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壇茅山

金壇茅山

秦漢神仙府,梁唐宰相家的中國道教聖山茅山位於常州市西部,主體山脈位於常州市金壇市薛埠鎮境內(薛埠鎮由原薛埠鎮和原茅麓鎮合併而成),少數山體余脈位於鎮江市句容市境內,南北走向,面積50多平方公里。金壇茅山茅山是指中國江蘇省的一座道教名山,是道教上清派的發源地,被道家稱為“上清宗壇”。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譽,也是中國六大山區抗日根據地之一。茅山古名句曲山,東漢景帝時陝西鹹陽的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來此修行,採藥煉丹,濟世救民,後人感其恩德遂建道院供奉之,並改山名為茅山。茅山是中國道都茅山宗的發源地,唐宋以後,被列為道都“第一福地,第八洞天”,歷史上曾有三宮、五觀、七十二茅庵。抗日戰爭期間,陳毅率軍東進抗日,建立了以茅山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茅山鍾靈毓秀,紫氣萬千,有9峰、19泉、26池勝景,自然風光秀麗,人文古蹟眾多,1986年被列為江蘇省甲級風景名勝區,面積32平方公里。

茅山概況

金壇茅山金壇茅山
坐落在江蘇境內的茅山(金壇),是中國道教“四大名山”之一,道文化底蘊深厚。金壇區境內擁有儲量達163億噸的大型鹽礦,並擁有成熟的製鹽工藝和悠久的鹽文化。

秦漢神仙府,梁唐宰相家的中國道教聖山茅山位於常州市西部,主峰大茅峰位於金壇境內,少數山體余脈位於句容市境內,呈南北走向,面積50多平方公里。

茅山風景旅遊區是國家AAAA級景區,茅山自1986年被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甲級風景名勝區以來,經過多年的建設與開發,取得了顯著的經濟與社會效益。2001年,茅山風景區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新四軍紀念館被中央宣傳部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3年茅山風景區被江蘇省人民政府、省文明委、省建設廳、省旅遊局聯合授予省級文明旅遊區示範點的稱號。

茅山海拔372.5米的茅山山勢秀麗、林木蔥鬱,有九峰、二十六洞、十九泉之說,峰巒疊嶂的群山中,華陽洞、青龍洞等洞中有洞,千姿百態、星羅棋布的人工水庫使茅山更顯湖光山色,可謂“春見山容,夏見山氣,秋見山情,冬見山骨”。

茅山還是著名的道教聖地,相傳漢元帝初元5年(公元前44年),陝西鹹陽茅氏三兄弟來茅山採藥煉丹,濟世救民,被稱為茅山道教之祖師,後齊梁隱士陶弘景集儒、佛、道三家創立了道教茅山派,唐宋以來,茅山一直被列為道教之“第一福地,第八洞天”,曾引來諸多文人墨客留下詩篇。抗日戰爭時期,陳毅元帥等革命先輩在此與敵開展游擊戰,使之成為我國著名的六大抗日根據地之一。

