰 | 灞橋之戰 | 金積堡之戰 | 黃飄之戰 | 紙橋之戰 | 清軍收復新疆之戰 | 中法戰爭 | 第二次紙橋之戰 | 馬尾海戰 | 宣光之戰 | 鎮海之戰 | 鎮南關之戰 | 中日甲午戰爭 | 豐島海戰 | 平壤之戰 |黃海海戰 | 威海之戰 | 八國聯軍 | 武昌起義 | 白朗起義 | 南京之戰 | 辛亥革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