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路鄉

馬路鄉

馬路鄉位於金沙縣西北部,東與太平鄉相依,南與大方縣果瓦鄉毗鄰,西與畢節市龍場營鎮隔河相望,北以水邊河的遇仙橋與清池鎮相連,鄉政府所在地路河村距縣城約85公里。全鄉國土總面積為84.07平方公里。有耕地14734畝,其中:田1872畝,土12862畝。有小岩、龍山、清坪、大丫、鑄鐘、木落、高潮、金聯、桶井、發寨、路河、犀牛、金龍、金周、新田、納尾、興隆17個行政村,68個村民組。居住著漢、彝、苗、白、仡佬5個民族。在少數民族人口中,彝族、苗族人口較多,為新建民族鄉。

基本信息

鄉情概況

馬路鄉馬路鄉
鄉境元代屬永寧安撫使司領地;明代屬永寧宣慰使司領地;清代,先屬永寧軍糧府敘永廳所轄,乾隆元年(1736年)劃歸貴州省黔西州所轄,編入平定里第二甲(馬路、契默、鑄鐘3片區)、第三甲(保全片區);民國30年(1941年)劃歸金沙縣後並為九華鄉,繼改為太平鄉,解放後,1953年建馬路、契默、鑄鐘、保全4鄉,錄屬清池區;1958年,契默、馬路、鑄鐘3鄉合併為東方紅人民公社,保全與陽波(清池鎮內片區)成立安陽人民公社;1963年,契默、馬路、鑄鐘、保全分別成立人民公社;1984年恢復區,公社改鄉;1992年“建並撤”時,以上4鄉合建為馬路彝族苗族鄉

馬路鄉地處會澤縣境東北部,距縣城124公里,與貴州省威寧

馬路鄉馬路鄉

縣隔牛欄江相望,因解放前有一條通往貴州省威寧縣的馱馬驛道而得名。東與火紅鄉隔硝廠河相望,南連羅布古,西接迤車鎮。距昭通市60多公里。國土面積194.41平方公里,東西最大橫距6公里,南北最大縱距25公里,全境地形狹長,形似一艘翻倒之舟。最低海拔1300米,最高海拔2652米,海拔高差1352米。轄17個村委會,111個自然村,6510戶,23782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20人。依山而住,人戶分散,地質結構特殊,多為石灰岩層,水資源極度匱乏,耕地面積23520畝。立體氣候突出,高寒冷涼山區與低熱河谷兼具,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年平均氣溫12度,無霜期180天。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基礎設施薄弱,經濟來源單一。自然災害頻繁,主要有霜凍、低溫、乾旱、洪澇、風災等。磷礦資源豐富,已探明可開採磷礦面積7.94平方公里,礦藏量達2300萬噸,平均品位高達25%,集中分布在地表部,易於開採。

基礎設施

馬路鄉馬路鄉
進鄉道路是彈石路,水利設施有巴圖水庫,蓄水量10萬方,邱家河水庫,蓄水量1萬方左右,每戶農戶1個人畜飲水水窖,一般10-15方。有水口村,荒田村、彎寨村4條三面光灌溉溝渠。鄉村道路為土路,村村通土路,111個自然村中有66個自然村通土路,45個自然村不通路。由於無水源,全鄉飲水都存在很大困難,全鄉有88個自然村農網改造結束,還有23個自然村因居住偏僻、分散,不通路而暫未進行農網改造。全鄉有24戶農戶通有線電視,有3657戶通過接收鑫諾三號衛星信號自購接收設備收看電視,電視機擁有率占農戶總數的56%,全鄉有1647戶有行動電話,有469戶有無線座機電話,有20戶有程控電話。有878戶建有沼氣池並正常使用,有集貿市場4個,村內道路只有硝廠村硝廠自然村、半坡村半坡自然村腳泥村腳泥自然村村內道路進行硬化,其他村內道路都為土路。沒有公廁,只有巴圖大街建有2個垃圾坑,無集中垃圾處理場,安裝太陽能農戶161戶,無村民文化娛樂設施。
交通、通訊、水、電設施得到加強。有10個村通公路,北連田坎,東接石場,西通畢節、大方、四川的交通運輸網路已形成,對於搞活地方經濟和文化的發展起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全鄉有60%的人口用上了自來水,實現了村村通電;鄉駐地開通了程控電話和行動電話。文教、衛生、廣播電視事業得到長足發展。全鄉共有學校11所,其中:國中1所,國小校10所,有教職工184人,在校學生246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建立鄉村圖書室5個,豐富了農民民眾的業餘文化生活;農村醫療衛生事業得到加強,有衛生院1個,村級衛生室5個,醫務人員10個。

