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城

淹城

淹城遺址位於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中心城區湖塘鎮大壩行政村,占地一千畝,考古確認為春秋時期所築。淹城古稱“奄”國,建於春秋晚期,距今有2500餘年的歷史,學界較權威的說法為古奄國是由山東曲阜一支殷商後裔來此建立,後水源充分,地方縣誌改為“淹” 。淹城是我國目前春秋晚期城池遺存中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城遺址。從裡向外,它由子城、子城河,內城、內城河,外城、外城河三城三河相套組成。這種築城形制在中國的城市建築史上,可謂舉世無雙、絕無僅有。因為當時的城,大多為一城一河,少數是兩城一河或兩城兩河,而三城三河,在國內僅此一家。子城,呈方形,周長500米;內城,呈方形,周長1500米;外城,呈不規則橢圓形,周長2500米。另外,淹城外城河的外側還有一道外城廓,周長3500米。淹城東西長850米,南北寬750米,總面積約65萬平方米。淹城面積的大小,適與《孟子》“三里之城,七里之廓”的記載相吻合。淹城的三道城牆,均系用開挖城河所出之土堆築而成。其方法是從平地起築,充分利用當地土質粘性大的恃點,不挖基槽,亦不經夯打,僅一層一層往上堆築,個別地方鋪一層乾土,鋪一層濕土,依次相間,以加固牆體。因不依版築,故牆體較寬。淹城的三道城牆均呈梯形,現高3—5米,牆基寬30—40米,三護城河平均深4米左右,寬30—50米,最寬處達60餘米。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淹城建於春秋晚期,距今有2500餘年歷史。

1935年,我國考古學者首次對淹城進行了實地調查,確認淹城為一處古代居民活動遺存,引起學術界的關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在淹城內河出土了3條獨木舟和一批青銅器、陶器,這批成組文物的出土,首次展示了淹城遺址獨特的文化面貌和內涵,引起社會和學術界的轟動。這之後,對淹城的研究一直不斷。

淹城遺址淹城遺址

1986年,江蘇省淹城遺址考古發掘隊首次對淹城遺址進

行了為期6年的考古發掘,解決了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作為當年考古發掘隊隊員之一,南京博物院副研究員陸建芳經過多年研究後認為:“淹城是吳國的一個軍事城堡,是目前已發現的,世界上春秋時期唯一保存完好,三道城河、三道城牆形制的軍事設施。”

淹城為何方人士所居?這個問題目前考古界尚無定論。查閱東漢《越絕書·吳地傳》、北宋《太平寰宇記》的記載得知,常武地區在春秋吳國時稱延陵,春秋晚期為吳王夢壽四子季札的食邑。季札因不滿闔閭刺殺王僚篡位,立誓“終身不入吳”,遂在自己的封地延陵掘河築城,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建起了一個“獨立王國”,名之“淹城”,以示淹留至死之意。也有人推測,這裡曾經有一個淹國,淹城為都城,但此說缺乏足夠根據。

淹城的最早歷史文字記載是東漢袁康《越絕書—吳地傳》:“毗陵縣南城,故古淹君地也。東南大冢,淹君子女冢也,去縣十八里,吳所葬。”常武地區,在春秋時稱延陵,至漢改曰毗陵,春秋時期為吳王壽夢四子季扎的封邑。北宋《太平寰宇記》云:“常州府春秋時為吳國內地。”《史記》云:“吳公子季扎所據,是為延陵之邑。”吳為越所滅復屬越,到戰國時越為楚所滅復屬楚,故《越絕書》謂之“淹君城”。清代《讀史方輿紀要》云:“淹城,在(常州)府東南二十里,其城三重,壕墊深寬,周廣十五 里。”除此之外,常武地區的一些地方志亦有零星的記載,如宋《鹹淳毗陵志》云:“淹城在陽湖延政鄉”等。

念奴嬌。淹城懷古 文、荒村野鶴

狼煙散去,嶂層林,靄里隆顯莊穆。三水橋邊,愁周室,幾多冤魂怨苦。

城闕如鐵,森森壁箭,蕭里千聲咽。斜霞送晚,暮里殘陽如血。

曾憶奄君尊顏,鎖眉皆弱小,夢裡嗟呀。築城屯兵,御列強,何須三山五嶽?

