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坤之戰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十一月至二十二年(1757年)二月,在清平阿睦爾撒納之戰中,定邊右副將軍兆惠率部由伊犁(今新疆伊寧)突圍,長途轉戰,撤還巴里坤的作戰。

巴里坤之戰

二十一年夏,清軍北、西兩路大軍占領伊犁,叛首阿睦爾撒納退入哈薩克境,定西將軍達爾黨阿逐捕未果,奉命還師。時危魯特蒙古諸宰桑,醞釀作亂。綽羅斯汗噶勒藏多爾濟向駐伊犁之定邊右副將軍兆惠謊報,言輝特台吉巴雅爾入掠其地,要求清軍出兵。兆惠不知是計,令寧夏將軍和起率百人前往,途中被叛軍截擊,和起被殺。兆惠聞訊,率所部500人清軍,從伊犁經濟爾哈朗,至鄂壘札拉圖,大敗宰桑達什策零部;隨即與叛軍戰於庫圖齊、達勒奇,殲敵數千。時伊犁已被叛軍所占,兆惠遂率部向烏魯木齊撤退。二十二年(1757年)正月,兆惠軍抵烏魯木齊,又遭噶勒藏多爾濟及從子扎那噶爾布等諸部叛軍圍攻。清軍每月激戰數十次,連戰多日,仍擺不脫叛軍的圍攻;清軍殺馬充飢,無騎步戰,在雪淖中且戰且退,行至特訥格(今新疆阜康)被圍。巴里坤辦事大臣雅爾哈善遣侍衛圖倫楚率兵800人,前往救援,於30日抵特訥格。叛軍解圍而去。兆惠整軍再戰,追捕巴雅爾至穆桑河源,後還師巴里坤。 點評:此戰,兆惠臨危不懼,指揮果敢,變被動轉移為主動征戰,既保住了隊伍,又大量殺傷了敵人。
返回:著名戰役

清朝戰爭列表

山海關之戰 | 清滅大順之戰 | 清滅南明弘光政權之戰 | 潼關之戰 | 清滅大西之戰 | 揚州之戰 | 清滅南明魯王政權之戰 | 清滅南明隆武政權之戰 | 豪格平川陝之戰 | 清滅南明紹武、永曆政權之戰 | 博洛平福建之戰 | 鄭成功抗清之戰 | 孔有德平湖南之戰 | 桂林之戰 | 衡州之戰 | 清平貴州之戰 | 清平雲南之戰 | 三藩之亂 | 清平耿精忠之戰 | 衢州之戰 | 岳州之戰 | 清平王輔臣之戰 | 清平尚之信之戰 | 建昌之戰 | 保寧之戰| 澎湖海戰 | 雅克薩之戰 | 清平噶爾丹叛亂 | 烏蘭布通之戰 | 昭莫多之戰 | 清平西藏之戰 | 清平青海之戰 | 布爾哈屯之戰 | 清平噶爾丹策零之戰 | 博克托嶺、和通泊之戰 | 額爾德尼昭之戰 | 古州苗民起義 | 清平睦爾撒納之戰 | 清征達瓦齊之戰 | 巴里坤之戰 | 清平天山南路之戰 | 黑水營之戰 | 清再征金川之戰 | 勒烏圍之戰 | 清平天地會之戰 | 清反擊廓爾喀人之戰 | 清攻安南阮惠之戰 | 聶拉木之戰 | 橫河之戰 | 白蓮教起義 | 漁山之戰 | 天理教暴動 | 滑縣之戰 | 清平張格爾叛亂 | 渾河之戰 | 鴉片戰爭 | 三元里人民抗英之戰 | 太平天國運動 | 捻軍起義 | 武漢之戰 | 江寧之戰 | 太平軍北伐 | 太平軍西征 |鎮江之戰 | 上海小刀會起義 | 大成國起義 | 湘軍攻武漢之戰 | 湖口之戰 | 雲南回民起義 | 第二次鴉片戰爭 | 石達開遠征 | 二破江北大營 | 三河大捷 | 黔西南回民起義 | 第二次大沽口之戰 | 李永和、藍朝鼎起義 | 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 | 楚雄之戰 | 安慶之戰 | 二郎場之戰 | 浙江之戰 | 天京之戰 | 陝西回民起義 | 甘肅回民起義 | 高樓寨之戰 | 灞橋之戰 | 金積堡之戰 | 黃飄之戰 | 紙橋之戰 | 清軍收復新疆之戰 | 中法戰爭 | 第二次紙橋之戰 | 馬尾海戰 | 宣光之戰 | 鎮海之戰 | 鎮南關之戰 | 中日甲午戰爭 | 豐島海戰 | 平壤之戰 |黃海海戰 | 威海之戰 | 八國聯軍 | 武昌起義 | 白朗起義 | 南京之戰 | 辛亥革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