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書屋[公益組織]

農家書屋[公益組織]

農家書屋是為滿足農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農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農民實用的書報刊和音像電子產品閱讀視聽條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務設施。每一個農家書屋原則上可供借閱的實用圖書不少於1000冊,報刊不少於30種,電子音像製品不少於100種(張),具備條件的地區,可增加一定比例的網路圖書、網路報紙、網路期刊等出版物。

基本信息

簡介

農家書屋農家書屋

農家書屋工程是由政府統一規劃、組織實施的一項惠及廣大農民民眾、推動農村文化建設的重大工程。工程的建設對解決農民民眾“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的問題,保障農民民眾基本文化權益,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小康社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歷史

農家書屋農家書屋

2007年3月,新聞出版總署會同中央文明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民政部、財政部、農業部、國家人口計生委聯合發出了《關於印發〈農家書屋工程實施意見〉的通知》,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實施“農家書屋”工程,規劃在全國64萬個行政村建設64萬個“農家書屋”。“十一五”期間計畫在全國建立20萬家“農家書屋”,到2015年基本覆蓋全國的行政村。

2009年初,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做出重要指示,指出農家書屋工程建設要加大力度、加快進度,要為農民辦好這件實事。截至2009年12月,全國範圍內共建成24萬家農家書屋,覆蓋了37.5%的行政村。計畫到2013年再新增13萬家農家書屋,將農家書屋建設成為我國農村唯一實現全覆蓋的公共文化平台。

2012年8月,全國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部完成農家書屋工程建設任務。5年多的艱苦努力,120多億元財政資金,60多億元社會資金,建成60多萬個農家書屋,呈現出“農家書屋村村有”的喜人景象,書屋覆蓋全國行政村的目標提前3年實現。

2013年,為了解決傳統書屋資源拓展有限的難題,農家書屋進一步探索,開始向數位化轉型。一年間就建成各類數字農家書屋1.75萬個,其中衛星數字農家書屋超過1.5萬個。

建設標準

圖書數量

農家書屋農家書屋

農家書屋的出版物由政府統一配備,每個書屋圖書一般不少於1500冊,品種不少於500種(含必備書目),報刊不少於30種,電子音像製品不少於100種(張),並具備滿足出版物陳列、借閱、管理的基本條件。

房屋來源

農家書屋的房屋由當地解決,應充分利用村委會、村黨組織活動場所、村文化活動中心等公共設施,不搞重複建設。目前尚無公共設施的行政村,亦可利用村級學校、村民閒置住房等農村現有設施辦書屋,因地制宜,綜合使用,方便民眾。

政府規劃

各級新聞出版行政部門應加強與各有關部門的協調配合,將各級各類送書下鄉項目納入農家書屋工程建設總體規劃,在保持原有名稱和渠道的基礎上,不斷補充出版物,完善管理,實現資源共享。

出版物選配

農家書屋農家書屋

農家書屋要按照科學性、實用性、經濟性、通俗性的原則,根據村民的閱讀需要,配備一定數量的黨報黨刊和適合農民閱讀的政治、經濟科技、法律、衛生、文藝、文化教育、少兒類等出版物。所配出版物首先要保證必備目錄規定的出版物,其餘必須是全國或本省推薦目錄中的出版物,超過1500冊的部分可以靈活掌握。

全國農家書屋必備出版物目錄和出版物推薦目錄由新聞出版總署約請專家、學者、農民代表共同制定。省級新聞出版行政部門根據新聞出版總署制定的推薦目錄,可增加適合本地實際的出版物,報經新聞出版總署備案後,作為本轄區農家書屋配備出版物的備選目錄。

農家書屋選配出版物,要充分徵求村民意見,政府採購部分不得用當地出版且不受農民歡迎的出版物充數。農家書屋所配出版物中,本省(自治區、直轄市)出版物比例一般不超過30%,且必須在備案的目錄內。

