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青峰

茅山青峰

茅山青峰茶產於金壇市茅麓鎮。上世紀40年代開始生產,當時稱旗槍。於1983年定今名。茅山青峰精選良種茶樹一芽一葉鮮葉。採用高火炒制,乾茶顏色墨綠,白毫明顯,長度1.5-2CM左右,香氣自然清純。沖泡時,芽葉根根垂直站立,待茶葉充分吸收水分後葉片自然舒展,芽頭顯露,湯色淺黃碧綠,香氣濃郁,入口刺激,回味甘甜,茶味較濃。

簡介

茶葉有很多種類,例如:茅山青峰.毛峰.碧螺春.雨花等。茅山青峰茶產於金壇市茅麓鎮。上世紀40年代開始生產,當時稱旗槍。於1983年定今名。
..

茅山青峰茶

品質特徵:茶葉外形扁平,挺直如劍,色澤綠潤,平整光滑,內質香氣高爽,鮮嫩高長,湯色綠明,滋味鮮醇,葉底嫩綠明亮完整。

社會評價

1995年金壇被命名為“中國綠茶名茶)之鄉”。茅山茶品種多、質量優,其中“茅山青峰”獲國家金獎,“雨花”、“雀舌”獲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金獎,暢銷國內外,金壇茅麓茶場還被定為國家級茶葉良種繁育場。
..

