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遼市

雙遼市

雙遼市位於吉林省西南部,四平市西部,地處吉林省西部的東、西遼河匯流區,是吉林、內蒙古、遼寧三省的交界處,松遼平原與科爾沁草原接壤帶,素有雞鳴聞三省之稱。雙遼市也是金代著名戰場所在地,近代革命根據地。雙遼市處於中溫帶亞濕潤大區第二氣候區,屬大陸季風性氣候。全市轄6個街道、8個鎮、3個鄉、1個民族鄉。 2019年1月25日,雙遼入選2018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遠古文明

早在六、七千年前,雙遼就有了人類活動的蹤跡,在這之後漫長的四、五千年里,祖先用磨製的石斧、石犁、石鏟、石矛、石箭頭及研磨棒等簡單的工具,開闢耕地,逐獵禽獸,張網捕魚。石斧用來劈砍樹木。石鏟、石犁用來耕地。石矛、石箭頭是打獵用的,當然,在部落戰爭中也可用來殺人。這是用來研磨穀物的,是最古老的“磨米機”。大石環套在木棒上,可以當武器,用來對付野獸和敵人。原始大錘如果用繩子拴上,那就成了流星錘。這種小石簇可以用來射獵小型動物。刮削器則是給食物削皮的。那時的人們還學會了用泥土燒制陶器,並在陶器上飾有美麗的圖案。有些圖案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非常流行。這種“之”字紋(陶片)是七千年前從瀋陽、赤峰一帶流傳過來的,可以想見,剛剛迎來文明曙光的先人們,在艱苦地生產、生存的同時,便有了趕時髦愛漂亮的心理。證明女士們的愛美之心已經有了幾千年的傳統。商周時期的文物,陶缽上有指甲紋,陶罐上有兩個小耳,出土時裡面裝有貝幣,是當時的貨幣。這幾件文物證明,早在商、周時期,雙遼先民就同中原有了密切的聯繫。青銅短劍是東胡人的遺物,東胡人原生活在長城附近,在戰國後期,被燕國大將秦開打到了雙遼一帶,後來與荊軻一起去刺殺秦王的那個秦舞陽就是秦開的孫子。據《史記.匈奴傳》載:“燕有賢將秦開,為質於胡,東胡卻千餘里。”說的就是此事。

遼金掠影

到了漢代,東胡的分支鮮卑又來到西遼河畔,以後,契丹、女真先後崛起。這三個民族都曾入主中原,分別建立了北魏、遼、金三朝,雙遼是他們的祖居之地。鮮卑人是遊牧民族,其風俗“以馬為富”,所以在他們製造的陶器上,往往以馬紋圖案做為裝飾,這就是他們製造的馬紋陶罐,這是陶罐上圖案的臨摹圖。契丹人是鮮卑人的後裔,起源於西拉木倫河上游,也就是西遼河上游。據傳說,遠古時期,從天上降下一騎白馬男子,沿西拉木倫河而上,與一騎青牛沿老哈河而上的女子在西拉木倫河與老哈河交匯處相遇而結合,日後生養八個兒子,繁衍而成為最早的契丹八部。到了唐朝末期,契丹崛起,公元907年,契丹人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八部,建立契丹國,後改遼。女真人是肅慎人的後代,原生活在黑龍江流域。遼代時,女真人受契丹人的欺壓,年年向遼進貢,主要貢品是海東青,這是一種兇猛的獵鷹,極難捕獲。後來,女真人不堪遼國的壓迫,在其首領完顏阿骨打的領導下,誓師反遼,終於打敗了契丹人,並於公元1115元建國,國號金。

雙遼的歷史到了遼金時期達到了昌盛階段,從這兩幅遼、金勢力圖上看,遼和金都曾占據幾乎大半箇中國。遼代雙遼屬韓州、信州管轄,金沿遼制,未變。雙遼出土了許多遼金時期的文物,尤其是生活用品,種類較多,鍋、碗、盤、碟、壺、罐、瓶等,在雙遼都有出土。這一黑花四系瓶和鐵花白瓷碗是金代的代表作,其繪畫具有很高的藝術性。遼三彩的圖案繪的是罰人吃肉的典故。遼代製做的篦點紋陶器也很有特點,以壺、罐為主。他們還建築房屋,搭起火炕,以對付北方的嚴寒。這是1992年時,考古工作者在那木鄉清理挖掘的一組遼代房屋,這就是當時的火炕遺蹟。 遼金的冶煉技術已相當發達,女真人的鐵農具足以表明當時生產力的發達。

