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家宮鄉

陶家宮鄉

陶家宮鄉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1.998億元,較上年增加627萬元,其中農業總收入9582萬元,比上年增加1052萬.

基本信息

簡介

陶家宮鄉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位置家宮鄉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位置

哈密市陶家宮鄉位於哈密市東郊,國道、省道穿鄉而過。全鄉行政面積442.5平方公里,下轄十個行政村,3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2300人,常住人口17674人。鄉黨委下設有22個黨支部,其中村支部10個,機關站所、學校支部12個,有黨員987人,其中女黨員312人,少數民族黨員480人,農民黨員676人。三老人員126人。
地下水豐富,土層深厚,土質肥沃,是古老的農業區。鄉鎮企業有制磚、麵粉加工、副食品加工等企業。清光緒初年,張曜在哈密屯田興修水利,當時建的石城子大水渠遺址尚存。

行政區劃

哈密市哈密市

哈密市是哈密瓜的故鄉,以盛產哈密瓜聞名於世。是哈密地區的駐地。哈密市位於新疆東部,是新疆通往內地的門戶,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東部與甘肅省酒泉市相鄰,西部與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木壘縣和吐魯番地區鄯善縣毗鄰,南部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若羌縣接壤,東北部與蒙古國有46公裡邊界。

哈密市轄5個街道、4個鎮、12個鄉、2個民族鄉:東河區街道西河區街道、新市區街道、麗園街道、石油新城街道、雅滿蘇鎮、七角井鎮星星峽鎮二堡鎮、沁城鄉、烏拉台哈薩克族鄉雙井子鄉、大泉灣鄉、陶家宮鄉、回城鄉、花園鄉、南湖鄉、五堡鄉、德外里都如克哈薩克族鄉、西山鄉天山鄉、白石頭鄉、柳樹溝鄉三道嶺辦事處

沿革

1958年成立陶家宮公社,1984年改鄉。

發展部署

陶家宮鄉黨委緊緊圍繞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黨的先進性這一主題,拓寬黨員服務民眾的有效載體,完善黨員受教育的工作機制,努力實踐黨員長期受教育、民眾長期得實惠的宗旨,切實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增強了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整合基層組織建設資源,增強黨組織的戰鬥力

鄉黨委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聯、幫、帶”作用,加強了黨委與黨支部之間的“縱向聯創”和涉農站所與村隊之間的“橫向聯創”,全鄉形成了在鄉黨委的統一領導下,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共創先進的基層組織建設工作新格局。
一是全面落實基層組織建設領導責任制。制定和完善了黨建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辦法,明確了各級黨組織的職責和任務。
二是實施領導幹部“兩點四戶”工作制度。即領導幹部包村、包站所,包四戶民眾(困難戶、科技示範戶、三老人員、宗教人士),全鄉14名領導幹部認點22個,認戶56戶,保證了三分之二的工作日在聯繫點工作,幫扶聯繫點黨支部加強和改善黨的建設,制定加快經濟發展的好路子,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三是加強村級組織的幹部隊伍力量,選派機關、站所領導幹部以及優秀大中專畢業生到村隊工作,其中任村黨支部書記的有5人,村委會副主任的有3人,科技副主任的有10人,並對下村任職的幹部進行嚴格教育、管理和監督,使選派到村任職的幹部“下得去、吃得苦、蹲得住、幹得好”,真正成為村級組織的骨幹力量。
四是實施“三級聯創”激勵機制。鄉黨委專門設立了基層組織建設優秀獎和重點項目突出貢獻獎以及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和先進工作者等表彰獎項,對工作紮實、成績突出的黨組織和個人予以表彰、獎勵。

