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官尋母

棄官尋母

《棄官尋母》講述了宋代的孝子朱壽昌的孝行。此為《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十三則故事。[宋]朱壽昌年七歲,生母劉氏為嫡母所妒,出嫁。母子不相見者五十年。神宗朝棄官入秦,與家人訣誓: 不見母,不復還! 行次於同州,得之。時母七十餘。 七歲生離母,參商五十年。 一朝相見面,喜氣動皇天.。

原文

朱壽昌年七歲,生母劉氏為嫡母所妒,
(圖)棄官尋母棄官尋母
出嫁。母子不相見者五十年。
神宗朝棄官入秦,與家人決誓:“不見母,不復還。”行次同州,得之,時母年七十餘矣 。

注釋

嫡母:古時候,妾的子女對正妻的稱呼。
妒:嫉妒。
者:助詞,無實義。
秦:陝西被稱為秦。
決:告別,辭別。
次:停止。
同州:地名,在金陝西大荔。
 

 譯文

朱壽昌,宋代天長人,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父親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曾經刺血書寫《金剛經》,行四方尋找生母,得到線索後,決心棄官到陝西尋找生母,發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終於在陝州遇到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一起返回,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評說

朱壽昌,宋代揚州天長(今安徽天長市)人,字康叔。其父朱巽,宋仁宗年間的工部侍郎,生母劉氏是朱巽之妾。朱壽昌歷任閬州知州、司農少卿,頗有政績,後來棄官尋母,以孝聞名於世。王安石、蘇軾等都有詩讚美他。
朱壽昌七歲時,生母劉氏,因為被嫡母所妒忌,逼出家門,重新改嫁了。 嫡母 ,即朱壽昌父親的正妻,而朱壽昌的生母當為偏房之妾。
朱壽昌與生母之間,不相見達五十年之久。這就是詩句所說的 七歲生離母,參商五十年 。 參 、 商 均是星宿名,參星酉時(下午五時至七時)出現在西方,商宿也稱為辰星,卯時(早晨五時至七時)出現在東方,它們不同時出現在天空中,比喻相隔遙遠不能見面,因此也有 參辰卯酉 之說。
宋神宗朝時,朱壽昌決定棄官入秦,進入今陝西和甘肅一帶去尋找自己的生母。他與家人訣別,發誓說: 不尋見生母,絕不回來! 後來留宿在同州(今陝西大荔縣)時,竟然尋得了母親。當時他的生母已經七十多歲了。後來他迎接生母以及兩個弟弟歸家,孝子名聲大振。
今天在安徽天長市秦欄鎮向東一公里處,有一棵千年古柏,據傳是大孝子朱壽昌在其母親的墳旁親手所植,人稱孝子樹。據說,朱壽昌把生母接回來後,對其母精心供養直至送終。朱壽昌母親在世時怕雷聲,逝世後,每逢雷雨天,朱壽昌總要撐把傘到墳頭守護。盡孝三年後,宋神宗趙頊嘉其孝義,詔令官復原職。朱壽昌離開秦欄前,到母親的墳前,栽下了一棵松柏,以代表他永遠陪伴著母親。
今天這一孝文化的遺存也被重視起來。由於年代久遠,千年古柏出現傾斜現象,秦欄鎮黨委、政府會同有關部門花了4萬多元,對千年古松進行了保護,並在這著名風景點建設集孝文化、佛教文化、現代文化和教育基地為一體的 壽昌公園
當地還出產一種 朱孝子滷鵝 ,又稱 秦欄滷鵝 ,這與朱孝子之間也有一段傳說。有材料說,當年生母劉氏被棄時,朱壽昌跟隨著母親生活了三年。三年間母子相依為命,生活孤苦,朱壽昌以牧鵝為生,後其父將他領回撫養。朱壽昌對與母親三年的艱辛生活經歷刻骨難忘,做了官後,更是日日思母, 飲食罕御酒肉,言輒流涕 。家人及侍從想起他與母親生活時牧鵝的經歷,便使廚師滷製熟鵝,增加食慾。朱壽昌食之,果然食慾大增,自此每餐必吃,身體逐漸調養康復。然而朱壽昌每次食鵝之時,思母之情也更為迫切,於是棄官,千里尋母。壽昌母子團聚後,心情舒暢,更加喜食滷鵝,囑咐侍從每日滷製熟鵝與母同食,樂享天年,並自稱為 壽昌滷鵝 。後 壽昌滷鵝 的秘制工藝遍傳秦欄鄉里。鄉民們敬佩朱壽昌的孝心,尊稱 朱孝子滷鵝 。這種滷鵝製作工藝雖經千年,至今仍完好地留傳了下來。

二十四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