這些與當代器物相同的工具,是在本縣的雙建車站附近出土的800多年前的東西;這些鐵箭頭是當年契丹、女真人戰鬥的武器,也是他們打獵的工具。這是在王奔鎮發現的一個被敵人亂箭射死的契丹戰士所穿的鎧甲,當時,他因戰敗躲藏在葦塘里被敵人用這支箭射穿了頭顱。遼金銅器的製作工藝已經相當先進,銅鏡不僅可以供小姐們化妝用,吹彈歌舞,自娛自樂;這是海獸蟲鳥紋銅鏡,上面鑄有海獸、水鳥,以及蝴蝶、蜻蜓等昆蟲;這個四獸銅鏡是金代仿南北朝的作品;這顆銅印的主人官職叫征行萬戶,是一個帶兵的將軍,相當於現省軍級。

雙遼發現了許多遼金墓葬,其葬式、葬俗、葬具都不盡相同,隨葬品也時有出土。駱駝嶺遼墓是一個貴族磚室墓葬,王奔遼墓群則是平民百姓的墓地,有磚石墓,有土坑墓。興隆古墓群至今仍存100餘座古墓,以火葬瓮棺墓為主。這是孟益葬出土的陶瓶;這是臥虎墓葬中出土的陶壺;這是興隆古墓中的陶罐,是用盛裝骨灰的。篦點紋陶壺出土於王奔古墓群。不同的葬俗反映了當時人們的不同信仰。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記載有契丹人葬俗:“銅絲絡其手足”。駱駝嶺遼墓墓主人就戴著銅絲手套,印證了沈括的記載。又據《遼史.契丹傳》記載契丹葬俗:“父母死,以其屍置於山樹之上,經三年後,收其骨而焚之”。同時,嘴裡還念念有詞,說:“保佑我多打野豬和野鹿”。

蒙漢足跡

自從蒙古人滅金,建立元朝之後,雙遼和東北大部地區一樣與中原完全統一了。從元到清,生活在雙遼土地上的居民基本是蒙族和漢族。元、明、清的文物主要有青花瓷器、繪彩瓷器,以杯和碗為主,還有許多宗教器物。這件降魔杵是喇嘛教的鎮邪之物,這些貨幣都是清代的,有元寶、銀幣、銅幣。跳單鼓圖反映的是清代驅邪的場面,嫁娶圖早反映了結婚時迎娶路上的盛況。

近代沿革

清初開始,雙遼便成為科左中旗達爾罕王的領地,到1880年(光緒六年)清政府在鄭家屯設立了分防主簿,隸於康平縣(分防主簿相當於現政府秘書長),到1902年(光緒28年),鄭家屯設州治稱遼源州,隸昌圖府(知府為六品銜),從此,鄭家屯又稱遼源。當時的遼源州轄有一街五社,138個屯,人口有7萬2千人。宣統元年,即1909年,鄭家屯又設洮昌分巡兵備道,洮昌道的管轄範圍西到通遼,北到洮南。 自從設立了遼源州,鄭家屯一帶便開始繁榮起來。《華東續錄》中有關雙遼設主簿的記載;清代的當地文書;民國初年鄭家屯的舊貌,文廟在今四中院內,關帝廟即老爺廟,這條街就是現軸承廠到食品廠的大街。

1913年,遼源州改為遼源縣,又在雙山增設了雙山縣。雙山原名采合新甸,是達爾罕王的領地。據《雙山鄉土志》載,同治末年,“蒙王弟與漢人博”,就是賭博,將采合新甸輸給漢人,賭后後悔,漢人不服,從而引發了一場長達20餘年的官司,一直到1907年(光緒33年)案子才了結,漢人勝訴。清朝庭派牛爾裕為蒙荒局局長,為勝訴一方分地。蒙荒局設班達窩棚,放墾三年。班達窩棚由小屯變成大鎮,就是雙山。這是《雙山鄉土志》的有關記載,這是雙山縣知事牛爾裕在離任時所做的詩。