實施黨員素質工程,保持黨員隊伍的先進性

1、強化教育,提高黨員素質
——黨員學習教育形式多樣化。把學習教育與主題活動相結合,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貫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過程,分別制定了黨員領導幹部中心組學習計畫和普通黨員學習計畫,堅持理論學習與外出考察實踐相結合,堅持經常性教育與集中教育相結合,注重理論學習與實用技術培訓相結合,堅持學習教育與日常管理和檢查相結合。通過召開黨建聯繫會議,定期檢查指導,對黨員經常性教育工作進行督促檢查,實現整體聯動、齊抓共管。
——黨員學習載體不斷拓展。在充分發揮鄉黨校、黨員電化教育中心等學習陣地作用的基礎上,成立了鄉遠程教育培訓室,建立了5個村黨支部遠程教育終端接收站點,將電教科技光碟、科技圖書與遠程寬頻、流媒體、課件、空中課堂結合起來,全方位為黨員、民眾開放,鄉遠程教育培訓室每天晚上7點準時開放,供廣大民眾學習和查閱資料。
2、進一步規範流動黨員管理
為切實加強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鄉黨委專門設立了流動黨員服務站,流動黨員諮詢服務電話,各黨支部也相應設立了流動黨員接待室和服務電話,制定了《陶家宮鄉流動黨員管理辦法》,同時建立了流動黨員專人聯繫制度、流動黨員目標管理制度、流動黨員定期登記制度、流動黨員走訪慰問等制度,實現了流動黨員規範化管理。

開展主題實踐活動,增強黨組織和黨員服務意識

1、典型示範,營造爭先創優的良好氛圍。為了突出黨員在轉變思想觀念、轉變生產經營方式上的帶頭作用,鄉黨委注重在基層組織建設、勤勞致富、弘揚社會主義新風尚等方面選樹先進典型,以點帶面,通過樹立典型,推廣科技示範,開展結對幫扶,在全鄉營造了發展生產、崇尚文明、積極創新、勇於爭先的社會風尚。
2、開展黨員志願者活動,做好黨員服務民眾工作。為切實做好黨員服務民眾工作,在全鄉組建了22支黨員志願者隊伍,共有280名黨員志願參加,廣泛為民眾提供政策諮詢、扶貧幫困、科技培訓、醫療保健、家電維修、綠化保潔、治安巡邏等方面的服務。
3、開展“三評”活動,提升黨組織、黨員的公信力。結合黨組織、黨員承諾工作制,針對黨員履行義務,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帶領民眾致富奔小康方面以及承諾事項開展“三評”活動,即民眾評黨員、黨員評支部、支部評黨委。
4、開展無職黨員設崗定責,為黨員服務民眾打造平台。為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鄉黨委在全鄉開展了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活動,制定了《陶家宮鄉農村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工作實施方案》,建立了政策宣傳、信息諮詢服務、社會治安、安全生產、民事調節、計畫生育、村規民約等21個工作崗位,610名無職黨員承擔崗位責任,簽訂了責任狀,並予以公示。
5、開展“三培雙帶”,發揮黨員的典型示範作用。結合全鄉農業產業布局和發展趨勢,鄉黨委將16名設施農業、園藝業、畜牧業以及二三產業等方面的發展能手和致富帶頭人分別確定為黨員致富帶頭人和致富能手,使他們在全鄉產業結構調整、科技推廣和新技術套用等方面起到典型帶動作用,同時也進一步最佳化了全鄉黨員結構布局。

經濟

陶家宮鄉陶家宮鄉
陶家宮鄉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1.998億元,較上年增加627萬元,其中農業總收入9582萬元,比上年增加l052萬元:二三產業收入10407萬元,減少425萬元(其中勞務輸出收入50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139元,增加332元。集體經營淨收入增加15萬元。2005年,陶家宮鄉糧食總面積461.4公頃。其中小麥面積411.67公頃,棉花面積1540.4公頃,蔬菜瓜果面積210公頃,飼草面積211.07公頃。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22315
男 11663
女 10652
家庭戶戶數 5932
家庭戶總人口(總) 22054
家庭戶男 11437
家庭戶女 10617
0-14歲(總) 5402
0-14歲男 2834
0-14歲女 2568
15-64歲(總) 15848
15-64歲男 8276
15-64歲女 7572
65歲及以上(總) 1065
65歲及以上男 553
65歲及以上女 512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18809