茅山青鋒茶製作方法

茅山青鋒茶
茅山青鋒茶是江蘇省國營茅麓茶場新創製的綠茶新品種,選料精良,加工精細,外形沿主脈對摺,具有獨特風格。茅山青鋒茶參加了1983年4月由江蘇省農林廳召開的“江蘇地方名茶評比會,得分97.7分,獲得第一名。在1983年的創優活動中,獲江蘇省優質產品稱號。
產品特點外形色澤綠潤,挺秀顯鋒,茸毛披復,勻整光滑,猶如青鋒短劍;內質香氣高爽,湯色綠明,滋味鮮醇,葉底嫩勻。
製作方法
1.精選原料。茅山青鋒茶的原料,要求芽葉細嫩、均勻、新鮮、無雜質。特級茅山青鋒,要求以初展的一芽一葉為原料,每公斤新鮮葉一般有1.4~2.0萬個芽頭,則每公斤乾茶需6~8萬個茶頭,長度多數在2~3厘米。
一級茅山青鋒,以一芽一葉和初展的一芽二葉為原料,一芽二葉的比例不超過30%,每公斤鮮葉一般有1.0~1.4萬個芽頭,炒一公斤乾茶約需4~6萬個芽頭。
二級茅山青鋒,以一芽一二葉為主,但一芽二葉的比例,以不超過60%為宜,每公斤鮮葉一般有0.7~1.0萬個芽頭,炒一公斤乾茶需3~4萬個芽頭。
2.鮮葉攤放。
鮮葉經過適當攤放,可提高綠茶品質,因為在攤放過程中,胺基酸由於蛋白質的不斷水解而有所增加。胺基酸是一種鮮味物質,對綠茶品質有利;攤放可散放部分青草味,增進茶香;攤放還可蒸發部分水分,有利於炒制。攤放6小時為好,胺基酸含量可提高14%,水浸出物提高9.3%。
攤放方法:鮮葉要攤在篾匾里,篾匾置於陰涼、清涼、乾燥的地方。攤放厚度,每平方米1~2公斤鮮葉。中途不必翻動,使芽葉自然舒展。攤放時間3~9小時。
3.殺青整形
目的:利用高溫,破壞酶的活性,制止多酚類酶性氧化,防止葉片變紅;散發青草氣,增進茶香;蒸發一部分水分,降低細胞的膨壓,使葉質變軟,利於炒制;通過整形,初步形成所需要的外形。
投葉量:每鍋投葉量,特級250~350克鮮葉,一級350~500克鮮葉,二級為500~700克鮮葉。
溫度:特級原料,鍋溫在100~110℃時即可下鍋,待鮮葉殺透後,鍋溫可逐漸降到70~60℃一級、二級原料,鍋溫可適當提高到110~130℃。
手法:鮮葉下鍋前,要擦些柏油,使鍋壁光滑,利於殺青整形。
拋悶:鮮葉下鍋後,掌握“先拋後悶,拋悶結合”的原則。先拋,以菜發水分,揮發青氣;後悶,以提高溫度,制止酶性氧化,化利於殺透殺勻。悶拋結合,可使成茶具有清香持久、色澤翠綠,湯色清澈明亮的特點。動作有撈、拋、抖、翻,要求撈得淨,抖得散,翻得勻,炒得快。抖得不散易泛黃,撈得不淨易焦邊,要求做到殺透殺勻。
抓條:鮮葉殺透殺勻後,就要抓條。抓條的目的是整理外形,使茶條緊勻挺真。“抓”的手法為四指併攏,與大拇指合作,將大部分茶坯握在手中要均勻的翻轉,並從虎口徐徐擠出,手中的茶坯與手外的茶坯要漸次交換。“抓”要吃準時間,“抓”得過早,由於含水量高,茶坯會粘結在一起。“抓”得過遲,茶坯失水過多,茶條抓不緊,顯松泡。抓條時用力程度先輕後重,茶坯在手中要有爽的感覺,要求翻轉自如,切忌粘結成塊,如已粘結成塊,則要及時抖散,否則乾燥不勻,成茶條索就不均勻。
“捺”:茶條初步整理好後,要用“捺”的手法。目的是進一步理條、卷緊,並使茶條扁平。“捺”的手法,四指半攏,手心向下,捺住茶葉,緊貼鍋底,將茶坯叢鍋底拖向鍋邊,到了鍋邊,四指趁勢帶起茶坯,大拇指稍微用力,使茶坯輕輕翻轉,再投向鍋心,用力捺下,如此往復進行。
“挺”和“擦”:在捺過後,就用“挺”和“擦”的手法。“挺”和“擦”的目的,都是為了使茶坯扁平、挺直、光滑。“挺”的右手半握茶坯,為了加大力量,左手撳在右手手背上,將茶坯從鍋心拖向鍋邊,並輕輕將茶坯翻轉,然後用力將茶坯挺向鍋心,如此反覆進行。“擦”的手法與“挺”的手法基本相同,只是單手進行。“挺”與“擦”的動作,每分鐘40~60次。“挺”與“擦”兩者用力程度是“挺”大於“擦”。在實際擦青過程中,各種手法的運用,要根據鮮葉老嫩、溫度高低和茶坯的乾燥程度而不時變換,靈活運用。總的用力程度,要掌握輕棗重棗輕的原則。
乾燥程度:當茶坯達8成乾左右,略有一點觸手感時,即可起鍋攤涼,殺青整形後,茶坯的含水量,據測平均為15.1%(變幅為12.9~17.2%)。
時間:一般歷時30分鐘左右。
4.攤晾。攤晾的目的,是使水分重新均勻分布,以利進一步乾燥。攤晾時間一般掌握在0.5~2小時。
5.輝鍋。
目的:進一步整理茶條,使之挺直、扁平、光滑,並繼續散失水分,達到足乾的程度。
投葉量:一般為二鍋殺青葉。
鍋溫:先高后低,在70~50℃之間。
手法:殺青葉入鍋後,先輕抓理條。經過攤涼後的殺青葉,稍顯硬脆,入鍋遇熱後即回軟。待茶坯回軟並整理後,就用“挺”和“擦”的手法(具體動作,前面已述)。隨著茶坯的逐步乾燥,用力程度要逐步減輕。在輝鍋後期,用力更要小些,只要用手抓住茶坯,在鍋邊上輕“摩”即可。“摩”時用力要小,用力過大,茶條易被折斷,成茶就斷碎短禿,末子增加。
程度:當茶條一折就斷時,即可起鍋,輝鍋結束。
成品茶的含水量:1982年春茶測了13隻樣茶,平均含水量為5.39%(變幅為4.4~7.0%)。
時間:輝鍋時間一般為25分鐘,視投葉量的多少,溫度的高低和殺青的乾燥程度而有所增減。
精製。茅山青鋒茶需進行精製加工,使芽葉勻齊美觀。在精製過程中以該揚的8號手篩,進行撩和抖,篩上茶葉作為頭子茶處理,篩下茶簸去輕身茶,並以每英寸20目篩子割去末子及短碎芽頭,中段茶即為成品茶。

