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水溝

鹽水溝

從庫車縣沿獨(獨山子)--庫(庫車)公路向北駛約60餘公里,所抵峽谷俗稱"鹽水溝",當地維吾爾人稱其為克孜爾亞(紅崖)山。

基本信息

簡介

鹽水溝鹽水溝

克孜爾亞山之奇峰異景,有鬼斧神功之妙。當峰迴路轉之際,車前方忽現一座狀如巨廈的深駝色的山峰,似有廊有柱,有塔有亭,樓閣錯落,宛如"布達拉宮",令人詫嘆不軒。復前行,又見一色彩斑斕之奇峰,通體呈赭紅色,但另有絳紫、桃約、玫瑰紅、青綠、淡黃、淺灰、月白、深黛……的色塊、條紋。此山峰近旁,又有幾座土黃、灰藍、黃綠色的山丘。夕陽西下時,逆光的山峰呈現出金黃色的鑲邊,配以五光十色的山體,迎風搖曵的白楊森帶,一群群晚歸的牛羊,情景如畫,令人痴迷。而車窗外掠過的狀如"古木"、"赤壁"、"臥駝"、"坐猴"、"飛龍"、"奔馬"……的成片天然石林石雕,更使人目不暇接。其中有一座岩峰,在夕陽逆光下,呈現出唐三藏、豬八戒沙和尚翹首親望,似地等候孫悟空的剪影,因而得了個"唐僧師徒岩"的美名。

傳說

初入鹽水溝口,如果不仔細覺察,還看不出有多么神奇,只覺得是一個丘陵的褶皺而已,不高,不深,也不奇,一條細如柳葉的溪流,順著褶皺無聲地流了進去,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可是,越往裡走溝越深,也越寬闊起來,兩邊的丘陵也越來越高。

兩邊的丘陵上白花花的,似乎是一場鋪天蓋地的大雪,其實,那些白色物質是鹽的晶體。

早在4億年前,這裡還是印度洋的一部分,由於喜馬拉雅山的崛起,阻斷了塔里木與印度洋的聯繫,海水慢慢蒸發而去,留下大量的鹽鹼,成為塔里木對海的相思。它們大多成晶體,有六面形如水晶的,有長方體如冰柱的,有的狀如老者,有的形似動物,有的奇如白花,有的潔比美玉……

如今,這些奇形怪狀的鹽花成了攝影愛好者和奇石愛好者眼中的瑰寶,他們紛紛涌到這裡,來採集這些天然藝術珍品。

四五峰駱駝映入眼中,走近了仔細看,這些土黃色的龐然大物脖頸上竟然沒有韁繩,身上也沒有捆綁的痕跡,它們也不怕遊人,或站或臥,悠閒地看著過往的車輛和遊人,難道在南疆還有野駱駝嗎?

“不是的。”當地人告訴我們,這些駱駝原來是家養的,由於農戶家境變好,或者駱駝年齡過大,這些駱駝就被野放了。沒有想到,現在這些駱駝竟然習慣了這裡的環境,繁衍成了四五群,每群四五隻,成為鹽水溝的另一種景致。

河邊上有一塊白色膠泥,遠看像一頭小象,矗立在山腳下,它的身軀被壓在了大山下,似乎喘不過氣來,掙扎著露出了前半部分,勉強伸出頭,把鼻子扎進了鹽水溝里,吮吸著鹹澀的苦水。

據說,古時候庫車一帶大象特別多,其中的一個象王成了精,帶著大象們白天在鹽水溝一帶棲息,晚上出來糟蹋莊稼、禍害百姓,為害一方,龜茲國上下對它們都毫無辦法。當年唐僧西行經過這裡時,孫悟空經過一番苦戰,收服了它們,鹽水溝上白花花的鹽鹼,就是大象們戰鬥時身上抖落的皮屑。

