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論

史論

史論,原指作史者在“本紀”“列傳”之後評述所記史事和人物的文字。後來凡是關於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論文,也都稱為“史論”。史論須讀《四史》論贊,晉宋以後,姑緩待之,史家論贊本於《詩》教,……若馬、班諸人論贊,雖為《春秋》之學,然本左氏假設君子推論之遺,其言似近實遠,似正實反,情激而語轉平,意嚴而說更緩,尺幅無多,而抑揚詠嘆,往複流連,使人尋味形中,會心言外,溫柔敦厚,《詩》教為深。庚戌,免興安、漢陰、平利等州縣上年災賦。

基本內容

史論史論
原指作史者在“本紀”“列傳”之後評述所記史事和人物的文字。後來凡是關於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論文,也都稱為“史論”。

從史學發展趨勢看,中國古代史家對史論的自覺意識要早於對史評的自覺意識。這裡說的“自覺意識”的標準,是指他們明確地使用這兩個概念而言,而不是就他們針對某個具體問題所發表的言論。一般說來,對於概念的運用,都要晚於針對某個事物所發表的具體的評論。

《後漢書》作者范曄在《獄中與諸甥侄書》中對其所撰史論著墨甚多,充分表明了他對史論的重視。他寫道:

本未關史書,政恆覺其不可解耳。既造《後漢》,轉得統緒,詳觀古今著述及評論,殆少可意者。班氏最有高名,既任情無例,不可甲乙辨。後贊於理近無所得,唯志可推耳。博贍不可及之,整理未必愧也。吾雜傳論,皆有精意深旨,既有裁味,故約其詞句。至於《循吏》以下及《六夷》諸序論,筆勢縱放,實天下之奇作。其中合者,往往不減《過秦》篇。嘗共比方班氏所作,非但不愧之而已。欲遍作諸志,《前漢》所有者悉令備。雖事不必多,且使見文得盡。又欲因事就卷內發論,以正一代得失,意復未果。贊自是吾文之傑思,殆無一字空設,奇變不窮,同合異體,乃自不知所以稱之。此書行,故應有賞音者。紀、傳例為舉其大略耳,諸細意甚多。自古體大而思精,未有此也。恐世人不能盡之,多貴古賤今,所以稱情狂言耳。

在這一段文字中,范嘩有五處講到史論問題:涉及對一般歷史人物的評價,即“雜傳論”;對同類歷史人物的評價,即類傳論併兼及民族傳論;對典章制度的評價,即有關“志”的論等;其所論之參照物則是賈誼《過秦論》,並認為班固《漢書》後贊“於理近無所得”。概括說來,范曄提出了兩個問題:一是對於他本人史論的評價,二是說明了史論在史書中的重要位置。這裡,我們不評論范曄對自己的史論的評價是否中肯的問題,我們所要關注的是范曄對史論在歷史撰述中的重要地位作了明確的表述。可以認為,對於史論的重視,並把它作為一個重要問題明確地提出來,范曄確已超過了以往的史家。

值得注意的是,在范曄所處的時代即南北朝時期,史論已開始受到更多的人們的關注。例如:

在南朝,梁人蕭統編纂《文選》一書,於卷49、卷50設立“史論”上下兩卷。它們分別收錄班固《漢書·公孫弘傳》贊、乾寶《晉武帝革命》論、《晉紀·總論》,范曄《後漢書·皇后紀》論(以上為卷49,“史論上”);范曄《後漢書》二十八將論、《宦者列傳》論、《逸民列傳》論、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恩幸傳》論(以上為卷50,“史論下”)。兩卷共收錄史論9首,而范曄《後漢書》的史論占了4首。

《文選》是文學總集,編纂者為什麼要收入史書的評論,併名之為“史論”呢?蕭統在《文選》序中作了這樣的解釋:

至於紀事之史,系年之書,所以褒貶是非,紀別異同,方之篇翰,亦已不同。若其贊論之綜緝辭采,序述之錯比文華,事出於沉)思,義歸乎翰藻,故與夫篇什。

由此可見,編纂者十分清楚,儘管史家之書在內容上和形式上都不同於文章家的作品,而其之所以要收錄“史論”,是因為“史論”和文章家的作品畢竟還是有其共同之處的,那就是“事出於沈思,義歸乎翰藻”。蕭統的這幾句話,不僅揭示了文章家的文章之本質特點,而且在思想淵源上也隱約地包含了孔子、孟子所講的關於史書的事、文、義等幾個重要元素(即事、義、翰藻)。此外,《隋書·經籍志二》正史類著錄“《後漢書贊論》四卷,范曄撰”,顯然是他人所編,可見時人對范曄史論的重視,同時亦可見范曄自評其史論高妙、深沉並非虛言。

在北朝,北齊魏收所撰《魏書》,凡十二紀,九十二列傳,十志,合一百三十卷,“其史,三十五例,二十五序,九十四論,前後二表一啟”。從中可以看出魏收對史論的重視。《北齊書》為唐初李百藥所撰,他在《魏收傳》中明確地列舉這些數字,也表明唐初史家對史論的重視。《魏書》因有“穢史”之誣稱,故對其史論則少有研究者。通觀《魏書》,其史論之作,確有特點,如其《前上十志啟》在簡述了“志”的歷史後,扼要地概括了《魏書》志的特點,作者寫道:

竊謂志之為用,綱羅遺逸,載紀不可,附傳非宜。理切必在甄明,事重尤應標著,搜獵上下,總括代終,置之眾篇之後,一統天人之跡。偏心未識,輒在於此。是以晚始撰碌,彌歷炎涼,采舊增新,今乃斷筆。時移世易,理不刻船,登閣含毫,論敘殊致。《河溝》往時之切,《釋老》當今之重,《藝文》前志可尋,《官氏》魏代之急,去彼取此,敢率愚心。

