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東方言

閩東方言,即福州方言,是現代漢語八大方言之一。

閩東方言

福州方言是現代漢語八大方言之一。它是漢民族共同語的地方分支(或曰地方變體)。福州方言又叫閩東方言,主要分南北兩大片,北片包括以福安為中心的山區各縣:福安、寧德、周寧、壽寧、霞浦、福鼎;南片包括以福州為中心的閩江下游地區各縣市:福州長樂福清、閩清、平潭、永泰、古田、羅源、連江、屏南。抗日期間,福州兩度淪陷,大批福州人向閩北“走反”。這樣,福州話的通行範圍就逐漸向南平和建甌、建陽、永安、沙縣等地擴展。
福州方言和漢民族共同語一樣都有一個形成和發展的過程。方言的形成和社會的分化、人民的遷徙以及山林沼澤的天然阻隔等因素是分不開的。福州方言的形成同歷史上中原漢人遷徙入閩是很有關係的。歷史上第一次中原漢人大規模遷移入閩發生在西晉末年永嘉之亂以後,史書上就有所“永嘉之亂,衣冠南渡如閩八族”的記載。這次入閩的漢人帶來了當時中原(即今河南中州一帶)的口語。難怪乎今天福州話辭彙語法還保留著魏晉時代漢語的若干痕跡。中原漢人第二次大規模入閩是在唐末,當時中國北部又一次發生戰亂,於是,河南中州固始縣人王潮、王審知起兵南下,占據福建全境,大批河南中州人隨軍入閩。於是第10世紀中州話對福州話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這就是至今福州話還保留古漢語語音特點(如有七個聲調),保留大量古語詞和古漢語語法痕跡的歷史淵源。
福州方言(即福州話)長期以來一直在很好地為我們方言區人民民眾的日常交際和社會生活服務,尤其是社會文化生活方面(如以福州話為代表的閩劇和評話、尺唱等)福州話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那些用福州話唱出的鄉音曲調不僅為家鄉人民所喜聞樂見,而且還深深地打動海外赤子思鄉愛國的心弦。“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無論對離鄉背井還是遠涉重洋的閩東遊子來說,福州話的鄉音,聽起來,說起來,都是那樣親切,那樣溫馨,那樣令人陶醉,因而成為聯結鄉情、鄉思的強有力的紐帶

相關連線

方言 民俗國語 地方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