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吾鎮

伊吾鎮

伊吾鎮位於新疆,伊吾縣城中心,坐落在伊吾河畔,四周群山環抱,由兩條東西走向的主幹大街和若干小巷組成,西高東低,是一座典型的山城,是縣黨政機關所在地,同時也是伊吾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伊吾鎮於1979年5月建立,面積4.2平方公里。地理坐標:東經94 41,北緯43 51。氣候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常年溫和涼爽。伊吾鎮是個多民族聚居區,主要有漢、維、哈、回等民族。人口均為非農業人口。2000年鎮區共有人口3389人,其中漢族1352人,維吾爾族1337人,哈薩克族350人,回族176人,其他民族174人。

基本信息

城鎮介紹

(圖)伊吾鎮伊吾鎮-荷塘

伊吾鎮於1979年5月建立,面積4.2平方公里。地理坐標:東經94º41’,北緯43º51’。氣候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常年溫和涼爽。伊吾鎮是個多民族聚居區,主要有漢、維、哈、回等民族。人口均為非農業人口。2000年鎮區共有人口3389人,其中漢族1352人,維吾爾族1337人,哈薩克族350人,回族176人,其他民族174人。多年來,鎮黨委和政府認真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堅持進行民族團結教育,在“兩個離不開”思想的指導下,全鎮區各族人民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團結友愛、和睦相處,湧現出許多模範事跡。這裡的民族熱情好客,民族風情、自然景觀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主要的風景旅遊景點包括有:當年震驚全國的伊吾40天保衛戰遺址、北山勝利峰、南山烈士陵園、軍功馬雕像,橫貫鎮區東西的伊吾河,南山岩壁畫,城東風景奇觀—八戒守城。多年來,鎮黨委和政府認真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堅持進行民族團結教育,在“兩個離不開”思想的指導下,全鎮區各族人民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團結友愛、和睦相處,湧現出許多模範事跡。這裡的民族熱情好客,民族風情、自然景觀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主要的風景旅遊景點包括有:當年震驚全國的伊吾40天保衛戰遺址、北山勝利峰南山烈士陵園軍功馬雕像,橫貫鎮區東西的伊吾河,南山岩壁畫,城東風景奇觀—八戒守城。

城鎮發展

(圖)伊吾鎮伊吾鎮-地窖

鎮人民政府駐新風巷口,下轄2個居民委員會。瀝青路面的街道寬闊、平整,兩旁整齊的排列著樹木、花卉,鎮區綠化面積現已達30%。綠樹掩映下,一座座造型美觀的樓房拔地而起。沿街商店、飯館、旅社比比皆是。鎮區文化教育、醫療衛生、交通、郵電以及運輸業發展較快。郵政通訊已建成衛星、載波、數字程控、大眾傳真、無線尋呼和移動通訊系統,國內、國際特快專遞方便靈活,信息暢通。伊吾鎮種植業以農業為主,比較有名的蔬菜是芹菜,莖高粗壯、鮮嫩,營養豐富,是高血壓病患者的佳肴之一。其次為豆角,皮薄肉厚、角莢肥大且長,是居民夏秋的主菜之一。

近年來,伊吾縣委、政府對鎮區的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極為關心和重視。今年先後在鎮區內啟動了城市供、排水工程、集中供熱工程和“綠色長廊興建”等一系列工程。這些工程的開工、興建,無疑會給伊吾鎮未來的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城區建成面積3平方公里,縣城綠化總面積達到50.27公頃;人均綠化面積為40平方米,公共綠地面積7公頃,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為17.5平方米;年供水量65萬立方米,供水普及率100%;污水排放達到80%;供熱面積21.85萬平方米;液化氣普及率90%,城市功能不斷完善。

自然資源

(圖)伊吾鎮伊吾鎮-建設

根據地區環境監測站對伊吾河流域水質採樣監測,地下水水質優良,無污染,地面水水質屬二類水域標準。經縣環保局監測,城鎮區域聲環境噪聲平均為55.0dB(A)符合GB3096—93(城鎮區域環境噪聲標準相應標準值,各點均未有超標現象)。