所謂“事重尤應標著”,是強調志的內容的重要性;所謂“一統天人之跡”,是揭示志在史書中的重要位置。至於《釋老》、《官氏》二志,更是當時社會生活中的兩大特點。又如《地形志》序,概述了自《禹貢》以下至西晉的地理建置及其演變,反映了歷史與制度的認同思想,魏收寫道:“《夏書·禹貢》、周氏《職方》中畫九州,外薄四海,析其物土,制其疆域,此蓋王者之規摹也。戰國分並,秦吞海內,割裂都邑,混一華夷。漢興,即其郡縣,因而增廣。班固考地理,馬彪志郡國,魏世三分,晉又一統,《地道》所載,又其次也。”這一段話,充分反映了作者對於歷史脈絡和史學傳統的認同。初讀似為常理,細察乃可見其深刻思想。

關於唐初史家、政治家重視史論,還可以舉出一些有力的證據。第一,是魏徵為《隋書》紀傳作論,史載:“初,有詔遣令狐德棻、岑文本撰《周史》,孔穎達、許敬宗撰《隋史》,姚思廉撰《梁》、《陳史》,李百藥撰《齊史》。征受詔總加撰定,多所損益,務存簡正。《隋史》序論,皆征所作,《梁》、《陳》、《齊》各為總論,時稱良史。”值得重視的是,魏徵作為唐太宗統治集團中的決策人物之一,他的史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唐初統治集團中的主流見解,而這一見解在“貞觀之治”中成為政治決策的思想基礎之一。魏徵本是政治人物,他因史論之作而被譽為“良史”。第二,是貞觀二十二年(648),唐初史家新修《晉書》告竣,唐太宗為《宣帝紀》、《武帝紀》、《陸機傳》、《王羲之傳》撰寫了四篇後論,因此《晉書》一度被稱作“御撰”。第三,李百藥的《封建論》、朱敬則的《十代興亡論》等,皆為名篇。唐人重史論,於此可見一斑。

宋人編纂《文苑英華》,包含“史論”四卷(卷754—757),匯集前人史論專文29篇,又有《唐鑒》、《唐史論斷》等史論專書的問世,中國古代史論由此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這裡,要特別指出,章學誠對於初學者學習史論的重要性有很好的分析,可以認真研究,看看從中能夠得到怎樣的啟發。

章學誠在一封信中這樣寫道:

學問大端,不外經史,童蒙初啟,當令試為經解、史論。經解須讀宋人制義,先以一二百言小篇,使之略知開合反正,兼參之以貼墨大義,發問置對,由淺入深,他日讀書具解亦易入也。史論須讀《四史》論贊,晉宋以後,姑緩待之,史家論贊本於《詩》教,……若馬、班諸人論贊,雖為《春秋》之學,然本左氏假設君子推論之遺,其言似近實遠,似正實反,情激而語轉平,意嚴而說更緩,尺幅無多,而抑揚詠嘆,往複流連,使人尋味形中,會心言外,溫柔敦厚,《詩》教為深。蒙幼初開,得其調達,正如春草初生,郁蔥氣象,妙於青碧有無之間,較之夏器高粗,尤為美含不盡;而且其體本於風人,其事關乎學識,其體參乎記述,其流達乎辭章,他日變化無窮之業,盡於此中寓之,以是不可不急務也。又且短篇易於結構,淺近易於仿摩,俾與經解相間為之,即使欲為舉業文字,亦自燦然可觀,又何憚而不與習邪!

章學誠的這一段話,至少說了三層意思:第一,是交待史論的淵源,即淵源於《詩》教,其後受到《春秋》之教學的滋養。按我的理解,《詩》 有諷喻的功能,而與“論”的作用較近,《春秋》則寓褒貶於史文之中,且同“史論”有關。第二,是闡明馬、班史論在意境和表述上的特點。第三,是強調學習和研究史論的必要性,即對於學識、辭章、寓義都有關係。這幾點,對於我們深入認識中國古代史論、進一步研究中國古代史論都很有啟發。

全書五百三十六卷,其中本紀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五十三卷,列傳三百一十六卷,以紀傳為中心。所記之事,上起1616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國稱汗,下至1911年清朝滅亡,共二百九十六年歷史。《清史稿》是中華民國初年由北洋政府設館編修的記載清朝歷史的正史——《清史》的未定稿。編修工作歷時十餘年,至1927年,主編趙爾巽見全稿已初步成形,擔心時局多變及自己時日無多,遂決定以《清史稿》之名將各卷刊印出版,以示其為未定本。因尚無依中國傳統正史體例編寫的清朝史書加上《清史稿》本身史料豐富,其價值仍不可忽視。八年春正月己酉朔,蒿齊忒部台吉噶爾馬撒望、儲護爾率所部來歸。辛亥,以

布丹為議政大臣。甲寅,和碩英親王阿濟格謀亂,幽之。其黨郡王勞親降貝子,席

特庫等論死。乙卯,以蘇克薩哈、詹岱為議政大臣。丙辰,罷漢中歲貢柑及江南橘、

河南石榴。戊午,罷諸處織造督進官役及陝西歲貢羢褐皮革。命和碩睿親王多爾袞

子多爾博襲爵。己未,罷臨清歲造城磚。庚申,上親政,御殿受賀,大赦。詔曰:

“朕躬親大政,總理萬幾。天地祖宗,付託甚重。海內臣庶,望治甚殷。自惟涼德,

夙夜祗懼。天下至大,政務至繁,非朕躬所能獨理。凡我諸王貝勒及文武群臣,其

各占忠盡職,潔己愛人,利弊悉以上聞,德意期於下究。百姓亦宜鹹體朕心,務

本樂業,共享泰寧

之慶。”孔有德克桂林,斬故明靖江王及文武官四百七十三人,餘黨悉降。壬

戌,罷江西歲進龍碗。丙寅,以夏一鶚為江西巡撫。丁卯,升祔孝端文皇后於太廟。

追尊故攝政王多爾袞為成宗義皇帝,祔於太廟。移內三院于禁城。己巳,以伊圖為

議政大臣。免安州芝棉稅。丁丑,復封端重郡王博洛、敬謹郡王尼堪為和碩親王。

以鞏阿岱、鰲拜為議政大臣。戊寅,以巴圖魯詹、杜爾瑪為議政大臣。

二月庚辰,進封滿達海為和碩巽親王,多尼為和碩信親王,羅可鐸為多羅平郡

王,瓦克達為多羅謙郡王,傑書為多羅康郡王。更定錢制,每百文準銀一錢。辛巳,

免朔州、渾源、大同荒賦。癸未,羅什、博爾惠有罪,論死。上欲宥其死,群臣執

奏不可,遂伏誅。戊子,上昭聖慈壽皇太后尊號。己丑,大赦。免汶上等五縣六、

七兩年災賦。辛卯,罷邊外築城之役,加派錢糧準抵八年正賦,官吏捐輸酌給議敘

並免之。癸巳,蘇克薩哈、詹岱、穆濟倫首告故攝政王多爾袞逆節皆實,籍其家,

誅其黨何洛會、胡錫。甲午,免山西荒賦。戊戌,封貝勒岳樂為多羅安郡王。己亥,

暴多爾袞罪於中外,削其尊號及母妻追封,撤廟享。庚子,調陳泰為吏部尚書,以

韓岱為刑部尚書。辛丑,上幸南苑。壬寅,命孔有德移駐桂林。癸卯,上還宮。乙

巳,封和碩肅親王豪格子富壽為和碩顯親王。

閏二月戊申朔,湖南餘寇牛萬才率所部降。庚戌,封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子濟

度為多羅簡郡王,勒度為多羅敏郡王。甲寅,諭曰:“國家紀綱,首重廉吏。邇來

有司貪污成習,百姓失所,殊違朕心。總督巡撫,任大責重,全在舉劾得當,使有

司知所勸懲。今所舉多冒濫,所劾多微員,大貪大惡乃徇縱之,何補吏治?吏部其

詳察以聞。”調黨崇雅為戶部尚書,金之俊為兵部尚書,劉餘祐為刑部尚書,謝啟

光為工部尚書。免祥符等六縣七年災賦。乙卯,進封碩塞為和碩承澤親王。諭曰:

“榷關之設,國家藉以通商,非苦之也。稅關官吏,擾民行私,無異劫奪。朕灼知

商民之苦。今後每關設官一員,悉裁冗濫,並不得妄咨勤勞,更與銓補。”丙辰,

諭督撫甄別有司才德並優兼通文義者擢之,不識文義任役作奸者黜之,吏部授官校

試文義不通者除名。己未,總兵官許爾顯克肇慶、羅定,徐成功克高州。禁喇嘛貢

佛像、銅塔及番犬。壬戌,幽阿濟格於別室,籍其家,削貝子勞親爵為庶人。乙丑,

大學士馮銓、尚書謝啟光等以罪免。諭曰:“國家設官,必公忠自矢,方能裨益生

民,共襄盛治。朕親政以來,屢下詔令,嘉與更始。乃部院諸臣因仍前弊,持祿養

交。朕親行黜陟,與天下見之。自今以後,其淬礪前非,各盡厥職。若仍上下交欺,

法必不貸。”丙寅,諭曰:“各省土寇,本皆吾民,迫於饑寒,因而為亂。年來屢

經撲剿,而管兵將領,殺良冒功,真盜未殲,民乃荼毒,朕深痛之。嗣後各督撫宜

剿撫並施,勿借捕擾民,以稱朕意。”丁卯,孔有德克梧州、柳州。戊辰,大學士

洪承疇兼都察院左都御史,陳之遴為禮部尚書,張鳳翔為工部尚書。己巳,裁江南、

陝西督餉侍郎,淮安總理漕運侍郎。庚午,固山額真阿喇善等剿山東賊。壬申,免

涿、良鄉等十三州縣圈地。乙亥,定阿附多爾袞諸臣罪,剛林、祁充格俱坐罪。丁

醜,諭曰:“故明宗籓,前以恣行不軌,多被誅戮,朕甚憫焉。自後有流移失所甘

心投誠者,有司禮送京師,加恩畜養。鎮國將軍以下,即其地占籍為民,各安厥業。”

