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蘇克孜爾尕哈千佛洞

阿克蘇克孜爾尕哈千佛洞

阿克蘇克孜爾尕哈千佛洞是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阿克蘇庫車縣城西北13公里的山溝內。為唐代遺址。共有46個洞窟。解放前大部份被毀。現在較完整的洞窟有38個,其中19個為支提窟,19個為毗河羅窟。窟中壁畫多為佛本生故事像,以及披甲、劍,腳著長革動靴的龜茲武士供養人像等。較為特殊的是第24號窟,為七角形平面,窟中有中心柱,左右開甬道,後壁有隧道,且又是平頂的支提窟,此種形式為其他窟群所罕見。有壁畫的洞窟共11個,其題材、風格與克孜爾乾佛洞大致相同,是以本生故事和座佛像為主。

景區美食

新疆小吃—串烤肉

新疆維吾爾民間傳統的串烤肉,同樣既是街頭的風味快餐,又是可以上席待客的美味佳肴。正宗的串烤肉也和烤

阿克蘇克孜爾尕哈千佛洞新疆小吃—串烤肉
全羊一樣色澤焦黃油亮,味道微辣中帶著鮮香,不膩不膻,肉嫩可口。

庫車饢很著名,過去有“庫車饢大如車輪”的戲言,指的是一種叫“比甲克”的饢。一般直徑40厘米,中間薄邊沿略厚,上加有皮牙孜黑芝麻等,扎繪有花紋,烤出後香脆可口。

油塔子

顧名思義,油塔子形狀似塔,是維吾爾人喜愛的面油食品。一般做早點配合粉湯吃。塔子色白油亮,面薄似紙,

阿克蘇克孜爾尕哈千佛洞油塔子

層次很多,油多而不膩,香軟而不沾,老少皆宜。
薄皮包子

薄皮包子,維吾爾族叫“皮提曼塔”,選用上好的料羊肉作餡製成,是維吾爾族人民喜愛的美味食品。薄皮包子的特點是:色白油亮,皮薄如紙,肉嫩油豐,伴有新疆洋蔥(皮牙子)濃郁的香甜味,非常爽口好吃。

景區住宿

阿克蘇友誼賓館是涉外三星級賓館。擁有標準間、單人間、套間等各種房間82套。內設中餐廳、清真餐廳、民族

阿克蘇克孜爾尕哈千佛洞阿克蘇友誼賓館
風味餐廳,賓館內設有酒吧、舞廳、桑拿浴室、健身房、美容美髮廳等。

龜茲賓館--體味龜茲神韻,享受現代生活,龜茲賓館是二星級旅遊涉外賓館,有設備完善的標準客房40套,總床位112張,設有清真、中餐廳、卡拉OK歌舞廳、美容廳、商場、會議室等綜合服務設施。

景區風俗風情

新疆少數民族的爐子

阿克蘇克孜爾尕哈千佛洞阿克蘇克孜爾尕哈千佛洞

在冬季長達近半年的新疆,自古以來就形成了多種多樣的爐子,它成為人們取暖、做飯不可缺少的伴侶。新疆地域遼闊,天山南北溫差較大,所以就形成了五花八門的爐子。新疆最大的爐子要數毛爐,直徑I米多,高有2米以上的圓形黑鐵皮包裹的土爐。據說,這種毛爐是從蘇聯傳入的,它多嵌鑲在里外屋牆壁的中間,爐門在外屋,這樣使裡屋既可以取暖,又可以避免灰塵,保持衛生。這種爐子膛內很大,既可以燒煤也可用柴禾,燒一次可以保持一天一夜的室內溫度。這種爐子多在伊犁烏魯木齊塔城阿勒泰等地冬季使用。最小的取暖爐子是南疆喀什和田阿克蘇等地冬季使用的只有50多公分寬的土製爐,以木炭做燃料,只供取暖用。這種爐子呈方形爐膛用鹼土抹勻,爐中有一個小窩,供通風之用。爐子上面可以蓋木板,烘烤被褥,晚上還可以烤腳取暖。另外還有一種叫“烏茄克”的土爐,無煙筒,爐口呈馬蹄形,膛壁用鹼土抹光,以柴禾、乾草做燃料,做完飯後還可以在爐膛內烤饢。“烏茄克”的大小不一,式樣也略有差別,它有的在露天,也有在屋裡的,冬季南疆的維吾爾族民眾大都用它。