地理環境

馬路鄉馬路鄉
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最低處清坪村遇仙寨490米,最高處新田村如榔樹1322米,路河村高727米。相對高差大,多陡坡山地,氣候資源豐富,植物物種比較齊全;森林面積37830畝,森林覆蓋率30%;荒山草坡15100畝,牧草種類較多,發展畜牧業有較好前景;年平均氣溫14.2度,年降雨874毫米,無霜期280天,年均日照時數980小時,自然資源豐富,適宜農業生產的發展。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小麥、水稻、大豆、馬鈴薯;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花生、辣椒;野生植物有天麻、香菇、五蓓子及其它中草藥材。

農村經濟

農村經濟都以家庭經營形式存在,種植業都以戶在各自承包地種植烤菸,糧食作物等,近年來,隨著外出勞力的增多,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戶有少數承包經營外出戶的耕地。養殖業主要表現為庭院經濟,一般以戶進行,出欄豬一般留1-2頭過年豬屠宰外,其他全部出售。村民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全鄉6510戶,有115戶住在磚混結構住房中,有88戶居住在磚木結構住房中,有6296戶居住在土木結構中。2007年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在上年基礎上淨增200元以上,達到1350元以上。國家政策轉向支持農村的力度加大,在鄉連續實施了硝廠村、腳泥村新農村建設,2007年,在水口村啟動了“886”工程,到明年,將實現戶8有,村6有,村民小組6有目標。通過新農村建設,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善,民眾歡迎和支持。

特色產業

核桃產業初具規模,成為農村經濟增收的一大支撐,據統計,掛果核桃有2434.8畝,2.5萬餘棵,年產核桃仁107噸以上,實現產值350萬元左右。馬路鄉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全力打造“核桃大鄉”品牌,計畫到“十一五”末,發展核桃10萬畝,已發展了2.5萬畝。建立優質核桃苗生產基地1個20畝,私人苗圃3戶,今年預計出苗10萬餘株。

文化教育

馬路鄉馬路鄉
全鄉共有國小校23所,其中完小11所,在校學生4175人,其中學前班760人。有教師135人。存在較大的問題和困難,主要是危房面積較大,占63%,有22所國小無教師宿舍,無學生宿舍、食堂,基礎設施建設不能滿足教學要求,教師工作條件艱苦,負擔重,教師缺編1/3。由於民眾居住分散,孩子上學路遠,特別是山高,坡陡、路途遠的自然村孩子上學更苦、更難。

有中學一所,有教師38人,在校學生650人,無實驗室、教師辦公室會議室階梯教室為一體的綜合樓,教師宿舍不夠,無衛生廁所,基礎設施較差,教師不夠,在職人員壓力較大。各行政村、自然村基本無村民的活動場所,無文化活動室、圖書室、科技活動室等,只有巴圖村(鄉政府所在地)有老年活動室。全鄉有醫療衛生機構18個,其中鄉衛生院1個,村衛生所17個。鄉衛生院現有綜合業務用房2230平方米,有正規病床8張,有衛生技術人員54人,其中衛生院13人,村衛生所41人。全鄉每千人擁有國家衛生技術人員0.5人。2007年1至10月全鄉參合村民的醫療支出為956196.13元,新型農村農村合作醫療補償15152人次,補償金額340258.30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