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羨

陽羨

漢文帝十二年(前168)仍改為陽羨縣。 秦漢時稱陽羨,故名。 江南之茶,唐人首重陽羨。

基本信息

概述

陽羨及周邊
陽羨(yánɡ xiàn)
一、縣名。古稱荊溪荊邑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陽羨縣,屬會稽郡。西漢高祖五年(前202),陽羨縣令尹靈常從征,歷時七年,建立功勳。十二年(前195),被封為陽羨侯,改稱陽羨侯國漢文帝十二年(前168)仍改為陽羨縣。東漢永建四年(129年),分原會稽郡的浙江錢塘江)以西部分設吳郡,陽羨屬吳郡。三國孫吳寶鼎元年(266),改屬吳興郡。晉惠帝永興元年(公元304年),為表周玘周處之子)三興義兵之功,置義興郡,屬常州,下轄陽羨、國山、臨津、永世、平陵、義鄉、綏安等縣,其中陽羨、國山、臨津三縣由原陽羨縣分設。南朝宋泰始四年(468),義興郡屬南徐州。隋代廢義興郡,改陽羨縣稱義興縣,屬常州。
二、借指宜興出產的茶。宜興秦漢時稱陽羨,故名。
陽羨紅茶,又名宜興紅茶.產於江蘇宜興.宜興,戰國時代稱“荊溪”,秦漢時置名為“陽羨”,陽羨制茶,淵源流長,久負盛名,唐代始做貢茶。西元1591年許次所寫的《茶疏》 中云:"江南之茶,唐人首重陽羨。

陽羨茶

江蘇宜興,瀕臨太湖,其地層巒疊嶂,風光綺麗,更兼有“善卷”、“張公”、“靈谷”三洞之勝,吸引著無數海內外遊客。不少慕名而來的旅遊者,在飽覽了宜興的湖光山色、洞天奇景之後,都忘不了沏上一杯“陽羨茶”來品嘗一番。泡出來的茶湯清色濃,味香而甜,堪稱茶中佳品。
特點:宜興紅茶外形條索緊結秀麗,色澤烏潤顯毫,葉底鮮嫩紅勻;湯色紅艷透明,栗香香氣清鮮純正,滋味鮮爽醇甜,耐沖泡。

陽羨雪芽

陽羨雪芽茶江蘇省宜興南部陽羨遊覽景區的著名特產。陽羨茶"以湯清、芳香、味醇的特點而譽滿全國。 陽羨雪芽採摘細嫩,製作精細,外形纖細挺秀,色綠潤,銀毫顯露,香氣清鮮幽雅,滋味濃厚清鮮,湯色清澈明亮,葉底幼嫩,色綠黃亮

陽羨似蜀

東坡書院,又稱“東坡祠堂”、“蜀山書院”。位於丁蜀鎮東北隅的蜀山山麓,始建於明天順年間,清鹹豐十年被毀,光緒十七年(1891年)重建。1983年6月, 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蘇東坡曾四次到過宜興,飽覽了宜興佳山秀水,寫就若干詩詞,例如他的《桔頌帖》寫道:“吾來陽羨,船入荊溪,意思豁然,如愜平生之欲。逝將歸老,殆是前緣。”《菩薩蠻》前半闋云:“買田陽羨吾將老,從初只為溪山好。來往一虛舟,聊從造物游。”把他歸老於此的心跡以及這種思想產生的原因說得清清楚楚。他在蜀山買田置屋也就不奇怪了。蜀山原名獨山,因蘇東坡經此慨嘆“此山似蜀”,後人遂“去犬留蜀”,改稱蜀山。

陽羨論壇

陽羨論壇,宜興極具影響力的論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