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合性軟組織損傷

閉合性軟組織損傷

閉合性軟組織損傷是指局部皮膚或黏膜完整,無裂口與外界相通,損傷時的出血積聚在組織內,是軟組織損傷的一種,受鈍力作用,肌肉猛烈收縮,關節活動超越正常範圍或勞損等引起。損傷無裂口常見有:(1)挫傷;(2)肌肉拉傷;(3)關節韌帶拉傷;(4)滑囊炎;(5)肌腰腿鞘炎等。有急性和慢性損傷兩種。早期即傷後24小時後8小時以內,冷敷非常重要,可控制出血和滲出,減輕腫脹、疼痛等症狀;中後期可採用理療、按摩、活血藥物(養生骨活力)治療等,結合功能鍛鍊,促進淤血與滲出的吸收、組織修復。

基本信息

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簡介

閉合性軟組織損傷是指局部 皮膚或 黏膜完整,無裂口與外界相通,損傷時的出血積聚在 組織內。是軟組織損傷的一種。受鈍力作用,肌肉猛烈收縮,關節活動超越正常範圍或 勞損等引起。

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症狀

損傷無裂口常見有:

(1) 挫傷;

(2) 肌肉拉傷;

(3)關節韌帶拉傷;

(4) 骨質增生;

(5) 椎間盤突出;

(6) 肩周炎

(7) 骨關節炎

(8)滑囊炎;

(9)肌腰腿鞘炎等。

有急性和慢性損傷兩種。

閉合性軟組織損傷·護理

運動過程中發生的各種損傷。其損傷部位與運動項目以及專項技術特點有關。如體操 運動員受傷部位多是腕、肩及腰部,與體操動作中的支撐、轉肩、 跳躍、翻騰等技術有關。網球肘多發生於網球運動員與標槍運動員。損傷的主要原因是:訓練水平不夠,身體素質差,動作不正確,缺乏自我保護能力;運動前不做 準備活動或準備活動不充分,身體狀態不佳,缺乏適應環境的訓練,以及教學、競賽工作組織不當。運動損傷中急性多於慢性,急性損傷治療不當、不及時或過早參加訓練等原因可轉化為慢性損傷。

閉合性軟組織損傷·傷後鍛鍊與治療原則

(1)合理安排傷後訓練,保持運動員已獲得的良好訓練狀態,防止因傷後突然停訓而引起“停訓綜合症”;

(2)練習時合理使用保護帶,以防止發生勞損、再傷或肌腱韌帶的鬆弛;

(3)加強局部治療,改善傷部代謝,消除水腫,防止深痕粘連與收縮。預防應遵從 運動訓練原則,科學安排運動量,提高身體素質,加強醫務監督與安全教育。教學中還應提高學生相互保護以及自我保護的能力。

中醫治療

中醫是傳統醫學的組成部分,博大精深,歷史悠久,是中國的國粹,幾千年來不知道治好了多少疑難雜症,一直以來被國人引以為驕傲。但是要注意口服中藥的副作用,口服中藥對肝、膽、脾、腎等有一定的傷害,因此使用腰 痛 復 正 貼治療是最佳的選擇, 外用中藥,之最大的優點在於,直接滲透作用,不用口服,不通過胃吸收,所以傷不到肝、膽、脾、腎等,沒有副作用,從病理上進行治癒;使用方便,不過敏,被稱為綠色療法,是遵循中醫通則不痛的原理,治療腰疼療效很好。

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物理治療

1、初期熱、冷敷法。損傷在24 h內,用濕毛巾包裹冰塊在傷處冷敷。超過24 h的患者,用濕熱毛巾熱敷,二者每次敷30 min,每日3~4次。

2、超短波治療。選用國產LDT-CD31型超短波治療機,功率22 W,頻率4 0 MHz,波長7.3 m,板狀電極14 cm×10 cm,單極或雙極,並置或對置病灶處,氣距2~3 cm,微熱量,時間10 min,1次/d,7 d為1個療程。

3、熱磁治療。採用 日本生產的HM-2SC-A型溫熱磁場治療儀,電極板20 cm×40 cm,置於病灶處,溫度控制在40℃或50℃,時間20 min,1次/d,7 d為1個療程。

閉合性軟組織損傷·TDP鑑定

用 TDP治療閉合性軟組織損傷已於1982年通過鑑定。用TDP治療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經臨床觀察證明療效是肯定的,它不但有明顯的止痛、消腫、活血化瘀、解痙等療效,而且對於瘢痕軟化、舒散粘連、恢復肌體功能均有較好的治療作用。根據用TDP治療器與其它治療器械的臨床對比治療表明,TDP治療器的治癒率療效顯著。

閉合性軟組織損傷·TDP治療器

TDP使用說明:

Ø

將病變關節/部位完全裸露,直接照射。

Ø

照射距離以TDP治療頭距體表20-40cm,患者感到溫熱舒適為宜。

Ø

照射時間:30-60分鐘/次,1-2/天,一般10次為一個療程。TDP治療器與常規治療法的比較扭挫傷(運動損傷)

