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彝族鄉

阿拉彝族鄉

阿拉彝族鄉是昆明市官渡區唯一的一個少數民族鄉,地處昆明市東郊八公里,東與大板橋鎮接壤,南與呈貢縣洛羊鎮交界,西北與金馬街道辦事處相鄰,西南鄰小板橋街道辦事處和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全鄉土地總面積75.45平方公里,下轄6個村委會,28個村民小組,1個居民小組。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圖)鄉政府大院鄉政府大院

阿拉彝族鄉地處東經102°46′38″-102°58′12″,北緯24°58′8″-25°2′30″,海拔在1910——2240米之間,具有低偉高原季風氣候的特點。氣候溫和,年均氣溫在14℃,全年極端最高氣溫不超地29℃。雨量充足,年降雨量850——900毫米左右,集中在6—8月之間。年平均日照時數在2400小時左右,無霜月9個月。
全鄉有200多家大中型企事業單位,現有戶藉總人口32466人,其中農業人口11463人,彝族人口為8322人,占全鄉農業人口數的73%,全鄉耕地總面積8253畝,其中水田3682.5畝,旱地3811.5畝。全鄉現有企業150家,其中縣級龍頭企業3個,2006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完成19.9億元,鄉總體財政收入完成237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024萬元。

基層組織

(圖)開會開會

全鄉設黨委一個,下設6個黨總支,37個黨支部,共有黨員644人,少數民族黨員428人,其中男黨員460人,女黨員184人。鄉黨委2005年被省委組織部評為“五好鄉鎮”黨委;2006年在全區黨建考核中第一名。全鄉有團委一個,下設6個團總支,29個團支部,共有團員731 人。鄉團委2003年被團市委評為“學習服務年優秀團委”;2005年被團區委評為迎接GMS會議、潔淨阿拉、保護滇池青少年文明系列活動先進團委;2005年被團市委授予青年創新服務獎;2006年被團市委評為“和諧進步五四紅旗團委”。

2006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19.9億元,比2005年遞增20%,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4898萬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2898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9046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12954萬元;總體財政收入2371萬元,比2005年增長51.6%,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5024元。

科教文衛

(圖)阿拉彝族鄉衛生院

2007年,全鄉有農戶3502戶,農業人口11463人,勞動力7703人。本鄉以彝族漢族為主,其中彝族8322人,占全鄉農業人口數的72.6%。到2006年底,全鄉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1063人,參合率100%;全鄉有衛生院1個,占地面積3333平方米,醫務人員18人;每個村委會均有1個衛生所,全鄉共有鄉村醫生11人。鄉政府設有環衛站負責全鄉環境衛生工作,擁有環衛車4輛,垃圾清運三輪車5輛,環衛工人25人,設定垃圾桶120個。

全鄉建有中學一所,校舍占地面積20010平方米,擁有中學教師48人,在校中學生638人;建有中心國小兩所,校舍占地面積23362平方米,擁有國小教師75人,在校小學生1589人。
全鄉建有文化活動室28個,圖書室7個,舞龍隊3支,業餘文藝宣傳隊32個。2006年鄉政府被雲南省體育局評為“雲南省體育特色鄉鎮”;被中國農業部、國家體育總局、中國農民體育協會評為“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

人文地理

(圖)阿拉彝族鄉定風寺

阿拉彝族鄉民風民俗:阿拉彝族鄉的撒梅人是一個勤勞善良的民族,他們在漫長的歷史歲月里,創造了自己的文化,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撒梅人是彝族的一個支系,其“撒梅”的稱呼始於流傳已久的民間傳說,傳說楚時莊楚躍開滇,彝族的一支被衝散,流落滇池地區,因號“散民”,後轉化為撒梅或撒彌的說法。
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的火把節,阿拉彝族鄉的撒梅族也有自己鮮明的節日特色,六月二十四日這天撒梅人稱“過小年”,已出嫁的新婚女兒和女婿要攜帶禮物回娘家過節,住上三天才返回,家家戶戶都要祭牛王、馬王。在牲畜廄前燒印有牛、馬形象的紙錢,並灑少許飯菜酒肉於廄前,祈禱牛王、馬王保佑家人平安、六畜興旺。晚飯後,人們匯聚於村子中央,點燃火把,用松香粉撲撒火把,頓時火焰沖天,歡聲此起彼伏,隨後,人們手持著火把,繞行住宅田間一周,並將火把插於田邊地角,以驅逐燒死害蟲。入夜,村中一片通明,青年男女圍於村中的火把周圍,彈起月琴、三弦,吹起口弦,盡情歡歌起舞,徹夜不息。

(圖)阿拉彝族鄉阿拉彝族鄉

撒梅人每年還要在祭蟲山過“蟲王節”,每年七月七日和冬月十一日舉行,輪滿十二年大祭一次,儀式異常隆重。祭蟲山在三瓦村西面山上,建有“三皇廟”,內塑“蟲王”神像,兩傍分別塑著三皇五帝,廟前豎著標桿及石碑,人稱“百雀台”、“蟲蝗台”、“功德台”,實為祭祀台,傳說蟲王系莊稼人修煉而成,為專管天下害蟲之神。蟲王節這天,凡附近佛教、道教的教士都要過來念經,各村各戶縫製紅布小袋一支,到田地里去捉害蟲,將害蟲裝入袋內,待祭祀誦經完畢,各家將小袋丟入火中焚燒。

基礎設施

石安公路、昆石高速公路貴昆公路、貴昆鐵路、昆河鐵路、南昆鐵路從阿拉鄉境內貫穿而過,108路、11路公交均可以達鄉政府。截止2006年底,全鄉6個村委會已全部修通柏油路,連結6個村委會的主要幹道均為柏油路面;6個村委會均通路、通水、通電視、通電話。

全鄉有農貿市場4個,29個自然村中有27個通自來水,有2個自然村不通自來水,有8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

自然資源

全鄉耕地總面積8253畝,其中水田3682.5畝,旱地3811.5畝。人均耕地0.72畝,水田主要種植蔬菜、水果,旱地主要種植玉米;擁有林地46376畝,森林覆蓋率49.12%,主要種植華山松、雲南松、桉樹、聖誕樹、麻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