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冬洄游

越冬洄游是指離開攝食區到越冬區的行為。這發生在有越冬區的魚類。魚類進行越冬的目的為離開攝食區,到另一環境因子較佳且利於防禦掠食者的地方。對洄游魚類來說,這通常是產卵洄游的開端。例如草魚在秋季結束攝食後,離開湖泊而聚集在河下游的凹洞中。

概述

每種魚類一般都有一定的適溫範圍,為了尋找適於它們生存的水溫條件,必須隨水溫的變化而作必要的遷移,稱為適溫洄游。通常大多數魚類在春夏季節由南方向北方遷移,秋冬季則由北方向南方遷移,這種隨季節到來而出現的規律性遷移,又被稱為季節洄游。其中越冬時的洄游一般在索餌洄游之後進行,在這段時間裡,魚類往往停止攝食或攝食很少。
越冬洄游是魚類由肥育場所或習居的場所向越冬場的洄游。越冬洄游亦稱季節洄游或適溫洄游。冬季來臨前,水文環境的變化,尤其是水溫下降,魚類的活動能力將減低,為了保證在寒冷的季節有適宜的棲息條件,魚類趨向適溫水域作集群性移動。

特點

越冬洄游的特點是洄遊方向朝著水溫逐步升高的方向,往往由淺水環境向深水環境,或由水域的北部向南部移動,方向穩定。在中國近海,主要是朝南、朝東移動,長江中下游流域中許多大型鯉科魚類,平時在通江湖泊中攝食肥育,冬季來臨前,則紛紛游向幹流的河床深處或坑穴中越冬。
魚類越冬場的位置、洄游路線和速度受水溫狀況,尤其是受水域等溫線分布狀況所左右。水溫梯度大,魚群活動範圍窄,密度相對就大;降溫快,洄游速度相應快。而水溫狀況則受冷空氣和寒潮的次數和強度的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