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門捉賊

關門捉賊

關門捉賊,意義從字面上可以看出,是一種圍困並殲滅敵人、特別是小股敵人的計謀。,本計一般都還配合著其他計謀的使用.中國軍事家中,有相當多的人成功地運用過關門捉賊計,而且開、關都非常適時,非常的自如。

基本信息

關門捉賊關門捉賊
關門捉賊:Guān mén zhōu zéi

英文翻譯:catching the thief by closing blocking his escape route

關門捉賊,意義從字面上可以看出,是一種圍困並殲滅敵人、特別是小股敵人的計謀。,本計一般都還配合著其他計謀的使用.中國軍事家中,有相當多的人成功地運用過關門捉賊計,而且開、關都非常適時,非常的自如。

原文-註解

小敵困之①。剝,不利有攸往②。

①小敵困之:對弱小或者數量較少的敵人,要設法去困圍(或者說殲滅)他。

②剝,不利有攸往:語出《易經》.剝卦。剝,八卦名。本卦異卦相疊(坤下艮上),上卦為艮為山,下卦為坤為地。意即廣闊無邊的大地在吞沒山,故外名日“剝”。“剝”,落的意思。卦辭:“剝,不利有彼往”意為:剝卦說,有所往則不利。

計名由來

關門捉賊關門捉賊
關門捉賊使流傳已久的民間俗語,其義不言自明。它與另一民間俗語“關門打狗”的意思相近。後來人們把日常生活中的這種小智謀移用於戰爭,便有了不同凡響的意義。在軍事實踐中,它與軍事家和軍事指揮員們常講惑常用的圍殲戰、口袋陣等大體相當。古今中外戰爭史上使用此計的比比皆是。就我國古代戰爭史來說,使用此計的著名戰例,較早的友戰國時代孫臏龐涓馬陵道之戰(公元前342年)、秦趙長平之戰(公元前262年)、漢初的楚漢垓下之戰(公元前203年)等,此後運用此計消滅對手的就更多了。

按語

古人按語說:捉賊而必關門,非恐其逸也,恐其逸而為他人所得也;且逸者不可復追,恐其誘也。賊者,奇兵也,游兵也,所以勞我者也。吳子曰:“今使一死賊,伏於礦野,千人追之,莫不梟視狼顧。何者?恐其暴起而害己也。是以—人投命,足懼千夫。”追賊者,賊有脫逃之機,勢必死斗;若斷其去路,則成擒矣。故小敵必困之,不能,則放之可也。

關門捉賊,不僅僅是恐怕敵人逃走,而且怕它逃走之後被他人所利用。如果門關不緊,讓敵人脫逃,千萬不可輕易追趕,防止中了敵人的誘兵之計。這個賊,指的是那些出沒無常、偷襲的游擊隊伍。他們的企圖,是使對方疲勞,以便實現他們的目的。

關門捉賊漫畫關門捉賊

兵書《吳子》中特彆強調不可輕易追逐逃敵。他打了一個比方,一個亡命之徒隱藏在曠野里,你派一千個人去捉他,也會十分困難,這是為什麼呢7主要是怕對方突然襲擊而損害自己。所以說,一個人只要是玩命不怕死,就會讓一千個人害怕。根據這個道理推測,敵軍如能脫逃,勢必拚命戰鬥,如果截斷他的去路,敵軍就易於殲滅了。所以,對弱敵必須圍而殲之,如果不能圍殲,暫時放它逃走也未嘗不可,千萬不可輕易追擊。

探源

關門捉賊,是指對弱小的敵軍要採取四面包圍、聚而殲之的謀略。如果讓敵人得以脫逃,情況就會十分複雜。窮追不捨,一伯它拚命反撲,二怕中敵誘兵之計。這裡所說的“賊”,是指那些善於偷襲的小部隊,它的特點是行動詭秘,出沒不定,行蹤難測。它的數量不多,破壞性很大,常會乘我方不備,侵擾我軍。所以,對這種“賊”,不可放其逃跑,而要斷他的後路,聚而殲之。當然,此計運用得好,決不只限於“小賊”,甚至可以圍殲敵主力部隊。

