枹樹。 種子可提取澱粉,樹皮可制栲膠。 有的地方叫小橡樹。

基本信息

基本字義

漢字:枹

部首:木部 部首筆畫:4筆

筆畫:5劃 總筆畫數:9筆

筆順:橫豎撇捺撇折折橫折

2、枹 fú:是“桴”的異體字,意為鼓槌。例如:

~鼓相應(用鼓槌打鼓,鼓就響起來。比喻互相應和,配合得很緊密)。

~止響騰,餘韻徐歇。——宋·蘇軾《石鐘山記》

援玉~兮擊鳴鼓。——屈原《楚辭 國殤》

執~鼓立於軍門,使百姓敢戰無退,弗若也。——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字部】枹 ·康熙筆畫:9 ·部外筆畫:5

《唐韻》防無切,音夫。《說文》擊鼓杖也。《左傳·成二年》左幷轡,右援枹而鼓,馬逸不能止。《管子·小匡篇》介冑執枹立於軍門。

又《集韻》《韻會》《正韻》芳無切,音敷。

又《集韻》《類篇》《韻會》房尤切《正韻》房鳩切,音浮。義同。

又草名。《爾雅·釋草》楊,枹薊。《釋文》音孚。《集韻》敷、浮二音。

又縣名。《前漢·武帝紀》枹䍐。注音鈇。金城之縣也。

又《韻會》班交切,音包。《爾雅·釋木》朴,枹者。《注》朴屬,叢生為枹。

拼音是bao的漢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