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爾德尼昭

額爾德尼昭

蒙古人民共和國著名古寺廟。於1586年建造,面積約為0.16平方公里,是蒙古第一座喇嘛廟,現已闢為博物館。額爾德尼昭依照中國風水理論設計,昭內原有一湖,現已乾涸。寺廟內所有的建築都坐北朝南,庭院後有山水。額爾德尼昭在它的鼎盛時期,住有5000位和尚和僕人。20世紀30年代,喇嘛教在漠北遭禁,昭內所有的和尚都被趕跑,寺廟大殿改為貯藏化肥的倉庫,遭到嚴重破壞。

額爾德尼昭

正文

蒙古人民共和國著名古寺廟。位於烏蘭巴托以西400公里的哈拉和林,為外喀爾喀土謝圖汗阿巴岱汗 (1534~1586) 皈依喇嘛教後,於1586年建造,是蒙古第一座喇嘛廟,現已闢為博物館。
該寺坐西朝東,平面呈方形,面積約為0.16平方公里,四周築有高大寺牆。每面牆建有城垛25個,正中辟大門。各城垛上建喇嘛教小白塔 1座,加上牆四角地面各置的大小白塔1座,共108塔。寺內有一條東西縱深的中軸線,為主要建築所在。西南隅另有一組專奉釋迦牟尼的建築物,西北部及北部主要為喇嘛們的僧舍。進入東門為中軸線上的第一座建築,現僅存遺址,當初原為阿巴岱汗召集會議的氈房,其基址的大圓台至今仍清晰可見,直徑約為45米。寺內主要建築還有拉布蘭殿、三座大廟、金塔和墓塔等。拉布蘭殿建於1780年,為一座宏偉的藏式建築,平面呈倒凸字形,中央主樓高 3層,兩側各為 2層的翼樓。屋頂為平台式,各層各間開設一下大上小的梯形窗,窗頂嵌出檐部,外牆稍向內傾,原是喇嘛舉行法事的場所。3座廟宇建造在磚台上,3殿一字排列,平面均長方形,面闊5間,進深4間,重檐歇山頂,覆以黃、綠、紫 3色琉璃瓦及吻獸。布局協調,手法各有千秋。中殿為兩層,南殿和北殿為單層。3殿分別供奉釋迦牟尼的青年、中年和老年塑像。從建築結構判斷, 3座大廟應為建寺時期的建築。寺內保存有15~17世紀的繪畫、裝飾品、刺繡品以及大量的珍貴手稿、木版書籍、碑刻等珍貴文物,對於研究該寺歷史及喇嘛教在蒙古的流行情況均有重要參考價值。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