關門捉賊長平之戰決戰圖
戰國後期,秦國攻打趙國。秦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北)受阻。長平守將是趙國名將廉頗,他見秦軍勢力強大,不能硬拼,便命令部隊堅壁固守,不與秦軍交戰。兩軍相持四個多月,秦軍仍拿不下飯長平。秦王採納了范雎的建議,用離間法讓趙王懷疑廉頗,趙王中計,調回廉頗,派趙括為將到長平與秦軍作戰。趙括到長平後,完全改變了廉頗堅守不戰的策略,主張與秦軍對面決戰。秦將白起故意讓趙括嘗到一點甜頭,使趙括的軍隊取得了幾次小勝。趙括果然得意忘形,派人到秦營下戰書。這下正中白起的下懷。他分兵幾路,指揮形成對趙括軍的包圍圈。第二天,趙括親率四十萬大軍,來與秦兵決戰。秦軍與趙軍幾次交戰,都打輸了。趙括志得意滿,哪裡知道敵人用的是誘敵之計。他率領大軍追趕被打敗了的秦軍,一直追到秦壁。秦軍堅守不出,趙括一連數日也攻克不了,只得退兵。這時突然得到訊息:自己的後營已被秦軍攻占,糧道也被秦軍截斷。秦軍已把趙軍全部包圍起未。一連四十六天,趙軍絕糧,士兵殺人相食,趙括只得拚命突圍。白起已嚴密部署,多次擊退企圖突圍的趙軍,最後,趙括中箭身亡,趙軍大亂。可惜四十萬大軍都被秦軍殺戮。這個趙括,就是會“紙上談兵”,在真正的戰場上,一下子就中了敵軍“關門捉賊”之計,損失四十萬大軍,使趙國從此一蹶不振。

賞析

關門捉賊與借刀殺人或上屋抽梯一樣都屬於中國那類其含義直截了當、從字面就可以理解,沒有詩意,也無相關典故的計謀。構成該計的兩個行為,被按照次序極為簡潔地描述出來:首先關上門,然後再抓住入侵者。下面這則從西方報紙上摘錄下來的例子也可闡明該計:“星期五夜裡,埃格利紹附近的一位居民表現得十分冷靜,成功地將一名闖入其地下室的盜竊者鎖了起來,警察沒費多大力氣便將其抓獲。”( 《新蘇黎世報》 ,1987.10.31,第11版)。該計的行動方式正好與第十六計“欲擒故縱”相反,但町與其相組合。

關門捉賊中的“賊”多指事實上的賊人,而“關門”卻時常被轉義理解為在野外進行的包圍。

關門捉賊是緊接著金蟬脫殼的。金蟬脫殼注重的是脫逃和暗中逃遁,而關門捉賊與此相反,不是脫逃,而是使脫逃成為不可能。如果金蟬脫殼是在危急關頭、陷入敵手、形勢極端不利的情況下施用的計謀,那么關門捉賊卻適合於為具有優勢、處於強勢的人所採用。

關門捉賊屬機靈計。要么利用敵人的弱小和孤立,要么利用它自動闖入我方領地的情況,要么發揮自己的優勢,切斷敵人所有的後路並置之於死地。

關門捉賊關門捉賊
倘若缺少其中一個條件,對敵人進行封鎖就有可能對自己不利。蜀國丞相 諸葛亮(181—234)就曾因此而失敗。234年,他遠離國門,面臨嚴重的補給困難,將退守河岸邊的敵軍將領司馬懿(179…251)圍困長達100天。長時間的封鎖,最終並不是司馬懿消耗殆盡,而是諸葛亮自己

依據出現於16世紀至i7世紀的《三十六計》一書,“賊”在軍事上是指奇兵,即使用偷襲戰術的部隊和游兵,或在一方領地上出沒無常、機動靈活、流動作戰的敵軍小部隊、游擊隊等等。其特點是人數較少、行蹤迅速難測、詭計多端、能造成很大的破壞性。這種敵人,要儘可能迅速地消滅他們,並聽從《孫子兵法》的忠告:“十則圍之”;這樣的敵人如同“網中之魚”,可以“瓮中捉鱉”。