茅山有“山美、道聖、洞奇”之特色,區內主要景點有東方鹽湖城茅山道院、九霄萬福福宮(頂宮)、乾元觀、華陽南洞、華陽東洞、金牛洞八卦台等。

地理位置

常州市西部60公里處,距離金壇市區僅僅26公里。沿江高速、揚溧高速穿境而過,不久的將來沿江高鐵金壇站即將開通。

歷史淵源

金壇茅山金壇茅山
在江蘇省境內,有兩座茅山。一座在長江以南的金壇市境內,稱南茅山;另一座在長江北岸的興化市,叫北茅山。清代乾隆年間,以考證考據而聞名天下的揚州學派代表人物任大椿在《過茅山碑記》中說:「北茅山為三茅真君初煉道之地」。這就是說,西漢景帝時期,茅盈、茅固、茅衷弟兄三人最初在北茅山修道拯民,因而稱為茅山。後來他們受請往江南句曲山,這才有了南、北茅山之分。早在漢代,陝西鹹陽,有茅氏三兄弟,兄茅盈,二弟茅固,三弟茅衷,看破紅塵,寫下“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榮華終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的感嘆,遂尋山修道。他們披星戴月,餐風宿露,晝夜兼程,行至黃海之濱,見一高山,林木參天,綠蔭蔽日,芳草如茵,香茅遍地,便留山隱居,修道養性,採藥煉丹,濟世救人。日久,茅氏兄弟,終成正果,名列仙班。後人因此建三茅道觀,稱他們為三茅真人,稱山為三茅山。慕名來山學道者、求醫者,不絕於途。其時,江南金壇一帶,瘟疫流行,聞江北茅山有三茅真人道法高超,醫術高明,能治百病,便來人求治,三茅真人欣然前往,居句曲山華陽洞。經真人救治,病癒者數百人。三茅真君仙逝後,人們感恩戴德,建廟山巔,塑像供祀。此後,句曲山改稱南茅山,江北三茅山改稱北茅山,簡稱茅山。

景點介紹

金壇茅山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秦漢神仙府,梁唐宰相家 ”的中國道教聖山茅山,位於常州的西部,距常州約60公里;作為道教的第一福地、第八洞天的茅山,山勢秀麗,林木蔥鬱;有九峰、二十六洞、十九泉之說。區內主要景點有:東方鹽湖城茅山道院、九霄萬福福宮(頂宮)、乾元觀、華陽南洞、華陽東洞、金牛洞八卦台等。

茅山道院

茅山的宮觀道院最盛時多達257處,有房屋5000餘間。太平天國時曾遭兵燹,至清末,尚存"三宮五觀"。三宮為崇禧萬壽宮、九霄萬福宮、元符萬寧宮,五觀為德佑觀、仁佑觀、玉晨觀、白雲觀、乾元觀。1938年9月,日寇掃蕩茅山,焚毀了90%以上的道院房屋。"文化大革命"中,茅山道院又遭損毀,只剩一些斷垣殘壁。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宗教政策得到落實,政府撥款修復了九霄萬福宮和元符萬寧宮,合稱茅山道院。九霄萬福宮(頂宮) 九霄萬福宮,因其位於茅山主峰大茅峰頂,故簡稱頂宮。該宮創建於西漢時三茅真君得道飛升之後,初為石壇、石屋,祀三茅真君石像;元代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賜額聖佑觀,專祀大茅真君茅盈;明代萬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又得敕建殿宇,賜名九霄萬福宮。

宮內原有太元、高真、二聖、靈官、龍王五殿堂;藏經、聖師兩樓閣;毓祥、繞秀、怡雲、種壁、禮真、儀鵠六道院,左右兩側道舍、客堂等建築近百餘間。後經戰火及人禍日漸被毀,現有建築多為近年重新修建。該宮依山而建,現有殿宇四進。第一進為靈官殿。第二進為藏經樓,東有寶藏庫,西有坎離宮。第三進為該宮的主體建築太元寶殿。該殿前東側為迎旭道院,前西側是儀鵠道院。第四進的主要建築為升表台和二聖殿。升表台又名飛升台,相傳茅盈當年就是在這裡駕鶴飛升的。後為茅山道士拜符升表之所。二聖殿供奉著三茅真君的父母。二聖殿東西兩側各有一座新建仿古樓閣,東為道舍和客廳,西名怡雲樓,樓上陳列室里陳列有珍貴的茅山"鎮山四寶"。這四寶分別是玉印、玉圭、玉符、哈硯,均為宋代珍品。

乾元觀

位於茅山北部東麓金壇市境內的青龍山(又名郁岡山、岡山、大橫山)南腰部的乾元觀,是茅山道院歷史上著名的“三宮五觀”之一。 金壇乾元觀,這座曾是新四軍司令部駐地,又有著悠久歷史的古老道教修場所,今日正煥發著新的光彩。 乾元觀,坐落在群山環抱、翠竹掩映的江蘇省茅山東麓金壇市境內的青龍山郁崗峰,是茅山道教聖地“三宮五觀”之一。始於秦始皇時代(公元前221年—前206年),李明真人煉丹於此,初名煉丹院。1993年11月修復開放,是江蘇省唯一的一所坤道道觀。