撫今懷古,看強者食弱,版圖幾劃。人生有何?風雨情濃同越。

地名由來

淹城淹城

關於淹城的來歷和淹城的主人究竟是誰,史學界和考古界眾說紛紜,至今仍無定論。一說淹城是夏桀的離宮

。一說淹城曾是商末周初奄國的國都,奄君就是當時在山東曲阜之東的奄國君主。相傳奄君就是周成王時與商代後人武庚勾結髮動叛亂的奄國君王,被周成王所滅後,帶領殘部從山東輾轉逃到江南,在這裡鑿河為塹,堆土為城,仍稱"奄"。因為古代三點的"淹"字與沒有三點水的"奄"字通用,一直流傳至今,遂有"淹城"之名。另一說是春秋晚期吳國公子季札不滿闔閭刺殺王僚奪取王位,決心與闔閭的強暴政治決裂,"終身不入吳國",便在封地延陵築城挖河,以示淹留之決心,邦名"淹城"。自然,淹城的主人是季札了。淹城,這座歷史古城,沿有許多不解之謎,有待考古工作者、歷史學家去揭開謎底。據史書記載,淹城古城牆最高達20米,牆基寬25-30米,全部由泥土夯築而成。

1958年以來,淹城出土了大量幾何印紋陶罐、缸、瓮、缽和青銅器(如銅編鐘、銅鼎),在內城發掘出的獨木船,轟動了中國考古學界,最大的一隻為整段楠木火烤斧鑿而成,長11米、寬0.9米、深0.45米,被譽為“天下第一舟”,現珍藏在北京博物院。

歷史記載

尚書·周書·蔡仲之命 中提到"成王東伐淮夷,遂踐奄,作成王政。成王既踐奄,將遷其君於蒲姑",漢孔安國尚書傳曰,"成王即政,淮夷、奄國又叛,王親征之,遂滅奄而徙之,以其數反覆",唐孔穎達尚書正義疏曰,"周公攝政之初,奄與淮夷從管、蔡作亂,周公征而定之。成王即政之初,淮夷與奄又叛,成王親往征之。成王東伐淮夷,遂踐滅奄國"。

六大核心景區

淹城淹城

明清看北京、南宋看杭州、隋唐看西安、春秋看淹城——中國武進春秋淹城旅遊區

中國春秋淹城旅遊區位於常州市武進區中心城區,景區核心部分——春秋淹城遺址,占地300公頃,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考古確認為春秋時期所築。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已被國家文物局列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是我國目前春秋時期至今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地面城池遺址。

淹城旅遊

從2003年開始由常州市武進區政府組織,並會同全國知名專家歷經數年,經過若干次方案論證和修改完善後最終確定了淹城遺址旅遊區保護利用總體規劃。城內立足原生態保護,城外保護開發,把淹城建設成“一心一環五區”的旅遊區。規劃確立了六大功能區:淹城春秋樂園、春秋淹城遺址公園、淹城傳統商業街坊、淹城野生動物世界、淹城春秋文化拓展區、寶林禪寺。

淹城·春秋樂園

淹城淹城

特別是淹城春秋樂園裡的水影秀項目是目前國內少有的大手筆製作. 淹城水影秀項目總設計師,同時也是擔綱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舞美總設計的韓立勛介紹:淹城春秋樂園此次推出大型水影秀項目,運用了國內乃至全世界罕有的科技手段,空前顯示了春秋時期以及中國文化的壯麗與博大精深,場面宏大,氣勢磅礴。 整個創意採用影像視頻與多媒體聲、光、電互動技術相結合,展現“煙”、“雨”、“春秋”三個篇章。

第一部分—“煙”

金戈鐵馬、諸侯紛爭

該部分以吳、楚、越爭霸為主線索、以炫彩燈光、燦爛煙花和震撼人心的立體音響,展示春秋時期列國爭雄戰事頻亂、烽火狼煙的時代特徵。

第二部分—“雨”

靈秀飄逸、春秋麗人

諸侯割據的夾縫中,也曾有一片寧靜安詳的樂土!桃紅柳綠、小橋流水、輕霧飄渺中隱現出一幅秀麗的江南水鄉風光。清波上盪來一葉扁舟,那位容貌清秀的女子、輕舒曼長的水袖,可是淹城百靈公主在戲水?抑或西施在浣紗?畫面折射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第三部分—“春秋”

百家爭鳴、千古經典

水幕上映出取自《詩經》、《論語》、《老子》等經典著作中的名言、警句;耳畔響起莘莘學子的琅琅書聲;看,那是孔子在杏壇授徒;滾滾的車輪碾出“兵聖”孫武的經典;提籃荷鋤的村姑、農夫在詮釋墨家、農家的宗旨;陰陽太極八卦是道家、陰陽家的精髓!

