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家灣鎮

邢家灣鎮

邢家灣鎮位於河北省南部,任縣東北部,又叫(邢灣鎮),總面積53平方公里,總人口39118人。全鎮共轄22個行政村。邢德公路(邢台—德州)穿境而過,西鄰京深高速、京廣鐵路,東鄰京九鐵路、青銀高速,南臨邢臨高速,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歷史上是滏陽河上的水旱碼頭,商貿重鎮。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邢家灣鎮邢家灣鎮賓館

抗日戰爭時期邢穆鎮(即邢家灣)為第四區,1940年8月,為一區政府和邢家灣鄉駐地。1953年8月,為邢家灣第三區公所駐地,1958年11月,為澧東人民公社,1960年冬,澧東人民公社改稱邢家灣工委,1984年3月改建邢家灣鄉,1985年5月,改稱邢家灣鎮,1995年鄭家莊鄉併入本鎮。

行政區劃

邢家灣鎮地圖邢家灣鎮地圖

邢家灣轄22個行政村:滏西、滏北、滏東、穆家口、邊家莊、東黃莊、西黃莊、牛辛寨、賈家莊、孫家莊、楊家莊、鄭家莊、劉家莊、義和村、南張村、王村、薄村、環水村、新市一、新市二、新市三、新市四,人口41041人,耕地面積65832畝,農作物以小麥和玉米為主。

狹義簡稱

邢家灣,一般人們習慣簡稱邢灣,廣義的邢灣是指包括22個行政村在內的所有村莊組成的整體,即邢灣鎮,但狹義的邢灣一般指滏西、滏北、滏東、穆家口四個行政村所組成的整體,一般人們所說的邢灣也就是指狹義的邢灣,滏西、滏北、滏東、穆家口之外的行政村仍以原名直稱,滏西、滏北、滏東、穆家口對外都是被稱作邢灣,而只有在邢灣內部稱呼的時候,才說滏西、滏北、滏東、穆家口這幾個行政村的名字

民俗風情

邢家灣鎮民俗
過“會”是邢灣人重要的民俗風情,在過“會”的這一天就是親朋好友相聚的時候,很多外村的親戚朋友都過來趕“會”,過“會”的時候街上到處是賣商品的商販和買商品人群,以往人們確實需要在“會”上來買賣各自需要的東西,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純粹的商品買賣已經過時,更多的是親朋好友在一起的相聚,喝酒擺宴,中午吃大鍋飯,之後去街上逛逛,即使不在“會”上買東西,也要感受一下過“會”的味道,因為這才是最傳統意義上的趕“會”。過會日期:邢灣原來有七個“會”,分別為:農曆四月十三、農曆四月二十八、農曆五月二十四、農曆七月二十、農曆八月十三、農曆九月十五、農曆十一月初一,現在已經更改為兩個,分別為:農曆四月十三、農曆十一月初一,也就是保留了原來七個“會”當中的第一個和最後一個,這樣對邢灣的“會”也有一個紀念意義

春風行動

任縣邢灣鎮穆口村召開全體黨員和村民代表大會,100多名與會人員個個喜氣洋洋、精神煥發,會場氣氛顯得格外溫馨、和諧。這次大會不僅是一次春節前的例會,還是穆口村組織的一次溫暖人心的貧困人口救助大會。穆口村自2005年開始開展了“春風行動”活動,以這次大會為載體又籌得捐資10500元,共幫助本村貧困家庭70戶。邢灣鎮積極關注民生,構建和諧社會,從幫助貧困人口、解決民眾實際困難入手,確保全鎮所有民眾生活安定、衣食無憂。穆口村回響號召,開展了溫暖人心的“春風1號”行動,並將這項活動持續開展下去,2006年又開展了“春風2號”行動。活動開展以來,村支書張子其、村委主任賈占國帶頭捐資,企業界的優秀黨員朱計敏、張志亮、張勝陽、張國輝、張志華等踴躍參與,共同營造了一個人人有飯吃、人人有衣穿、人人開心過大年的“和諧”穆口。

專利資助

任縣科技局會同邢灣鎮出台《邢家灣鎮專利申請資助管理實施辦法》,辦法規定被授權專利資助標準:發明專利每件1000元,實用新型專利每件500元,外觀設計專利每件200元。專利資助於每年的第四季度申報收集,專利資助資金由鎮財政列支並面向社會公開落實。該辦法出台後,即有邢台邢工機械製造有限公司、河北龍泉劍釘業集團有限公司、河北大華宇機械製造有限公司、河北華廷釘業有限公司等十餘家企業開始積極進行專利申請,專利申請包括錨桿壓扁機、錨桿鈕麻花機、棉花秸稈粉收機機車後視鏡等多個項目。