金牛洞

茅山有個金牛洞,早在漢朝的時候,這裡曾出產過黃金。傳說有一對勤勞的夫妻,住在離洞不遠的一個小棚子裡,男耕女織,家庭和睦,生活過得倒也不錯。有一天丈夫下地勞動,突然烏雲密布,雷閃電鳴,狂風大作,傾盆大雨自天而降。他來不及回家,就躲避到一個陡坎子下邊。狂風越刮越猛,暴雨愈下愈大,頓時山洪暴發,大水傾瀉下來,將陡坎子沖塌了。農夫心急如焚,想著往哪裡去躲雨時,突然發現倒塌的陡坎子後面有個山洞。為了避雨,他箭步沖了進去。這時,腳被絆了一下,低頭一看,發現一尊金光耀眼的小金牛,他高興得心花怒放,也顧不得避雨了,拾起小金牛就往家中跑。

這時風止了,雨也停了,他一口氣跑回家中,把拾到小金牛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訴妻子。妻子聽罷說道:“這小金牛隻怕是神仙之物,我們不好要意外之財,也千萬不能放在家中,還是送回原地吧”。年輕忠厚的丈夫聽了妻子的話,迅速把金牛送到了洞內,誰知金牛一落地,便展開四蹄直奔而去,從丁角、上欄、下欄一直跑到東海去了。從此,茅山金牛洞便不再出產黃金了。

華陽洞

在茅山老虎崗西北坡林間的山岩之下,有三個大小不一的天輪石灰溶洞。 這就是茅山著名的華陽洞、玉柱洞、汕人洞,其中最見錢名的是華陽洞;此洞之口上端坐間石刻有“華相洞”三個紅色大字,每字大約1未見方,筆力蒼勁,傳為來代著名文學家蘇東坡手跡,壁上另有石刻20餘年,隱約可強印均為歷代文人星客甚名游洞之後所題刻。東方鹽湖城

東方鹽湖城

東方鹽湖城同時為遊客打造三條精緻的文化旅遊線索:文化為魂,挖掘集宗教、文化、藝術三位一體的文化線索,打造薈萃宗教朝覲、藝術觀賞、文化享受的道文化體驗之旅;山水為媒,融合文化體驗、戶外野趣、農家樂游的旅遊線索,打造回歸自然、再現傳統文化的山水休閒之旅;度假為本,設計溫泉養生、風水養生互為支撐的度假居養線索,打造康體療養、愉悅身心的養生度假及生態宜居之地。

茅山道教文化史

茅山,是中國道教上清派的發源地,又是道教上清、正一、全真多派共修共存之地。

茅山道教的源流

相傳上古時,帝嚳高辛氏展上公修煉於句曲山伏龍地(今茅山鎮的玉晨),距今近5000年;周燕國人郭四朝也修道於玉晨觀,後被封為太微葆光真人;先秦時,李明真人修道於古煉丹院(今乾元觀),至今丹井尚存。 漢時 ,陝西鹹陽茅氏三兄弟(茅盈、茅固、茅衷)在句曲山下(今下泊宮)修道行善。 東晉時茅山人葛洪修煉於茅山抱朴峰,著成《抱朴子》,這是道教宗教哲學和原始化學煉丹術的重要著作。葛洪是漢魏以來道教理論的集大成者,後世稱為丹鼎派,他的《抱朴子·內篇》為神仙道教構造了比較完整的理論框架,並為道教在南北朝時期的成熟準備了條件。

