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門鎮

鐵門鎮

新安縣鐵門鎮位於洛陽市西40公里,總面積116.5平方公里,轄31個行政村,383個自然村,總人口7.233萬人,地處新安、澠池、宜陽三縣結合部。南依欄柯山,北瞰黃河水,西扼崤山,東臨函谷。鎮區內青龍、鳳凰兩山對峙,呈拱闕之勢,古稱“闕門”。南、北澗河穿鎮東流,山清水秀,風光旖旎,水源充足,通訊便捷。

基本信息

資源優勢

鐵門鎮鐵門鎮
鎮域內礦藏資源豐富,主要有煤炭、石英石、矽廠、鋁釩土、耐火材等,並且礦藏資源貯量豐富,品位高,易開採。境內通衢遍布,隴海鐵路、洛三高速公路、310國道橫貫東西。路林鬱鬱蔥蔥,宛如綠色長廊。鎮域內有已故國民黨起義將領,辛亥革命元老張鍅(字伯英)的故居,有享譽國內外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千唐志齋墓志銘博物館,有聞名遐邇的北魏石窟、洞真觀王喬洞等,人文景觀,不勝枚舉,歷史文化底蘊豐厚。

鐵門鎮以強鎮富民為目的,以民營企業、農業產業化、城鎮化建設為重點,發揮區域優勢,依託萬基工業園區、民營企業園區,圍繞水泥廠、電廠、砂岩礦等大企業發展民營經濟,以菸葉和香花辣椒為主導產業調整產業結構,推廣大棚蔬菜、甘蔗等經濟作物種植,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使鐵門鎮成為一個工業大鎮、經濟強鎮、文化名鎮。

行政區劃

鐵門鎮所轄村莊:楊樹窪村土古洞村蘆院村、韓都村、郭溝村、槐林村、溝頭村、廟頭村、鐵門村、玉梅村、雲頂村、西窯村、崔家莊村、劉河村、陳村村、老君洞村、劉嶺村、蔡東村高莊村、東窯村、高平村、鹽倉村、劉楊村、省莊村、董溝村、薛村村、蔡莊村晁村村克昌村龍澗村、高溝村、辛莊村、下羊義村

區域特點

鐵門鎮鐵門鎮
鐵門鎮位於九朝古都洛陽市西40公里,地處新安、澠池、宜陽三縣結合部,面積116.5平方公里,全鎮轄33個行政村,383個自然村,人口達7.8萬人。隴海鐵路、310國道、連霍高速橫貫全鎮東西,交通條件十分便利。

鐵門鎮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依爛數柯(山)傍黃河,山青水秀,風光旖旎,有已故國民黨起義將領,辛亥革命元老張鍅(字伯英)先生故居,有享譽國內外的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一一千唐志齋墓志銘博物館,聞名的北魏石窟,洞真觀王橋洞等人文景觀,歷史文化底蘊豐厚,被省政府授予“歷史文化名鎮”和“中州名鎮”稱號。境內煤碳、石英石、矽石、鋁釩土等礦藏資源儲量豐、品位高、易開採,水源充足,有豐富的溫泉、礦泉資源。

產業結構

鐵門鎮鐵門鎮
鐵門鎮地勢呈“兩山夾一川”,南嶺大力發展產業結構調整。種植菸葉,辣椒麵積15000畝,形成了強有力的產業結構產業帶,特別是“鐵豐”牌辣椒,色度艷、肉質厚、味道醇、口感強而聞名,並出口到多個國家,被國家農業部認證為環保型綠色食品,被河南省授予“名優辣椒之鎮”和萬畝無公害辣椒基地。川區民營企業發展迅速,進駐5千萬元以企業2個,千萬元以上企業20餘家,北山以礦產資源為主,形成了煤碳、石英石和鋁釩土開採、加工為主導的產業發展格局

鐵門鎮境內有全國500強企業新安電力集團,新安電力集團電力裝機容量101萬千瓦,電解鋁規模33萬噸,高精度鋁板帶15萬噸,陽極碳素20萬噸,石黑化陰極1萬噸金屬納2.25萬噸、鋁鑄卷1萬噸,大板錠12萬噸,粉煤灰磚26億塊,粉煤灰水泥100萬噸。以及洛玻集團矽砂公司,洛玻集團龍新玻璃有限公司,新建的120萬噸氧化鋁,1萬噸海綿鈦,己經建成投產,星羅棋布的大型企業,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特色產業

鐵門鎮朝天椒
鐵門鎮朝天椒種植自2000年開始,至今已有八年歷史,2007年全鎮朝天椒種植達到15000畝,規模種植的有10個村。

鐵門鎮朝天椒種植基本概況

鐵門鎮現有農業人口6.5萬人,耕地面積58755畝,鎮域內工業發達,市屬企業:黃河水泥廠、龍新玻璃公司、洛玻砂岩礦;縣屬重點企業:新安電力集團、萬基鋁業、新安水泥廠位居我鎮;交通四通八達,隴海鐵路、連霍高速、310國道橫貫東西,工業的發展,反哺和拉動了農業的發展。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高效農業,始終是鐵門鎮黨委、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

種植優勢

鐵門鎮朝天椒種植區域,屬於丘陵坡地,輕粘土壤,氣候屬於乾旱型大陸氣候,朝天椒耐旱、耐脊薄、適應性強的特徵,決定了我鎮種植朝天椒,品質好,產量高,沒有環境污染,屬於天然的無公害蔬菜。該鎮椒農擁有種植朝天椒的熟練技術,朝天椒種植主要涉及17個行政村,其中千畝以上重點村5個:蔡東、陳村、楊樹窪、薛村村和高莊村,生產實踐證明,朝天椒是適宜該鎮丘陵旱地種植的富民產業、農業支柱產業。