新疆最複雜的取暖設備要算火牆了,火牆是用土爐子或鐵皮爐子,通過火牆的洞口,使火牆保持溫度,供人們取暖,既衛生,又省燃料,天山南北普遍採用。火牆工藝較複雜,盤火牆是件技術性較強的話。火牆高一般1.8—2米、寬2—2.5米,可分為三洞、五洞、七洞(指煙道)不等,“並有亂冒花、上下竄、平走等形式,一般坐落在里外屋中間的牆壁里,大都在外屋燒火做飯,裡屋取暖。新疆簡單的爐子是牧區哈薩克牧民用三根鐵棍做支架支起的爐子,把水壺或鍋吊在支架一端的鐵環上,下面用木柴燃,這種爐子撤也容易,支起來也方便,隨時可以移動,適應牧區流動生活的特點。目前在阿勒泰、哈密等地的牧區,在夏季仍用這種爐子燒水、做飯。

隨著生產發展,技術進步,新疆爐子的品種也越來越多,既有用鐵皮砸成的,也有生鐵鑄造的;有圓形,也有方形;有專供燒煤的,也有專供燒柴的,另外還有帶烤箱的,帶土暖氣的,這些形式多樣的爐子成了新疆各族人民度過嚴寒的冬季和一日三餐中不可缺少的夥伴。

景區購物

當地特產:哈密瓜

古稱甜瓜甘瓜、又叫網紋瓜,維吾爾語稱“庫洪”.我國只有新疆和甘肅敦煌一帶出產哈密瓜.1959年考古工作者在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基群發掘的晉暮中,出土有半個乾縮的哈密瓜,在另一座唐墓中又出土兩塊哈密瓜皮。

阿克蘇克孜爾尕哈千佛洞哈密瓜
這說明早在1000多年以前,新疆已有哈密瓜的種植。從古籍中可以看到不少有關新疆哈密瓜的記述和讚美。元初《長春真人西遊記》稱:“甘瓜如枕許,其香味蓋中國未有也。”清乾隆年間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中稱:“西域之果,蒲桃莫盛於土魯番,瓜莫盛於哈密”,“瓜則充貢品者,真出哈密。”清蕭雄有詩詠新疆甜瓜云:“更有甘芳黃玉軟,橐駝筐篚貢天家。”這些詩文說明哈密瓜久負盛名,並且被列為貢奉皇帝的珍品。清初張寅之在其所著《西征紀略》中更是繪聲繪色地描寫了他在河西走廊目睹當時專給皇帝運送哈密瓜的一番情景:“路逢驛騎,進哈密瓜,百千為群。人執小兜,上罩黃袱,每人攜一瓜,瞥目而過,疾如飛鳥。”如此派頭,足與唐時從南方給唐玄宗楊貴妃萬里飛馬貢荔枝的盛況相媲美了。

少數民族的馬靴

它已成為新疆許多少數民族人民男女老少都十分喜愛的特需用品。在喜慶的節日裡,歡快的舞會上,新婚日子裡,他們仍喜足登油光鋥亮的馬靴,配上獨特的民族服裝,將這些民族剽悍英武的體魄和豪爽開朗的性格表現得更好。

阿克蘇紅富士

阿克蘇克孜爾尕哈千佛洞阿克蘇紅富士

獨一無二的的糖心紅富士——阿克蘇紅富士 “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阿克蘇的蘋果人人夸”。

民 族 花 帽: 戴帽幾乎是大多數少數民族共同愛好,尤喜歡戴花帽,但又隨民族與地區不同而互有差。繡花帽“花帕”是維吾爾族最具特色的頭飾。無論男女老幼都喜歡這種做繡工精細的四棱小花帽。維吾爾族花樣繁多,
多用黑白兩色或彩色絲線繡出各種花紋圖案,花紋變化多端、千姿百態。哈薩克族的帽子也很有特色,帽頂繡花,帽檐用珠子鑲成各種美麗圖案的圓斗形繡花帽“塔合亞”是姑娘們最喜歡戴的帽子,帽頂插一撮貓頭鷹羽毛,戴上不僅美麗動人,而且也象徵勇敢、堅定。柯爾克孜族男女則喜戴各色絲絨圓頂花帽。塔吉克族婦女喜戴刺繡精美、帶耳圍的繡花棉帽,這種帽子戴上不僅美觀,而且還能禦寒。塔塔爾族婦女尤喜歡戴鑲有彩珠的平頂花帽,帽子上喜披一塊彩色頭巾。

