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學

常州大學

常州大學坐落於經濟發達、人文薈萃的江南歷史文化名城——江蘇省常州市。常州大學是一所中央與地方共建、以江蘇省管理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設有44個本科專業,涵蓋工學、理學、文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六大學科門類;擁有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7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弘揚“勇擔責任,追求卓越”的學校精神,形成鮮明的辦學特色,在工程套用型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為國家和地方的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基本信息

常州大學主樓學校簡介

2010年2月3日,教育部發布《關於2010年新設定高等學校和籌建到期正式設立高等學校的公示》確認江蘇工業學院更名為常州大學 。
常州大學(江蘇工業學院)坐落於經濟發達、人文薈萃的江南歷史文化名城——江蘇省常州市。

常州大學是一所中央與地方共建、以江蘇省管理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設有44個本科專業,涵蓋工學、理學、文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六大學科門類;擁有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7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弘揚“勇擔責任,追求卓越”的學校精神,形成鮮明的辦學特色,在工程套用型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為國家和地方的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學校是江蘇省為發展石化產業於1978年創辦的全日制本科高校,初創時校名為南京化工學院無錫分院和常州分院。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正式定名為江蘇化工學院,定址常州。1984年,該校由江蘇省與中國石化總公司(以下簡稱中石化)聯合辦學。1992年成為由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管理的部屬院校,更名為江蘇石油化工學院。2000年,全國部屬院校管理體制調整,該校成為一所中央與地方共建、以江蘇省管理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2002年更名為江蘇工業學院,2010年2月3日,教育部發布《關於2010年新設定高等學校和籌建到期正式設立高等學校的公示》確認江蘇工業學院更名為常州大學。

辦學規模

常州大學常州大學

學校有武進和白雲兩個校區,占地面積1500畝,建築面積50.2萬平方米,其中教學行政用房28.5萬平學校主樓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超過1.61億元,紙質圖書文獻總量115萬冊。 
為適應我國石油化工行業的需要,建校初期開設了基本有機合成、化工機械等本科專業。隨著學校的不斷發展,化工、機械、材料等學科逐漸發展成該校的優勢學科。在此基礎上,學校的學科門類和專業數量不斷拓展,已成為一所以工為主、理工結合、文理滲透,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高等院校。學校現有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環境與安全工程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數理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外國語學院、體育部等10個教學院系,另有國際教育交流學院、成人教育學院等2個二級教學管理單位和獨立設定的懷德學院,共設有44個本科專業。
學校堅持以本科教育為主,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該校有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7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學校面向全國招生,全日制在校生共11756人,其中碩士研究生233人。隨著經濟全球化、教育國際化的持續推進,學校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2004-2009年,先後與英國赫瑞-瓦特大學、加拿大聖塞維亞大學、愛爾蘭梅努斯國立大學、德國維爾茨堡-施韋因富特套用科技大學開設了合作辦學和校際交流項目,合作培養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

學科建設

常州大學常州大學

學校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本科教學為中心,人才培養為根本,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擁有化學工藝、材料學、化工過程機械、油氣儲運工程4個省級重點學科,套用化學(精細化工)、化工過程機械2個部級重點學科,精細化工、化學工藝、高分子材料與工程3個省級優秀學科梯隊,精細石油化工、油氣儲運技術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油氣井口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級工程中心,化學化工基礎實驗中心、機械技術基礎實驗中心、物理實驗中心3個省級基礎課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點,油品儲運與化工主體工藝設計等6個國家級、省級設計資質,套用化學1個省級品牌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油氣儲運工程2個省級特色專業。在近兩次江蘇省教學成果獎評選中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8項。2003年以來,該校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子課題、“973”子課題以及省重大項目25項,省部級項目100餘項。該校還承擔了由德國、義大利、中國和孟加拉四國高校聯合申報的“用膜技術進行水處理研究”的歐盟合作項目。“十五”期間科研到款年均增長41.9%,2005年科研到款達2550多萬元,教師人均科研到款在全省高校中處於較高水平。科技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4項,省部級哲學社會科學三等獎2項,常州市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3項。2005年發明專利申請量位居全國高校百強。2003年以來,科技成果轉化在省內115所高校中排名第14-17名。SCI、EI、ISTP三大索引排名位列全國高校前150-200名。2006年7月,在江蘇省高校科技創新大會上,該校被評為省“科技工作先進高校”。

師資隊伍

常州大學常州大學

建校初期,該校教師大多來自全國重點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業,理論基礎紮實,教學經驗豐富,工程實踐能力強。在這批教師的帶領和影響下,青年教師快速成長。隨著學校事業的發展,他們積極加強教師的引進和培養,高學歷、高職稱教師不斷增加。現有教職工11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737人。專任教師中具有正高職稱者80人,副高職稱者203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者98人,碩士學位者400人。教師中先後有29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5人入選中石化直屬院校學科帶頭人,17人次入選江蘇省“333工程”學術帶頭人培養人選,7人入選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培養人選。