免宛平災賦。

三月壬午,端重親王博洛、敬謹親王尼堪以罪降郡王。癸未,命諸王、貝勒、

貝子分管六部、理籓院、都察院事。乙酉,湖南保、靖、永順等土司來歸。丙戌,

免武強上年災賦。己丑,以希福為弘文院大學士,陳泰為國史院大學士。改李率泰

為弘文院大學士,寧完我為國史院大學士。以噶達渾為都察院承政,朱瑪喇為吏部

尚書,雅賴為戶部尚書,譚布為工部尚書,藍拜為鑲藍旗滿洲固山額真。辛卯,定

王公朝集例。壬辰,定襲爵例。癸巳,諭曰:“御史巡方,職在安民察吏。向來所

差御史,苞苴請託,身已失檢,何由察吏?吏不能察,民何以安?今後各宜洗濯自

新,務盡職事,並許督撫糾舉,都察院考覈以聞。”癸卯,定齋戒例。丙午,許滿

洲、蒙古、漢軍子弟科舉,依甲第除授。

夏四月庚戌,詔行幸所過,有司不得進獻。遣官祭岳鎮海瀆、帝王陵寢、先師

孔子闕里。土賊羅榮等犯虔州,副將楊遇明討擒之。乙卯,幸沙河。辛酉,次赤城。

以王文奎總督漕運。甲子,次上都。丙寅,翁牛特部杜棱郡王等來朝。己巳,次俄

爾峒。庚午,免朝鮮歲貢柑、柚、石榴。巴林部固倫額駙色布騰郡王等來朝。命故

靖南王耿仲明子繼茂襲爵。辛未,還次上都河。壬申,次俄爾峒河。

五月丁丑朔,次謨護里伊札里河。夏一鶚擊明唐王故將傅鼎銓等,追入福建,

擒鼎銓等斬之。辛巳,次庫爾奇勒河。壬午,烏朱穆秦部貝勒塞棱額爾德尼等來朝。

乙酉,次西喇塔。調噶達渾為戶部尚書。以覺善為都察院承政,綽貝為鑲白旗蒙古

固山額真。壬辰,次孫河。癸巳,還宮。丙申,免英山五年至七年荒逋賦。庚子,

復博洛、尼堪親王爵。甲辰,御史張煊以奏劾尚書陳名夏論死。

六月丙午朔,幸南苑。官軍破陝西賊何柴山等於雒南。丁巳,阿喇善擊山東盈

河山賊,平之。壬戌,罷太和山貢符篆、黃精。乙丑,定諸陵壇廟祀典。庚午,諭

曰:“朕以有司貪虐,命督撫察劾。乃閱四五月之久而未奏聞。毋乃受賕徇私,為

有司所制,或勢要挾持,不敢彈劾歟?此盜賊所由滋,而黎民無起色也。其即奉行

前詔,直陳無隱。”辛未,詔故明神宗陵如十二陵,以時致祭,仍設守陵戶。廣東

官軍復廉州及永安等十二縣。壬申,命修繕祖陵,設守戶,定祭禮,復朝日、夕月

禮。

秋七月丙子朔,諭曰:“比者投充漢人,生事害民,朕甚恨之。夫供賦役者編

氓也,投充者奴隸也。今反厚奴隸而薄編氓,如國家元氣及法紀何?其自朕包衣牛

錄,下至王公諸臣投充人,有犯法者,嚴治其罪,知情者連坐。前有司責治投充人,

至獲罪譴。今後與齊民同罰,庶無異視。使天下鹹知朕意。”又諭曰:“大小臣工,

皆朝廷職官,待之以禮,則朝廷益尊。今在京滿、漢諸臣犯罪,有未奉旨革職輒提

取審問者,殊乖大體。嗣後各衙門遇官員有犯,或被告訐,皆先請旨革職,然後送

刑部審問,毋得逕行提審,著為令。”戊子,大學士陳泰、李率泰以罪免。以雅秦

為內國史院大學士,杜爾德為議政大臣。乙未,幸南苑。己亥,以陳名夏為內弘文

院大學士。

八月丙午朔,上還宮。丁未,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來朝。己酉,副將許

武光請括天下藏金充餉。上曰:“帝王生財之道,在節用愛民。掘地求金,自古未

有。”命逐去之。乙卯,以趙開心為左都御史。定順天鄉試滿洲、蒙古為一榜,漢

軍、漢人為一榜,會試、殿試如之。戊午,冊立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女博爾

濟錦氏為皇后。壬戌,更定馬步軍經制。吏部尚書譚泰有罪,伏誅,籍其家。乙酉,

大婚禮成,加上太后尊號為昭聖慈壽恭簡皇太后。丙寅,御殿受賀,頒恩赦。戊辰,

追復肅親王豪格爵。己巳,詔天下歲貢物產不便於民者悉罷之。癸酉,陳錦、金礪

等追故明魯王於舟山,獲其將阮進。

九月庚辰,定朝儀。壬午,命平西王吳三桂征四川。陳錦、金礪克舟山,故明

魯王遁走。丙戌,雅賴、譚布、覺善免,以卓羅為吏部尚書,車克為戶部尚書,藍

拜為工部尚書,俄羅塞臣為都察院左都御史,趙國祚為鑲紅旗漢軍固山額真。封阿

霸垓部都司噶爾為郡王。固山額真噶達渾征鄂爾多斯部多爾濟。丁亥,除永平四關

荒屯賦。壬辰,改承天門為天安門。癸巳,上獵於近郊。辛丑,還宮。癸卯,喀爾

喀部土謝圖汗、車臣汗、塞臣汗等來貢。

冬十月己酉,以和碩承澤親王碩塞、多羅謙郡王瓦克達為議政王。辛亥,免宣

府災賦。丁巳,以額色黑為國史院大學士。庚申,賜阿濟格死。辛酉,李國翰會吳

三桂征四川。以馬光輝為直隸山東河南總督。甲子,免諸王三大節進珠、貂、鞍馬

及衍聖公、宣、大各鎮歲進馬。乙丑,封肇祖、興祖陵山曰啟運山,景祖、顯祖陵

山曰積慶山,福陵山曰天柱山,昭陵山曰隆業山。是日,啟運山慶雲見。

十一月乙亥朔,皇第一子牛鈕生。丙子,於大海率所部至夷陵請降。丙戌,尚

可喜克雷州。乙未,免平陽、潞安二府,澤、遼、沁三州上年災賦。戊戌,以伊爾

德為正黃旗滿洲固山額真,佟圖賴為正藍旗漢軍固山額真。庚子,免陽曲等四縣上

年災賦。壬寅,免寧晉荒賦。

十二月丙午,免桐城等四縣上年荒賦。丁卯,以周國佐為江寧巡撫。