上清派的誕生與興盛

東晉興寧二年(364年),楊羲、許謐、許翽假託天師道女祭酒魏華存及眾仙之傳授,作《上清大洞真經》(後經王靈期增修,流行於世),在茅山創立了道教新派——上清派。 南朝齊梁陶弘景隱居茅山40多年,蒐集楊羲、許謐手跡及其他教派的要法,編撰《真誥》,纂集上清法術《登真秘訣》,編訂《真靈位業圖》,使上清派的教義、教理和神仙譜系更為完備。陶弘景是上清派的主要傳承者,因以茅山為本山,故又稱茅山宗或茅山派。 茅山道教,奉茅氏三兄弟為祖師,尊魏華存為第一代太師,楊羲為第一代玄師。 唐宋是茅山道教的全盛時期,高道輩出,朝廷推崇。李氏皇朝自稱道教祖師老子李耳的後裔。宋真宗也造了“天書”,下降“聖祖降臨”的道教神話,借神權鞏固皇權。宋徽宗則自稱“教主道君皇帝”。宋哲宗時,道教名聲顯赫,道士與皇帝直接書信來往,為帝後授籙。朝廷給茅山道士加封贈號,賜田度人,題詞贈寶,敕建宮觀,宮觀庵院發展到250多處。茅山道教遍及大江南北,流傳海外。淳祐九年(1249年)宋理宗御書“上清宗壇”,置於元符萬寧宮“宗壇祠”。

“三山”符籙歸正

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年)令35代天師張可大主領三山(龍虎山、茅山、閣皂山)符籙。到了元代,原並行於江南的天師、上清、靈寶等道派逐漸合流,歸併於以符籙為主的正一派。從此茅山成為以正一為主的道場,但其教義譜系等仍按上清派沿傳。

全真派的傳入與發展

北方全真派傳入茅山,史志記載於明嘉靖、萬曆年(1522~1619年),由閻希言住乾元觀,傳“邱祖復字岔派分支”。 明末,龍門派第七代沈常敬(號太和)晚年亦居茅山修道。 清康熙二年(1663年)全真龍門派第七代律師王常月率詹守椿、邵守善等到茅山傳戒。全真龍門派第八代啟派師、清順治進士笪重光因仕途維艱,退隱乾元觀,自稱郁岡掃葉道人。

由於他們的推廣,全鎮龍門派迅速在玉晨觀、德祐觀、仁祐觀、白雲觀傳開。由此,茅山形成“五觀”傳全真,“三宮”傳正一的局面,一直延續到1949年。 茅山五觀傳習全真,在宗派上也有微小差別。乾元觀與仁祐觀傳全真龍門岔支閻祖派,白雲觀、玉晨觀、德祐觀傳全真龍門正宗。

近現代的曲折發展 1928年,國民政府頒布《神祠存廢標準》,對道教採取限制政策,規定道教“不是善教”,“應切廢除”。

1937年冬,日本侵略者侵占句容,橫行茅山,殺人放火,焚燒道觀,褻瀆神靈。22名道眾慘遭殺害,血染淨土,具有千年道統的茅山道教,幾瀕毀滅。

1938年6月,新四軍進駐茅山,建立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茅山道眾積極投入抗日救亡洪流。 抗戰勝利後,九霄萬福宮怡雲道院住持滕瑞芝、監院白玉泉、慕道居士孫鳳麟發起組織江蘇省大茅山道教整理會,重振茅山道教。

1949年4月23日,金壇解放。蘇南行政公署派張翼來茅山組織道眾學習時事政治,闡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茅山三宮五觀合併成茅山道院。

1954年,元符宮道士黎遇航當選為句容縣人民代表,同年推舉為江蘇省政協委員,1957年調北京中國道教協會工作,1961年起歷任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秘書長、會長,全國政協委員、常委。 文革時期,茅山道院又經歷了一場浩劫,神像被砸,道士下放,經籍焚毀,大量文物字畫遺失殆盡。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落實,九霄宮、元符宮修復開放。
1993年8月,乾元觀正式對外開放。 從此,茅山道院傳正一派,乾元觀為坤道修煉道場,傳全真龍門派。

茅山道教幾經浩劫,大量具有珍貴文化價值、藝術價值的文物毀於一旦,鼎盛時的257處宮觀庵院,大多已無跡可尋,只能見諸史料記載。如歷史悠久的崇禧萬壽宮,1966年建東進水庫,宮址全部淹沒。其他大大小小的道觀,或在抗戰中燒毀,只剩殘垣斷壁,或在新中國成立後拆作他用。希望人們可以認識到,保護道教文物的工作,刻不容緩。