春秋淹城遺址公園

淹城四周1公里範圍內,原有大小土墩數百座,現僅剩70餘座。土墩高15~7米,直徑大多在25~30米之間,

亦有小到15米,大到45米左右的。在淹城外城的西部,南北向排列著三個高大的土墩,俗稱“頭墩”、“肚墩”、“腳墩”。“頭墩”和“腳墩”高近10米,占地約2畝。對城內外的這些土墩,以往說法不一,或認為是軍事設施,或認為是墓葬,亦有人認為是可能與高台建築有關。為了摸清這些土墩的性質,江蘇省淹城遺址考古發掘隊對城外的幹家墩和城內的頭墩進行了考古發掘。幹家墩堆積共分五層,第三層、四層和五層上分別清理出4座墓葬,共出土原始青瓷器和幾何印紋陶器40餘件;“頭墩”揭示出一東西長20米,南北寬6米的大型積炭墓,墓中棺槨葬具均已朽盡,唯朱紅漆皮依稀可辨。隨葬器物集中在墓室的西端,共出土原始青瓷器和幾何印紋陶器等近300件。這是同時期同類型墓葬中規模最大的一座,表明墓主的身份很高。通過考古發掘,證明淹城城內外的這些土墩為西周至春秋時期江蘇南部地區流行的土墩墓。城內為一墩一墓,可能為貴族墓葬;城外為一墩多墓,可能是平民的家族墓葬。淹城遺址的概貌可以用當地流傳的一首民謠來概括:“里羅城,外羅城,中間方形紫羅城;內高墩,外高墩,四周林立百餘墩,城中兀立玉女墩;內河壩,外河墩,通道唯有城西壩,獨木舟渡古無壩。”

淹城傳統商業街坊

淹城傳統商業街坊位於淹城保護區外東部,占地235畝,仿漢唐式建築,總建築面積45000平米,由中醫街、文化街、美食街三條古文化街組成。三條古街均臨港背河,有臨河水閣、水牆門、旱踏渡、長駁岸、石河橋、河埠廊坊等建築,恬靜整潔,風景如畫。

淹城野生動物世界

淹城外城往南為淹城野生動物世界所在地,占地2000畝,根據野生動物的生活習性,仿效動物產地的自然環境,以野生動物生態散養為特色,是一個集動物野趣觀賞、休閒娛樂、科普教育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主題公園。對近萬頭(只)來自世界各地的珍稀瀕危野生動物進行集中展示,是目前江蘇唯一一家超大規模的野生動物園。

淹城博物館

淹城博物館坐落於淹城傳統商業街坊文化街內,為面東二層樓仿漢代建築。現有“史河流韻”、“館藏書畫”和“春秋淹城”三個基本陳列廳和一個臨時展廳。

“史河流韻”按史序陳列展示的400餘件文物精品,使觀眾直觀盡睹武進輝煌的成長史;館藏書畫廳介紹了武進傳統書畫藝術概況,觀眾於此可欣賞到明清及近現代40位書畫名家的精湛作品;春秋淹城廳由淹城出土文物、淹城大型圖照、淹城大型沙盤和春秋都城遺址、獨木舟製作、地投衍射等多媒體及春秋淹城短片組合而成。

獨木舟

建國以來,淹城遺址先後出土了大量珍貴的文物,有些堪稱“國寶”。這些文物,有的造型優美,古樸典雅;有的紋飾繁麗,工藝精湛;有的器形奇特、十分罕見,令人嘆為觀止。其中獨木舟堪稱“天下第一舟”。

在淹城內城河中,先後出土了4條獨木舟。其中長11米和4.2米的兩條獨木舟,分別收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和南京博物院。還有兩條收藏於武進淹城博物館,其中一條長7.45米的獨木舟,經碳14測定,距今約2800年的歷史,這是中國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獨木舟,有“天下第一舟”的美稱。淹城出土的獨木舟有梭形和平頭平尾形兩種,所用木材為楠木、櫧木和柏木。

青銅器

淹城先後出土了20多件青銅器,主要器形有尊、盤、匚也、簋、鉤、鼎、劍、箭鏃、鍤等。紋飾有蟠螭紋、雲雷紋、鉤連紋、連珠紋、鋸齒紋、魚鱗紋等。淹城出土的青銅器,製作方法一般為兩范、三范合鑄,製作工藝獨特,造型輕盈、靈秀、飄逸,具有鮮明的江南地方特色,此外還出土了大量的原始青瓷器和幾何印紋陶器。

這些珍貴的文物為我們提供了更好地認識春秋歷史的實物資料。獨木舟的出土不僅表明了當時的生產力有了極大的提高,人們有可能大規模地砍伐森林,開墾荒地,促進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而且為提供更多的剩餘產品創造了條件。青銅器的發現,反映了中國江南地區青銅時代生產發展的水平。

寶林禪寺

淹城淹城

寶林禪寺位於春秋淹城遺址公園西約1公里初。該寺由北周孝閔帝(557)舍業始建,名法華,宋改今額。崇寧年間(1102~1106)兵毀。明永樂三年(1405)由高僧惟馨住持重建佛殿。明正德丙寅八年(1513),金陵比丘佛圓、法聲募建前後兩殿。鼎盛時有殿宇1408間,蔚為壯觀,香火旺盛。