作為政治家和軍事統帥的曹操(155-220),百忙之中還抽出時間對《孫子兵法》進行闡述。按他的解釋,“十則圍之”不能單純從數字上來理解,而是要從指揮者的角度,對敵我雙方統帥的指揮能力、武器裝備、戰鬥能力以及天時地利等各方面的因素進行綜合評估。如果具備相當的優勢,而且勝券在握,用關門捉賊也可來圍殲敵軍主力部隊。

要避免的情況是“狗急跳牆”,或者說是“逼到牆角的貓會變成老虎”(亞歷山大。勒伯特將軍: 《時代周刊》蘇黎世,1996.10.24,第2版),不能把關起來的“賊”逼急了。關於這點,可參照公元前4世紀軍事論文《尉繚子》里提到的那位揮舞著刀劍的蠻漢:“一賊仗劍擊於市,萬人無不避之者。臣謂非一人之獨勇萬人皆不肖也。何則?必死與必生固不侔也。”(一個亡命之徒,持劍在街市上殺人,眾人沒有不躲避他的。我認為這並不是由於這個人特別勇敢而眾人都無能。為什麼呢?因為抱必死決心的人和貪生怕死的人,本來是不相同的。)

包圍圈必定是沖不破的,“關起來的門”應是打不開的,“鎖起來的屋子”應是沒有漏洞和薄弱環節的。必須要在敵人還沒有想到要決一死戰,成為亡命之徒時,去戰勝他。

對勢均力敵的敵人不應去包圍,因為這會有“引狼入室”的危險,會把房子裡所有的東西打得粉碎。對勢均力敵的敵人來說第十六計更適用一些。然而,也可以為圍殲敵人而創造有利條件,即採取分散敵人的辦法,然後集中自己的有生力量,獲得優勢之後對敵人進行各個擊破。

不給被包圍的敵人採取任何計謀的町能性,要把敵人置於明處,而我方則儘量躲在暗處。就像貝托爾特.布萊希特《三分錢》歌劇中的台詞:“只看到明處的人,而看不到暗處的人。”

關門捉賊關門捉賊
即使給敵人一定的活動餘地,也必須是在特定範圍內。像老子說的那樣:“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道德經》 ,73章)。按照這句話的精神實質也許可以貫徹《孫子兵法》中“圍地則謀”的意圖,而給被圍困的敵人讓開似乎可以逃脫之路,以達到第十一九計中瓦解其氣勢的效果。讓敵人感到自己有救.“示以生路,令無必死之心”(杜牧)。然而,必須注意的是,不能讓敵人真的逃脫,也要避免像《吳子》(後人認為是吳起[前?--前3811所著)中所描述的情況出現:“今使一死賊伏於曠野,乾人追之,莫不梟視狼顧。何者?恐其暴起害己也。是以一人投命,足懼千夫。”

封鎖敵人,既可以直接進行,也可以通過間接途徑。為了達到間接封鎖的目的,要全面掌握敵人所處的真實情況。任何可能的藏身之處都不能放過,並要切斷敵人與外部世界的信息渠道和物資補給。儘量破壞敵人可能利用的一切機會,使其無論在時間還是空間上都無法採取任何行動。

關門要么視情況立即進行,不使變得多疑的賊還有機會迅速逃跑;要么晚一點,等賊竊物在手後,來個人贓俱獲。關門也可閃電般進行,讓賊的腳來不及伸出門縫。然而關門也可以不聲不響慢慢地進行。

倘若公開大聲關門,被關起來的賊因此有可能在心理上產生動搖,恐懼加大,很可能就會束手就擒。倘若悄悄地關上門,可以避免突然反抗的危險。只要賊誤以為門還是開著的,並確信他還有逃脫的可能,就會阻礙他產生不顧一切反抗的意志。關門捉賊的目的是抓賊。枝孫子兵法》曰:“五則攻之。”如果我方很強,只要敵人因門被鎖住而驚惶失措,無法振作起來採取什麼反抗措施,就可以捕獲他。也可以讓賊四處碰壁,用這種辦法使其疲勞,然後抓住他。在軍事衝突中,實施長久包圍的另一個動機可能是:有意等到與外界失去聯繫的敵人發生混亂,以便輕易戰勝他。若被圍困的敵人如困獸猶鬥,可以另想辦法誘敵上鉤,以便不費多大力氣就能抓住他。“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是大將班超於公元73年在一次大膽的夜間偷襲前所說的名言,後發展成為成語,其意為:有的時候,尤其是在軍事衝突中,人們不能迴避直搗敵“巢”。若不是立即進行大膽奇襲,就應當遵循《圍棋十訣》中的第二個秘訣:“人界宜緩!”

