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婉妍

陳婉妍

陳婉妍,華裔女科學家。促使了人類30年來首探水星,美國航空航天局以其名字命名一顆小行星 。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華裔女科學家為“信使”指路 促人類30年來首探水星,美國航空航天局以其名字命名一顆小行星

華裔女科學家陳婉妍(中)發現,利用地球、金星和水星的地心引力能降

低飛船的飛行軌道。這一發現讓“信使”號探測水星成為可能。

8月3日下午2時16分(美國東部時間3日凌晨2時16分),美國“信使”號飛船成功升空。按計畫,這艘飛船在太空遨遊79億公里後,將於2011年3月進入環水星軌道,對水星展開為期至少1年的科學探測,這是近30年來美國航空航天局向水星發射的第一艘探測飛船。在“信使”號成功飛向水星的時候,我們不能忽略,在這項偉大的飛行計畫背後有著一個華人女性的多年努力——她叫陳婉妍(音譯)。

南方網訊 地球距水星約9100萬公里,“信使”號直接飛到水星只要3個月左右,但如果這樣做,飛船為了“剎車”減速進入環水星軌道需要消耗更多燃料,這意味著需要更大的運載火箭和更高的成本。

人物事跡

新發現鋪平“信使”太空路

陳婉妍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發現,利用三個行星地球、金星和水星的地心引力來降低飛船的飛行軌道,可以使得這次水星探測成為可能。這也就是為什麼“信使”號的飛行軌道如此複雜的原因。按照設計,“信使”號將在發射升空6年多後進入環水星軌道,在這一過程中,飛船要繞太陽飛行15圈,其間一次飛經地球,兩次飛經金星,2008年和2009年三次飛經水星,以利用行星的引力場為自己減速。“信使”號的燃料預計2012年或2013年用完,屆時它很有可能墜毀到水星表面。

設計“星塵”號露鋒芒

2002年,在美國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所專門進行飛行器任務設計的陳婉妍,就曾設計過一艘名叫“星塵”號的太空飛船的飛行任務,用來探測小行星安妮·弗蘭剋星。這顆小行星於1942年被發現,隨後以安妮·弗蘭克命名。安妮是世界聞名的《安妮日記》的作者,這顆小行星也是用來紀念她在被拘往納粹集中營前兩年所留下的感人日記。

貢獻良多小行星成“獎品”

1999年,陳婉妍為美國航空航天局的星塵樣本回收計畫做了非常出色的宇宙飛行計畫,航空航天局也因此對她作出表彰——用她的名字來命名一顆小行星。這顆以“9249妍”來命名的小行星過去的名字是“4606P-L”。美國航空航天局這樣做是為了嘉獎陳婉妍在遙控探測飛船的飛行軌道設計中,成功地運用數學方法,使得飛行任務設計變得簡便不少。小行星“9249妍”位於一個俗稱“主要行星帶”小行星聚集帶內。

陳婉妍還曾經為其他一些飛行計畫的成功設計作出了不少貢獻,包括探測土星的卡西尼計畫,探測木星的伽利略計畫以及探測金星的麥哲倫計畫,如今她又為水星探測器飛行計畫的設計立下了汗馬功勞。正是由於她出色的工作,美國航空航天局這才毫不吝嗇地把一顆小行星“送”到了她的名下。

世界各國的華裔名人

華裔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界定華僑、華人在國外所生的子女、孫子女等後代。外籍華人,漢語中通常對居住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大陸、香港特區和澳門特區、台灣省等地)以外,並擁有所在地國籍或其他國家(指中國及僑居國以外的國家)國籍的華人,稱為“外籍華人”。
曹燕靈 | 王進 | 丁肇中 | 錢秀玲 | 畢傳有 | 林加者 | 王舫 | 黃鎮鑫 | 顧毓秀 | 戴思傑 | 於長庚 | 沈炳光 | 黃任芳 | 林瓔 | 卓一龍 | 廖宗林 | 冰凌[旅美作家] | 讓·平 | 黃順舸 | 單聲 | 譚盾 | 王小選 | 陳永栽 | 趙啟民[華裔精英] | 張翎 | 洛子豪 | 董鼎山 | 陳省身 | 胡知宇 | 張純如 | 李惠英 | 黃嚴輝 | 李勝利 | 焦立中 | 李金友 | 梅培德 | 李自健 | 唐裕 | 陳香梅 | 鄧月薇 | 王濱 | 趙寶昌 | 鄺友良 | 何福基 | 馬前溪 | 翁以煊 | 蔡大生 | 施華民 | 陳婉妍 | 宋永華 | 趙小蘭 | 梅光達 | 黃家定 | 俞燕蕾 | 馬友友 | 趙春翔| 何天送 | 關美珍 | 簡悅威 | 陳家海 | 黃華享 | 顧杭滬 | 余金晃 | 陳之彬 | 劉光華 | 王阿蓮 | 王曉東 | 葉星千 | 李開復 | 王若專 | 陳鏡明 | 李高 | 凌志慧 | 何大一 | 郭再源 | 秦天瓔 | 黃若 | 楊振寧 | 貝聿銘 | 趙無極 | 周文中 | 陳嘉庚 | 伍冰枝 | 黃錦波 | 殷兆基 | 楊向中 | 馮元禎 | 陳阡蕙 | 朱棣文 | 楊培東 | 康景軒 | 邱德拔 | 鞏俐 | 李連杰 | 湯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