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佛智

陳佛智

陳佛智初為羅州(廣東廉江)刺史。陳朝光大初年(567年)任南靖太守。太建年間(569_592)任西衡州刺史、封安靖郡公。

基本信息

簡介

陳佛智任職期間,以儒家的孝義教育當地土著,使他們接受中原先進的文化思想,脫離野蠻的陋俗風氣,受到當地土著的擁戴。

開皇九年(589年),隋朝大軍攻入建康,陳後主降隋,陳朝宣告滅亡。然而,控制著西江流域的陳佛智不願歸隋。

開皇十年(590年),朝廷在嶺南推行一系列新措施,觸動了當地豪酋的政治權力和經濟利益,廣州俚帥王仲宣起兵叛隋,陳佛智回響。王仲宣率部包圍廣州兼扼守衡嶺,阻截救援隋軍。廣州總管韋光出戰,被流矢射斃。副將慕容三藏固守廣州月余,已到矢盡糧絕地步。

冼太夫人立即派孫子馮暄帶兵援救廣州,討伐王仲宣。馮暄途經瀧州,被陳佛智軍隊攔阻去路。馮暄囿於馮陳兩家交情,自己與陳佛智又是好友,不肯出戰。冼夫人聞報大怒,立即陣前易帥,將馮暄囚於州獄,令年方十八歲的孫子馮盎掛帥出征。

陳佛智在當時已經威名遠播,哪會將年紀輕輕的馮盎放在眼裡?然後馮盎初露鋒芒,迅速出擊,兩軍對壘,大顯神威,陳佛智兵敗被殺,其子陳龍樹逃往安州(今欽州)投靠寧猛力。

記載

明嘉靖.戴瓊.《廣東通志初稿》卷13記曰:陳佛智,其先鄢陵人,父法念為梁新、石二州刺史,遂居瀧水,世襲宋平郡公。佛智為羅州刺史,陳光大初授南靖太守,以孝義訓蠻俗。大建中除西衡州刺史,封安靖郡公《隋書》卷八十 列傳第四十五《列女傳》譙國夫人未幾,番禺人王仲宣反,首領皆應之,圍洸於州城,進兵屯衡嶺。夫人遣孫暄帥師救洸。暄與逆黨陳佛智素相友善,故遲留不進。夫人知之,大怒,遣使執暄,繫於州獄。又遣孫盎出討佛智,戰克,斬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