出行指南

B1、B16、B19到蘭陵路長虹路站下,14路、80路至淹城公交中心站下車。

主題公園

旅遊區正在規劃建設中的淹城春秋樂園是一個以文化遊樂與文化休閒相結合的人文主題公園,以遊樂化的旅遊設計手法,從春秋時期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取材,設定春秋文化意境下靜態觀賞型項目、互動性演藝項目及體驗式遊樂項目。使得遊客與春秋文化“零距離”交流,

大幅提升傳統文化的感染力。按照遊覽順序,整個春秋樂園劃分為五大功能區,分別是入口服務區、諸子百家園、春秋文化演藝區、春秋主題體驗區以及春秋民俗文化區。

淹城淹城

古老的春秋文化和現代的遊樂設施在此得到了完美而有機的融合,遊客在盡情的遊玩過程中,既能享受到遊樂項目帶來的歡樂和刺激,更能品味出春秋歷史文化濃郁厚重的韻味。

“一回走千年,春秋看淹城”。為配合開園,加大行銷力度,30集大型歷史劇《春秋淹城》已拍攝完畢;中央電視台《探索.發現》欄目拍攝的3集紀錄片——《淹城之謎》,於2009年底開播。目前,春秋淹城旅遊區已建成對外開放淹城傳統商業街坊、淹城春秋遺址公園、淹城野生動物世界、春秋淹城博物館與正在開發建設的春秋文化園將一起構成淹城春秋文化的整體吸引力,全面而科學地展示淹城文化和春秋文化,完美地提升淹城旅遊區整體文化品味。中國春秋淹城旅遊區已逐步成為長三角地區一顆璀璨耀眼的旅遊新星。

淹城的十大傳說

傳說一:神龜救奄

相傳,商湯時期,山東泰山南側的汶泗流域有一黽(miǎn音免,古水名,在今山東。)姓的部族方國,族民素有崇龜的習俗,因而由“大龜”合文為“奄”,作為國名,標誌著其氏族徽神聖意象的升華:龜族即奄族。

後來,奄族因追隨商紂,被周武王討伐殷紂時滅國。族民遷移山東曲阜東部。不料數年後,奄國又因牽涉“三監”叛亂,再次被周公旦東征時趕殺,奄君遭殘。族民只得擁新君徙至淮夷之地。但周朝新君成王擔心奄族還存謀反之心,欲以趕盡殺絕而後快,於是率兵親征。小奄君無奈,只得再次帶著族民向東南方逃避。

他們逃到長江邊,卻被滔滔江水阻攔。小奄君聽得追兵殺聲越來越近,急得手足無措,仰天長嘆一聲:“天亡吾奄耳!”說罷欲跳江自盡。此時,他隨車攜帶的一隻烏龜突然開口說道:“主公勿憂!”說罷跳下車來。這是一隻怪異之龜,身長六隻腳,被他人嫌棄,是小奄君自幼飼養。只見這六腳烏龜飛快爬到水邊,伸長脖子喝起水來。但聽得水流嘩嘩作響,被烏龜大口大口吸入肚中。烏龜呢,見水便長,不一會大若丈余見方。此時,六腳龜示意小奄君和族民站到它的背上。說來也怪,小奄君和族民依次往上站,卻不覺得擁擠。烏龜見族人全部站上去後,囑咐他們千萬不可睜眼。

六腳龜一聲長嘯,頓時狂風大作,飛沙走石,六腳龜中間兩隻腳變成一對二丈長的翅膀,騰空而起,眨眼功夫便飛過江面。落在南岸後,六腳龜收回翅膀,竟向東南方飛快爬去。族民站在龜背上雖然穩當,只是聽得耳邊呼呼風生,也嚇得都抱成一團,誰也不敢睜開眼睛。

也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六腳龜爬到了江南一片沼澤荒地,終於累垮了。它停下腳步,轉身看看背後是否還有追兵。當它艱難地轉身向西北方一看,只有一望無際的荒蕪沼澤之地,才放下心來。不料,它這一轉,卻再也無力動彈了,僅僅一爐香的功夫便氣絕身亡,身體慢慢地陷入濕地里,凸現出一個方圓數里的龜形圖案。