小象王有些不甘心,想趁唐僧在鹽水溝外講經說法時作亂。誰知,孫悟空識破了小象王的心思,在它剛準備襲擊唐僧時,一把將它按倒,順手從卻勒塔格山上移過來一座山峰,把小象王壓在了鹽水關前。小象王越掙紮下陷越深,最後不得不屈服了。

遺落在山澗的歷史碎片

前行不到10公里,進入了山區,“看盡龜茲十萬峰,始知五嶽也平庸”,詩人馮其庸的詩,說的正是此處。

這裡的山澗不見絲毫綠色,億萬年地殼的沉積使地層形成層層如雲片鱗狀,再經億萬年地殼擠壓折斷、傾斜,犬牙交錯,由近及遠,處處斷層,有的山峰直指青天,大有“刺破蒼天鍔未殘”之感,這些山多是一層黃土一層岩頁的土山,有的好比駱駝,有的形似雄鷹,有的鏤空,有的突兀,沒有一絲生機的紫紅色山巒的開闊雅丹地貌區成了攝影的絕佳地帶。

綿延的丘陵,高聳的山峰,神秘的峽谷,造就了這個地勢複雜的兵家必爭之地。

鹽水關就把守在這個易守難攻的鹽水溝的中間,這個關隘,是新疆古代著名的雄關之一,它建立在懸崖絕壁之間,石頭為基,青磚做關,關口只有20米寬,高30米,關門只有4米高,4米寬,只要駐守上百士兵,這裡就成了固若金湯之地,哪怕是成千上萬的兵士也難以攻破。

古龜茲是新疆36古國中的大國,土地肥沃,人口眾多,為各路霸主垂涎之地,所以,吐蕃、匈奴等,都要爭奪這塊寶地。可是,由於有鹽水關的存在,拉長了霸主們的夢想,他們只好繞過這個關隘,從其它地方延續自己的雄心。

由於給霸主們添了太多的麻煩,在拿下龜茲古城以後,許多人都賜予鹽水關一把大火。但是,由於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許多駐守者都忽視不了它的存在,大火過後,又把它建了起來,僅漢朝和唐朝都重建過三次。

可惜的是,這個雄關終於沒有保持住自己的完整,銷毀在歷史的煙塵中。如今來到這裡,除了一片200平方米大小的空地外,只有縣上立的石碑,還昭示著它的存在。仔細尋找,還有無數的陶片,也許是明清時期,也或許是唐宋時期,甚至可能是漢代的歷史碎片。

披著考古學家外衣的國外盜墓賊們,面對一片焦土,也不放過,在這裡出土了大量的木簡和案牘,還有一些珍貴的文物。後來我國歷史學家黃文弼先生來考察時,做了搶救性挖掘,也出土了一大批珍貴的歷史文物

接著往前走,河道越來越細,道路越來越窄,有的地方,只能容一輛車通過,車輛來往都不敢跑快。

這裡地勢險峻,讓人嘆服,只要自然環境稍微惡劣一點,交通就阻塞。特別是冬夏季節,一旦天降大雪或大雨,車輛立即被困。

2002年7月,這裡下了一場大雨,結果使50多名中外遊客被困在山上,致使200多名解放軍冒著生命危險,繞行40多公里,才把他們救回。

經常看到河邊上不時有人拿著木棍或者長把的鏟子在河裡戳來戳去尋找什麼,讓人疑惑不解。原來,上世紀50年代曾有銀行從和田和喀什拉運了一車的金銀和錢幣從這裡經過,突然發了洪水,車輛翻進了河裡,1200兩黃金白銀被洪水沖走,收不回來了。雖然當時的訊息是封鎖的,可是,不時從河底撈出的金銀錢幣,鼓舞著到這裡想發財的人。如今,仍然有人夢想尋覓到金銀財寶,所以,一到休息天,這裡的人自然多了起來。