鄭家屯分防主簿手下有一個捕盜營,後來設立遼源州時,仍設捕盜營。吳俊升就是在捕盜營當兵,後一直當到把總,民國初又當了統領,長期領兵駐在鄭家屯,他在鄭家屯結識了張作霖。當時,張作霖也是統領,也曾進駐過鄭家屯。張作霖在鄭家屯期間又認識了大商人於文斗,二人成為朋友。張作霖很喜歡於文斗的女兒于鳳至,便托吳俊升作媒,使于鳳至成了少帥張學良的夫人。

鄭家屯的地理位置很重要。為給大規模侵華做準備,日本人很早就開始向鄭家屯一帶進行經濟滲透,進而進行了武裝侵略。1916年8月13日,有一個叫吉本的日本商人,在鄭家屯漁市毆打中國兒童,被幾個中國軍人碰到,便上前勸阻。隨後吉本引來幾個日本軍人到中國兵營鬧事,釀成武裝衝突,這便是震驚全國的鄭家屯事件。日本借鄭家屯事件之機在鄭家屯設立了領事館。這是日本人建的忠魂碑;這是鄭家屯事跡紀念碑;這是警察局,這是日本獨立守備隊。面對日本人的侵略,雙遼人進行了英勇的抵抗。這是1912年吳俊升在鄭家屯附近擊潰松井率領的日本軍隊的場面;這是抗日義勇軍在臥虎屯截擊火車,使日軍遭到重大損失的場面;這是1931年于海川率義勇軍攻打鄭家屯的場面。

人民的鬥爭終於迎來了勝利,1945年8月,日本正式投降,前蘇聯紅軍進駐鄭家屯。9月下旬,中共東北局派岳武等人接管鄭家屯,建立了遼源縣民主政府。11月由陳鳳池組建雙山縣民主政府。12月,中共西滿分局和西滿軍區在鄭家屯組建。1946年2月,中共遼西省委、遼西行政公署、遼西軍區由法庫遷到鄭家屯。與此同時,黨中央從根據地派遣來東北的幹部大隊中的一些幹部也到達雙遼,其中包括後來犧牲在雙遼的高家爐區區長王奔。 這些中共上級領導機關進駐鄭家屯,推動了雙遼縣地方民主政權的建立。

雙遼簡史

吉林省雙遼市歷史悠久,雙遼市南有東遼河,西有西遼河,外鄉人多以為雙遼縣是因兩條遼河而得名。其實,“雙遼”二字與水脈無關,而是經過漫長的政區演化逐步形成的。早在遠古“禹平水土置九州”時,就有中華民族的祖先在雙遼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漢代以後,雙遼是鮮卑、契丹、女真等民族的祖居之地。遼中屬韓州、信州管轄,一些出土文物證明,這裡曾是古戰場。明朝與北元之間著名的“金山之役”就發生在吉林雙遼。

嘉慶元年(1796年)有鄭姓之人(另說其人名正月),在今雙遼縣城所在地鄭家屯開店,供過往蒙古族人歇宿,從此鄭家屯便開始形成。當時,這塊土地系內蒙古哲里木盟科爾沁部左翼中旗和碩達爾汗王、博多勒葛台親王的放牧之所,由溫都爾郡王所轄。鹹豐年間,溫都爾郡王開放了鄭家屯西北10公里外的白市部落作為貿易市場的預定地,鄭家屯的住戶大有增加。同治元年(1862年)溫都爾郡王族中的三喇嘛和八梅倫倆人因沒錢使用,把鄭家屯附近的郡王所有地零賣出去,因而從法庫門、瀋陽(舊稱奉天)、錦州相繼遷入許多漢人,來此開設商店、旅館、牛馬市,鄭家屯才形成了街市的雛形。

光緒初年,設康平、梨樹兩縣後,鄭家屯隸屬於康平縣。光緒六年(1880年)經奉天將軍許可,達爾汗王和溫都爾郡王贊助,派30名蒙古族兵維護,在鄭家屯設立了分防主簿衙門,隸屬於奉天省昌圖府之康平縣。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鄭家屯設遼源州,歸昌圖府直轄。

1913年國體變更,遼源州改為遼源縣。與此同時,東部的采合新甸又設立了雙山縣(因大、小哈拉巴山在其境內而得名),由長嶺府管轄。1915-1929年,鄭家屯還設立了洮昌道尹公署,轄遼源、雙山等縣。