小奄君和族人見狀,放聲大哭。為紀念六腳神龜的大恩大德,小奄君即下令按地面龜形開河築城,讓神龜永遠留在奄族人身邊。

後來,奄城成了龜形,神龜的頭尾和六隻腳成了八條河浜,奄城大門設在龜口之處,朝著西北方了。

傳說二:雙龜造河

相傳,奄君被神龜救至江南一片荒蕪沼澤之地後,依照神龜圖形開河築城。無奈此工程量大,族人在沼澤地行走十分困難,加之工具簡陋,勞動效率低,所以掘河築城進度十分緩慢。此事愁得奄君日難進食、夜不成寐。

這天晚上,奄君又愁思交加,一直苦思冥想,直至凌晨才昏昏欲睡。在睡夢中,他忽然看見神龜滿身創傷,從門外走來。奄君連忙迎上前去說:“君何居?”神龜說:“勿問。君造河不力,可至我腹中掘穴,有兩小龜助君。”說罷,神龜用爪扒開肚膛,頓時鮮血流淌。奄君見狀,大哭而醒。次日,奄君依夢中神龜所言,在龜形地中央挖掘起來。半天工夫,挖成兩個丈余深穴,見穴洞之中果然臥眠一黃一白兩隻小龜。奄君小心翼翼將兩隻小烏龜捧起。誰知這兩隻小烏龜見風便長,不一會便長成丈余見方,“呼”的一聲鑽入沼澤地里,按照龜形圖案拱土造河。

兩隻小烏龜拱呀、堆呀,一連三天三夜,終於拱出了三條環形河,築成三道環形城。城河雛形完成後,兩隻小烏龜又恢復原形,跳進那兩方深穴臥眠不動。

後來,族人便將位於子城中的兩深穴叫做“金井”、“玉井”。傳說,每當天空出現“七雲天”的時候,金龜藏身的金井中便鼓樂聲聲,金光閃閃。另一口玉井中(又名玉龜井),小白龜每隔十天生蛋一枚,蛋大如拳,晶瑩剔透。蛋日積月累,不斷在井底堆積,以至井內如星光閃爍,白玉生輝。據說如有人吃到此白龜蛋,吃一枚可祛疾,二枚可壯體,三枚可延年。當然,一般人難以吃到,只有積德大善之人,方可享用。

這兩口井一直存留2000多年,直至光緒年間才湮沒了。

傳說三:淹王斬女

在淹城外城的西側,南北向排列著三個高大的土墩,當地人稱其為頭墩、肚墩和腳墩。關於這三個土墩,還有一段非常動人的故事呢。

話說奄君造成奄城後,不久,夫人生下一女。奄君遂以三道奄河為意,為女兒取名淼。公主淼自幼聰明善良,長到15歲時己出落得像支出水的芙蓉,嬌艷無比,是奄君夫婦的掌上明珠。公主淼勤勞善良,溫柔美麗,精於蠶桑和紡紗織布,又酷愛琴棋書畫,能歌善舞,是一個才貌雙全的好姑娘。

鄰邦留城的公子炎野心勃勃,覬覦奄城疆土,又對公主淼垂涎三尺,便勾結奄城貪財的木大夫,騙取了奄君的信任,當上奄城駙馬。有一天,公子炎乘奄君外出之際,盜用公主的名義,騙得了後花園的鑰匙,偷去了奄君的護城之寶白玉龜。

公子炎懷揣著白玉龜正欲逃出奄城時,恰巧碰到公主從練兵場回來。公主見狀,便指責公子炎的卑劣行徑,並要以軍法處置。公子炎見事情敗露,遂假意十分愧疚,請求公主原諒。而後,他乘公主不注意之時,拔出短劍——公子炎的銅劍穿透了公主的胸膛,善良的心靈被邪惡的無情劍剌傷。公主來不及呼喚,來不及再看一眼哺育她的水土,便倒在了血泊之中。

公子炎喪心病狂地將公主淼剌死後,倉皇出逃。奄君得知訊息,急速趕回奄城,在半路上截住了炎,一場廝殺後將白玉龜奪下。

奄君回到子城,見女兒不幸罹難,不禁痛哭流涕,悲痛欲絕,遂以白玉龜等珍寶陪同公主,厚葬於內城牆上。奄君恐怕日後有人盜竊公主墓中珍寶,便在出殯時一氣築了三個墳墩,讓他人真假難分。

此後,人們懷念公主淼,每到清明時節,便前往祭奠。同時帶上一掬泥土,添在公主墳上,培土植樹。久而久之,公主墓堆成了三個大高墩。為方便指點,人們給這三個墩依次取名為頭墩、肚墩和腳墩。

由於人們拜謁公主墓時,許願十分靈驗,後來人們就將公主淼叫成“百靈公主”了。於是,一段悽美的傳說千古傳播,至今仍感人肺腑。

傳說四:奄王金索

當年的淹城原來一直叫奄城。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當地有一個奸惡貪心的財主,霸占了奄城河。一年夏天,財主雇了幾個漁民到奄城河裡去捕魚。老財主怕漁民暗中藏拿,除了派莊丁在河邊把守外,他還三天兩頭親自坐鎮監督。

