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原寺[福建]

開原寺[福建]
開原寺[福建]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開原寺位於西郊區梅園東滸山之頂。建於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文化大革命”中遮到破壞,1985年重建。

開原寺位於西郊區梅園東滸山之頂。建於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文化大革命”中遮到破壞,1985年重

開原寺開原寺
建。主持隆賢法師。開原寺大殿的左前側,有一座鐘樓梵鍾,鐘樓由明市石土建土業株式會社設計,頂部把原設計的銅板頂改為琉璃瓦頂,成了中日混合式的鐘樓。命為“平豐鐘樓”,尉天池書匾。梵鍾由京都市岩澤梵鍾株式會社製作,1985年12月安裝。梵鐘上鑄有刻字,有趙朴初作頌“法音周遍三千界,友誼傳承億萬年”。月照碩叟題詞“可喜可酬寺勝緣,華鯨無錫轟中天”。梵鍾高二點四米,直徑一點三米,重量三點六六噸,仿中國唐鍾式,音質厚重,餘音長達一分鐘

地理位置

開原寺 寺廟位置

開原寺相傳初創於唐。位於江蘇南部的一個多元化城市—無錫,地處以“梅花”而聞名世界的園林—梅園;在萬株梅林環繞之中,晨鐘暮鼓、梵唄悠揚,清淨道場的壯嚴雄姿不顯而出。1930年由量如和尚重建,地基二十餘畝系榮德生先生捐資徵購,殿堂齊全,進深四造,1933年正式落成,一時信眾雲集,香火旺盛,1947年,量如和尚在寺中創辦無錫漢藏佛學院,1958年中斷,至1983年6月由省市人民政府批准重新修復.在隆賢和尚住持下開原古道場再展雄姿.該寺由於多與國際友人交往,因而在寺內呈現幾處獨特的風采:泰國友人捐資鑄造的銅質彌勒佛像,美國壽冶老和尚敬贈的緬甸玉質臥佛。開原寺(kaiyuansi),位於無錫市梅園滸山腳下。1933年正式落成。—時信徒雲集,香火旺盛。1958年中斷,殿堂遭毀。1983年6月由省、市人民政府批准重新修復在隆賢法師主持下再展雄姿,成為江南一所佛、法、僧三寶懼全的甸剎。該寺按我國漢族地區的常規建造。主軸線上自南至北依次有天王殿、毗盧殿、大雄殿、藏經樓;東北向另有玉佛樓一座。主軸線東西兩側分別有鐘樓、鼓樓、觀音殿、地藏殿、祖堂、齋堂、察房、楠木廳等建築。現占地面積十五畝。該寺與國際友人有著友好往來。泰國友人贈送的銅彌勒佛日本資助建的鐘樓及銅鐘,英國信眾募贈的緬甸玉質臥佛,美國壽冶和尚手書的《華嚴經三品》二部、以及榮智健先生贈送的清乾隆版《大藏經》—部,充分展示了開原寺的獨特風貌。1994年1月14日無錫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開原寺,位於江蘇省無錫市梅園滸山與朴山之間,相傳始建於唐朝,但已不可確考。一九三六年,崇德生捐資十餘萬元,黿斗渚廣福寺量如和尚相助建開原寺,後被毀。一九八三年開始恢復,重建、修建天王殿、大雄寶殿、毗廬殿、玉佛樓、藏經樓、念佛堂、鐘樓、鼓樓、觀音殿、地藏殿、僧舍、放生池等。一九九一年重陽玉佛樓落成,至此開原寺的恢復工作基本結束,三寶俱全,成為莊嚴妙境之佛門勝所。