是年,朝鮮,厄魯特部額爾德尼台吉、昆都倫吳巴什、阿巴賴,喀爾喀部土謝

圖汗、車臣汗、塞臣汗、顧實汗、台吉吳巴什,達賴喇嘛俱來貢。

九年春正月癸酉朔,上幸南苑。辛巳,以陳泰為禮部尚書。壬午,大學士陳名

夏以罪免。雪張煊冤,命禮部議恤。京師地震。乙酉,以陳維新為廣西巡撫。壬寅,

皇第一子牛鈕薨。

二月丁未,以祜錫布為鑲紅旗滿洲固山額真。噶達渾等討鄂爾多斯部多爾濟等

於賀蘭山,殲之。戊申,和碩巽親王滿達海薨,追封和碩簡親王。庚戌,頒六諭臥

碑文於天下。庚申,加封鄭親王濟爾哈朗為叔和碩鄭親王。辛酉,以陳之遴為弘文

院大學士,孫茂蘭為寧夏巡撫。

三月乙亥,以王鐸為禮部尚書,房可壯為左都御史。贈張煊太常寺卿,仍錄其

子如父官。庚辰,定官員封贈例。丙戌,罷諸王、貝勒、貝子管理部務。追降和碩

豫親王多鐸為多羅郡王。丁亥,和碩端重親王博洛薨,追封和碩定親王。己丑,以

陳泰為鑲黃旗滿洲固山額真。癸巳,以遏必隆、額爾克戴青、趙布泰、賴塔庫、索

洪為議政大臣,覺羅郎球、胡世安為禮部尚書。鞏阿岱、錫翰、西訥布庫、冷僧機

以罪伏誅,籍其產。拜尹圖免死,幽系。戊戌,多羅順承郡王勒克德渾薨,追封多

羅恭惠郡王。己亥,賜滿洲、蒙古貢士麻勒吉,漢軍及漢貢士鄒忠倚等進士及第出

身有差。

夏四月丙午,以蔡士英為江西巡撫。丁未,裁登萊、宣府巡撫。乙卯,以韓岱

為吏部尚書,藍拜為刑部尚書,星訥為工部尚書,阿喇善為都察院左都御史。戊午,

孔有德克廣西南寧、慶遠、思恩,故明將陳邦傅以潯州降。己未,免府州縣官入覲。

庚申,定諸王以下官名輿服之制。乙丑,允禮部議,一月三朝,春秋一舉經筵。設

宗人府官。

五月丁丑,詔京察六年一舉行。己卯,免江陰、青浦牛稅。壬午,以喀喀木為

昂邦章京,鎮守江寧。庚子,幸南苑。

六月丁未,裁併直隸諸衛所。戊申,上還宮。庚戌,以和碩敬謹親王尼堪掌宗

人府事,貝勒尚善、貝子吳達海為左右宗正。官軍討肇慶、高州賊,平之。丁巳,

詔軍政六年一舉行。丙寅,設詹事府官。追謚圖爾格為忠義公,圖賴為昭勛公,配

享太廟。

秋七月癸酉,故明將孫可望陷桂林,定南王孔有德死之。丙子,名皇城北門為

地安門。浙閩總督陳錦征鄭成功,至漳州,為其下所殺。庚辰,免淮安六年、七年

牙行逋稅。甲申,以和碩敬謹親王尼堪為定遠大將軍,征湖南、貴州。定滿官喪制。

丁亥,以巴爾處渾為鑲紅旗滿洲固山額真。免磁、祥符等八州縣及懷慶衛上年災賦。

吳三桂、李國翰定漳臘、松潘、重慶。遣梅勒章京戴都圍成都,故明帥劉文秀舉城

降。己丑,免臨邑四縣荒徭賦。辛卯,天全六番、烏思藏等土司來降。戊戌,以祖

澤遠為湖廣四川總督。

八月乙巳,更定王公以下婚娶禮。丙午,多羅謙郡王瓦克達薨。丁巳,命尼堪

移師討廣西餘寇。

九月庚午朔,以朱孔格、阿濟賴、伊拜為議政大臣。辛巳,更定王以下祭葬禮。

癸未,以纛章京阿爾津為定南將軍,同馬喇希征廣東餘寇。甲申,以劉清泰為浙江

福建總督,王來用為順天巡撫。辛卯,幸太學釋奠。癸巳,賚衍聖公、五經博士、

四氏子孫、祭酒、司業等官有差。敕曰:“聖人之道,如日中天,上之賴以致治,

下之資以事君。學官諸生當共勉之。”

冬十月庚子,免沛縣六年至八年災賦。尚可喜、耿繼茂克欽州、靈山,故明西

平王朱聿★縛賊渠李明忠來降,高、雷、廉、瓊諸郡悉平。壬寅,官軍復梧州。癸

卯,以歲飢,詔所在積穀,禁遏糴,旌輸粟。丙午,免三水等三縣六年災賦。壬子,

以劉餘祐為戶部尚書。癸丑,免霸州、東安、文安荒賦。甲寅,孫可望寇保寧,吳

三桂、李國翰大敗之。以希福、范文程、額色黑、車克、覺羅郎球、明安達禮、濟

席哈、星訥為議政大臣,巴哈納為刑部尚書,藍拜罷。戊午,命和碩鄭親王世子濟

度,多羅信郡王多尼,多羅安郡王岳樂,多羅敏郡王勒都,貝勒尚善、杜爾祜、杜

蘭議政。辛酉,以阿爾津為安西將軍,同馬喇希移鎮漢中。丙寅,以李化熙為刑部

尚書。丁卯,尊太宗大貴妃為懿靖大貴妃,淑妃為康惠淑妃。

十一月庚午,以卓羅為靖南將軍,同藍拜等征廣西餘寇。己丑,祀天於圜丘。

庚寅,故明將白文選寇辰州,總兵官徐勇、參議劉升祚、知府王任杞死之。辛卯,

尼堪抵湘潭,故明將馬進忠等遁寶慶,追至衡山,擊敗之,又敗之于衡州。尼堪薨

于軍。追封尼堪為和碩莊親王。乙未,免忻、樂平等州縣災賦。

十二月辛丑,免太原、平陽、汾州、遼、沁、澤災賦。壬寅,詔還清苑民三百

餘戶所撥投充人地,仍免地租一年。官軍復安福、永新。丙午,撤卓羅等軍回京。

庚戌,幸南苑。戊午,還宮。廣東賊犯香山,官軍討平之。己未,復命阿爾津為定

南將軍,同馬喇希等討辰、常餘寇。甲子,免長武災賦。

是年,達賴喇嘛來朝。朝鮮,厄魯特部顧實汗、巴圖魯諾顏,喀爾喀部土謝圖

汗下戴青諾顏、喇嗎達爾達爾漢諾顏,索倫部索郎阿達爾漢及班禪胡土克圖、第巴、

巴喀胡土克圖喇嘛俱來貢。厄魯特顧實汗三至。

十年春正月庚午,諭曰:“朕自親政以來,但見滿臣奏事。大小臣工,皆朕腹

心。嗣凡章疏,滿、漢侍郎、卿以上會同奏進,各除推諉,以昭一德。”辛未,諭:

“言官不得捃摭細務,朕一日萬幾,豈無未合天意、未順人心之事。諸臣其直言無

隱。當者必旌,戇者不罪。”癸酉,免莊浪、紅城堡、洮州衛災賦。丁丑,改洪承

疇為弘文院大學士,陳名夏為祕書院大學士。庚辰,以貝勒吞齊為定遠大將軍,統

征湖南軍,授以方略。丙戌,以多羅額駙內鐸為議政大臣。詔三品以上大臣各舉所

知,仍嚴連坐法。庚寅,調金之俊為左都御史,以劉昌為工部尚書。癸巳,更定多

羅貝勒以下歲俸。丙申,幸內苑,閱通鑑。上問漢高祖、文帝、光武及唐太宗、宋

太祖、明太祖孰優。陳名夏對曰:“唐太宗似過之。”上曰:“不然,明太祖立法

可垂永久,歷代之君皆不及也。”

二月庚子,封蒿齊忒部台吉噶爾瑪薩望為多羅郡王。壬子,大學士陳之遴免。

甲寅,以陳之遴為戶部尚書。乙卯,以沈永忠為剿撫湖南將軍,鎮守湖南。己未,

裁各部滿尚書之衤復者。庚申,以高爾儼為弘文院大學士,費揚古為議政大臣。辛

酉,明安達禮、劉餘祐有罪,免。甲子,喀爾喀部土謝圖汗下賁塔爾、袞布、奔巴

世希、扎穆蘇台吉率所部來歸。

三月戊辰,幸南台較射。上執弓曰:“我朝以此定天下,朕每出獵,期練習騎

射。今綜萬幾,日不暇給,然未嘗忘也。”賜太常寺卿湯若望號通玄教師。免山西

岢嵐、保德七十四州縣六年逋賦,代、榆次十二州縣十之七。己巳,封喀爾喀部賁

塔爾為和碩達爾漢親王,袞布為卓禮克圖郡王,奔巴世希為固山貝子。免薊、豐潤

等十一州縣九年災賦。庚午,幸南苑。甲戌,免五台縣逋賦及八年額賦之半。己卯,

免江西六年荒地逋賦。辛巳,設宗學,親王、郡王年滿十歲,並選師教習。乙酉,

還宮。丙戌,濟席哈免。以噶達渾為兵部尚書。甲午,復以馮銓為弘文院大學士。

夏四月丁酉,親試翰林官成克鞏等。庚子,御太和殿,召見朝覲官,諭遣之。

諭曰:“國家官人,內任者習知紀綱,外任者諳於民俗,內外★歷,方見真才。今

親試詞臣,其未留任者,量予改授,照詞臣外轉舊例,優予司、道各官。”始諭吏

部、都察院舉京察。甲辰,免湖南六年至九年逋賦、山西夏縣荒賦。丙午,以佟國

器為福建巡撫。丁未,以圖海為弘文院大學士。壬子,以旱,下詔求直言,省刑獄。

甲寅,命提學御史、提學道清厘學政。定學額,禁冒濫。改折民間充解物料,行一

條鞭法。丁巳,定滿官離任持服三年例。己未,以成克鞏為吏部尚書。癸亥,免福

州等六府九年以前荒賦三之一。

五月甲戌,停御史巡按直省。免祥符等七縣九年災賦,沔陽、潛江、景陵八年

災賦。乙亥,封鄭芝龍為同安侯,子成功為海澄公,弟鴻逵為奉化伯。以喀喀木為

靖南將軍,征廣東餘寇。免歷城等六十九州縣八、九年災賦。丁丑,定旌表宗室節

孝貞烈例。己卯,詔曰:“天下初定,瘡痍未復,頻年水旱,民不聊生,饑寒切身,

迫而為盜。魁惡雖多,豈無冤濫,脅從沈陷,自拔無門。念此人民,誰非赤子,摧

殘極易,生聚綦難,概行誅鋤,深可憫惻。茲降殊恩,曲從寬宥,果能改悔,鹹與

自新。所在官司,妥為安插,兵仍補伍,民即歸農,不原還鄉,聽其居位,勿令失

所。鹹使聞知。”庚辰,定熱審例。乙酉,追封舒爾哈齊為和碩親王,額爾袞、界

堪、雅爾哈齊、祜塞為多羅郡王。免武昌、漢陽、黃州、安陸、德安、荊州、岳州

九年災賦。庚寅,加洪承疇太保,經略湖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壬辰,以

張秉貞為刑部尚書。甲午,免霸、保定等三十一州縣九年災賦。

六月乙未朔,追封塔察篇古、穆爾哈齊為多羅貝勒。丁酉,諭曰:“帝王化民

以德,齊民以禮,不得已而用刑。法者天下之平,非徇喜怒為輕重也。往者臣民獲

罪,必下部議,以士師之任,職在明允。乃或私心揣度,事經上發,則重擬以待親