捕魚的第八天,有位漁民忽然從河裡撈出了一條繩索,索頭足有手臂這么粗,在陽光下金光熠熠,格外耀眼。“寶貝!”老財主一見,心裡格登一下。他急忙趕到河邊,大聲喊了起來:“快放下去,這是我家祖先留下來的寶貝,特意放在河裡鎮風水的!”他還煞有介事地嚇唬漁民,誰要是隨便拿了這條寶索,就會有滅門之禍,還會連累全城百姓遭災。漁民一聽,趕緊將此索丟入河中。

當天晚上,老財主帶著兒子,乘著月色悄悄地來到淹河邊。他倆劃著名小船趕到漁民白天撈索的地方,將一排滾鉤放入河中。不一會,滾鉤扎住了繩索,父子倆便用力往上拉。剛拉上來一小段,老財主就急不可待地俯下身去,用舌頭舔了舔索頭,驚喜地大叫起來:“甜的,是金子!”這一發現使老財主父子倆欣喜若狂。兩人全然不顧腰酸背痛手乏力了,在小船上一前一後,拚命地往上拉。

拉呀拉呀,兩人拉了好半天,金索很快就把小船的中艙裝滿了。說來奇怪,這金索卻像沒有盡頭一般,不管怎么拉都拉不完。很快,前艙也裝滿了,後艙裝滿了,河水己漫得平了船沿。可是,老財主正拉在興頭上,哪裡肯放手,還是拉啊拉。終於,小船承載不起啦,河水嘩嘩地灌進船艙,小船迅速往下沉,眨眼工夫就沉入河底。這時,老財主想丟開金索向上冒。哪知那金索卻像粘在他手上一樣,甩也甩不掉。不一會,老財主父子就沉入河底,灌了一肚子的淹河水——淹死啦!

原來,那條紫金索是奄王當年系在獨木舟上的縴繩,後來奄王兵敗時沉到河底。平時,人們都看不到什麼,只有在每年八月十五的深夜,明月當空時,才能看到一陣陣金光直衝雲霄,而從未有人撈到過什麼東西。不巧,這金索卻給貪心的老財主發現了,而又使貪心的老財主受到了報應,被金索活活拖進河裡淹死了。

自此,奄城就被人們喊成了“淹城”。

傳說五:火攻奄城

傳說在奄城的東北隅,有座留城。留王覬覦奄城已久,他知道憑武力

強攻奄城不會取勝,便改用百般討好的辦法,取信於奄君。後來,留王的兒子炎被奄君招為東床駙馬。

沒過多久,公子炎給奄君出了個點子,在外城牆上遍種狗蒺藜。狗蒺藜的銳刺密密匝匝長滿城頭,連狗也鑽不進,可以加強城防。奄君一聽,認為這個主意不錯,於是令軍民依計而行。留公子炎見一計得逞,又出了第二個點子,讓奄君在內城牆上遍種扁豆,他說扁豆花開時麗紫粉紅,雲蒸霞蔚般的絢爛,成為奄城的天然裝飾屏障。公子炎的細密心思和投其所好的手段,又得到了奄君的誇獎。

炎夏,奄君站在子城城頭觀賞,看到扁豆花開,紅霞一片。想到風景如畫的淹城將是堅不可摧的堡壘,奄君非常高興。

但是,一到冬天,土城牆上的天然城防——長滿銳刺的狗蒺藜都枯萎了,曾經綠葉紅花的城牆奇景扁豆藤也也枯黃一片。留王認為時機已到,先讓公子炎去偷奄國之寶白玉龜,事敗之後即發兵攻城。

留兵在奄城外用火箭射向內城牆上的狗蒺藜和扁豆藤,頓時整個奄城燃成一片火海,留王之子乘機攻下了奄城。奄君敗走後,四處奔波,聯絡鄰邦三國,三天后搬重兵殺回奄城,一舉殲滅了留王父子。

傳說六:瑤嶺鐘聲

“瑤嶺鐘聲”顧名思義,就是敲鐘的地方,它原是奄君用來省衰事、明心志的場所。

原來,奄族是在北方的一個方國,只因祖上助紂為虐,被周王三次討伐,逃難至此。為使族人及後代牢記前事之鑑,發奮圖強,小奄君修築好奄城後,第一件事就是選擇內城崗上辟一場所,在大樹上懸掛一隻半人高的銅鐘。每天清晨和暮晚,奄君帶領大臣在這裡為前人劣行懺悔,為立志強國宣誓。

