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區街道

新疆哈密市新市區街道轄6個社區、1個村委會:天山北路社區、北郊路社區、啟明社區、機輛路社區、祥和社區、光明路社區、躍進村。

基本信息


簡介

新市區街道辦事處轄區面積11.986平方公里,轄區居民60868人,駐區單位有鐵路、地方等58家。

黨建工作

黨工委下設13個黨支部,其中6個社區黨支部、4個非公企業黨支部,有黨員318名。近年來,我們以加強黨的建設、規範社區管理、完善社區服務、提升創建品位、鞏固社區平安為重點,積極探索社區黨建工作新途徑,有力地推動了和諧社區建設。

社區工作

1、建立“居民連心站”,暢通社區信息反饋渠道。2006年,為解決居住分散、社區管理難、居民反映問題難的現象,我們首先在祥和社區率先成立了“居民連心站”,製作“居民心連心”卡片,將社區聯繫方式、負責人、黨組織承諾事項等在連心卡上註明,有針對性地開展多種便民利民服務,及時將黨的力量通過連心卡滲透到社區的各個角落。2006年8月鄯善林管局患有精神病職工王紅梅帶著7歲的女兒,流浪在火車站附近,熱心居民通過連心卡向祥和社區反映,祥和社區及時派專人問清情況後,與鄯善縣委聯繫,看護二天后,由其家人把她接走。

2、創建“文化型社區”,紮實推進精神文明建設。一是立足居民需求,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我們組織黨員志願者宣傳隊伍,認真開展“婚姻家庭”、“熱愛生活、遠離毒品”、“健康教育”等知識講座和座談會,引導居民樹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時充分利用現有的文化活動室,定期向民眾開放,社區圖書閱覽室有圖書刊物等3000餘冊,豐富了民眾業餘文化生活。二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文化活動為切入點,積極開展文化活動。舉辦“讚歌獻給黨、社區居民心向黨”、“迎‘七一’文藝匯演”、 “慶‘中秋節”、大型社區秧歌比賽等為主題的社區文藝活動,同時與非公企業開展大型文藝聯歡活動,不斷增進街道、社區工作著與企業的聯繫,繁榮社區經濟文化生活,滿足社區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3、創建“綠色環保型社區”,增強社區居民的認同感。我們以深入開展“一居一特”創建活動為載體,在創建文明小區、“五好家庭”等大眾型創建活動的基礎上,根據各社區的實際和居民特點,詳細制定了“一居一特”創建活動實施方案,廣泛開展創建活動,以提高廣大居民的生活質量,2006年光明路社區針對老年人多、文藝團體多、居民對文化活動需求強烈的特點,開展了文藝節目評選活動,提高居民民眾參與社區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和認同感;機輛路社區結合轄區鐵路單位多,居民環保意識強這一特點,開展創建“綠色環保家園”活動,充分發揮綠色環保志願者作用,治理髒、亂、差,共建綠色花園,美化社區環境,創造出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文明風尚。

服務工作

1、打好弱勢群體救助服務牌。一是建立為老服務機制,依託社區黨員志願者服務隊伍的力量,採取志願者與空巢老人結對幫扶的形式,積極探索老年人日問照料模式,及時解決空巢老人的生活困難,滿足老年人的需求。二是建立慈善救助機制,積極拓展社會救助渠道,重點圍繞低保救助、解困救助、教育救助、醫療救助,實施對困難群體的救助服務,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慈善工作機制,設立“愛心基金”,擴大“愛心超市”、“愛心菜店”等捐助渠道。北郊路社區結合實際,設立弱勢群體的“愛心基金”,為地區福利院的金秋紅捐款1058元,經常性開展慰問弱勢群體活動。三是建立殘疾救助機制,進一步完善幫扶殘疾人的長效機制,發揮殘疾人協會、老年協會和社區志願者隊伍等社區服務組織的作用,抓好殘疾人的康復工作。

2、打好就業服務牌。進一步完善社區再就業服務站,積極爭取轄區單位保全、市交警協管員等公益性崗位,做好下崗職工的再就業服務工作。以街道勞動保障所為依託,通過組織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舉辦勞動技能培訓班,為下崗失業人員提供小額擔保貸款,幫助下崗職工興辦餐飲、家政等經濟實體,帶領其他下崗職工再就業。通過拓展市場,開發新的服務領域和服務項目,探索勞務輸出和勞務派遣新機制,為大中專生創造崗位。全年,通過與轄區單位協調聯繫,提供崗位480個,推薦就業360人,安置下崗失業人員200多人。