運動性損傷亦屬扭挫傷範圍,中醫稱為“傷筋”。

由於劇烈運動或持重不當,跌打、牽拉以及過度扭轉等原因,引起筋脈及關節損傷,經氣運行受阻、氣血瘀滯局部而成,致使四肢或軀體部的軟組織損傷如皮膚、肌肉、肌腱、 韌帶、血管等,而無骨折、脫臼、皮肉破損的損傷症候。

臨床上表現為受傷部位腫脹疼痛,關節活動障礙等等。

扭挫傷(運動損傷)-綜合療法

TDP治療器對扭挫傷(運動性損傷)有較好療效,輕度者只需幾次治療便可痊癒。

Ø 將治療頭貼放在疼痛部位,溫度調至不灼傷皮膚並能承受為度,每日治療2-3次,每次治療40-60分鐘;病情嚴重時每次的使用時間可延長至數小時或整夜治療,在作長時間或整夜治療時,請把溫度設定為50度以下,以免灼傷皮膚。

Ø 上肢扭傷者,可將電針膠貼貼在肩髃、曲池、合谷穴;下肢扭傷者將電針膠貼貼在風市穴、陽陵泉穴、太沖穴,當所貼穴位出現“

酸、麻、脹、痛

”針感即可。每次治療15-20分鐘。

Ø 專用藥液的選配使用,效果更佳.

扭挫傷(運動損傷)-注意事項

Ø 局部瘀腫時期,不可暴力按摩,使用TDP治療時,可結合針刺放血療法,加撥火罐均可。

Ø 韌帶撕裂者,微型骨折,閉合性骨折等待,需按療程治療(10天1療程)。

Ø TDP治療時,要除去遮蓋物,使肌膚與國仁TDP照射波相結合,才能顯示效力。

Ø 外用藥酒時,不能擦破皮膚,手法以揉為主。

閉合性軟組織損傷·護理要點

急性損傷

1、早期:傷後24或48小時內,主要表現為紅、腫、熱、痛、功能障礙,炎症反應嚴重。

處理原則:止血、止痛、防腫、制動和減輕炎症反應。

處理方法:傷後即刻冷敷、加壓包紮、患肢抬高、適當制動。還可使用止痛藥物和點穴、針刺治療。

⑴、冷敷

⑵、加壓包紮

⑶、患肢抬高及固定:

⑷、止痛藥物:七厘散、雲南白藥等。嚴重損傷使用度冷丁、嗎啡 。

2、中期:早期至症狀基本消失,主要表現為疼痛、腫脹、功能障礙。

處理原則: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環,促進組織代謝,促進淤血和滲出吸收,加速再生修復。

處理方法:綜合治療方法和功能鍛鍊。

⑴、熱療 ⑵、理療:

⑶、按摩、針刺:應從傷部邊緣開始,由近端向遠端進行,輕重以不加重局部疼痛為宜,深部肌肉挫傷不能使用重手法;在按摩以後加以點穴可增強療效,但禁止重複受傷動作。

⑷、藥物使用:

中藥: 西藥:

⑸、棉花夾板固定:適用於組織斷裂者。

⑹、功能鍛鍊;

3、後期:損傷基本修復、痛腫基本消失,但功能尚未完全恢復。主要表現為鍛鍊時有痛感,肌力未恢復,嚴重者可能由於組織粘連、疤痕收縮而出現傷部僵硬,活動受限等。

處理原則:增強和恢復肌肉、關節功能,軟化疤痕、松解粘連。

處理方法:以 按摩、 理療、功能鍛鍊為主,適當配以藥物治療,如舊傷藥外敷或海桐皮熏洗藥熏洗。

慢性損傷

慢性損傷的病理變化主要為變性和增生,由於局部代謝障礙而引起組織形態和功能的改變。

主要表現為:局部 酸痛、 無力、活動受限、局部發涼等,具有反覆發作的特點。

處理原則:改善傷部血液循環,促進組織的新陳代謝,合理安排局部負荷量。

處理方法:與急性損傷中、後期處理方法一致,但應特別注意功能鍛鍊,以維持運動水平。

傷後訓練

一、傷後康復訓練的目的:

1、保持運動員已經獲得的良好訓練狀態,縮短重新投入訓練的時間。

2、防止因傷停訓而引起的各種疾病(停訓綜合症)。

3、促進損傷的痊癒和功能的恢復,防止肌肉和骨骼發生廢用性萎縮。

4、防止因傷停訓後體重增加。

二、康復訓練的原則: 動靜結合、邊練邊治為總原則。

1、儘量保持全身和未傷部位的訓練,避免傷後機能狀態和健康狀況下降,保持一定訓練水平。

2、已傷部位要根據傷情合理安排鍛鍊內容和負荷量,注意個別對待、循序漸進和分期進行。

3、加強功能鍛鍊,

4、加強傷後訓練的醫務監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