每到此時,司儀便敲響銅鐘,“噹噹”的鐘聲催人奮發。後來,因為這裡地勢獨特,貫通三河,便同時用作軍事防禦的峰火台。據說當時每當發現敵情,奄君便在此敲鐘鳴警,警示全城進入戰備狀態。當年敵軍火攻奄城時,奄君就是在此親自敲響大鐘,號召軍民保家護城。

從後來的考古中發現,春秋時代,這三條護城河是串溝通的,在如今地表1.8米以下處,還存在著兩條春秋時期的河道遺址。

傳說七:龍泉通江

在淹城東南方的外城河之中,有一處叫龍泉,又名龍潭,此處水流長年不竭。傳說,當年神龜救奄人過江時,吸足了長江水。到此落腳後,便將一肚子的水留在這裡。誰知,此水滲入地下後,竟接通了長江。所以,這裡的水清澈見底,甘冽可口,與當地的水質完全不同。

此水與外河連線處,清渾分明。靠這龍泉水澆灌的莊稼,也長得特別旺,出產的大米、山芋、豆子等食物,品質上乘,營養倍增。

清鹹豐六年(1856年)大旱,赤地千里,當時百條河道乾涸龜裂,而獨有淹城內外城河之水清澈如常,水流未涸,原因就在於有了這口龍泉,淹城人和鄰近的村民就靠此龍泉水度過了這場大災。

這裡曾流傳著“龍女嬉水,玉龜造河”的神話故事,還有一首民謠:“龍泉之水東海來,萬年不枯香甜美,滋潤兩岸萬物生,金赤龍女白玉龜。”相傳這裡曾是公主淼划船嬉水之地。

傳說八:岳飛屯兵淹城

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 春,岳飛率軍駐紮於常州淹城,以南控廣德、西觀溧陽之勢,截擊完顏宗弼軍渡江北歸。

岳飛在屯兵淹城的短短時間裡,組織兵士進行訓練。岳飛對軍隊要求極嚴,士卒擅自拿人民的一根麻用來縛草,即被斬首號令。他特別注意練兵,沖山坡,跳壕溝,都穿著重鎧練習。岳飛能左右發射,他的士卒也都能左右發射。

受過嚴格訓練的士卒,嚴格依照命令行動,就是突然遇到敵人,也不會動搖。岳大帥賞罰分明,關心士兵,經常替病號調藥;將士遠征,他經常慰問他們的家屬。作戰犧牲的,撫養他們遺下的子女。凡有賞賜,都平均分給部下。

岳飛身體力行,生活簡樸。據說,他有句名言:“文官不貪錢,武官不怕死,天下就會太平。”就是在淹城出兵攻打敵軍時對將士們說的。

當時,金兵占領溧陽,岳飛派劉經率領部隊,乘夜出擊,殺敵五百,活捉女真、漢兒軍及偽溧陽知縣等12人,收復了溧陽。南下金兵狼奔豕突,到處燒殺擄劫,金兵竄到宜興金泉鄉。岳飛率軍追到宜興,與金兵在宜興城南相遇,雙方在百合場展開激戰。岳飛親自率軍與金兵廝殺,雙方軍門遙對,戰鼓咚咚,人馬嘶叫,刀槍劍戟的撞擊聲,雜似松濤竹嘯,戰塵蔽天。岳飛橫槍躍馬,千百健兒越殺越勇,金兵不敵,狼狽向北逃竄。岳飛追殺一陣,派岳雲率兵赴常作戰。

據傳,岳飛親率部隊紮營離常州城20里的淹城,張憲、王貴、傅慶引本部兵馬,伏師戚墅堰橋南,遣傅慶、王萬領兵伏西河灘,又令岳雲、張憲率兵扮作潰軍伏新閘,遣李道、姚政東西援應,留劉經守營。不幾日,岳飛親率一千岳家軍,與金兵在常州東郊相遇,雙方展開血戰。頓時,戰鼓聲聲,伏兵四起,岳飛四戰皆捷,兀朮率軍向西奔竄,敵人死傷和溺死者不可勝計。岳飛又從後掩殺,金兵橫屍15里,活捉女真萬戶少主李堇、漢兒李謂等11人。

金兵西竄時一把火把常州燒成一堆廢墟。岳飛率軍追擊,向建康進發,在清水亭再與金兵接仗,又獲大勝,敵人橫屍十里,活捉女真渤海漢軍四十五人,更斬耳環兵175人,獲馬甲金鼓無數。

當年岳大帥帥府在淹城內城坡地上(今南邊村位置),帥府為坐北朝南的六間廳屋,橫寬六丈,進深二丈六,檐高一丈三尺六,大門外的大紅立柱有一抱粗。帥府門前抱柱上有一副楹聯,上聯曰:武官不怕死;下聯為:文官不貪錢;橫批:精忠報國。此帥府遺址於1930年被當地商人孟二芽拆除,木料運往城外高田村建造莊家祠堂。至1990年,莊家祠堂被拆,木料又給人買去建造廠房了。

