雹

空中水蒸氣遇冷結成的冰粒或冰塊,常在夏季隨暴雨下降。雹形成時需要有強上升氣流的對流雲(如積雨雲),因此常伴有雷暴。雹以雹胚(霰)為核心,外面包有好幾層冰殼。雹暴在中緯度地區最常見,往往能持續15分鐘左右,一般出現在中午到傍晚。雹害的輕重,取決於冰雹的破壞力和作物所處的發育期。可分為輕、中、重 3級:輕雹害的雹塊直徑約為0.5~2.0厘米;中雹害的雹塊直徑約2~3厘米,雹塊蓋滿地,農作物折莖落葉;重雹害的雹塊直徑3~5厘米或更大,雹塊融化後地面布滿雹坑,土壤嚴重板結,農作物地上部分被砸禿,地下部分也受一定程度傷害。

漢字解釋

筆順 筆順

雹​

拼音:báo

注音:ㄅㄠˊ

部首筆畫

部首:雨 部外筆畫:5 總筆畫:13

五筆86:FQNB 五筆98:FQNB 倉頡:MBPRU

四角號碼:10712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96F9

詳細字義

〈名〉

1. (形聲。從雨,包聲。本義:冰雹) 同本義 [hail]

陽之專氣為雹。--《大戴禮記·曾子天圓》。注:"陽氣在雨,溫暖如湯,陰氣薄之不相入,轉而為雹,蓋猶沸湯在閉器而沈於泉,則為冰也。"

寒水勝火,則為冰雹。--《素問·六元正紀大論》

霰雪雨雹,一時皆下。--唐·李朝威《柳毅傳》

2. 又如:雹霰(冰雹夾雜雪珠而下)

常用詞組

1. 雹災báozāi

[disaster caused by hail] 冰雹所致的自然災害

2. 雹子báozi

[hail;hailstone] 冰雹的通稱

自然界中的冰雹

直徑為5毫米至10厘米的落向地面的冰球或冰塊叫雹。

成因

冰雹是雷雨雲中水汽凝華和水滴凍結相結合的產物。直徑小於5毫米的小冰雹又稱凍雨或冰丸。雹形成時需要有強上升氣流的對流雲(如積雨雲),因此常伴有雷暴。形成冰雹主要有兩個條件,我們知道, 冰靈多來自對流強烈的積雨雲中。冰雹和雷 暴都是對流性天氣,都發生在積雨雲中,但 是形成冰霉的條件要比雷暴條件高。冰雹的 直徑一般在5?50毫米範圍內,大的可達到 幾厘米到幾十厘米,所以冰雹形成一要有厚 實的雲層,氣象上叫深厚的層結不穩定。一 般來說,發展強盛的積雨雲中都可以有冰 雹,但要使冰雹降落到地面,需要雲中的雹 大到一定的體積。產生雷暴的積雨雲中,上 升氣流速度一般需要10米/秒左右,而形成 降雹的雲中上升氣流速度,一般要在20米/ 秒以上,雹粒愈大,所需上升氣流愈強。這 種上升氣流是不均勻的,時強時弱,使雹粒 在碰撞中迅速增大,當上升氣流托不住時, 雹塊便降到地面。二要有適宜的0°c層高度。 積雨雲中在0°c層以下由水滴組成,0°c層以 上至零下16°c層以下是過冷水滴和冰晶的混 合體,再向上則以雪花、冰晶為主。從我國 降雹的特點來看,冰雹災害多發生在4?7 月冷曖空氣活動頻繁的時期,大多出現在午 後到傍晚,持續時間短,一般在幾分鐘到半 個小時。降雹區多呈帶狀,俗語說“雹打一 條線”,其寬度一般只有1?2千米。從發生 冰雹的次數看,山地多於平原,內陸多於沿 海,中緯多於高緯和低諱。我國的雹區主要在雲、貴、甘、寧、陝等地。

形象

冰雹 冰雹

雹以雹胚(霰)為核心,外面包有好幾層冰殼。雹的密度大致在每立方米300千克至900千克之間,平均為每立方米700~800千克,大冰雹的降落速度可達每秒30米或更大。大雹塊中透明和不透明的冰層交替出現。這是由於凍結率不規則所造成的。在溫度略低於0℃的區域內,凍結緩慢,滲雜於其中的空氣能夠散出,形成透明的純淨冰。隨後雹塊進入冷得多的區域時,凍結迅速,就會加雜空氣而形成白色的冰層。曾經在雷暴時降落過直徑15厘米的雹塊。雹暴在中緯度地區最常見,往往能持續15分鐘左右,一般出現在中午到傍晚。產生冰雹的積雨雲升降氣流特彆強烈,這種積雨雲也稱為冰雹雲,它們一般多出現在暖季,在陽光強烈的暖濕季節最容易發生。那時空氣中含的水汽很多,而且低層大氣又易被太陽曬熱的地面所烤熱,形成下熱上冷的很不穩定的空氣柱,從而發生強烈對流,並發展為生產冰雹的積雨雲。這種雲中的上升氣流很強,足以支持雲中增大的冰雹塊,所以能使雲中的冰雹隨氣流升降,不斷與沿途的雪花、小水滴等合併,形成一層層透明與不透明交替層次的冰塊,當它增大到一定程度,上升的氣流無法支持時,就降落到地面上來。冬季地面接受太陽的熱量少,引不起強烈的對流,而且空氣乾燥,即使發生對流,也不易形成積雨雲。這就是雹為什麼出現在暖季而不是冬季的原因。夏天地面很熱,但在雲的底部只有20℃;在雲的中部(4000米高處)溫度已經在零下了;一塊冰雹雲的雲頂可以伸展到距地面1萬米以上,所以說空中有充分厚的低於冰點的低溫區可以孕育冰雹塊。美國科學家保留著1970年落於堪薩斯的一塊冰雹,它重0.75公斤,直徑達14.4厘米。

危害

降雹形成的災害雖然是局部和短時的,但後果是嚴重的。降雹對建築物和農作物有極大的破壞性,會砸壞農作物、果園、房屋和其它設施、設備,致人畜傷亡。雹害的輕重,取決於冰雹的破壞力和作物所處的發育期。冰雹的破壞力決定於冰雹的大小、密度和下降的速度。可分為輕、中、重 3級:輕雹害的雹塊直徑約為0.5~2.0厘米;中雹害的雹塊直徑約2~3厘米,雹塊蓋滿地,農作物折莖落葉;重雹害的雹塊直徑3~5厘米或更大,雹塊融化後地面布滿雹坑,土壤嚴重板結,農作物地上部分被砸禿,地下部分也受一定程度傷害。

防禦措施

①掌握地區內冰雹的氣候規律,合理安排種植制度,使作物主要生育期避開多雹時期。

②植樹造林,改善生態環境,使大氣下墊面溫度變化趨於緩和。

③做好降雹預報,以便及時採取應急措施。

④受害後,對能恢復生長的作物儘量抓緊時機中耕鬆土,破除土壤板結,提高地溫,結合澆水灌溉追施速效肥料,以促進作物迅速恢復生長。

本草綱目描述

釋名:雹是天地陰陽之氣相搏而形成的,是不平和的氣匯聚的結果,就是從天空飛墜的冰塊,小的如彈丸,大的像斗升。

性味:味鹹,性冷,有毒

拼音是bao的漢字

拼音是bao的漢字共有73個,如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