地理條件

金壇自然條件優越,資源豐富,四季分明,雨量充足,金壇傳統農業以“調整結構、提高效益、富民強市”為目標,種、養、深加工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基本形成了東部花卉苗木,南部特種水產,西部桑茶林果,中北部食草畜禽和漁牧混養及城郊蔬菜、副食品等五大初具規模的高效農業產業帶。全市各類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發展到300多家,晨風集團跨入全國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行列。金壇的蠶桑、茶葉生產歷史悠久,全市現有大小茶場上百個,茶園2200公頃,名優茶葉品牌有十幾個,其中尤以“茅山青峰”、“金壇雀舌”最為著名。

沖泡方法

【沖泡方法】
一般採用兩次沏泡法,取3-5g茅山小青峰投入透明的玻璃杯中,沖入四分之一80℃左右開水浸潤一下,稱浸潤泡,然後再加入80℃左右的開水,3─5分鐘後,就可聞香、觀色、品味了。茶湯飲至三分之一時,加添開水再飲,一般可加開水二至三次。注意:如果沒有上好的山泉,那用優質的純淨水也非常不錯,最好別用自來水沖泡。

貯藏方法

家庭消費一般宜購買小規模包裝(<125g)的茶葉發批放置,儘量減少平時飲用過程中因環境條件的影響而發生的品質劣變。消費者購買茶後,消費過程一般較長,為保證飲用品質,需要有一個簡便可靠的貯藏方法。傳統的家用貯藏法多採用石灰缸乾燥法,具有一定的效果。可選擇體積合適且密封性能好的鐵箱、玻璃瓶、米缸等作為容器,將適量茶葉用牛皮紙包成小包放

於石灰、矽膠、木碳等吸水性強的物質上面,密封即可。吸水性物質用量應根據茶葉含水量情況而定,若採用生石灰,茶葉與生石灰的比例一般為5-6:1。現在家用冰櫃已非常普及,採用冰櫃低溫冷藏是一個好方法,不僅簡便可靠,而且效果明顯。但由於茶葉極易吸附異味和水分,而家用冰櫃通常會鏇轉各類食品,因此採用冰櫃低溫冷藏茶葉時,特別要注意包裝的阻隔性能,特別是隔氣性要好,以防止串味。最簡便經濟的方法是在茶葉包裝外套1-2層高密度聚乙烯袋,然後紮緊即可。

茅山青峰相關資料

"茅山青鋒"茶的製作與工藝要求

金壇有"中國綠茶(名茶)之鄉"美譽,"茅山青鋒"茶以其獨特優美的外形、精湛優良的品質和良好的銷售業績名貫江南。"香,香不過家鄉茶;親,親不過故鄉人。"數學泰斗華羅庚這句至理名言,為金壇茅麓茶為故鄉金壇人做了最好的說明和詮釋。

..