中華民國之初,鄭家屯就已發展為政治、軍事和商貿重鎮,也是兵家必爭之地。1922年,奉系軍閥要員吳俊升由洮遼鎮守使升為黑龍江省督軍兼省長,在鄭家屯大興土木,建起行轅,俗稱大帥府(現鄭家屯博物館);奉系軍閥張作霖之子、愛國將領張學良的原配夫人于鳳至少年時曾在鄭家屯讀書,19歲時與張學良締結良緣。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整個東北成為淪陷區。同年9月22日日本侵略軍侵占了遼源縣及雙山縣。1932年3月1日分別建立偽政權。1940年按偽滿洲國國務院勒令第五號命令,將雙山縣、遼源縣合併,各取縣名字首,史稱雙遼縣,縣公署設在鄭家屯,直屬四平省統轄。日本侵略者侵入遼源縣和雙山縣後,一直到1945年8月15日祖國光復。1945年11月,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東北民主聯軍,第一次解放了鄭家屯,中共東北局西滿分局以及中共遼北省委、遼吉省委、遼西省委、遼北省政府先後設立在鄭家屯。1945年,中國共產黨分別在雙山和鄭家屯成立中共雙山縣委和中共遼源縣委。同年12月,鄭家屯第一次設市稱遼源市(亦稱鄭家屯市),1946年3月,隨著中共東北局西滿分局戰略北撤,遼源市撤銷。1947年5月24日,鄭家屯第二次解放,在重建民主政權時,雙山、遼源兩縣又合併為雙遼縣,於199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始稱雙遼市。 解放後,雙遼(鄭家屯)成為瀋陽軍區16個重點設防城市之一。

行政區劃

雙遼市行政區劃一覽(截至2010年)

名稱下轄社區、行政村
鄭家屯街道東華社區、南茂社區、東聯社區、新興社區、迎新社區、東英社區、工農社區、工商村
遼東街道東郊社區、勃山村、金良村、豐巨村
遼南街道新市社區、白市社區、團結社區、中興社區、南康社區、南茂社區、工商村、城鄉村、張家村
遼西街道電廠社區、稅務社區、西勇社區、西環鐵社區,吉興村、巨豐村
遼北街道北寧社區、北康社區、西化社區、東春社區、東風村、城鎮村
紅旗街道義順村、敖卜村、白菜村、霍家村、官井村、桑樹村
臥虎鎮臥虎村、五星村、同樂村、東方紅村、九家子村、六家子村、五家子村、前六家子、大富村、浩然村、協力村
服先鎮五一村、服先村、雙喜村、勤儉村、太和村、勝利村、安樂村、天興村
王奔鎮王奔村、東崗村、高產村、長江村、團結村、三江村、八家子村、宏偉村、紅星村、留久村、呈祥村、仕家村
茂林鎮東升村、宏光村、新發村、宏盛村、美麗村、日新村、三林村、孟益村、永興村、丁家村、育林村、振興村、二龍
興隆鎮興隆村、義勇村、慶豐村、連豐村、聯珠村、大有村、耕耘村、樂利村、常熟村、連慶村
東明鎮慶祥村、吳家村、公安村、東明村、七棵村、盤山村、王家村、後太平村、前太平村、東勝村、鐵洛村、德勝村
雙山鎮玉尺村、三合村、杜力村、長發村、餘糧村、和新村、石頭村、慈惠村、多稼村、五棵村、百祿村、喬木村、班達
玻璃山鎮玻璃山村、聚寶村、永安村、合心村、長嶺村
那木斯蒙古族鄉那木斯村、井崗村、烏蘭吉村、金寶村、建新村、雙城村、躍進村、前進村、合力村、白市
柳條鄉後俗村、清溝村、萬斤村、王河村、豐寶村、小陵村、湯頭村、紅石村、通德村、白牛村、農能閣村、柳條村、大白村、小白村、吉興村
新立鄉荷花村、劉家村、新立村、新勝村、孫家村、馬家村、長泡村、雙龍村、豐產村、豐收村、山丁村、公平村
永加鄉新鳳村、集鳳村、安仁村、榮光村、望杏村、永家村、忠信村、真固村、安邊村、洪源村

自然地理

地理區位

雙遼位於東經123'20''—124' 05'',北緯43'20"—44' 05''之間 ,南接遼寧省昌圖縣和吉林省梨樹縣,東鄰吉林省公主嶺市,北靠吉林省長嶺縣,西連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和後旗。東西最寬62公里,南北最長89公里,幅員面積3121.2平方公里。吉林省西南門戶城市。