伊吾鎮區氣候冬暖夏涼,四周環山,實為夏日避暑之聖地,每年都吸引了許多外地遊客來此觀光、旅遊和避暑。主要的風景旅遊景點包括有:伊水園、勝利峰、軍功馬雕像、南山岩壁畫等。總投資1800萬元建成“伊水園”,總面積為1600畝,分為水上娛樂區、休閒垂釣區和陵園區3個功能區,被批准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鎮區新種植喬木33830棵,灌木108000棵,被命名為第六批全國環境優美鄉鎮。

城鎮榮譽

(圖)伊吾鎮伊吾鎮-房產

2007年1月,伊吾鎮被命名為第六批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地區僅此一家首次獲此殊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是國家環保總局自2001年開始啟動的一項全國性創建活動,考核指標包括社會經濟發展、城鎮建成區環境和鄉鎮轄區生態環境3大項26小項,其中包括鄉鎮轄區內無濫伐、濫采、濫挖等現象,無捕殺、銷售和食用珍稀野生動物現象以及鄉鎮布局合理、管理有序、街道整潔、環境優美等內容。伊吾鎮區氣候冬暖夏涼,是夏日避暑之聖地。主要的風景旅遊景點包括有:伊水園、勝利峰、軍功馬雕像、南山岩壁畫等。總投資1800萬元建成“伊水園”,總面積為1600畝,分為水上娛樂區、休閒垂釣區和陵園區3個功能區,被批准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鎮區新種植喬木33830棵,灌木108000棵,被命名為第六批全國環境優美鄉鎮。

工農共建

(圖)伊吾鎮伊吾鎮

伊吾鎮區氣候冬暖夏涼,四周環山,實為夏日避暑之聖地,每年都吸引了許多外地遊客來此觀光、旅遊和避暑。鎮人民政府駐新風巷口,下轄2個居民委員會。瀝青路面的街道寬闊、平整,兩旁整齊的排列著樹木、花卉,鎮區綠化面積現已達30%。綠樹掩映下,一座座造型美觀的樓房拔地而起。沿街商店、飯館、旅社比比皆是。鎮區文化教育、醫療衛生、交通、郵電以及運輸業發展較快。郵政通訊已建成衛星、載波、數字程控、大眾傳真、無線尋呼和移動通訊系統,國內、國際特快專遞方便靈活,信息暢通。

伊吾鎮種植業以農業為主,比較有名的蔬菜是芹菜,莖高粗壯、鮮嫩,營養豐富,是高血壓病患者的佳肴之一。其次為豆角,皮薄肉厚、角莢肥大且長,是居民夏秋的主菜之一。

伊吾縣委、政府對鎮區的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極為關心和重視。2008年先後在鎮區內啟動了城市供、排水工程、集中供熱工程和“綠色長廊興建”等一系列工程。這些工程的開工、興建,無疑會給伊吾鎮未來的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為鎮裡工農業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歷史沿革

(圖)伊吾鎮伊吾鎮

伊吾,以古國而得名。一說為古代月氏語。伊吾的維吾爾名稱為“阿熱吐魯克”,即“中間的圖古力克”或“中間的吐葫蘆”,是維吾爾和蒙古語混合的地名;此名與“吐葫蘆”有關,伊吾縣城所在地周圍又稱“吐葫蘆”,即“圖古力克”(準語,物之圓者之意)的音變。

“伊吾”是隋唐以前哈密的古地名,漢稱伊吾盧,隋、唐設伊吾郡,但都不是指今日伊吾縣,而是指以哈密為中心及周圍的地區。今伊吾也曾為唐伊吾郡或蒲類縣的轄境。唐以後伊吾地名未見於史載。清乾隆年間是哈密回王的領地。1935年置伊吾設定局,1943年改稱伊吾,以後均屬哈密地區。

新疆哈密地區的鄉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