寺內景觀

開原寺大殿的左前側,有一座鐘樓和梵鍾,

開原寺 寺內景觀
鐘樓由明市石土建土業株式會社設計,頂部把原設計的銅板頂改為琉璃瓦頂,成了中日混合式的鐘樓。命為“平豐鐘樓”,尉天池書匾。梵鍾由京都市岩澤梵鍾株式會社製作,1985年12月安裝。梵鐘上鑄有刻字,有趙朴初作頌“法音周遍三千界,友誼傳承億萬年”。月照碩叟題詞“可喜可酬寺勝緣,華鯨無錫轟中天”。梵鍾高二點四米,直徑一點三米,重量三點六六噸,仿中國唐鍾式,音質厚重,餘音長達一分鐘。1986年元旦,谷弘之助等日本朋友組成了日本迎春團來開原寺訪問,無錫市長、宗教界人士參加了平來鍾落成典禮,龍賢師撞鐘一百零八響,向來賓高聲致謝意:“鐘聲傳萬里,願釋迦世尊的慈悲園音,傳送到中日兩國的每個角落,無有休止。願中日兩國友誼世世代代繼承下去”。

開原寺天王殿上供奉的大銅佛——彌勒佛,於1985年10月迎奉開原寺的。泰國第18世僧王拍阿拉亞翁沙卡達延,在拉差伯披寺主持了鑄佛像議式,佛像的設計者叫拜蒂加拍亞功法師,佛像與中國制的彌勒佛像有些不同,鼻子高而尖,眼窩下凹,左手拿佛珠;中國制佛像是鼻園且大,眼睛笑迷迷,左手按膝。佛像系青銅鑄,身高二點五米,徑大一點六四米,淨重五噸。蓮座上刻有泰文的經文和說明,大意是:“1980年由泰中友好協會作願制佛送給中國,1984年3月鑄作了欽納拉佛像即(釋迦牟尼佛)三尊,觀世音佛像一尊、彌勒佛像一尊。”開原寺的彌勒佛大銅像,是這五尊中的一尊,是全市最大的一尊銅佛像,象徵著中國和泰國兩國人民的友好情誼。

歷史介紹

開原寺 菩薩
開原寺位於江蘇省無錫市梅園滸山與朴山之間,相傳始建於唐朝,但已不可確考。1936年,崇德生捐資十餘萬元,黿斗渚廣福寺量如和尚相助建開原寺,後被毀。1983年開始恢復,重建、修建天王殿、大雄寶殿、毗廬殿、玉佛樓、藏經樓、念佛堂、鐘樓、鼓樓、觀音殿、地藏殿僧舍、放也池等。1991年重陽時玉佛樓落成,至此開原寺的恢復工作基本結束,三寶俱全,成為莊嚴妙境之佛門勝所。開原寺天王殿中的彌勒佛為鍍金銅像,重五噸,高二十五米,徑一百六十四米,由泰國泰中友好協會贈送,一九八五年十月請入寺中供奉。寺中「平豐」鐘樓及所懸梵鍾,分別是日本明石市日中友協會長谷弘之助及磨山月照寺問瀨法師捐贈的。梵鍾高二十四米,直徑十三米,重三百六十六噸,鐘身有鑄有趙朴初及月照碩叟題寫的頌詞。玉佛樓內臥玉佛,長十二英尺,重六十四噸,系美籍華人壽治法師緬甸訂購贈送給開原寺,於一九八九年九月迎入寺中,開原寺中有《功德芳名》碑《玉佛樓緣起》,《金剛經》碑等碑刻二十塊。

