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毛伯溫

送毛伯溫

作品原文 送毛伯溫① 大將南征膽氣豪②,腰橫秋水雁翎刀③。 風吹鼉鼓山河動④,電閃旌旗日月高⑤。 天上麒麟原有種⑥,穴中螻蟻豈能逃⑦。 太平待詔歸來日⑧,朕與先生解戰袍⑨。電閃旌旗日月高 揚,戰鼓擂動,使山河震動,日月高標。首聯寫主將氣概和出師時的裝束,充滿豪壯之氣;頷聯寫鼓鳴旗展,以襯軍威:頸聯言麒麟有種,螻蟻難逃,比喻中有議論,寫出作者的必勝信念;尾聯寫他等待班師凱鏇,到時將親自為主將解下戰袍,勉勵中含有期望。整篇詩聲勢雄壯,意氣高揚。

基本內容

送毛伯溫送毛伯溫

【作品名稱】送毛伯溫

【創作年代】明朝

【作者姓名】朱厚熜(明世宗)

【文學體裁】七言詩

作品注釋

①毛伯溫:字汝厲,吉水(屬江西)人。明武宗正德年間進士。1539年(明世宗嘉靖十八年)派他討伐安南(越南)莫登庸之亂。他出征一年多,兵不血刃,平定安南,因功被加封太子太保。

②大將:指毛伯溫。

③橫:橫挎。秋水:形容刀劍如秋水般明亮閃光。雁翎刀:形狀如大雁羽毛般的刀。

④鼉鼓:用鱷魚皮做成的戰鼓。

⑤旌旗:指揮作戰的軍旗。

⑥麒麟:一種傳說中的神獸,這裡用比喻來稱讚毛伯溫的傑出才幹。

⑦螻蟻:螻蛄和螞蟻,這裡用來比喻安南叛軍不堪一擊,不成氣候。

⑧詔:皇帝的詔令。

⑨朕:皇帝的自稱。先生:指毛伯溫。

基本內容

送毛伯溫

朱厚熜 (明)

大將南征膽氣豪,腰橫秋水雁翎刀。

風吹鼉鼓山河動,電閃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種,穴中螻蟻豈能逃!

太平待詔歸來日,朕與先生解戰袍。

【翻譯】

送毛伯溫 明世宗(嘉靖)

大將南征膽氣豪 將軍爭伐南方,膽氣豪邁無比

腰橫秋水雁翎刀 腰間的鋼刀如同一泓秋水般明亮

風吹鼉鼓山河動 這兩句是互文,是要合在一起看的:風吹電閃之中旌旗飄

電閃旌旗日月高 揚,戰鼓擂動,使山河震動,日月高標。就是說軍容極盛

天上麒麟原有種 夸毛伯溫神勇天生,猶如天上麒麟的後代

穴中螻蟻豈能逃 敵人如果洞裡的螻蟻一般,怎么能逃走呢?

太平待詔歸來日 等到天下太平,將軍奉詔,班師回朝時,

朕與先生解戰袍 我(指嘉靖自己)親自為將軍解下戰袍,為將軍接風

【賞析】

詩寫送人出征,表現了作者對南征必勝的信心和對主將的殷切期望。首聯寫主將氣概和出師時的裝束,充滿豪壯之氣;頷聯寫鼓鳴旗展,以襯軍威:頸聯言麒麟有種,螻蟻難逃,比喻中有議論,寫出作者的必勝信念;尾聯寫他等待班師凱鏇,到時將親自為主將解下戰袍,勉勵中含有期望。整篇詩聲勢雄壯,意氣高揚。送臣子而有真實感情,不同於一般的御製詩。

作品簡析

這是毛伯溫出征安南時,明世宗朱厚熜(cōng)為其寫的壯行詩。首聯寫主將氣概和出師時的裝束,充滿豪壯之氣。頷聯寫鼓鳴旗展,以襯軍威。前四句是對毛伯溫和將士們的讚揚,稱讚他們豪氣凜然,撼動山河。頸聯作敵我分析,言麒麟有種,螻蟻難逃,用“螻蟻”來蔑視叛軍,比喻中有議論。尾聯既表達了對毛伯溫出征必勝的信心,更是對毛伯溫的信任和鼓勵。全詩寫得明白曉暢,鏗鏘有力,氣勢非凡,反映出明世宗早期勵精圖治的精神面貌。[2-3]

作者簡介

朱厚熜(1507-1566),明朝皇帝。明憲宗之孫,明武宗堂弟。明武宗死,無嗣,乃至京即位。他是明朝第十一代皇帝,在位四十五年。早期曾斬殺權貴,還田於民,但到晚期,迷信道教,二十餘年不理朝政,一心只求長生不老,致使國家危機四伏,邊患迭起。卒葬永陵(北京昌平),廟號世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