"茅山青鋒"茶的研製與品質特徵
"茅山青鋒"茶由"茅麓茶"發展演變而來。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工藝技術,賦予"茅山青鋒"茶有著其它名品無法比擬的品質。金壇茅山是江蘇老茶區之一,早在隋代即為江南茶鄉。20世紀30年代,茅山東麓的茅麓公司所產的"旗槍"茶就頗為有名而遠銷東南亞。解放後,茅山東麓建起一座座茶園,茶葉生產成了山區一項重要的農副產業,名品"旗槍"茶和其它的紅綠茶,統稱為"茅麓"茶而暢銷於滬寧沿線的大小城市。"茅麓"茶以其色綠、形扁、光直、油潤等特性,深受消費者的喜愛;特級"旗槍"茶更以色質綠嫩、光滑挺直、清秀香醇而名貫江南。陳毅元帥當年曾把茅麓茶場為其特製的"旗槍"茶當作禮品贈送給外交使節,並介紹說我這個茶與眾不同,要先倒水後放茶葉。"旗槍"茶製作過程中表現的"細抓"、"慎磨"、"惕鍋溫"等工藝技巧,為"茅山青鋒"茶的研製奠定技術基礎。
20世紀80年代初,茅麓茶場集中起省內茶業界20多名資深專家和場內的科技人員,用了3年的時間對傳統名品"旗槍"茶的製作工藝進行技術創新,成功研製出"茅山青鋒"茶,形成一套靠能工巧匠製作名特茶的工藝流程,並確定了系列化的技術參數。"茅山青鋒"茶一問世便以高貴的品質和適中的價位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取名為"茅山青鋒",寓意著出自茅山東麓;其形如青鋒寶劍,則隱喻著陳毅元帥創建的茅山抗日根據地似插入敵後的一柄青鋒寶劍。
20世紀90年代中葉,隨著經濟、文化的繁榮和飲茶風習的迅速擴展,傳統手工製作的"茅山青鋒"茶已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茶葉生產逐步採用先進的機械設備,企業的科技人員開始了工藝改革、技術創新的歷程。經過反覆調試和論證,終於讓殺青機、理條機、多功能機等名優茶機械取代了傳統的手工製作;並根據不同企業生產規模以及如何運用合理的機械配型,確定了科學的工藝流程和技術參數。機械製作的"茅山青鋒"茶,不僅鞏固了殺青工藝中的透、勻與條索的整齊,保持了美觀的外型,使產品產量和品質有了全面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為"茅山青鋒"茶參與激烈的市場競爭奠定堅實的基礎。
..