如果有必要的話,應該藉助信息計(如反客為主)了解敵情,對敵方領地進行探測,以防危險。準備好一條退路是絕對必要的,如果我方被包圍,敵人突然打開一條可以撤退的通道,作為被圍部隊的指揮就應當阻斷這一可能的逃路,以保證部隊拚死作戰。這是杜牧在注釋《孫子兵法》時提出的建議。

關門捉賊與上屋抽梯都是切斷敵人後路之計。與上屋抽梯不同的是,關門捉賊是阻斷敵人周圍所有的後路。關門捉賊中的敵人自願進入“虎口”,而上屋抽梯中的敵人要被誘進虎口。實施關門捉賊是為了使敵人束手就擒。用上屋抽梯是為了引誘敵人採取某種措施,而不一定是讓其投降。關門捉賊是在自己占據優勢時使用,而上屋抽梯完全可以在一般情況下使用。

在中國某些智謀書中,將誘敵鑽進事先設好的口袋,也歸入了關門捉賊。嚴格地說,這種做法是關門捉賊與上屋抽梯的結合。

戰爭案例

袁紹圍攻公孫瓚

公元199年,冀州袁紹包圍了幽州的公孫瓚,公孫瓚數次突圍,都被敗下陣來,只得退回城裡,為了有效抵禦袁紹的進攻,公孫瓚下令加固工事,在城牆周圍挖了10條壕塹,在壕堅上又築起10丈高的城牆。同時,他還囤積了300萬斛(音:狐,一斛約為5斗)糧食。果然,袁紹連續幾年攻城,都無功而返。

袁紹一怒之下,動用全部兵力加緊圍攻。公孫瓚見情況不妙,急忙派兒子殺出重圍,去搬求救兵去了。後來,公孫瓚的救兵來到,他派人送信約定:以舉火為號,然後內外夾擊袁紹。誰知,送信的人一出城就被袁紹的部下抓獲,得知公孫瓚的計謀,袁紹便將計就計:按其約定時間舉火,公孫瓚果然中計,領兵出城接應救兵,卻遭到袁紹布下的軍士伏擊,大敗而逃回城裡。袁紹乘勝在城牆外挖地道,直達守城的中央。等一切準備充分,袁紹一聲令下,大批袁軍仿佛從天而降,對公孫瓚的軍隊發起猛烈的攻擊,公孫瓚精心設計的防備傾刻瓦解。公孫瓚見敗局已定,殺死自己的家眷後,自盡而亡。

狹窄海峽中的大艦隊

公元前480年,雅典與前來進攻的波斯人之間進行決戰。可以想像,占有絕對優勢的波斯人打算在開闊的海面:包圍雅典海軍艦隊,並將具消滅。這樣,按照雅典統帥地米斯托克利(十hemis10月kles)的計畫,希臘人必須竭盡全力使海戰在薩拉米斯與阿提卡海岸之間的狹窄通道單進行,以使強大的波斯海軍無法充分施展,問題在於如何誘使波斯人占那裡作戰。