農家書屋出版物的採購及配送由省級新聞出版行政部門按照政府採購的有關規定統一組織實施。

配送單位應在出版物上統一加蓋農家書屋標識印章,交接時應向農家書屋提供出版物配送清單,由相關接收人清點驗收,登記造冊,做到手續完備、賬目清楚。

管理辦法

農家書屋農家書屋

1、農家書屋的管理接受所在村黨支部、村委會及全體村民的監督。

2、農家書屋應配有具備一定文化水平和管理能力、熱心公益事業的專職或兼職管理人員。農家書屋管理人員應由村民民主推薦產生,並報當地新聞出版行政部門備案。

3、農家書屋應懸掛統一標牌,公開管理制度和借閱制度,保證固定的開放時間,實行免費借閱,盡力為村民服務。

4、農家書屋應建立健全出版物借閱登記、財產管理等制度,避免財產丟失、損壞、擅自轉讓或出售等現象的發生。

5、農家書屋應利用自身優勢,大力開展讀書徵文、知識講座、科技培訓等形式多樣的讀書學習活動,不斷豐富服務手段,拓寬服務範圍,充分發揮農家書屋的作用。

6、新聞出版行政部門應定期對農家書屋管理員進行相關業務知識的培訓,配發管理員手冊,幫助他們提高管理能力。

發展基金

設立原因

農家書屋農家書屋
為推動農家書屋工程的規模化實施和持續性發展,新聞出版總署農家書屋工程建設領導小組決定設立農家書屋工程發展基金。該基金將有效地動員社會力量,通過廣泛地募集資金和物資,為農家書屋工程的建設提供保障,並將社會文化資源與廣大農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進行對接。

基金用途

1.購買農家書屋所需的圖書、報紙、期刊、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等。

2.對為農家書屋工程建設做出重要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

3.對管理規範、運行效果良好的農家書屋實施獎勵等。

發展現狀

2014年春節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關於春節期間發揮農家書屋作用豐富農村文化生活的通知》下發至各地農家書屋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提出“延長農家書屋開放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等要求,以滿足春節期間返鄉農民工和放假學生的旺盛文化需求。然而,在媒體記者和大學生志願者走訪調查的山西襄垣縣善福鄉上豐村等14個村莊裡,並沒有出現農民旺盛的文化需求,其中3個村未建立農家書屋,其餘11個村的農家書屋不是大門緊閉,就是無人問津。農家書屋的生存狀況令人擔憂。

無人讀書

農家書屋農家書屋

山西襄垣縣善福鄉上豐村農家書屋的建設很標準。五個書櫃裡1500餘冊圖書分六類整齊地擺放著,圖書是2012年剛剛更新過的,沒有污痕和破損。書櫃前有四張書桌,牆上整齊地掛著“農家書屋管理員職責”“農家書屋管理制度”“農家書屋借閱制度”。根據“借閱登記本”和“讀者意見本”記錄,2012年至2014年2月還沒有借書記錄和意見內容。

管理混亂

農家書屋借閱情況很冷清。湖南江永縣上江圩鎮夏灣村農家書屋從2011年建立至2014年,圖書依舊打包存放在26個箱子裡無人管理。再加上部分村民借閱圖書後占為己有,夏灣書屋已經取消了圖書借閱,不再開放。

在書屋建立之初,村民們借閱圖書的積極性很高,涉及各類書籍,其中農業種植方面的書很是緊俏,但時間一長,反而借書的人越來越少,還出現了有借無還的現象。後來,也沒有過多的人力物力去管理,所以書屋慢慢就荒廢了。

不成習慣

青海門源回族自治縣西灘鄉簸箕灣村,建起的書屋曾出現過讀者不斷的火熱場面。由於村里文化條件不好,村民的文化都比較落後,書屋建立之初很多人都擠著去看去借,可能是熱乎勁兒過了,現在去的人越來越少了。

對於書屋冷清的現象,村民表示,現在村裡的大多數年輕人不是外出工作就是上學,四十歲以上才是村裡的主要居民,他們多是國小國中文化水平,還不太習慣讀書。

專家指出,現在幾億農民確實還沒有完全達到“我想讀書、我要讀書”的程度,這是書屋要攻克的一大堅冰。讓農民讀書越過寒冬,必須加大前期工作的改進力度,引導農民而不單單是給書屋添磚加瓦。只有真正讓農民讀書熱起來,漂亮的農家書屋才不會成為藏書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