傳說九:岳帥墨寶留淹城

岳飛是文武雙全的名將,在中國幾千年歷史上屈指可數。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岳飛28歲,率兵2000人與金兵戰於常州城下。從金人手中奪回常州後,接著橫掃金兵,收復鎮江、建康(今南京)等江南大片失地。同年在宜興、溧陽、廣德,破郭吉等大盜眾匪,六戰六捷,使百姓免遭蹂躪之苦。岳飛精忠報國的愛國主義精神至今被國人廣泛傳頌。

但是,人們很少知道當年岳家軍駐紮在淹城時,岳飛曾留下詩詞墨寶。

相傳,岳飛當年奉命赴毗陵(常州)抗擊金軍,路過宜興張(章)溪時,拜訪了高士張完,並題贈《七絕·過張溪贈張完》,詩曰:“無心買酒謁青春,對鏡空嗟白髮新。花下少年應笑我,垂垂蠃馬訪高人。”

該詩首句“無心”,說的是初本無意,事出自然。“謁”,言稟告,陳說。“青春”,此處作青少年時代解。二句“嗟”,即感嘆。末句“垂垂”,謂下垂貌,或作“漸漸”解。“蠃”,指瘦弱,疲病。“高人”,言超世脫俗的人,多指隱士,此處是指張完。張完答詩曰:“相別相逢不記春,眼前非舊亦非新。聲求色相皆邪妄,莫認無疑是惜人。”

後人將岳帥此詩勒石存於淹城,《常州府志》記載,至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 “今勒石尚存”。此後,碑石何存,現已無考證。

同時,常州還發現了岳飛屯兵淹城時的兩個手書題詞。一是岳飛給常州蘇東坡後人修譜時的題詞:“眉山蘇氏傳世至寶”,一是岳飛給武進王氏修譜時的題詞:“王氏世寶”。

傳說十:行雍僧獨修茅庵

清順治二年(乙未年,1645年),50多歲的四川行腳僧行雍前往東海龍池,從茅山翻山道後經過武進。偶然聽說武進南部有一古城遺址,淹溪古蹟,曲水環圍,蒼柏郁秀,頗類空山無塵絕俗之境,不覺興趣盎然,大步趕往。行雍僧在淹城內遊覽片刻,至子城區卻看見寺院風雨不蔽,觀音大士和眾菩薩佛像頹敗不堪,不禁感嘆,頓生惻隱之心,當即發願重建此寺。

於是,他改變了東去的計畫,決定對茅庵暫作初步修繕。三天后,他在子城內選擇一畝多地,揮鎬開挖庵屋地基。自此,行雍僧日作夜息,風雨無阻,積磚聚瓦,獨造茅庵。

多少年來,他劈柴擔水,肩穿足裂,艱苦異常。一開始,鄰近的眾百姓漠然視之,難得有人去幫助一二。行雍僧生性老誠,不善外出募化,只將隨身僅有攜帶的錢財開銷,省下口糧,節儉度日。有時便為求佛的施主誦經講法,獲得少許酬金。慢慢地,誦經的酬金積累起來了。

後來,施主們得知他如此誠信,不為名利,為之感動,紛紛隨緣布助。真可謂積沙成塔,集腋成裘。10多年下來,庵屋蓋好後,行雍僧又購買了警鐘鼓樂等一應器物,牆垣完固,地砌磨磚,栽松植竹,佛像重修,香火不息,鼓鍾復鳴。

此時,行雍僧己屆73歲了。康熙辛末年(1668年)正月初七日,眾僧勒石紀念,鄉鄰傳頌。

旅遊信息

景區

中國春秋淹城旅遊區位於常州市武進區中心城區,景區核心部分——春秋淹城遺址,占地300公頃,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考古確認為春秋時期所築。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已被國家文物局列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是我國目前春秋時期至今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地面城池遺址。

交通

淹城淹城

1、61、68路到淹城站下車即到常州春秋淹城旅遊區

2、75-1路到延政西路下車即到常州春秋淹城旅遊區

3、14路、80路、B1、B16、B19到淹城公交中心站下車即到常州春秋淹城旅遊區

4、B11路可在人民路轉B1至淹城公交中心站下車即到常州春秋淹城旅遊區

榮譽

淹城淹城

1988年淹城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蘇州世界遺產大會上淹城被譽為“冷兵器時代的城防標本,吳越爭霸的軍事堡壘”。2007年淹城被紅色旅遊網評為中國江南第一水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