進入新世紀後,金壇農林、科技、工商和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加大了打造"茅山青鋒"茶品牌的力度,在保證金壇茶業持續擴張的同時,始終保持"茅山青鋒"茶的優良品質。茅麓茶場、方麓茶場、鑫品茶業有限公司、石馬茶場、茅麓茶廠等大中型骨幹企業,嚴格執行NY5244-2004等系列標準,茶葉生產順利通過了"無公害食品"認證,取得了"無公害食品"和"綠色食品"標誌使用權,使"茅山青鋒"茶的安全、營養、保健等功能得到權威性認可。
"茅山青鋒"茶屬高檔綠茶,其原料主要是茅山群體種中、小葉無性系良種茶樹上的芽葉精製而成,生產製作過程極為複雜。為了保證成品外形色澤綠潤、平整光滑、挺秀顯鋒和內質香氣高爽、湯質綠明、滋味鮮醇、葉底嫩勻的要求,它有一整套嚴格的工藝程式和技術標準。
一是精選鮮葉。"茅山青鋒"茶分特、一、二、三等幾個等級,每個等級都有嚴格的鮮葉採摘標準。特級為一芽未展,製成500克乾茶約需4萬餘個芽頭,長度在2-3厘米以內;一級以一芽一葉初展,500克乾茶約2-3萬個芽頭;二級以一芽一葉和一芽二葉為原料,500克乾茶約1.5-2萬芽頭。採摘季節集中在清明至小滿這段時間內,一般是3-5天採摘一批,鮮葉採摘完全靠訓練有素身體健康的茶農。
二是鮮葉攤涼。鮮葉殺青之前需經過一定時間的攤涼,攤涼的方法很講究,一般是將採摘下來的鮮葉散放在篾匾里,再將篾匾置於陰涼、清潔、乾燥處。厚度把握在每平方米1-2公斤,時間掌握在4-6個小時;中途不必翻動,讓鮮葉得以自然舒展。
三是殺青整形。殺青和整形兩道工序是製作"茅山青鋒"茶最重要的環節,直接影響著成品茶的品質,尤其是運用機械操作時,稍有疏忽便造成鮮葉浪費。無論是6CST-3OD型滾筒機殺青、6CLS-60D型機理條、6CDM-42型多功能名茶機整形;還是採用高新技術6CM-6E型茶葉微波殺青乾燥機和6CES-150型汽熱殺青機等,都要求操作者對溫度的調試和機械的轉速嚴格控制在技術參數以內;並根據鮮葉老嫩、溫度高低、茶坯乾燥等具體情況適時變換、靈活把握,這樣才能保證鮮葉殺青的透勻、條索整形美觀的工藝要求。
四是精製加工。精製加工是"茅山青鋒"茶製作的最後一道工序,製作方法主要是手工操作。一般是以8#手篩進行撩和抖,篩上茶葉作為頭子茶處理,篩下茶還得簸去輕身茶,並以每吋20目篩子割去末子及短碎的芽頭,中段茶即為"茅山青鋒"成品茶。投入市場之前,還得根據等級和消費者的需求,進行包裝組合。
"茅山青鋒"茶形成的茶業產業
"茅山青鋒"茶走俏市場,在農林科技部門的扶持幫助下,已從茅麓茶場向全市擴散開來,現有3萬多畝茶園為"茅山青鋒"茶提供鮮葉。"茅山青鋒"茶年年增產,從根本上改變了金壇茶葉產業結構,形成了"茅山青鋒"茶為主導的產業。以"茅山青鋒"茶為主的名特茶(含毛鋒)的產量,從1994年名優茶199.09噸,占總產量的18.4%發展到2004年名優茶1017噸,占總產量的81.8%,其中"茅山青鋒"茶5138噸,占50.5%,增長7.69倍。名特茶產值也由320萬元增加到5100萬元,增長15倍。茅麓茶場的茶葉總產值1000萬,其中"茅山青鋒"茶占去800萬。
企業經營主在技術和管理上不斷求得突破,保證"茅山青鋒"茶的品質全面提升。茅麓茶場生產的"金鹿牌·茅山青鋒"茶,1984年獲農牧漁業優質獎;1990年獲商業部全國名茶、國家產品質量獎銀獎;中國農業博覽會二屆金獎、三屆推薦名牌;石馬茶場和茅麓茶廠生產的"石馬牌·茅山青鋒"茶、"巨鹿牌·茅山青鋒"茶在"中茶杯"、省"陸羽杯"等各類名茶評比中均獲得殊榮。1995年"茅山青鋒"茶的發源地茅麓茶場被授予"全國十佳特產企業基地"稱號,金壇獲得"中國綠茶(名茶)之鄉"殊榮。
..

農林部門和生產企業竭力打造"茅山青鋒"茶品牌的同時,不斷做大做強"茅山青鋒"茶的產業,使金壇茶業從最初享有"茅麓牌"一個商標,迄今發展到20多個商標。其中鑫品茶業有限公司的"鑫品牌"、茅麓茶廠的"巨鹿牌"、石馬茶場的"石馬牌"等,均以獨特的品質、優美的外形深受消費者的喜愛。茅麓茶場"金鹿牌"商標,1998年還獲得江蘇省著名商標。同時各大中型企業還利用自身品牌優勢和先進的機械設備,完善的機械組合,定向收購茶農的鮮葉,使茶葉生產從"一人一口鍋"的傳統作坊式的炒制中解脫出來,提高了茶葉的品質和效益。
過去,"茅麓"茶的銷售渠道主要靠各地貨棧和經銷商店,或由生產廠家在大城市設立經銷部和進出口辦事處。即使是馳名大江南北的"旗槍"茶,生產企業和茶農也只習慣帶著走南闖北去推銷。"茅山青鋒"茶的走俏和經濟、文化的繁榮,對金壇的茶業發展帶來極大的推動作用,茅山東麓建起2個約53360平方米的茶葉市場。專業市場連線著千萬家茶農和茶商,茶農、茶商又連線著生產企業和全國各地的經銷點,市場的產業鏈又帶動著交通、旅遊、餐飲等二、三產業的興起,反過來又刺激著茶葉的生產。春茶季節,茶鄉最繁忙的是茶葉市場,往來不息的人流、車流構成一道獨特的茶鄉風景,鼎盛時期,每日人流量高達數千成萬。茶農清晨把成品茶送入市場,商販便圍著成品談價,只有價位高低之爭,沒有銷不掉的茶,市場的日成交量高達數噸。

