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毛峰茶

遵義毛峰茶

遵義毛峰茶產於遵義市湄潭縣內,於每年清明節前後10至15天採摘,經過殺青、揉捻、乾燥三道工序製成。遵義毛峰茶具有色澤翠綠油潤,嫩香持久,滋味清醇爽口的特點。

基本信息

簡介

遵義毛峰為新創名茶,屬綠茶類。1974年,貴州省茶葉研究所以引進的良種福鼎大白茶茶芽為原料,研製成功名茶遵義毛峰,以紀念舉世聞名的“遵義會議”。

生長環境

遵義毛峰茶遵義毛峰茶
遵義毛峰產於貴州省茶葉研究所,該所位於遵義市湄潭縣內。湄潭縣山清水秀,群山環抱,秀麗的湄江穿城而過,素有"小江南"之稱。茶葉研究所的茶園依山傍水,環境特別優美,茶園四周的山坡上,種植著桂花、香蕉梨、柚子、紫薇等芳香植物,香氣繚繞,又有湄江蒸騰的氤氳水氣,自然環境非常有利於茶葉優異品質的形成。

這裡酷似高原盆地,晝夜溫差較大。這樣獨特的生態環境,恰巧符合茶樹系統發育的要求,有利於生化物質的合稱積累,尤其是芳香物質的生產。

品質特點

遵義毛峰茶的主要特點是:茶片緊細圓直,白毫顯露,色澤翠綠油潤,內質嫩香持久,湯色碧綠明淨,滋味清醇爽口。

製作工藝

遵義毛峰茶采於清明前後。採摘標準分三個級別,特級茶採摘標準為一芽一葉初展或全展,芽葉長度2~2.5厘米;一級茶標準以一芽一葉為主,芽葉長度2.5~3.0厘米;三級茶標準為一芽二葉,芽葉長度3~3.5厘米。鮮葉進廠後經2~3小時攤涼後再行炒制。

毛峰茶炒制技術精巧。工藝的要點是“三保一高”,即一保色澤翠綠,二保茸毫顯露且不離體,三保鋒苗挺秀完整,一高就是香高持久。具體的工藝分殺青、揉捻、乾燥三道工序。

殺青和揉捻:殺青鍋溫掌握先高后低的原則。當鍋溫120~140℃時,投入250~350克攤放葉。待芽葉殺透殺勻,不生不熟,失水約35%左右時,起鍋趁熱揉捻,揉至茶葉基本成條,稍有粘手感即為適度。

乾燥:乾燥是毛峰茶造形的關鍵工序,包括揉緊、搓圓、理直三個過程。達到蒸發水分、造形、提毫的目的。

鍋溫的控制,手勢的靈活變換是確保成形提毫的重要技術措施。鍋溫先高后低,開始時鍋溫80℃左右,隨水分的喪失,做形用力的加重,鍋溫逐漸降低。茶葉乾度五成左右,鍋溫50℃左右是做形的最佳條件,抓緊這一有利時機,運用相應的手勢,將茶葉理直、搓緊、搓圓。當茶條基本形成,有刺手感時,40℃左右的鍋溫,輕巧的翻動手勢是顯毫、保持芽葉挺秀完整、足乾的技術要點。當茸毫顯露,手捻茶葉即成粉末,起鍋攤涼貯藏。

沖泡方法

遵義毛峰茶遵義毛峰茶
茶與水的比例要恰當,通常茶與水之比為1:50~1:60(即1克茶葉用水50毫升~60毫升)為宜;泡茶的水溫,要求在80℃左右最為適宜(水燒開後再冷卻);將茶葉放入杯中後先倒入少量開水,以浸透茶葉為度,加蓋3分鐘左右,再加開水到七八成滿,便可趁熱飲用。當喝到杯中尚餘三分之一左右茶湯時,再加開水。通常以沖泡三次為宜。

獲得榮譽

1974年在全國農墾、社隊企業兩大系統的特種名茶評比中,名列前茅。

1981年榮獲省科研成果獎。

1983年榮獲農牧漁業部優質產品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