江南全真道國際研討會

2012年10月11日上午,茅山乾元觀與江南全真道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金壇市茅山舉行,國家宗教局、中國道教協會、我市市政府領導以及道教界的高道大德、海內外從事道教研究的專家學者、部分善信大德千餘人參加此次研討會開幕式。本次研討會的主題是“江南會真金壇論道”。研討會旨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挖掘茅山乾元觀與江南全真道文化的歷史價值與現代意義。研討會期間,茅山乾元觀還與台灣高雄道德院結為兄弟道觀。

乾元觀位於金壇茅山東麓郁岡峰前,是一座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道教名觀,陶弘景、李含光、康有為等均曾隱居於此,弘道講學。自明清以來,乾元觀以“皇家道觀”和“全真宗祠”的獨特殊榮,對道教全真派在江南的傳播和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人文薈萃

茅山,是著名的道教聖地。茅山道教源遠流長,相傳早在距今5000多年前,就有高辛氏時代人展上公修煉於句曲山伏龍地(今茅山玉晨村);先秦時,有燕國人郭四朝修煉於玉晨觀;秦時,李明真人修煉於古煉丹院(今乾元觀);東晉時期,茅山人葛洪在茅山抱朴峰修煉,並著書立說;東晉興寧二年(364年),楊羲、許謐、許 製作了《上清大洞真經》,在茅山創立了別具江南特色的教派——茅山上清派;南朝齊梁著名道士陶弘景隱居茅山40餘年,為茅山上清派的主要傳承者。

茅山道教,在中國道教史上享有很高的聲望和地位,曾贏得了“秦漢神仙府,梁唐宰相家”、“第一福地,第八洞天”等美譽。唐宋年代茅山道教達到了鼎盛時期,前山後嶺,峰巔峪間,宮、觀、殿、宇等各種大小道教建築多達三百餘座、五千餘間,道士數千人,有“三宮、五觀、七十二茅庵”之說。太平天國戰爭、抗日戰爭以及文化大革命對茅山道院的毀壞較為嚴重。茅山道院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修復,1982年被國務院批准為首批對外開放的重點宮觀。俗話說:“要好運,到福地洞天——茅山”,九霄萬福宮(頂宮)作為茅山道文化的重要場所,一直以來的都是遊人朝山敬香必到處。

茅山,是神聖的革命聖地。茅山因山區地勢險要,西鄰南京,北望長江,東至武進常州江陰無錫蘇州崑山上海,南下浙西,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1937年12月初,日軍侵占了茅山,燒殺搶掠,殘暴蹂躪,民無寧日。1938年6月,陳毅粟裕張鼎丞率領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第一、二支隊和先遣支隊進入茅山地區,廣泛發動民眾,開展抗日游擊戰,創建敵後抗日根據地,成為全國六大山地抗日根據地之一。茅山抗日根據地的建立,猶如插入敵人心腹的一把利刃,大大牽制了敵人的重兵,為中國人民的抗戰勝利做出了可貴的貢獻。在那樣艱難困苦的歲月里,曾有多少英雄先烈們在茅山為了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他們用萬丈豪情壯實了茅山偉岸的身姿,他們用氣壯山河的誓言證實了茅山不朽的風采。他們在人民心中將會萬古長青。

茅山的紅色之旅,已成為機關、學校、部隊、企事業單位、黨團組織進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的首選地。 茅山,是環境優美的風景勝地。茅山自然風光清新秀美,山區形勝獨特,枝繁葉茂,景色迷人,自古就有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之美景。這裡的山不高卻秀雅,這裡的水不深卻澄清。春遊茅山,山林滴翠,草木芬芳。滿世界的嫩黃襯托這一處綠山,滿山間的野花給了這山林一路的狂想。薄霧輕如紗,夕陽宛如畫。夏遊茅山,綠樹成蔭,蔥蘢一片。你可以在綠樹掩映下的九曲十八彎上揮汗如雨,欲與大山試比高;你也可以朝觀日出,暮賞彩雲。雨後初晴,但見一絲薄雲在深谷幽林間繚繞,此時山上的樹木閃爍著猶如水晶般晶瑩的綠。秋遊茅山,天高雲淡,色彩斑斕。林間飄落一地的楓葉定會引起你無限的遐想,看蘆葦花在風中搖曳著輕盈,聽喜客泉水叮咚暢響,感受生命在不經意的平淡中輪迴。冬遊茅山,銀裝素裹,霧松飄情。抑或暖陽普照,滿山林充斥著蓄勢待發的理想。萬簌俱靜中聆聽那道家仙樂,大有“花飛佛地三千里,人在瑤池十二層”之感!