開原寺天王殿中的彌勒佛為鍍金銅像,重5噸,高25米,徑164米,由泰國泰中友好協會贈送,1985年10月請入寺中供奉。寺中“平豐”鐘樓及所懸梵鍾,分別是日本明石市日中友協會長谷弘之助及磨山月照寺問瀨法師捐贈的。梵鍾高24米,直徑13米,重366噸,鐘身有鑄有趙朴初及月照碩叟題寫的頌詞。玉佛樓內臥玉佛,長12英尺,重64噸,系美籍華人壽治法師緬甸訂購贈送給開原寺,於1989年9月迎入寺中,開原寺中有《功德芳名》碑、《玉佛樓緣起》碑,《金剛經》碑等碑刻20塊。1986年元旦,谷弘之助等日本朋友組成了日本迎春團來開原寺訪問,無錫市長、宗教界人士參加了平來鍾落成典禮,龍賢師撞鐘一百零八響,向來賓高聲致謝意:“鐘聲傳萬里,願釋迦世尊的慈悲園音,傳送到中日兩國的每個角落,無有休止。願中日兩國友誼世世代代繼承下去”。
現任方丈隆賢法師,八十歲,兼任江蘇省佛教協會常務理事,無錫市佛教協會會長。現任監院覺無法師,二十六歲,江蘇省啟東市人。寺址∶江蘇省無錫市梅園內

自然景觀

開原寺相傳初創於唐。開元年間,現已無史考證,位於江蘇南部的一個多元化城市—無錫,地處以“梅花”而聞

開原寺 寺內物品
名世界的園林—梅園;在萬株梅林環繞之中,晨鐘暮鼓、梵唄悠揚,清淨道場的壯嚴雄姿不顯而出。歷經滄桑的開原寺,興衰重疊,1930年由量如和尚重建,地基二十餘畝系榮德生先生捐資徵購,殿堂齊全,進深四造,1933年正式落成,一時信眾雲集,香火旺盛,1947年,量如和尚在寺中創辦無錫漢藏佛學院,1958年中斷,至1983年6月由省市人民政府批准重新修復.在隆賢和尚住持下開原古道場再展雄姿.該寺由於多與國際友人交往,因而在寺內呈現幾處獨特的風采:泰國友人捐資鑄造的銅質彌勒佛像,美國壽冶老和尚敬贈的緬甸玉質臥佛,日本友人資助建造的鐘樓鑄鐘;風格獨特,號稱江南第一寶剎。對修持是用功辦道、毫不懈怠、對生活及他人是慈悲無礙得老和尚於乙酉年十月初九示寂,但他留下了永遠值的我們學習的精神與慈悲。開原古道場現任住持能超法師祈願世界和平,人民安樂;誓願以弘法利生為已任,讓開原古道場再轉法輪,續大鵬展翅之姿.

開原寺為省重點寺廟,位於無錫西郊太湖之濱梅園內,介於滸山和橫山之間。梅林深處,梵唄悠揚一派世外佛國的莊嚴氣象。開原寺初創於唐代,原址在梅園前小橋頭旁,清鹹豐年間被毀。1930年,量如和尚募化易地重建,由榮德生贊助廟基20畝並建造了講堂。1933年寺廟建成,寺名取其所在地鄉名,名開原寺。1946年,量如和尚在寺內創辦無錫漢藏佛學院,招僧授課,培育僧才,量如自任院長,榮德生為董事長,成為江南又一處名寺寶剎。1983年恢復開放後,美國紐約諸山長老合送"慧海弘深"匾額一塊,為馬來西亞伯圓法師所書。天王殿泰國銅質彌勒佛像,玉佛樓大型玉質緬甸臥佛,均是佛教藝術珍品。日本友人捐助建造的鐘樓,取名"平豐",寓意祈禱世界和平,人民生活富裕;青銅梵鍾,音質純和洪亮,每撞一記,餘音可延續百秒,鐘聲傳數里之外。每逢年節歲尾,國際友人來此聽鍾度歲禮佛祈福者絡繹不絕。寺內珍藏有榮智健先生贈送清乾隆版《大藏經》一部,美國壽冶老法師手書精裝《華嚴經三品》兩部。玉佛樓東側放生池畔"楠木廳"(念佛堂)系清代名臣嵇璜故居移建而來。負責人能超法師。常住僧20人左右。