裁;援引舊案,又文致以流刻厲。朕群生在宥,臨下以寬。在饑寒為盜之民,尚許

自首,遐方未服之罪,亦予招扌巂。況於甿庶朝臣,豈忍陷茲冤濫?自後法司務得

真情,引用本律,釒句距羅織,悉宜痛革,以臻刑措。”大學士高爾儼免。癸卯,

復秋決朝審例。乙巳,命祖澤遠專督湖廣,孟喬芳兼督四川。丙午,免慈谿等五縣

八年災賦。辛亥,賜故明殉難大學士范景文、戶部尚書倪元璐等及太監王承恩十六

人謚,並給祭田,所在有司致祭。改折天下本色錢糧,行一條鞭法。癸丑,貝勒吞

齊等敗孫可望於寶慶。庚申,以李率泰為兩廣總督。慈寧宮成。辛酉,增置內三院

漢大學士,院各二人。癸亥,諭曰:“唐、虞、夏、商未用寺人,至周僅具其職,

司閽闥灑掃、給令而已。秦、漢以來,始假事權,加之爵祿,典兵干政,貽禍後代。

小忠小信,固結主心;大憝大奸,潛持國柄。宮庭邃密,深居燕閒,淆是非以溷賢

奸,刺喜怒而張威福,變多中發,權乃下移。歷覽復車,可為鑑戒。朕酌古準今,

量為設定,級不過四品。非奉差遣,不許擅出皇城。外官有與交結者,發覺一併論

死。”

閏六月丙寅,以成克鞏為祕書院大學士,張端為國史院大學士,劉正宗為弘文

院大學士。乙亥,以金之俊為吏部尚書。庚辰,諭曰:“考之洪範,作肅為時雨之

征,天人感應,理本不爽。朕朝乾夕惕,冀迓天休。乃者都城霖雨匝月,積水成渠,

壞民廬舍,窮黎墊居艱食,皆朕不德有以致之。今一意修省,祗懼天戒。大小臣工,

宜相儆息。”

秋七月甲午朔,上以皇太后諭,發節省銀八萬兩賑兵民潦災。辛丑,以宜永貴

為南贛巡撫。庚戌,皇第二子福全生。辛酉,以安郡王岳樂為宣威大將軍,率師駐

防歸化城。

八月壬午,以太宗十四女和碩公主下嫁平西王吳三桂子應熊。尚可喜克化州、

吳川。甲申,定武職品級。丙戌,以雷興為河南巡撫。己丑,廢皇后為靜妃。辛卯,

李定國犯平樂,府江道周永緒,知府尹明廷,知縣塗起鵬、華鍾死之。

九月壬子,復刑部三復奏例。丙辰,耿繼茂、喀喀木克潮州。丁巳,孟喬芳討

故明宜川王朱敬樕於紫陽,平之。

冬十月癸亥朔,命田雄移駐定海。乙丑,馬光輝等討叛將海時行於永城,時行

伏誅。丙寅,遣濟席哈討山東土寇。乙酉,設粥廠賑京師饑民。免通、密雲等七州

縣災賦。戊子,命大學士、學士於太和門內更番入直。

十一月甲午,祀天於圜丘。戊戌,鄭成功不受爵,優諭答之。戊申,以亢得時

為河南巡撫。己酉,官軍討西寧叛回,平之。乙卯,朱瑪喇、金之俊免。丙辰,免

江南災賦。戊午,劉清泰剿九仙山賊,平之。己未,免江西五十四州縣災賦。

十二月丙寅,以陳泰為寧南靖寇大將軍,同藍拜鎮湖南。丁卯,以呂宮為弘文

院大學士,博博爾代為議政大臣,馮聖兆為偏沅巡撫。辛未,幸南苑。甲戌,免金

華八縣九年災賦。癸未,設兵部督捕官。以羅畢為議政大臣。甲申,免開封、彰德、

衛輝、懷慶、汝寧九年、十年災賦。丙戌,鄭成功犯吳淞,官軍擊走之。丁亥,還

宮。是夜,地震有聲。

是年,朝鮮,琉球,喀爾喀部土謝圖汗下索諾額爾德尼、額爾德尼哈談巴圖魯,

厄魯特部顧實汗、顧實汗下台吉諾穆齊,索倫部巴達克圖,富喇村宜庫達,黑龍江

烏默忒、額爾多科,烏思藏達賴喇嘛俱來貢。朝鮮再至。

十一年春正月辛丑,罷織造官。戊申,免江寧、安徽、蘇、松、常、鎮、廬、

鳳、淮、徐、滁上年災賦。己酉,以袁廓宇為偏沅巡撫,胡全才撫治鄖陽。庚戌,

廣東仁化月峒賊平。癸丑,鄭成功犯崇明、靖江、泰興,官軍擊走之。甲寅,以金

礪為川陝三邊總督。乙卯,鄭成功犯金山。丁巳,免順德、廣平、大名、天津、薊

州上年災賦。辛酉,官軍擊賊於桃源,誅偽總兵李陽春等。

二月癸亥,朝日於東郊。丙寅,諭曰:“言官為耳目之司,朕屢求直言,期遇

綦切。乃每閱章奏,實心為國者少,比黨徇私者多,朕甚不取。其滌肺腸以新政治。”