茅山青鋒茶的品質特徵

..

茅山青鋒茶茶的品質特徵:外形——色澤綠潤,挺秀顯毫,勻正光滑,平直略扁,猶如青鋒短劍;內質——香氣清爽高雅,滋味鮮醇,湯色清澈明亮,葉底肥嫩勻齊。

多姿多彩的茅山青峰

這是一杯孔姓朋友送的號稱“中國名茶之鄉”的精品綠茶。金壇市地處江蘇省南部,隸屬常州市下轄的縣級市,為寧滬杭三角地帶之
中樞。境內多有丘陵山區,最高峰大茅峰海拔高度僅有372m,其東部多為地
勢低平的平原,也是太湖平原的一部分。東北部有洮湖,是江蘇是大淡水湖之一。
金壇市氣候濕潤,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豐沛,無霜期長,對茶的種植及加工十分有利,所以自稱為中國茶的故鄉。
“晶翠牌”的“茅山青峰”茶是精選春之初嫩芽為原料,有機無公害。採用不落地全電機化精湛工藝的製作流程。
“茅山青峰”,外形扁平(像日照的北方龍井樣子),挺直如劍,色澤綠潤,氣味幽香,並帶有“頂谷大方”形狀的黃色絨球,肯定著自己身上展示出的春天信息。沖泡後,湯色綠明,滋味鮮醇,葉底嫩綠明亮,看形像日照的北方龍井,品湯卻帶有西湖龍井的厚重醇香,只是稍苦了一點。細芽輕輕飛舞於杯中,也是一幅愛不釋手的美麗畫卷。

茅山青鋒茶的產區環境

茅山青鋒茶,產於江蘇省山勢巍峨、景色宜人的茅山東麓金壇市國營茅麓茶場。國營茅麓茶場是全國大型國有茶場之一,始建於1906年,解放前稱“茅麓公司”,以“茅麓茶”盛名,位於金壇市西部茅山東麓,距市區20公里,總面積15397畝,其中林地4620畝、茶園5480畝(含良種茶園1500畝)等。有1105戶,2698人,轄有1個綜合型制茶廠,8個工區,1個行政村和8個工商企業,1個江蘇省金壇茶樹良種繁育示範場,(茶樹良種有:龍井43、龍井長葉、福鼎、大毫、浙農113、福雲6號、安徽3號、紫筍、碧雲、迎霜、烏牛早等30餘個品種),年產成品茶50萬公斤,年出圃良種茶苗400萬株,主要產品有供應出口的紅碎茶和適於內外銷的烘炒青綠茶、袋泡紅、綠茶,特種綠茶有茅山青峰、茅麓旗槍、雨花茶、銀毫茶。還有花茶和供糖尿病患者飲用的簿玉茶。顧客是上帝,質量是生命,為了讓社會各界更好的認清我場的茶葉,同時也便於我場的產品進行有力的質量監督,我場生產的各類茶葉一律使用“金鹿牌”、“茅麓牌”和“簿玉牌”商標,使用的“金鹿牌”商標被江蘇省認定為著名商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