開原寺 佛像
開原寺相傳初創於唐。開元年間,現已無史考證,位於江蘇南部的一個多元化城市—無錫,地處以“梅花”而聞名世界的園林—梅園;在萬株梅林環繞之中,晨鐘暮鼓、梵唄悠揚,清淨道場的壯嚴雄姿不顯而出。歷經滄桑的開原寺,興衰重疊,1930年由量如和尚重建,地基二十餘畝系榮德生先生捐資徵購,殿堂齊全,進深四造,1933年正式落成,一時信眾雲集,香火旺盛,1947年,量如和尚在寺中創辦無錫漢藏佛學院,1958年中斷,至1983年6月由省市人民政府批准重新修復.在隆賢和尚住持下開原古道場再展雄姿.該寺由於多與國際友人交往,因而在寺內呈現幾處獨特的風采:泰國友人捐資鑄造的銅質彌勒佛像,美國壽冶老和尚敬贈的緬甸玉質臥佛,風格獨特,號稱江南第一寶剎。對修持是用功辦道、毫不懈怠、對生活及他人是慈悲無礙得老和尚於乙酉年十月初九示寂,但他留下了永遠值的我們學習的精神與慈悲。開原寺位於江蘇省無錫市梅園滸山與朴山之間,相傳始建於唐朝,但已不可確考。1936年,崇德生捐資十餘萬元,黿斗渚廣福寺量如和尚相助建開原寺,後被毀。1983年開始恢復,重建、修建天王殿、大雄寶殿、毗廬殿、玉佛樓、藏經樓、念佛堂、鐘樓、鼓樓、觀音殿、地藏殿、僧舍、放也池等。1991年重陽時玉佛樓落成,至此開原寺的恢復工作基本結束,三寶俱全,成為莊嚴妙境之佛門勝所。

佛像由來

開原寺 佛像
開原寺天王殿中的彌勒佛為鍍金銅像,重5噸,高25米,徑164米,由泰國泰中友好協會贈送,1985年10月請入寺中供奉。寺中“平豐”鐘樓及所懸梵鍾,是磨山月照寺問瀨法師捐贈的。梵鍾高24米,直徑13米,重366噸,鐘身有鑄有趙朴初及月照碩叟題寫的頌詞。玉佛樓內臥玉佛,長12英尺,重64噸,系美籍華人壽治法師緬甸訂購贈送給開原寺,於1989年9月迎入寺中,開原寺中有《功德芳名》碑、《玉佛樓緣起》碑,《金剛經》碑等碑刻20塊。保存完好的有外山門(重建),清代內山門,牌坊,東西宮禪院,鍾亭,碑亭,無量殿。遼代大雄殿是寺院主體建築,面闊9間通長55米,進深5間通寬33米,總高度24米,建築面積1800多平方米,是中國古代木構建築遺存最大者。“過去七佛”(毗婆屍、屍棄、毗舍浮、拘留孫、拘那含牟尼、迦葉、釋迦牟尼)並列一堂,千年來仍然保存完好。古代藝術品不僅有無與倫比精美絕倫的遼代七佛塑像(高度均在9米以上),14尊脅侍菩薩(高2.5米以上),2尊天王,21套石雕供器,更有國內極為罕見的中國最古老建築彩畫實例——梁架上42幅遼代彩繪飛天。還有元、明兩代所繪的精美壁畫——十佛、八菩薩、十一面觀音、十八羅漢,明代所塑國內唯一的男像倒坐觀音(高3.8米),明代木雕韋馱。金、元、明、清各代所建碑記17通。清代牌匾數十塊,其中清乾隆五年所立:大雄殿(高3.1米,寬1.52米)、法輪天地、滋潤山河(高2.8米,寬1.78米)是中國最大的透雕牌匾,被譽為中華名匾。開原寺集佛教、古建築、雕塑繪畫、考古等歷史科學文化藝術價值於一體,獨具特色絕美天下的古代藝術品,被專家學者稱為藝術珍品中的極品。古寺古佛、佛祖道場是佛教信眾心中的聖地。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