3、打好便民生活服務牌。一是建立以社區黨員為主體的志願者隊伍。根據社區黨員的專長,組成各類志願者服務隊伍10餘支,經常走進居民小區,為居民提供無償服務,2006年7月原百貨公司退休職工賀成富去世,當時身邊無任任何親人料理後事,居民通過“居民連心”卡向社區反映,社區組織工作人員為老人全程辦理後事。二是我們結合轄區特點和實際,開展了商業網點、便民服務站進社區活動,目前,新市區已設立各類商業網點3個,便民服務站6個,解決民眾就醫、就業、保潔、家政服務等各方面的實際困難400餘個,將982人納入低保,年發放低保金104萬餘元,有效解決了民眾生活實際問題。

4、抓好安全穩定服務牌。我們緊緊圍繞“構建和諧社區、打造平安新市區”的工作主題,紮實推進“平安新市區”創建工作,352名聯防隊員在背街小巷、居民小區、複雜場所,實行 “四定一包”巡邏責任制,建立“民警管路面、群防群治隊伍看樓護院”的防控體系。2006年製作了29塊固定性宣傳牌,發放宣傳材料20000餘份,為轄區居民民眾23人無償提供了法律幫助,舉辦“平安建設”宣傳板報巡展活動,使平安建設宣傳教育深入人心,維護了社會的安定。

爭創"創建無傳銷(街道)

"創建無傳銷(街道)社區"活動是一項社會工程,哈密市新市區街道辦事處協調新市區工商所、新市區派出所、小河溝派出所、北郊路派出所及各社區(村)積極參與,大力配合,建立上下指揮通暢、左右配合密切指揮協作機制,採取多項措施,狠抓落實,使"創建無傳銷(街道)社區"工作真正發揮作用,取得實效,截止目前,轄區沒有發生一例傳銷案件。
強化宣傳,營造輿論氛圍。該街道辦組織機關、社區全體幹部100多人學習了《禁止傳銷條例》、《直銷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通過發放宣傳單、出黑板報、舉辦法律培訓班等方式,使禁止傳銷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深入社區、院落,進入民眾的耳中、心中、腦中,增強廣大民眾抵制和防範傳銷活動的自覺性,做到知法、懂法、守法,以免上當受騙。
開展"五個一"工作,即:向社區居民發放一張愛心聯繫卡、建立社區民生民情信息諮詢服務站、向出租房主發放一封公開信、與社區簽訂一份責任書,構建一個宣傳教育、上下左右聯動、信息整合、監管預警、落實責任五個工作機制的監管網路。
加強了"創建無傳銷(街道)社區信息員保隊伍建設,他們充分利用"民生民情"信息諮詢服務站,對社區建立的由居民小組長、樓棟長、離退休職工等組成的170名"民生民情"信息員隊伍,加強管理,要求他們經常走家入戶走訪轄區居民家庭,對社區內常住人員、外來人員等基本信息做到心中有數,對社區書記、主任、"三項"管理幹部、計生專乾要求做到對外來暫住人口的"四知":即知道是什麼人、在乾什麼活、有什麼資金來源、主要有什麼活動,使社區內基本情況能直觀迅速反映出來。
認真做好流動人口、出租房屋的清查工作。他們從街道機關各科室、各社區(村)抽調了48名熟悉業務、責任心強的幹部配合派出所對轄區範圍內流動人口及出租房屋進行複查核實工作。各社區(村)"三項管理"工作站將流動人口信息採集、登記任務量化到每一個工作人員,對每天登記的信息資料及時梳理匯總,做到不錯項不漏項,確保了數據的準確性。目前共清查登記流動人口3958人,檢查登記出租房屋2139間。其中,內地來哈流動人口3362人,疆內流動人口344人,到內地流動人口136人,出國流動人口7人。同時,他們建立健全了出租房屋和暫住人口登記台帳和管理制度,逐步實現了流動人口和出租房屋的社會化、動態化管理。同時,進一步加大了對轄區醫院、學校、市場、網咖、歌廳、賓館飯店等公共場所、社會服務場所的檢查力度,嚴禁為傳銷活動提供便利條件。
他們把無固定職業、無固定住所、行蹤異常、交往複雜、晝伏夜出、攜帶可疑物品、有違法犯罪前科、身份不清、有作案嫌疑等人員列入重點對象,實施重點管控,嚴禁破社會公共秩序,防止重新犯罪的發生。
配合駐轄工商所,派出所,該街道辦充分發揮其打擊傳銷行為執法職能作用,加大查處了各類傳銷行為的力度,嚴厲打擊以"拉人頭,收取入門費,團隊計酬等方式進行的傳銷行為;為傳銷提供經營場所、培訓場所、貨源、保管、倉儲、人員住宿等條件和網際網路信息服務行為。

新疆哈密地區的鄉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