以金之俊為國史院大學士。庚午,甄別直省督撫,黜陟有差。丙子,始耕耤田。戊

寅,免江西缺額丁賦。辛巳,命尚可喜專鎮廣東,耿繼茂移駐桂林。壬午,以馬鳴

珮為宣大山西總督,耿焞為山東巡撫,陳應泰為山西巡撫,林天擎為湖廣巡撫,黃

圖安為寧夏巡撫。癸未,官軍復平遠縣。甲申,諭曰:“比年以來,軍興未息,供

億孔殷,益以水旱,小民艱食,有司失於拊循,流離載道。朕心惻然,不遑寢處。

即核庫儲,亟圖賑撫。”己丑,免河南州縣衛所十年災賦。庚寅,以李廕祖為直隸

山東河南總督。

三月壬辰,官軍擊桂東賊,擒其渠賴龍。戊戌,免湖廣襄陽、黃州、常德、岳

州、永州、荊州、德安及辰、常、襄三衛,山東濟南、東昌十年災賦。辛丑,寧完

我劾陳名夏罪,鞫實,伏誅。乙巳,以王永吉為左都御史。戊申,皇第三子玄燁生,

是為聖祖。以蔣赫德為國史院大學士。乙卯,以多羅慧哲郡王額爾袞、多羅宣獻郡

王界堪、多羅通達郡王雅爾哈齊配享太廟。以孟明輔為兵部尚書。

夏四月壬戌,賊渠曹志攀犯饒州,官軍擊敗之,志攀降。庚午,四川賊魏勇犯

順慶,官軍擊敗之。壬申,地震。官軍擊故明將張名振等於崇明,敗之。癸酉,免

洛南上年災賦三之一。己卯,幸南苑,賚所過農民金。乙酉,免保康等四縣上年被

寇災賦。丁亥,以王永吉為祕書院大學士,秦世楨為浙江巡撫。戊子,江南寇徐可

進、朱元等降。

五月壬辰,上還宮。甲午,幸西苑,賜大臣宴。庚子,以胡圖為議政大臣。甲

辰,免平涼衛上年災賦。丙午,起黨崇雅為國史院大學士,以龔鼎孳為左都御史。

丁未,遣官錄直省囚。庚戌,免興安、漢陰、平利等州縣上年災賦。辛亥,太白晝

見。丙辰,以楊麒祥為平南將軍,駐防杭州。

六月己未朔,河決大王廟。丙寅,陝西地震。丁卯,以朱瑪喇為靖南將軍,征

廣東餘寇。甲戌,立科爾沁鎮國公綽爾濟女博爾濟錦氏為皇后。庚辰,大赦。

秋七月戊子朔,封琉球世子尚質為中山王。壬辰,免秦州、朝邑、安定災賦。

戊申,免鎮原、廣寧二縣災賦。丙辰,以佟代為浙閩總督。

八月戊午朔,免延安府荒賦。己未,官軍剿瑞金餘寇,誅偽都督許勝可等。庚

申,罷直省恤刑官,命巡撫慮囚。辛酉,免真寧縣十年災賦。壬戌,山東濮州、陽

谷等縣地震有聲。甲戌,以張中元為江寧巡撫。丙子,以張秉貞為兵部尚書。庚辰,

以傅以漸為祕書院大學士,任濬為刑部尚書。壬午,故明樂安王朱議氵朋謀反,伏

誅。

九月己丑,范文程以病罷。免西安、平涼、鳳翔三府十年災賦。庚寅,封線國

安為三等伯。壬辰,申嚴隱匿逃人之禁。癸巳,免宣府、萬全右衛災賦。丙申,以

董天機為直隸巡撫。壬子,以馮聖兆為延綏巡撫。

冬十月丁巳朔,享太廟。辛未,免廬、鳳、淮、揚四府,徐、滁、和三州災賦。

丁丑,命重囚犯罪三法司進擬,仍令議政王、貝勒、大臣詳議。壬午,賑畿輔被水

州縣。免祁陽等七縣逋賦。李定國陷高明,圍新會,耿繼茂請益師。

十一月丁亥,以陳泰為吏部尚書,阿爾津為正藍旗滿洲固山額真。尚可喜遣子

入侍。壬寅,詔曰:“朕纘承鴻緒,十有一年,治效未臻,疆圉多故,水旱疊見,

地震屢聞,皆朕不德之所致也。朕以眇躬託於王公臣庶之上,政教不修,瘡痍未復,

而內外章奏,輒以‘聖’稱,是重朕之不德也。朕方內自省抑,大小臣工亦宜恪守

職事,共弭災患。凡章奏文移,不得稱‘聖’。大赦天下,鹹與更始。”癸卯,幸

南苑。甲辰,耿繼茂遣子入侍。

十二月辛酉,和碩承澤親王碩塞薨。戊辰,免荊門、鍾祥等六州縣災賦。己巳,

免磁、祥符等三十六州縣災賦。壬申,以濟度為定遠大將軍,征鄭成功。尚可喜、

耿繼茂、朱瑪喇敗李定國於新會,定國遁走。乙亥,鄭成功陷漳州,圍泉州。丁丑,

命明安達禮征羅剎。免西安五衛荒賦。江西賊霍武等率眾降。

是年,朝鮮,琉球,厄魯特部阿巴賴諾顏、諾門汗、額爾德尼達雲綽爾濟,索

倫部索朗噶達爾漢,湯古忒部達賴喇嘛、諦巴班禪胡土克圖均來貢。

十二年春正月戊子,官軍敗賊於玉版巢,又擊藤縣賊,破之。庚寅,免東平、

濟陽等十八州縣上年災賦。乙未,免直隸八府,河南彰德、衛輝、懷慶上年災賦。

戊戌,詔曰:“親政以來,五年於茲。焦心勞思,以求治理,日望諸臣以嘉謨入告,

匡救不逮。乃疆圉未靖,水旱頻仍,吏治墮污,民生憔悴,保邦制治,其要莫聞。

諸王大臣皆親見祖宗創業艱難,豈無長策,而未有直陳得失者,豈朕聽之不聰,虛

懷納諫有未盡歟?天下之大,幾務之繁,責在一人,而失所輔導。朕雖不德,獨不

念祖宗培養之澤乎!其抒忠藎,以慰朕懷。”辛丑,以韓岱為吏部尚書,伊爾德、

阿喇善為都統。癸卯,以於時躍為廣西巡撫。甲辰,命在京七品以上,在外文官知

府、武官副將以上,各舉職事及兵民疾苦,極言無隱。辛亥,修順治大訓。

二月庚申,復遣御史巡按直省。壬戌,大學士呂宮以疾免。癸亥,免成安等六

縣上年災賦。己巳,賑旗丁。免平涼、漢陰二縣上年災賦。丙子,封博穆博果爾為

和碩襄親王。免濱、寧陽等二十一州縣上年災賦。己卯,免滁、和二州上年災賦。

庚辰,以陳之遴為弘文院大學士,王永吉為國史院大學士。癸未,耿繼茂、尚可喜

敗李定國於興業。廣東高、雷、廉三府,廣西橫州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