希臘入把艦隊都集中到狹窄的薩拉米斯海道,但很快他們就顧慮重重。因為他們遠離自己的航道,靠近優勢的敵人,在某種程度上叮以說是背水一戰。如果波斯人將島兩邊的通道堵住。整個希臘艦隊就落入陷阱。儲備是:有限的,希臘人遭到包圍,也沒有希望得到援助,悶為外面只有少數幾艘希臘戰艦。這吋不斷有新的呵怕的訊息傳來:如阿提卡被.虧.雅典的高築堡壘被燒毀。一些:希臘船隻已經駛離。希臘艦隊中要求撤離的呼聲越來越高。幾天之後,作戰會議的多數成員便作出決定:撤離薩拉米斯海道。地米斯托克利的意見遭到否決。然而他胸有成竹。他秘密派使者去見波斯國王澤爾士(Xerxes,約前519--前465)。按希羅多德(Iterodot)的記述,使者向波斯國王轉達:“在其他希臘人不知道的情況下,希臘統帥派我到你們這堅來,因為他站在陛下這邊,兩同交戰.他更希望你們得勝。他讓我告訴你們,希臘人充滿恐懼,只想逃跑。你們只要不讓他們跑掉,就能獲得最大的成功。再說他們內部不團結,無力對你們進行抵抗……”

關門捉賊戰略圖
使者轉達完之後,就立即離去。“這一汁澡基本上是有充分依據的。”慕尼黑大學教授丸里斯蒂安.邁埃爾在他的作品《雅典》 .世界史的一個新開端中寫道。他所說的這一一沒有共體命名的訃謀,實際是第七計“無中生有”和第十三汁“打草驚蛇”兩計的結合。澤爾士認為這個訊息可信,尤其是因為它符合他的意圖。因為他急於取得迅速而驚人的勝利。他不懷疑他會取勝。

看來澤爾士並不謹慎小心。面對勢力強大的我,希臘人能奈我何?而對即將到來的波斯人的襲擊,希臘人已早有防備。凌晨,波斯人與準備好作戰的希臘艦隊相遇。從某種程度上說,希臘人是“以逸待勞”(第四計),因波斯人整夜都坐在戰艦的甲板上向部署的前線陣地進發。

當波斯艦隊在吶喊聲中開過來時,希臘人仍然猶豫不定。這時第一艘希臘戰艦與波斯艦艇相遇。其他戰艦也都陸續投入了戰鬥。誰都不清楚,海戰具體戰況如何。也許是希臘人的戰艦厲害,也許其部署也比較合理。“由於波斯艦隊排列太緊,它們顯然不斷相互妨礙。”克里斯蒂安.邁埃爾寫道。相對於陷入混亂的波斯人,希臘人則顯得比較井井有條。他們藉助艦艏撞角擊中許多波斯艦艇,希臘士兵隨之衝上甲板。波斯人丟掉了許多戰艦和一大部分軍隊,特別是因為許多人不會游泳。希臘人毫不留情地將落入水中的波斯人打死。在9月那個日期不詳的夜晚,希臘人成為薩拉米斯海戰的獲勝者已是確信無疑的了。

對地米斯托克利把波斯人誘人薩拉米斯狹道這一計畫,克里斯蒂安.邁埃爾說成是“一個機敏的計畫,一個打破所有傳統思維和想像的聞所未聞的戰略,而它總體上要求大多數參與者對看起來好像是顯而易見的事要持有遠見”。他用這句話對計謀的特徵作了比較正確的評述,但對地米斯托克利不同尋常的作戰計畫卻沒有用計謀這個詞。只有在說明地米斯托克利讓人向波斯國王傳遞秘密訊息時,兩次用了這個詞。當然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甚至可以說“粗淺”的計謀。但也許計謀就得是這樣粗淺,才能為歐洲人所發現。縱觀三十六計,地米斯托克利選擇薩拉米斯狹窄海道作為海戰戰場,可以相當明確地歸人第二十二計,這樣看來,本計在早期歐洲歷史上曾發揮過決定性的作用。

商場案例


外貿公司據理拒賠

1980年春,荷蘭鹿特丹代理商向中國某省出口公司訂購冷凍家禽15噸,規格是去頭、去毛和內臟,總計16.5萬西德馬克。按國際貿易規定,雙方在契約書中明確了索賠條款:

中方售出貨物均以離岸品質、數量、重量為交貨依據。貨物在運輸途中,如有品質、數量、重量發生損壞或丟失,概由荷方負責。貨物到達目的港後,荷方對品質、數量和重量如有異議,並經核實與證明系在裝運前發生者,應於到貨20天內向中方提出索賠。逾期中方不再受理。一切爭議若不能協商解決,提交北京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對外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