鐵門鎮種植朝天椒,為了增強科技含量,全面推行無公害標準化種植,2004年被授予河南省無公害辣椒生產基地,並取得產地認證證書,廣大椒農嚴格按照無公害生產技術規程去種植辣椒,這為鐵門鎮的朝天椒進入國際市場奠定了基礎。

鐵門鎮朝天椒種植基地
種植效益

2006年鐵門鎮種植朝天椒12000畝,畝均產乾椒400斤以上,鐵門鎮所生產的朝天椒色度好、品質好、效益好。農民實實在在獲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辣椒致富大戶數不勝數,種植積極性空前高漲,2007年種植面積達到15000畝,種植面積逐步擴大。

辣椒生產各項獎勵及證書

鐵門辣椒相繼獲得國家農業部無公害產品認證證書,河南省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申報註冊了“鐵豐”牌無公害辣椒商標,2005年鐵門鎮被推薦為河南省名優辣椒之鎮,連續幾年獲新安縣產業結構調整先進鄉鎮,鐵門鎮與洛陽市農科所合作的“朝天椒引進及無公害栽培技術研究與套用”項目獲洛陽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市場流通及社會效益

鐵門辣椒市場經過幾年的培育發展,現已初具規模,2006年縣、鎮投資在鐵門鎮陳村村建成了辣椒交易專業市場,辣椒收購季節,沿鐵磁路沿線8公里,辣椒收購如火如荼、紅紅火火,全國各地客商慕名而來,旺季時外地進駐鐵門的辣椒收購商最高可達80餘家,年辣椒交易量達到3000噸以上,除內銷外,有的辣椒由經銷商經廈門等地遠銷國外。

基礎建設

鐵門鎮鐵門鎮筆直寬闊的街道
鐵門鎮黨委、政府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2006年以來加大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力度,我鎮共建設市級示範村六個,分別是土古洞、槐林、鹽倉、溝頭、劉楊、高平(其中二個村劉楊、高平正在建設之中),重點整治村十四個,分級推進村十四個,通過三年的努力該鎮的農村面貌有了徹底改觀,80%以上的行政村都建立健全了衛生保潔長效機制,實現“五個一”標準,即有一支專業的保潔隊伍、有一套專業的清運工具、有專項的保潔經費、有統一的保潔制度、有定點的垃圾填埋場所;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三年來我鎮共新建、改建文化大院26個,農村書屋16個,建設沼氣4500餘座,改廁改圈4500餘戶,通組通戶道路硬化150餘公里,垃圾填埋點31個,秸稈處理率達100%,建立活動中心26個,標準化衛生室29個,連鎖超市25個,市級示範村的排水(污)系統己趨完善,所有村達至安全欽水標準。對全鎮33個行政村進行村莊綠化,新增加綠化面積達3萬平方米,栽植樹木達5萬餘棵,整修綠化村村通道路,出動勞力萬人次,清運垃圾20餘萬方,已累計投入資金2400餘萬元,用於新農村建設。特別是土古洞、鹽倉兩個市級示範村,得到上級充分認可,並成為全市典範村。

城鎮建設

鐵門鎮鐵門鎮
一是建立創衛領導組織機構。成立了由鎮黨委書記鎮長牛志偉為組長,4名黨政領導為副組長、鎮直15個重點職能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鐵門鎮創建省級衛生鎮工作領導小組”,並下設辦公室,具體日常工作由一名副職專抓。同時充實和加強了愛衛會辦公室建設,增加了工作人員,改善了辦公條件。

二是建立創衛工作具體實施機構。在鎮創衛領導小組辦公室的領導下,建立了城管隊、綠化隊和環衛隊,具體負責實施創衛活動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是建立創衛工作目標管理。鎮創衛辦和愛衛辦對照省級衛生鎮的標準,結合實際,制定出台了《鐵門鎮創建省級衛生鎮工作實施方案》,把創衛工作的目標任務細化分解落實到鎮直各有關部門和有關行政村,並分別與鎮直二級機構和行政村分別簽訂了創衛工作目標責任書,明確了部門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

四是建立創衛工作監督催辦機制。由退居二線的科級、副科級老幹部、鎮人大代表及鎮創建辦公室人員組成創衛工作督查小組,實行天天檢查,周周評比,評比結果在創衛工作宣傳欄上公布,督促後進;同時設立創衛工作舉報電話,隨時接受民眾對創衛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使創衛工作在為民眾辦實事、辦好事中件件得到落實。

新農村建設

鐵門鎮鐵門鎮
鐵門鎮政府對四條主要公路及14個行政村的長效機制建設投入專項補助資金。

一是路容路貌長效管護機制。310國道鐵門段按現行的管理辦法執行,鐵磁路、廟石路按每2公里配備1名管護人員,每人每月補助工資300元(廟石路4人,鐵磁路7人);

二是村容村貌長效保潔機制。6個市級示範村,8個重點村每村配備2名保潔人員(鐵門、廟頭各4人),縣、鎮每村每年拿出7000元,村每年拿出1000元,落實保潔人員工資,確保保潔員每月工資不低於300元,保潔車輛和服裝由鎮政府統一配備,310國道沿線除重點村外,其他村根據人口多少給予適當補助;鎮撥付的資金在2008年5月底驗收合格後按季度撥付保潔經費,該經費由鎮新農辦管理,建立完善管理體制,按時發放到保潔人員手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