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陳商

此詩大約是李賀作奉禮郎時所作。詩中表達了作者自負、孤傲、激憤的心情。在李賀詩中,此詩用語比較平易,但仍然是李賀式的平易。《李長吉詩集批註》云:“集中最平易調達者,然猶是昌黎之平易調達。”孤芳自賞、自視甚高,李賀引屈原為同調,伴隨他的除了有抒發不平之氣的《楚辭》,還有澆愁的酒,讓人心情趨於平靜的佛經,朋友陳商的來訪終於使李賀打開難以名狀的心扉。

贈陳商

作者:李賀
長安有男兒,二十心已朽。《楞伽》2堆案前,《楚辭》系肘後。
人生有窮拙,日暮聊飲酒。只今道已塞3,何必須白首?
淒淒陳述聖,披褐鋤俎豆4。學為堯舜文,時人責衰偶5。
柴門車轍凍,日下榆影瘦6。黃昏訪我來,苦節青陽皺。
太華五千仞,劈地抽森秀。旁苦無寸尋,一上戛年斗7。
公卿縱不憐,寧能鎖吾口?李生師太華,大坐看白晝8。
逢霜作樸樕,得氣為春柳9。禮節乃相去,憔悴如芻狗10。
風雪直齋壇,墨組貫銅綬。臣妾氣態間,唯欲承箕帚11。
天眼何時開?古劍庸一吼12。

全部注釋

1.陳商:字述聖,陳宣帝五世孫,散騎常侍彝之子,元和九年進士,仕至秘書監,封許昌縣男。
2.《楞伽》:佛教典籍。
3.道已塞:指仕進無路。《論語·公冶長》:"道不行,乘桴浮於海。"
4.鋤俎豆:王琦註:"恐是帶經而鋤,休息輒讀誦之意。"
5.學為二句:韓愈答陳商書》:"辱惠書,語高而旨深,三四讀尚不能通達。"衰偶:大約是批評其文章氣有迂腐氣。
6.柴門二句:描寫其居處冷落,連日光樹影都顯得不舒暢。
7.太華四句:比喻陳商人品孤高。
8.李生兩句:言自己要像陳商學習,寧願閒坐,也不奔走於富貴之門。
9.樸樕:木名。《詩·召南·野有死麕》:"林有樸樕。"毛傳:"樸樕,小木也。"後常以比喻平庸之材。這兩句自嘲命運不佳:遇艱難則如逢霜之樸樕,遇盛時亦不過像得春氣之楊柳。
10.禮節兩句也是自嘲之辭,說自己雖為奉禮郎,但在禮節方面遠不及陳商,就像巫祝祭祀所用的芻狗一樣卑瑣不堪。
11.風雪四句:描述自己任奉禮郎,管祭祀之瑣事,風雪之時,直事齋壇,身佩墨帶和印綬,一臉臣妾之態,謹慎地幹著灑掃之類的小事。
12.最後兩句是激憤語,言何時得遇明主,自己將如古劍鳴吼飛騰。
此詩大約是李賀作奉禮郎時所作。詩中表達了作者自負、孤傲、激憤的心情。在李賀詩中,此詩用語比較平易,但仍然是李賀式的平易。《李長吉詩集批註》云:"集中最平易調達者,然猶是昌黎之平易調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