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身葬父

賣身葬父

賣身葬父是二十四孝之八。董永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相傳該女子是天上的七仙女。因為董永心地善良,七仙女被他的孝心所感動,遂下凡幫助他。

基本信息

原文

董永,家貧。父死,賣身貸錢而葬。及去償工,

途遇一婦,求為永妻。俱至主家,令織縑[音jian]三百匹,乃回。一月完成,歸至槐陰會所,遂辭永而去。

葬父貸孔兄,仙姬陌上逢。織縑償債主,孝感動蒼穹。

譯文

賣身葬父賣身葬父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

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

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

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

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注釋

① 貸:借出或借入。這裡指借入。

② 縑:jian1,細絹。《說文·糸部》:“縑,並絲繒(zeng1)也。”指雙絲織成的細絹。

仙姬:《說文·女部》:“姬,黃帝居姬水,以為姓。”唐·孔穎達疏:“美女而謂之姬者,以黃帝姓姬,炎帝姓姜,二姓之後,子孫昌盛,其家之女,美者尤多,遂以姬、姜為婦人之美稱。”仙姬,美麗的仙女。

④ 陌:田間小路。南北為阡,東西為陌。均指田間小路,泛指道路或田野。

故事

賣身葬父賣身葬父
二十四孝_賣身葬父

漢朝時,有一個聞名的孝子,姓董名永。他家裡非常貧困。他的父親去世後,董永無錢辦喪事,只好以身作價向地主貸款,埋葬父親。喪事辦完後,董永便去地主家做工還錢,在半路上遇一美貌女子。攔住董永要董永娶她為妻。

董永想起家貧如洗,還欠地主的錢,就死活不答應。那女子左攔右阻,說她不愛錢財.只愛他人品好。董永無奈,只好帶她去地主家幫忙。那女子心靈手巧,織布如飛。她晝夜不停地幹活,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織了三百尺的細絹,還清了地主的債務、在他們回家的路上,走到一棵槐樹下時,那女子便辭別了董永。相傳該女子是天上的七仙女。因為董永心地善良,七仙女被他的孝心所感動,遂下凡幫助他。 有詩頌曰:

葬父貸孔兄,仙姬陌上逢;織線償債主,孝感動蒼穹。

評說

賣身葬父賣身葬父

董永與七仙女的故事,在中國古老的神話傳說 中,似以愛情傳說色彩更濃,與梁山伯祝英台的故事、牛郎織女的故事、劉彥昌華山三聖母的故事等,同屬於中華愛情故事中感天動地的精品力作。如今,年輕人對他更多成為敬拜,是因他對仙妻的貞,而七仙女為什麼會對一個窮書生情有獨鍾,則是因為董永對父母的孝,這點似正被這個故事中愛情的光芒所淡化和掩蓋。

據說在中國,有好幾個地方都在爭著當董大孝子的老家,我知道的就有山東高青縣、湖北的孝感市、江蘇的丹陽市。其實啊,我說都別爭,本來這個故事就是個神話,發生地在中國,屬於每一個中國人、每一寸中國的土地。董永是個讀書人,固守著貧窮,盡著一個窮書生所能盡到的孝道方式,其中多少有文人加工的理想主義色彩。

古代的文人,大多除了會舞文弄墨外,別無長處。因此生計成了他們最大的心病。而“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一是說現實中窮苦布衣可以通過讀書考舉,一日得中,富貴花開,從此不再為生計所愁;二是說理想中或乾脆說幻想中、夢想中,那些總想一日得中的書生們一種自慰自安吧。董永讀書能讀到賣身葬父的地步,不知道這書還有何等的用途,且不如早早扔了書卷,學那先前的老萊子也好,楊乞也好,總不至於到了賣身地田地吧。

如今的讀書人,從物質這一角度來講,真的是幸福到天上去了。莘莘學子,再也不用為讀不起書發愁,愁的反而是書多了,不知道讀什麼書好。不管讀什麼書,我想還是先學會了做人,這才是第一重要的。讀書不為生計,讀書不名功名,讀書只為成人,讀書只為報國,讀自己感興趣的書,讀對社會有益的書。

二十四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