茅山屬低山丘陵地區,不僅風景秀麗,物產資源也很豐富,盛產林茶果尤其是藥材,是天然的藥物寶庫。明代著名藥物學家李時珍編撰的《本草綱目》中,收錄的茅山藥材就達380多種,其中尤以茅蒼朮和唐玄宗賜名的太保黃精為最佳。1915年,茅蒼朮參加巴拿馬賽會獲金獎。

所處地區簡介

金壇市

金壇,地處江蘇省南部,為寧、滬、杭三角地帶之中樞。金壇前身為金山縣,於隋大業末年(617)建置。唐垂拱四年(688),因東陽郡已有金山縣,又因茅山華陽洞內有“金壇百丈”,遂更名為金壇縣,由此沿用至今(1993年11月10日金壇撤縣建市)。1987年,全縣轄22鄉、6鎮和6個國有場圃,隸屬江蘇省常州市,縣政府所在地金城鎮。全縣總面積975.49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781.27平方千米、水域面積194.22平方千米。地勢自西向東傾斜,俗稱“二山二水六分田”。

金壇市薛埠鎮

薛埠鎮地處茅山東麓,是著名的革命老區,享譽中外的道教聖地,金壇的次中心、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境內S340省道和寧常、揚溧高速穿境而過,並設一個道口和一個開放式服務區。2007年3月份經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後,由原薛埠鎮和原茅麓鎮合併而成。合併後的新薛埠鎮總面積234.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8222公頃。轄26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4個場圃、28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6.8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39萬人。

現已形成建築材料、醫藥化工、紡織服裝、機械加工四大支柱產業。2007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4.5億元,財政收入1.807億元。農業總產值6.57億元,其中糧食產值3.96億元,多種經營產值5.39億元。糧食總產量40138噸,其中夏糧單產244公斤,秋糧單產451公斤。有大中型農機378台,農機總動力67337千瓦。種植養殖專業戶1608戶,年出欄生豬93924頭,出欄畜禽2131382隻。水產品產量2258噸,水果產量10253噸,蔬菜產量25259噸。農業品牌有百園春茶葉、金鹿牌茅山青鋒、鑫品茶葉、華閣牌乳鴿、優質大米等。 全鎮工業企業756家,私營企業192家,個私工業企業731家,工業產品銷售收入36.97億元,工業利稅總額3.88億元。完成技改項目72個,技改投入8億,新辦合資企業3家,契約利用外資1800萬美元,外資供貨額10283萬元。工業品牌有盤固水泥、盤固化工、江南電力水處理設備、傑達服裝、超創電池等。全鎮第三產業實體5900個,從業人員1.2萬人。第三產業增加值11.7億元,集貿市場成交額4.34億元。全鎮新增運輸車輛2166輛,家用汽車839輛。電話普及率95%。年末存款餘額5.95億元,年儲蓄存款數4.79億元,人均儲蓄存款7500元,年末貸款餘額3.36億元。

全鎮新增參加社會保險人數6828人。全鎮現有中國小8所,在職教師434人,在校學生4801人。在圖書館藏書2.9萬冊。開通有線電視25830戶。有茅山地區人民醫院和茅麓醫院及33個醫療點,初級衛生保健普及率100%。自來水普及率96%左右。農民收入穩步增加,2007年農民人均收入9135元。2006年7月,薛埠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評為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2007年4月,該鎮被國家人口計生委,評為全國人口和計畫生育技術服務先進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