邢家灣鎮專利證書

鼓勵發明創新,提高專利申請的數量和質量,扶持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新技術,促進區域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任縣邢灣鎮人民政府、任縣科技局和邢灣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出台《邢家灣鎮專利申請資助管理實施辦法》。該辦法的實施,也是任縣積極推動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激活創新主體,激發創新活力,以基礎建設為切入點,以重點項目為突破口,深入實施“企業研發中心建設、科技成果推廣、重點項目科技公關和重大專利技術實施”科技創新四項工程之一。該實施辦法面向邢家灣鎮區域內的企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及有固定住所的個人,實行“擇優資助”的原則,主要資助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產業化程度高、符合省市產業政策,並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優秀專利技術的研究、開發、推廣和實施。今後三年,任縣將認定高新技術企業5家,高新技術產品10個,新增民營科技企業20家,專利申請量達到100項,專利授權量達到70項,引進推廣高新技術成果30項。

經濟發展

邢家灣鎮是一工業重鎮,全鎮共有各種企業530家,其中成型規模企業320餘家,形成了以機械製造、拔絲製釘、汽摩配件為主的三大支柱產業。規劃開發了占地6000畝的邢灣工業集聚區,集聚區分三部分:高科技區、商貿住宅區、機械製造基地,並制定了一系列入駐園區優惠政策,為企業發展壯大搭建了平台。2007年邢家灣鎮緊緊圍繞縣“一帶二線三區”發展思路,堅持以項目招商工作為統攬,推動特色產業升級為重點,積極謀劃,認真落實,全鎮經濟呈現又好又快發展的良好勢頭。2007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0億元以上;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近到3.2億元;全部財政收入完成1471萬元,同比增長84.8%;引進縣外資金1.8億元,引進專業技術人才28名;農民純收入達到4230元。2007年全鎮共安排新建、在建項目21個,項目總投資25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4個,5000萬元以上項目5個,100萬元以上項目13個。總投資1億元的輝煌冷軋輥項目、總投資4000萬元的邢工公司擴規項目等7個新建在建項目相繼投產;總投資15億元的京都輪胎二期項目、一期投資12000萬元的住宅小區項目、總投資1.5億元的軍轉民機械製造基地項目等14個新建在建項目形象進度明顯,預計明年上半年全部投產

邢家灣鎮邢灣工業基地
十一五規劃期間,到2010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5億元以上,其中二、三產業占總產值的80%以上,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5億元,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到6億元,全部財政收入達到5000萬元以上,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邢灣工業集聚區全部完工,產值超過10億元,實現利稅1億元。到2010年建成新老邢德路、寧雞線、金灣小區、老工業區等5條主幹街路硬化、美化、亮化、淨化,完成22個村的新農村建設。在確保無污染、有較高科技含量、市場前景好的前提下大力開展全民招商活動,實施大項目帶動戰略,力爭每年引進建成2—3個投資額為5000萬元以上的大項目,使之成為刺激、帶動邢灣工業騰飛的新興力量

工業園區

邢家灣鎮邢灣工業園區

邢灣鎮是國內知名的民營機械生產基地,全鎮各種企業530家,其中成規模企業300餘家,形成了以機械製造、拔絲製釘、汽摩配件為主的三大支柱產業,2006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4億元,財政收入1200萬元。結合實際,為進一步加快招商引資步伐,拉動經濟快速擴張,實現邢灣經濟新跨越,規劃制定了邢灣工業集聚區。該聚集區以新邢德線、老邢德線和寧雞線為主軸線,設計規模投資20億元,占地6000畝,分老工業區、機械新區和高科技工業區,三區呈方格網式分布。機械新區位於澧河以東、新老邢德線之間,總占地1500畝(其中和諧小區200畝,主體工程分一期和二期)。

該新區用於邢灣傳統機械加工業的上檔擴規。高科技區分兩部分,一是新邢德線以南的地區稱為高科A區,占地1500畝,形成一條經濟帶;二是老工業區以西的地區稱為高科B區,占地3000畝。西與鄭莊工業區相接,北與義和村工業區相接,形成一條經濟帶,以吸納高科技企業為主。

萬達電動腳踏車、京都輪胎、盛隆鑄造、輝煌冷軋輥、邢工公司、大華宇公司、龍泉劍集團擴規等項目相繼開工建設投產,集聚區內已入駐企業20餘家,年內可實現工業總產值6億元,利稅5000萬元,到2010年工業集聚區基本建設完工,工業總產值力爭達到10億元,實現利稅1億元。