地形地貌

雙遼地處松遼平原與科爾泌草原接壤帶,東西遼河匯流的遼河平原上,地勢東北高,西南低。

氣候概況

雙遼市處於中溫帶亞濕潤大區第二氣候區,屬大陸季風性氣候。全年熱量充足,光照充沛,降水量偏少,四季氣候分明,雨熱同步,能夠滿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長發育的需要,具有發展種植業的基本條件。春季升溫快,乾燥少雨,多大風天氣。夏季溫度高、炎熱、降水集中,雨量充沛。秋季降溫快,霜來的早,多晴好天氣。冬季漫長,乾燥寒冷少雪。年平均氣溫為5.8℃,一年中最大年溫差為70℃,大於等於10℃的活動積溫3118.6℃,無霜期145天,年日照2714.9小時,年降水量494.0毫米,乾燥度1.23。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雙遼市礦產資源主要是矽砂,矽砂砂質純淨,粒度均勻,結構密實,儲量豐富,截至2009年底,勘探儲量9億噸,被譽為世界四大富礦之一,經過浮選後二氧化矽含量可達98%以上,是生產優質玻璃、加氣混凝土、精密鑄造及電子工業的優質原料。

土地資源

雙遼市土地資源豐富,截至2009年底,全市可利用總面積為3092.3平方公里,合309233公頃,平均每人占有土地0.88公頃。耕地總面積為13.2萬公頃,耕墾指數為42.3%,林地6.7萬公頃,草原7.5萬公頃。

水資源

地下水資源雙遼境內除東遼河、西遼河等5條河流逶迤流過,還有中小型水庫8座。截至2009年底,全市水資源總量達2.52億立方米。

人口民族

截止2007年末,雙遼市總人口389461人。全市除漢族外,共有12個少數民族,即蒙古族、回族、朝鮮族、滿族、土家族、達斡爾族、苗族、壯族、錫伯族、俄羅斯族、鄂倫春、藏族,少數民族總人口15121人。

政治

市長:王忠源

副市長:郭志強、欒波、劉建軍、褚廣文、石尚民、聶磊

經濟

綜述

雙遼電廠 雙遼電廠

截止2007年末,雙遼市地區生產總值667024萬元,其中:第一產業193666萬元,第二產業293078萬元,第三產業180280萬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7222元。 到2013年末,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97.4億元,同比增長9.2%(以下簡稱增長);一般預算全口徑財政收入完成7.59億元,增長5.7%;地方級財政收入完成4.83億元,增長2.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272億元,增加值69.5億元,分別增長10.4%和8%;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0億元,增長38.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46.9億元,增長6.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327元,增長12.4%;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399元,增長12%。

第一產業

雙遼市 雙遼市
稻鴨米 稻鴨米

2008年雙遼市耕地面積222.6萬畝。其中玉米面積120萬畝,水稻面積30萬畝,花生面積54萬畝,瓜菜面積12.6萬畝,瓜菜面積中僅三櫻椒麵積就達1萬畝,基本實現了全市種植業結構調整目標。截止2008年6月末,全市豬發展到110萬頭,其中存欄20萬頭,出欄13萬頭;羊發展到66萬隻,其中 存欄42萬隻,出欄24萬隻;禽發展到3100萬隻;其中雞發展到1860萬隻,鴨400萬隻,鵝430萬隻;牧業經濟強鄉建設成效顯著,重點建設茂林“一黃兩白”,興隆、臥虎養鵝,王奔養牛,新立養鴨,永加養羊,東明養豬,服先等8個養殖特色突出的牧業經濟強鄉。牧業小區已達到138個,分布在各鄉鎮街。

第二產業

雙遼市 雙遼市

2007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530039萬元,超四平市平均增幅5.3個百分點;完成工業增加值206104萬元,超四平市平均增幅7.2個百分點;實現利潤23197萬元,超四平市平均增幅129.4個百分點。連續兩年被吉林省政府評為全省工業十強縣(市)。在產業結構調整上,重點扶持電力、玻璃兩大支柱產業,發展機械、化工、醫藥、食品加工等前景看好的企業。同時在資源利用上,開發矽砂系列產品和粉煤灰水泥、漂珠等產品,全市工業在產業結構上漸趨合理。