守望龜茲歷史的烽燧

鹽水溝口,聳立著一座高塔,它就是絲綢之路上保存最完好的烽火台———克孜爾尕哈烽火台。

維吾爾語中的“克孜爾尕哈”為“紅嘴老鴰”或“紅色哨卡”之意。這座巍峨的古軍事建築,始建於漢武帝時代,沿用至魏晉,東連輪台拉依蘇烽火台(西域都護府境內),孔雀河烽火台,歷經2000多年的風風雨雨,至今依然雄姿猶存。

它為夯土(間夾紅柳、蘆葦)建築,2000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高16米,東西底長6米,南北寬4.5米,下粗上細,由下向上逐漸收縮。烽燧主體系夯土所築,夯層厚約15厘米,烽燧上部以木柱為骨架,每層間距約1米,頂系土坯壘砌。由於長期風化中端部區呈凹陷狀,形成一大槽。過去,順著烽燧北側坍塌的廢墟可登臨烽燧之頂。

民間傳說中的克孜爾尕哈烽火台是古代一位國王建造的高塔。有個預言家對國王報告:“根據卦象,公主會死於大地上的毒蠍。”擔心失去愛女的國王急忙下命令,通往克孜爾尕哈千佛洞的鹽水溝大路邊就矗立起一座高塔。公主從金碧輝煌的王宮搬進高塔。警衛森嚴的護衛並沒能讓她逃脫命運的安排,那注定要置公主於死地的毒蠍竟然鑽進了慈父送來的蘋果核里!儘管細心的國王親自為蘋果削了皮。

悲愴的呼號把一座土黃的高塔就此定格在數千年的風沙中,來往大沙漠的天涯孤客都叫他為“克孜爾尕哈”。

克孜爾尕哈烽火台旁,偎依著中外馳名的克孜爾尕哈石窟。石窟開鑿在東西寬170米,南北長300米範圍內的崖壁上。分為東西兩大組群,現存洞窟54個,編號洞窟46個。

克孜爾尕哈石窟是距古代龜茲國都城最近的一處石窟寺,屬於國家寺院,是龜茲石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絲綢之路”上一處重要的佛教文化遺址。其中的講經窟在龜茲石窟中別具一格,其濃郁的龜茲畫風及珍稀的龜茲文題記具有極高的歷史、科學價值和獨特的藝術價值。

阿克蘇著名旅遊景點

阿克蘇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克蘇市位於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北邊緣,有一片1.8萬平方米的神奇而肥沃的土地,這就是阿克蘇市。“阿克蘇”,在維吾爾語,意為“白色的水”。阿克蘇河從境內流過,所以得名。阿克蘇市是維吾爾、漢等多民族聚居區,人口達43.45萬。各族人民親如一家,用智慧和汗水共建樂園,使阿克蘇市這顆鑲嵌在祖國西陲的明珠熠熠生輝。阿克蘇市的綠洲、河湖、沙漠、山地等多種地貌,形成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觀,旅遊資源十分豐富。
景點鹽水溝 | 頃希阿爾故城 | 蚌殼化石山 | 怪樹園 | 龜磁古城遺址 | 克孜爾尕哈燧 | 克孜爾千佛洞 | 庫車大寺 | 庫木吐拉千佛洞 | 森木塞姆千佛洞 | 塔里木河 |托木爾峰 | 昭怙厘大寺 | 林基路烈士陵園 | 天山大峽谷 | 燕泉公園 | 溫宿古城古墓群 | 天山神木園 | 庫木吐拉庫石窟 | 雙龍池 | 默拉納額什丁墓 | 克孜爾尕哈烽火台 | 蘇巴什故城 | 森木塞姆石窟 | 克孜爾尕哈石窟 | 祥龍湖風景區 | 多浪公園 | 園中園休閒度假村 | 布爾津縣陽光沙灘 |塞里木湖 | 魯克沁鎮| 龜茲故城 | 烏什燕子山 | 拜城 | 阿克陶古城遺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