此後,鹿特丹代理商開來信用證,中方出口公司立即辦理裝運,並提交全套單據,其中有中國商檢局出具“本產品加工及冷凍良好,完全適合人類食用”的產品質量檢驗證書。不料貨物抵達目的港,鹿特丹代理商發來急電:“到貨有魚腥味”,並來信說明:

關門捉賊歐洲進口的冷凍食品
“貨物到達目的港時品質、包裝均系良好,經驗關放行後向客戶發售,但所有客戶嚴重抱怨食品帶有魚腥氣味,其所在地衛生局認為不適合人類食用,禁止出售。我認為,物質在冷凍條件下是沒有氣味的,也不存在運輸途中遭受污染的跡象,不能向航運或保險公司索賠。但解凍融化後出現這種疵病,可以推斷家禽系用魚粉飼養,並且一直到屠宰前為止。”

鹿特丹代理商接著寄來當地一所大學實驗室的化驗報告,證實家禽因餵養魚粉而有腥味。他建議中方派人到實地復驗,還稱“因客戶皆要求退貨、賠償全部損失,所以即使折扣出售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他最後希望中方按客戶要求給予友好解決,否則提交仲裁——“有損中方公司的聲譽。”

顯然,一場索賠糾紛已在所難免。中方出口公司沉著應戰,首先弄清在國際貿易中索賠的主要依據,仲裁機構受理索賠的基本前提。按國際商務規則和貿易慣例,索賠的依據是符合法律規定的契約,它也是理賠的基本前提。中方與鹿特丹代理商簽約時,雙方沒有規定根據何種法律,那么在涉及到法律問題時就要遵守平等互利原則。而現有的契約平等自願地規定了雙方的權利、義務,它就是具有法律約束力的主要和唯一依據,同時可作為仲裁機構理賠時公平合理排解爭議的基本前提。就本案而言,契約中並沒有對家禽含魚腥味作出限制,對方在開來的信用證中也沒有對魚腥味附加規定,若依據契約確定責任、分清是非,則可以使對方陷入被動。於是我出口公司復照鹿特丹代理商,乾脆利落地關上了索賠的協商之門:“我方按契約規定交貨,並提供了‘適合人類食用’的品質檢驗證書,故不能同意索賠。”

鹿特丹商人既不能推翻“以契約為依據”普遍原則,又不能在契約中找到把柄,只能在“不準銷售”上尋求突圍之路。他在來信中稱:“去年我公司從其他國家進口這種食品2500噸,為發展與中國的貿易,今年開始訂購你公司產品。做生意不是開玩笑,不能因出售有缺陷的產品而違法,冒坐牢的風險,就我所知,不準銷售有腥味的家禽在歐洲共同體各國都適用。我不相信你公司會長期出售有腥味的家禽,更不相信這種有缺陷的食品能賣給歐洲其他國家。因此,我不能接受這批貨物,為保持雙方業務關係,我可以同意調換新貨,但由此產生的一切費用和損失應由你公司承擔。冷藏昂貴,費用不斷增加,望迅速答覆。”代理商發出此信之後,還與我駐荷蘭商務參贊處交涉,不斷催促,頻施壓力。

中方出口公司經多次研究認為,據理可不必承擔責任,但對方在當地出售可能確有困難,為友好地解決此案,決定在表示拒賠的同時,介紹一瑞士客商,建議對方與之聯繫轉售。鹿特丹商人接到我方建議後,一面同意轉售辦法,一面以“不適合人類食用”為由要求我方賠償損失8萬馬克。這說明他不打算用友好方式解決問題,想用無理糾纏獲得額外收益。