在產品結構調整上,雙遼市以市場為導向,高附加值、高市場占有率的產品的產值已占地方工業產品產值的50%以上。

截止到2007年末,雙遼市15戶直屬工業企業、3戶糧辦工業企業、2戶商辦工業企業、1戶農辦工業企業、12戶二輕工業企業已全部完成了產權制度轉換,國有工業廠辦大集體改革試點工作已基本完成。通過改制、改組、改造和招商引資,電力、玻璃兩個主導產業初具規模,已占全市工業總量65%以上。

在組織結構調整上,32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除電廠和電廠實業公司以外,福耀集團雙遼有限公司、雙藥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吉利軸承有限公司、博來德工貿,江山物流有限公司、悅然飲料等公司都是個人控股的股份公司,在組織結構上實現了與市場機制相對接。

截至201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發展到32戶,固定資產總量達到60多億元。從行業發展看,電力總裝機容量達到125萬KW,其中,火電120萬KW,風電5萬KW;浮法玻璃產能突破620萬重量箱;矽砂加工能力近60萬噸;軸承生產能力擴大到200萬套,農機具和鑄造產品加工量約5萬噸;硫酸生產能力擴大到8萬噸;中成藥品種達到50個;農產品加工企業2戶,加工轉化能力為玉米60萬噸,大豆30萬噸;規模較大畜禽加工企業2戶,加工能力超過700萬隻。

第三產業

雙遼在商品流通業和食品加工業的基礎上,積極發展商貿、餐飲服務等與人民生活緊密相關的傳統服務業,保持其吸納勞動力的職能。突出做好商業中心、特色商業街區的建設和布局,重點發展連鎖經營、專賣、特許經營、綜合超市、便利店等,滿足城鄉居民日益增長的個性化和多樣化的服務需求。 2013年,雙遼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46.9億元,比2012年增長了6.3%。

社會事業

教育

雙遼市教育學校門類齊全,適齡兒童就學率為100%。

名稱分類
國小 雙遼市第一國小、雙遼市第二國小(原鄭家屯鐵路國小,鐵路國小一小、二小合併而成)、雙遼市第三國小、雙遼市第四國小、雙遼市第五國小、雙遼市第六國小、雙遼市實驗國小、雙遼市遼東街中心國小、雙遼市種羊場國小
中學 雙遼市第三中學、雙遼市第四中學、雙遼市第五中學、雙遼市茂林中學、雙遼市雙山中學、雙遼市那木中學、雙遼市遼東中學、雙遼市蒙古族中學(那(nā)木中學)、雙遼市紅旗中學、雙遼市王奔中學、雙遼市種羊場中學
高級中學 雙遼市第一中學、雙遼市第二中學、雙遼市實驗中學、四平市外國語學校雙遼分校(國小+國中+高中)
中等職業學校雙遼市職業中學、雙遼市臥虎職業高級中學、雙遼市衛生學校

衛生

2013年,全市參合農民達27.7萬人。在全市17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配備和使用國家基本藥物,並實行零差率銷售。截至2013年底,累計零差率銷售藥品約3875萬元,累計為社區居民建立健康檔案27.7萬份,累計免疫接種26.5萬人次;舉辦健康教育講座379次,受益人員達23712人次。開展全民免費健康體檢活動,已免費體檢38萬人。

名稱分類
醫院 雙遼市中心醫院 ——二級甲等醫院、雙遼市第一人民醫院(原鄭家屯鐵路醫院)——二級甲等醫院、雙遼市康復醫院(雙遼市醫院一分院)、雙遼市醫院二分院、雙遼市醫院三分院、雙遼市骨科醫院(雙遼市中醫院)、雙遼市玻璃廠醫院(雙遼市醫院二分院)、雙遼市第二人民醫院(雙遼市茂林特區)、雙遼市那木醫院(原建設醫院)、雙遼市曙光醫院

