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豬肉

雪豬肉

雪豬肉,中藥名。為松鼠科動物喜馬拉雅旱獺 Hodg、灰旱獺(Brandt)、草原旱獺 Miiller、長尾旱獺 Jacquemont等的肉。喜馬拉雅旱獺分布於甘肅、青海、四川、雲南、西藏等地。灰旱獺分布於新疆北部。草原旱獺分布於內蒙古東部及新疆北部。長尾旱獺分布於新疆西部和南部。具有祛風活絡,除濕清熱之功效。常用於風濕痹痛,腳膝腫痛,痔瘺,濕熱身癢。

基本信息

入藥部位

肉。

性味

味甘、鹹,性平。

歸經

歸腎、大腸經。

功效

祛風活絡,除濕清熱。

主治

風濕痹痛,腳膝腫痛,痔瘺,濕熱身癢。

相關配伍

治濕熱身癢:雪豬肉120g,秦艽15g,蒼朮15g,骨碎補15g,五加皮12g,牛膝12g,松節12g,木瓜10g,黃柏10g。燉湯服。(《中國動物藥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燉湯或煮食,120-250g。

使用注意

《飲膳正要》:“多食難克化,微動氣。”

採集加工

一年四季均可捕捉,捕殺後,剝去皮毛,除去內臟,取肉,鮮用或用竹片撐開風乾。

形態特徵

1、喜馬拉雅旱獺:又名土拔鼠、搭刺不花、雪豬、哈拉、雪裡豬、塔爾巴乾、大旱獺。大型的地棲松鼠類。體長46-58cm,體重3-6kg。頸粗短。耳郭短圓。尾扁平而短,長約13cm,不超過後足長的2倍。四肢粗壯,前足拇趾退化,爪很小,其餘4趾,爪長而彎曲,後足趾爪較短。吻側毛淡棕色,有黑色須。鼻背具黑色或黑褐色斑。眼眶上緣有明顯的黑色條紋。頭頂黑色與棕色相混,兩側至耳基淡黃色。背面褐色與不規則黑紋相混,針毛中段蒼白色,尖端黑色。喉、胸、腹部及四肢均為淡黃色,底毛全為灰黑色。臀部呈深棕黃色。尾毛與體色相似,唯尖部黑色。幼體較成體色淡。

2、灰旱獺:又名阿爾泰旱獺。大小、形態與喜馬拉雅旱獺相似,但腹面色調深濃,呈深棕黃色或土棕色。體長46-54cm,重4-6kg。耳短小。足爪粗短。尾較短,13-15cm,不及體長1/3。體背淡黃色或沙黃色,間雜黑色或褐黑色。吻、頰、耳下深棕褐色。耳沙黃色。尾與體色相似,但尾端黑褐色。

3、草原草獺:體形小,長約36-49cm,重3-4kg。尾長11-12cm,約為後足長的2倍。體背淡褐色或淺銹色,間雜淡白色,絕無黑褐色。額、頭頂純褐色。耳淺橙黃色。腹面棕褐色,毛基暗褐色。尾深褐色,尾端銹褐色。

4、長尾旱獺:為大型旱獺。體長47-50cm,重4-5kg。尾較長,18.5-22cm,明顯超過後足長的2倍。耳甚小,幾不顯露。毛被長而厚密。通體橙黃色或赭黃色,背毛毛端常染有深褐色。腹色與背色近似,但棕色較深,背腹間無明顯分界。尾端黑色或赭褐色。

生長環境

1、喜馬拉雅旱獺:棲息于海拔2800-5000m的高山草甸草原帶。洞穴居,群棲。白天活動,冬眠。主食草本植物和灌木的嫩枝、葉等。分布於甘肅、青海、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2、灰旱獺:棲息于海拔2500-3500m的草原、草甸。喜潮濕。洞穴居。洞口有土丘即旱獺丘。以植物為食。僅分布於新疆北部。

3、草原草獺:棲息於地勢起伏,草原與荒漠相交的邊緣地區。群居。洞穴大多築在高地或坡地上,洞口外有土丘。以草根、種子為食。分布於內蒙古東部及新疆北部。

4、長尾旱獺:本種為中亞高山草原地帶代表種之一。棲息於高山草甸、草原牧草茂密叢生處。洞穴居,亦喜群居。洞口附近有典型的旱獺丘。主要以莎草科、禾本科植物為食。分布於新疆西部和南部。

性狀鑑別

鮮肉質嫩、細緻,肥厚多脂。風乾者多為乾燥的整塊。

以塊大、肥厚者為佳。

相關論述

1、《本草拾遺》:“主野雞瘺瘡。”

2、《四川中藥志》1960年版:“治濕熱身癢,風濕痹痛及腳膝腫痛等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