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峽108塔

青銅峽108塔

在寧夏青銅峽水庫西側的山崖上,坐落著一個巨大的塔群,因塔數總計為一百零八座,俗稱一百零八塔。百零八塔是中國現存的大型古塔群之一,位於銀川市南60公里的青銅峽水庫西岸崖壁下,塔群坐西面東,依山臨水,塔基下曾出土西夏文題記的帛書和佛禎,可能建於西夏時期是喇嘛式實心塔群。佛塔依山勢自上而下,按1、3、3、5、5、7、9、11、13、15、17、19的奇數排列成十二行 形成總體平面呈三角形的巨大塔群 。

簡介

一百零八塔是中國現存的大型古塔群之一,位於銀川市南60公里的青銅峽水庫西岸崖壁下,塔群坐西面東,依山臨水,為實心喇嘛磚塔。最高一座3.5米,其
青銅峽108塔青銅峽108塔
余均高2.5米。隨著山勢,自上而下按1、3、3、5、5、7、9、11、13、15、17、19的奇數排列成12行,整體成等腰三角形。塔群最上面為一座高4米的過洞式喇嘛塔,其餘各塔高均在2.5至3米之間。

建築特色

寧夏青銅峽108塔青銅峽108塔中國古塔建築中僅見的大型塔群,位於寧夏中部黃河上游段的最後一個峽口,是一組排列有序,極為規則的塔群,共有108座
青銅峽108塔青銅峽108塔
,全部都用磚砌成,並抹以白灰。塔群坐西朝東,背山面水,隨山勢起伏而建,從上到下按奇數排列成一個三角形的塔陣,除最上面的第一座塔較大之外,其餘均為小塔。每當風和日麗,108座塔倒映在金光閃閃的水波中,景色奇特,幽雅明麗。 108塔背山面河,依山勢鑿石分階而建,自高而低按奇數一,三、三,五、五,七,九……十九排列,構成一個等邊三角形塔群。每座塔的結構遠觀大體相似,近觀略有差異。自第二層以下的塔,均為單層八角須彌座,寶珠式的塔頂,大部分已毀。第一座塔高3.5米,其餘的均為2.5米高。就塔體形制看,大致可分為四種類型:第一層塔,形體較大,塔基呈方形,塔身為覆缽式,面東辟有龕門; 二至四層的塔為八角鼓腹尖錐形;五至六層的塔形為葫蘆狀;七至十二層的塔身呈寶瓶狀。108塔是實心喇嘛塔,塔心正中立一木柱,內填土坯,外砌青磚。塔體塗白灰,揭去後代維修抹上的草泥白灰,可看到最早塔體的彩繪遺蹟。

歷史

工一百零八塔修建於元代,關於其身世,究其來龍去脈,至今仍是個不解之謎,明代《寧夏方誌》和《大明一統志》稱其為古塔,始建何年已無可考。塔基下曾出土西夏文題記的帛書和佛禎。西夏時期佛教盛行,建造了不少寺廟,而且喇嘛教也曾風行,據此可能是西夏時建造的。 青銅峽兩山對峙,黃河水深且急,地形險峻,山河相襯,風光旖旎。108塔建於此處,當為人們遊覽山光水色添一勝景。民間相傳,108塔是穆桂英的“點將台”, “天門陣”。其實,它是佛教紀念性建築。佛教把人生的煩惱總結為108種,為清除煩惱,規定貫珠108顆,念佛108遍,曉鍾108響,建造108塔, 意為消除煩惱。據說,繞第一座塔三圈,一一觸摸其36個斷面,數對108個數, 則可以消除煩惱,帶來吉祥;數錯了,便會增加煩惱。傳說歸傳說,不過來到此就該親自數一數。江山增色,河水長流。峽口一帶,峰巒青蔥,灌渠流暢,田園秀美。在自然風光與人工建造的大壩映襯下,108塔更是引人注目……

景色

在塔群附近的黃河庫區,有被譽為"候鳥天堂"的青銅峽鳥島。每年春季,數以萬計的候鳥從南方遷徙而來,在這裡產卵孵育。其中既有司空見慣的麻鴨、大雁,也有珍稀的黑天鵝。藍天碧水,綠草青山,飛鳥成群,鳴聲上下,給古老寂寞的塔群增添了無限生機。

旅遊提示

最佳旅遊季節
每年春季,數以萬計的候鳥從南方遷徙而來,在這裡產卵孵育。其中既有司空見慣的麻鴨、大雁,也有珍稀的黑天鵝。藍天碧水,綠草青山,飛鳥成群,鳴聲上下,給古老寂寞的塔群增添了無限生機。這正好是旅遊的好季節! 門票價格:5元
交通提示:從青銅峽市乘2路公車到青銅峽水電站,然後換乘渡船即可到108塔,船費10元,行程總計約1個半小時。

相臨景點

銀川市著名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