體育

雙遼市體育事業發展迅速,設備齊全,每年都有全市級別的運動會召開,體育人才輩出,其中雙遼市在2006年舉辦過吉林省農民運動會。

穆爽爽,2007年泰國世錦賽上以抓舉145kg挺舉183kg總成績328kg破了三項世界紀錄。

2008年第二十九屆奧運會賽艇女子四人雙槳冠軍張楊楊,為雙遼市人。

文藝

雙遼是二人轉藝術的發源地之一,藝人的俗語中,就有“梨、懷、雙,二人轉故鄉”的說法,其中,“梨”就是梨樹縣;“懷”就是懷德縣(今公主嶺市);“雙”,就是雙遼縣。

科學技術

2007年,雙遼市共實施科技項目28項,其中工業項目4項,農業項目21項,其它類項目3項。雙遼市科技工作圍繞特色農業、生態農業、綠色農業、精品牧業草業、節水農業、精準農業等進行技術試驗、示範、推廣。重點抓了“優質水稻品種推廣”、“雜交水稻品種引進試驗”、“玉米品系對比試驗”、“大豆良種引進”、羊胚胎移植、“大鵝優良品種引進”、“碧香無核葡萄優良品種推廣”、“花生高產栽培技術研究”、“高功能抗旱保水劑套用”等項目。

基礎設施

雙遼街景 雙遼街景

2010年,雙遼市城市規劃區面積149.2平方公里,建城區面積12平方公里。2006年,雙遼市內有各種道路148條,總長88548米,總面積84.5萬平方米。其中:瀝青油路22條,長26763米,面積34.5萬平方米;人行步道方磚路面積9.7萬平方米;紅磚巷路16條,長4582米,面積2.8萬平方米;砂石路30條,長17727米,面積13.5萬平方米;土路80條,長39476米,面積24萬平方米。道路配套建設的排水管線3.1萬米。配套路燈586桿。2008年,全市人均占有道路面積達到4.97平方米。

2007年,雙遼進行了西遼河城區段改造,建設了西遼河疊壩工程,建設人工湖100萬平方米。

2008年5月,進行了西遼河城區段兩岸綠化帶建設,共栽植喬木10120棵,灌木9800株,綠化總面積21.7萬平方米。

就業

2005年至2010年,全市共開發就業崗位34698個,新增就業21266人,其中“4050”人員395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1%以內;勞動力輸出轉移22.8萬人次;辦理小額擔保貸款1863戶,發放貸款2337.4萬元;下崗失業人員技能培訓8332人,農民工培訓7820人。

2005年貸款381萬元,2006年貸款1119.4萬元,2007年貸款837萬元,完成四平市責任目標的223.9%,帶動就業4300多人,走在了吉林省同級前列。

交通運輸

雙遼市 雙遼市

雙遼市是吉林省西部的鐵路和公路交通中心,境內有大鄭線(大虎山—鄭家屯)、平齊線(四平—齊齊哈爾)兩條鐵路通過,過境總長100餘公里,設站13個。截止2004年末,全市公路總里程已達1209公里,其中有高速公路G45,2條國家級公路,總長117公里;2條省級公路,總長118.4公里;8條縣級公路、20條鄉級公路,總長330公里,村屯級公路總里程643公里,1997年達到了鄉鄉通油路。 全市各級公路總里程已達577公里,並已成為吉林省第六個、四平市第一個實現鄉鄉通油路的縣份。2008年大慶至廣州(吉林境內松原至雙遼)、長春至深圳(吉林境內 長春至雙遼長雙高速公路)和集安至雙遼三條高速公路。

著名人物

軍政名人

姓名職業生卒年主要成就備註
閻寶航原外交部辦公廳副主任(1895年—1968年)戰略情報專家
于鳳至實業家(1897年-1990年)張學良的原配妻子
呂正操開國上將(1904年—2009年)地道戰的領導者
辛殿楓空軍副司令員,中將(1933年—)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
韓延林總裝科技委員會副主任(1949年—)全國人大代表中將
王化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1957年—)

文體名人

姓名職業生卒年主要成就備註
佟鐵鑫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1958年—)空政歌舞團獨唱演員
李亞娟中國女子舉重運動員(1973年—)82.5公斤以上級世界紀錄
王立君 製片人、導演(1977年—)2012品牌中國影視年度人物
馬兆鑫恆泰科技集團董事長(1991年—)恆泰物聯網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城市大全-吉林篇

吉林省,簡稱吉,因境內吉林城而得名,省會長春市。滿語吉林烏拉意為沿江。吉林以吉林烏拉前二字得名,滿語吉林烏拉意為沿江。唐屬東北民族地;遼屬東京路;金屬上京路;元屬遼陽行省;明屬奴兒乾都司;清設吉林將軍,清末改吉林省,省名至今未變。

吉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