景區交通

市內沒有直達景區的公車,可乘坐當地計程車或包車前往景區。

航空:阿克蘇每周都有到烏魯木齊的航班。阿克蘇直飛烏魯木齊--和田的ATR航班每日通航,庫車機場改造工程年內峻工,屆時ATR機型可直航庫車。

公路:阿克蘇境內公路縱橫交錯,國道314線、217線和8條省道、556條縣鄉公路把南北疆、地、縣、鄉連為網路,新疆路網改造工程的實施和完成將徹底改善阿克蘇境內國道的路況。

鐵路: 普通旅客列車和旅遊列車已直達阿克蘇。

飛機到烏魯木齊,再轉乘飛機或火車、汽車均可至阿克蘇或庫車。可先買一張旅遊地圖,選擇喜歡的線路,從阿克蘇去神木園和庫車,有公車,也可租一輛計程車。游千佛洞昭怙厘佛寺遺址克孜爾尕哈烽燧龜茲古城遺址古墓群劉平國治關遺址等,最好參加當地旅行社組團,聽導遊講解才能對龜茲文化刀郎文化佛教文化木卡姆音樂有了解。去塔克拉瑪乾大沙漠塔里木河原始胡楊林鹽水溝察爾齊克孜爾雅丹地貌以及紅山石林,建議找嚮導,交通有駝隊和汽車。

附近景區

怪樹園景區

阿克蘇向北,過溫宿縣城後,再向西北行60公里,穿越一大片戈壁灘,一個崗巒起伏的小綠洲便展現面前。這個

阿克蘇克孜爾尕哈千佛洞怪樹園景區
小綠洲,不是處在地勢低洼處,而是位於坡度平緩的崗阜上,海拔為1700米左右,面積僅0.4平方公里,但卻是鬱鬱蔥蔥,濃蔭覆蓋,流水潺潺,蜂飛蝶舞,堪稱人間仙景。當地稱它為“怪樹園”。
被稱之為“聖水泉”的一汪清泉在綠洲頂部,涓涓細流,滋潤著這塊綠洲。伊斯蘭教徒視其為“聖水”,據說有祛病強身的功效。許多穆斯林願在身後葬於此,綠洲側畔庫米爾什阿塔木麻扎,每屆春夏之交,遠近的伊斯蘭教徒來此朝拜,高峰日人數逾萬,自然奇觀與宗教朝聖融合為一體。

阿克蘇庫爾米什阿塔木麻扎

位於阿克蘇溫宿縣城西北60公里處,海拔約1700米,占地600餘畝,被稱為“戈壁明珠”。該景點是浩瀚驟現的

阿克蘇克孜爾尕哈千佛洞阿克蘇庫爾米什阿塔木麻扎
綠洲,潺潺流水,濃濃樹蔭,萋萋芳草,啾啾鳥鳴,集秀麗與神奇於一體,身臨其境者無不讚美叫絕。觀其形,思其情,從滿山景致中取其精華命名的“九龍攪海”、“還魂柳”、“快活坪”等10個小景,鑲嵌在綠草如茵的土丘上,如詩如畫,美不勝收。麻扎頂處有眼“聖水泉”,飲此泉水有祛病強身之神效。特別是古柳布滿整個小山,起伏而生,猶如龍蛇之狀,千奇百怪,形態萬千,景觀奇特,人間罕見,古往今來,遊人不斷。該景點不僅是旅遊勝地,而且是信奉伊斯蘭教者集會做禮拜的好場所。

新疆旅遊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舉世聞名的歌舞之鄉、瓜果之鄉、黃金玉石之邦。新疆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山川壯麗,瀚海無垠,古蹟遍地,民族眾多,民俗奇異。旅遊資源極為豐富,全國旅遊資源共有68種,而新疆就有56種,占全國旅遊資源類型的8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