“有理不讓人”固然不是貿易往來的謙和之道,但也不能忘記對理屈而又糾纏不休者應該“不利有攸住,剝。”中方出口公司認真研究了魚腥味與國際間對“適用商銷品質”的通常解釋是否牴觸。適用商銷品質指貨物要符合常用目的和買方的特殊目的。本契約並未訂明家禽的使用目的,但買方曾默示其目的在於“供人類食用”,而魚腥味並不影響人類食用,瑞士客商樂意接受即是證明。由此可以肯定,我方貨物是完全符合商銷品質的,不必承擔此責任。再有,中國商檢局的“完全適合人類食用”的證書是有效的官方證明檔案,而對方提供的化驗報告不屬於“有資格的公證人”簽發的文書,不具備法律上的反證效用。鹿特丹代理商沒有再提出付諸仲裁也表明了心虛。基於此,中方覆信申明嚴正態度:

關門捉賊鹿特丹
“必須再次指出,我方不能接受你的退貨要求,也沒有義務承擔你經營損失,因為我方所裝貨物符合契約規定,適合人類食用,有中國商檢局證書為憑。鑒於你聲稱銷售有困難,出於好意為你介紹瑞士客戶,而你竟提出賠償銷售損失和費用,這是完全沒有道理的,因而也是不可能接受的。”

“至於貨物中有一部分帶有魚腥味,這是國際市場也是我方供貨的通常品質。我們供給你的貨物與供給其他客商的貨物品質是相同的。其他客商認為品質良好,銷量逐年增加,更沒有因帶有魚腥味而稱‘不適合人類食用’,因此我們按契約規定供貨是無可指責的。”

“你方在到貨之後突然對魚腥味提出異議,顯然不符合公認的國際貿易慣例。契約一經簽訂,雙方都要受其條款的約束,任何一方都無權超越契約的規定,不能單方提出要求約束另一方。為此再次明確告訴你方,不能接受你方的索賠,也不同意你方提出退款和償付損失的要求。從你方自身利益考慮,建議你方火速為該批貨物自尋出路。”

退路皆被堵死,藉口全被駁去,鹿特丹代理商除如數接收貨物,撤回索賠之外別無選擇。中方為維護雙方的貿易交往,在後續的生意中給了他4000馬克的優惠,也促使本案不了了之。

本案發生之後,對弱手使用“關門捉賊”的計謀,確實行之有效。但從長遠發展的角度看,了解各國消費者的不同愛好與習慣,摸清各國對產品品質的要求,力爭適銷對路,則既可使中國產品順利進入國際市場,又能避免減少不必要的糾紛。這也是在用此計之後應當予以總結的。

三十六計簡介

六六三十六,數中有術,術中有數。陰陽燮理,機在其中。機不可設,設則不中。《三十六計》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 原書按計名排列,共分六套,即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前三套是處於優勢所用之計,後三套是處於劣勢所用之計。每套各包含六計,總共三十六計.

中國《三十六計》略表

三國百科
更多三國百科知識,詳見微百科001:三國百科。
概述瞞天過海、欲擒故縱、調虎離山、美人計、苦肉計、走為上……這些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兵法計策都出自我國古代的著名兵學著作— 《三十六計》,但《三十六計》的作者和成書年代卻一直是個謎。
第一套[勝戰計] 第一計:瞞天過海| |第二計:圍魏救趙| |第三計:借刀殺人| |第四計:以逸待勞| |第五計:趁火打劫| |第六計:聲東擊西
第二套 [敵戰計] 第七計:無中生有| |第八計:暗渡陳倉| |第九計:隔岸觀火| |第十計:笑裡藏刀| |第十一計:李代桃僵| |第十二計:順手牽羊
第三套 [攻戰計] 第十三計:打草驚蛇| |第十四計:借屍還魂| |第十五計:調虎離山 第十六計:欲擒故縱| |第十七計:拋磚引玉| |第十八計:擒賊擒王
第四套[混戰計]第十九計:釜底抽薪| |第二十計:混水摸魚| |第二十一計:金蟬脫殼| |第二十二計:關門捉賊| |第二十三計:遠交近攻| |第二十四計:假途伐虢
第五套 [並戰計]第二十五計:偷梁換柱| |第二十六計:指桑罵槐| |第二十七計:假痴不顛| |第二十八計: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計:樹上開花| |第三十計:反客為主
第六套[敗戰計] 第三十一計:美人計| |第三十二計:空城計| |第三十三計:反間計| |第三十四計:苦肉計| |第三十五計:連環計| |第三十六計:走為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