邢灣製造

邢家灣鎮河北大華宇公司
幾年前,河北大華宇公司還只是生產牛頭刨、帶鋸機等初級木工機械製造企業。經過近幾年的產學研相結合,而今,該公司生產的變頻數控無卡旋切機等機械產品已成為全國同類產品中的佼佼者,出口俄羅斯韓國埃及、馬來西亞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銷售收入連續幾年翻番。近日,記者採訪期間,該公司又向高棉出口了50台第三代數控旋切機……持續不斷地創新、持續不斷地建設、持續不斷地擴大出口,這是大華宇公司的發展軌跡,也是任縣機械製造業從“灌木叢”成長為“參天樹”的縮影。近年來,該縣以邢灣工業園為平台,通過科技創新,變“製造業”為“創造業”,加快傳統行業擴規改造,提檔升級,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據統計,2007年,該縣機械製造業年產值達20億元,年利稅2.5億元,占全縣經濟總量36%。預計今年一季度機械製造業實現產值8億元,同比增長45%以上。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聞名全國的民用機械生產基地,到部分小機械、小鑄造行業被迫關停,從企業發展一度低迷到一批綜合實力雄厚、市場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應運而生,任縣邢灣機械製造業經歷了由初級、小群體向規模化、產業聚集,繼而提檔升級的漸進過程。如何破局,振興傳統工業產業成為歷屆縣委、縣政府不得不面對的嚴峻問題。“任縣的轉型靠什麼?靠行業提升,靠產業升級。產業換檔升級對於其他縣市而言是解決發展問題,對任縣而言則是解決生存問題!”任縣領導班子首先明確了產業轉型的新思路。針對邢灣製造業大群體、小規模,大投入、低利潤狀況,該縣通過實施“小巨人”企業培育工程和成長型企業幫扶工程,鍛造航母企業和特色產業集群。同時,鼓勵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對獲得省級以上名優、專利產品榮譽企業給予重獎。同時,鼓勵企業通過外引內聯等形式擴規增效,鼓勵扶持新上項目並改造小型企業,鼓勵企業以商招商,加大企業經營環境保護力度。這些措施,有力地促進了邢灣鎮域內企業的健康發展。為解決人才匱乏的“瓶頸”,該縣成立了邢台市人才交流中心邢灣工作站,將邢灣鎮所有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納入鎮經聯委管理,讓這些專業技術人員“留得住、用得上”。

更可喜的是,該縣用“有形的手”引導“無形的手”,以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為重點,通過開發、引進、消化、工藝技術改造,構築機械行業生產、改裝、滿意為一體的綜合性體系,高起點、高標準地謀劃新型產業基地的建設,全力打造中國北方機械製造基地,促進行業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規模、集約化轉變。目前,邢灣機械製造業共有企業攤點500多家,目前已形成“三大集團、兩個基地、一個園區和八個龍頭”的規模發展。另外,該縣清醒地認識到,要培育機械製造業的“鑽天楊”,必須治理行業內部的無序競爭。為此,該縣專門成立了治理機械行業無序競爭辦公室,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對違規違法企業實施聯合執法,加強對新產品的保護力度,嚴厲打擊無序競爭行為。目前,僅邢灣鎮便有15家企業進入省科技企業行列,6家企業推行了ISO質量管理體系。進入傳統產業轉型的拐點,任縣正在科學發展的軌道上疾速前行。

農業結構

邢家灣鎮及早謀劃,認真安排部署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化經營工作,力爭使農業農村工作再上一個新台階。一是大力發展高效優質農作物種植。規劃在全鎮種植牛奶玉米12000畝,帶動農戶近千戶。二是抓好林帶建設任務。規劃年內全面完成沿牛辛寨村東西河沿新增村樹木10餘公里,占地217畝的林帶建設任務,拉動農民收入。三是加強種養殖基地建設。新建占地150畝養牛場一個,計畫引進肉、奶牛500頭,到年底爭取發展到1000年。在牛辛寨村大力開發大型綜合性林間養殖,投資10萬元,建設占地70畝,在林間養殖兔、魚等,增加農民收入。

初級中學

邢家灣鎮初級中學
邢家灣鎮初級中學始建於1978年,學校原址位於任縣邢家灣鎮中部,西傍滏陽(河)、門依百泉(河)。建校二十多年來,為邢灣鎮培養了七千多名合格國中生。學校於1998年南遷300米於現址。邢德公路從門前穿過,交通便利。現有在校生900人,占地面積3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200平方米,藏書1.8萬冊,教職工51人,專任教師45人,其中大專學歷37人,學歷達標率為82%,中學一級教師7人,中學二級教師37人,中學三級教師8人。教學實驗儀器、各種活動室及體育運動設施齊全,達到國家二類標準。教育教學成績優良,連續三年被縣教育局命名為教學管理先進單位。三年來有十名同學先後分獲全國國中英語、物理、化學競賽三等獎。1名教師榮獲市級教學標兵稱號,兩名教師被命名為縣級“名師”,99年初又創辦了“素質教育示範班”,使學生既全面發展又學有專長,為今後的學習和發展奠定了基礎。邢家灣鎮初級中學以德育為立校之本,以質量求發展,以管理求效益。全體師生“團結、創新、求實、爭先”,為培養跨世紀的優秀人才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