下轄村

陶家宮村
喀爾蘇村
黃宮村
新戶村
上莊子村
蕎麥莊子村
馬場村
吾龍村
新建村
新庄子村
泉水地村
沙棗園村
園林場
天山鄉牙吾龍開發區
山南鄉牙吾龍開發區

教育

陶家宮鄉各學校
哈密市陶家宮鄉中心國小
哈密市陶家宮鄉泉水地學校
哈密市陶家宮鄉第一中學
哈密市陶家宮鄉黃宮學校

新農村建設

陶家宮鄉衛星地圖陶家宮鄉衛星地圖

鄉黨委以解決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為切入點,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針對生產發展、生活寬裕的目標,鄉黨委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堅持“南園北牧、增收富民”的發展戰略,提出了壓糧、減棉、穩葡萄、增大棗、興設施、上奶牛、搞節水、抓生態的發展思路,重點推進了設施農業、高效農業、節水農業、生態農業的發展,目前全鄉已形成了以大棗、葡萄為主的林果業、以設施農業為主的種植業、以奶牛養殖為主的畜牧業的農業產業結構,產業結構得到了進一步最佳化,農村經濟快速增長,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2.199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510元,較上年增加371元,集體經營淨收入較上年增加15萬元。
針對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的目標,鄉黨委從改善基礎設施入手,整治村容村貌,在全鄉掀起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熱潮。2005年修建了陶家宮鄉政府綜合辦公樓,新建了新莊孜村和蕎麥莊子村委會,現已全部投入使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幹部辦公環境。完成抗震安居1309戶,其中:新修房屋281戶;粉刷房屋270戶,加固改建100戶,維修658戶,新建沼氣池550座,80%的沼氣池已投入使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農村面貌煥然一新,民眾居住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在全鄉範圍內廣泛開展了環境衛生清理整治工作,組織機關、站所及村委會黨員幹部深入各村各點,清理垃圾1934噸,修整粉刷樹木15.6萬棵,粉刷圍牆6萬米,拆除違章建築43處,投入人力4223人次,鄉村環境明顯改善。積極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在各村、站所、學校深層次、多方位的開展了“十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文明村民”、“文明單位”、“文明教職工”等爭先創優活動,在全鄉營造了崇尚文明、爭當先進的良好氛圍,2005年陶家宮村被中央文明委評為“全國文明村鎮”。
針對民主管理的目標,鄉黨委拓寬載體,創新形式,完善機制,在各村成立了集監督、議事、理財、協調於一身的村務監督委員會。主要負責監督村“兩委”對各項工作的執行落實情況、監督村務工作、財務使用情況和村幹部廉潔自律情況,同時,享有檢查權、質詢權和建議權。村務監督委員會的設立,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村級監督組織的工作體制,有效解決了監督工作不徹底,基層幹部工作方法簡單,辦事不民主等諸多問題,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

社會保障

鄉黨委以創建“六好”鄉鎮黨委、“五好”村黨支部為核心,加大基層組織建設。成立了基層組織建設領導小組,實行鄉領導包村、鄉站所包村、鄉黨委書記總負責的管理網路,簽訂“三級創建”目標責任書。開展“交友到人,參謀到戶,服務到家”活動,每位領導和幹部除了包村以外,均有自己的重點聯繫戶,他們給農牧民當參謀,與農牧民交朋友,同農牧民一起勞動,鄉黨委與各單位簽訂《責任書》,形成上下貫通的責任網路。利用鄉黨校、村農民政治夜校,提高黨員、幹部、民眾的素質。2000年鄉黨校培訓人員436人次,村農民政治夜校培訓人員2884人次。實施電教科技工
程,實行鄉政務、站所業務、村務公開。利用公開欄、村隊廣播定期,定時向農民公開。給“三老”人員補發生活費5900元,走訪慰問“六老”人員489人次。
鄉黨委圍繞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調整產業結構,加大科技推廣力度,發展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鼓勵有條件的村大力發展村辦企業,全鄉企業總收入7778.8萬元。葡萄種植面積1.26萬畝,大棗1.14萬畝,瓜菜9800畝。鄉黨委成立了農業生產信息中心定期發布全國農業信息,引導農民走向市場。加大鄉村道路建設,全鄉修路50公里,鋪墊路面21公里。萬畝高科技節水園藝基地和草業基地已初具規模。

新疆哈密地區的鄉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