社會聲譽

學校以“大工程觀”為指導,著力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實踐能力、綜合知識、系統思維、協作品質和創新精神,學生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的實際水平高。2005年,該校學生獲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江蘇賽區特等獎,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
學校積極開展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加強大學生素質教育。學校是江蘇省校風建設優秀單位和江蘇省文明學校,連續十年被評為常州市文明單位標兵;三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全國學聯聯合表彰為“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社會實踐小分隊多次被評為江蘇省大中專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集體。
在32年的辦學歷程中,他們大力弘揚“勇擔責任,追求卓越”的學校精神,不斷提高教學水平與質量,逐漸形成了鮮明的辦 學特色,在工程套用型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該校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的廣泛好評,為國家和地方的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建校至2009年底已有一萬八千餘名畢業生在石化行業和地方企事業單位工作,大批畢業生已經成為用人單位的技術中堅和管理骨幹。中石化高級副總裁兼財務總監戴厚良,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徐留平,福建煉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陸東,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芮新生,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得者高正明、陳群等,是該校畢業生中的傑出代表。揚子石化是中石化下屬的特大型國有企業,從世紀八十年代至2009年,該校先後有近600名畢業生在該企業從事技術或管理工作,有30餘人成為中高層管理人員,3人成為公司級領導。中石化集團南京設計院的7位院級領導中有4位畢業於該校;在揚子石化、燕山石化、儀征化纖、金陵石化、齊魯石化、九江石化、安慶石化等一大批石化企業,該校畢業生大都成為企業管理和技術開發的骨幹力量。該校學科專業的發展推動了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隨著該校的創建,常州地區化工產業迅速發展,已成為支柱產業。常州現有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企業1700多家,這些企業中絕大多數有該校的畢業生擔任技術骨幹或管理骨幹。常州市2005年利稅排名前10位的化工企業中有5家由該校畢業生擔任總經理或副總經理。常州市是全國三大塑膠加工基地之一,該校高分子材料專業的大量畢業生在這些企業中擔任技術和管理骨幹。2006年常州市十大傑出青年中有2位畢業於該校。該校廣大畢業生在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科技創新以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作出了重要貢獻,為學校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交流學習

常州大學常州大學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十分重視對外交流與合作。以中外合作、學術交流以及科研合作為重點,積極推進國際化人才培養戰略,先後與加拿大聖塞維亞大學(St. Francis Xavier University)和愛爾蘭國立大學梅努斯(National University of Ireland Maynooth)等高校開展合作辦學。同時,積極為國家支柱產業、地方經濟建設及社會發展服務,與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以及地方政府、企業等建立了全面合作關係。
學校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地提升。學校是“江蘇省高校校風建設優秀單位”,連續多年榮獲“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省文明學校”以及“常州市文明單位標兵”稱號,並多次榮獲全國和江蘇省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學校還被授予“全國綠化400佳單位”和“江蘇省花園式校園”稱號。

知名校友

李小平 鎮江市委常委新區黨工委書記
高亞梓 泰興市市長
王樂勇 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有機化學學科教授、博士生導師
高正明 北京化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蔣志憲 無錫化工設計院院長、高級工程師,無錫市第十一屆政協委員
顧建新 復旦大學基因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徐志良 姜堰市政府副市長
唐道倫 淮安市交通局局長、黨委書記
曹雨平 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

現任領導

史國棟——黨委書記
浦玉忠——院長 黨委副書記
孫小強——黨委常委 副院長
王凱全——黨委副書記 紀委書記
蔣必彪——副院長
陳奎慶——黨委常委 副院長
丁建寧——黨委常委 副院長
王衛星——黨委常委 副院長

建校歷史

南京化工學院無錫分院、常州分院(1978.03——1979.08)校址:無錫錫惠公園忍草
南京化工學院無錫分院(1979.09——1981.09)校址:無錫市郊區馬山
江蘇化工學院(1981.09——1992.08)校址:常州市西郊
江蘇石油化工學院(1992.08——2002.11)校址:常州市西郊
江蘇工業學院(2002.11——今)校址:常州市白雲校區、武進校區
常州大學(2010.02——今)校址:常州市武進校區、白雲校區

校訓詮釋

常州大學的校訓為“責任”。
“責任”蘊含敬業、務實、勤奮之意,這是我校的一貫風格;
“責任”蘊含講求可行性、可靠性、有效性、可持續性之意,這是工程科學和工程實踐特具的屬性,因而也是高等工程教育必須具備並且應在育人過程中著力培育的品格;
“責任”蘊含既對自我負責、又對他人負責、更對社會負責之意和既對歷史負責、又對現在負責、更對將來負責之意,這是現代社會棟樑之才的必備品德。
以“責任”為校訓,表明我校師生員工要這樣要求自己:既要有腳踏實地的敬業精神,又要有志存高遠的創新精神;既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又要對社會和時代負責;用高度的責任心做人、做事、學習和生活。[2]

學校地址

校區 地址 郵政編碼
武進校區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滆湖路 213164
白雲校區 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白雲路 213016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