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彩娛親

戲彩娛親

《戲彩娛親》講述老萊子奉養二親的孝行。此為《二十四孝》中的第七則故事。周老萊子,楚人,至孝。奉二親,極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稱老,著五彩斑斕之衣,為嬰兒戲舞於親側。又取水上堂,詐跌臥地,作小兒啼,以娛親喜。

基本信息

成語簡介

戲彩娛親戲彩娛親
戲彩娛親(xìcǎiyúqīn)

解釋:比喻孝養父母。

出處:《藝文類聚·孝引列女傳》:“相傳春秋時楚國老萊子事親至孝,年七十,常著五色斑斕衣,作嬰兒戲。上堂,故意仆地,以博父母一笑。”

幼學瓊林·卷二·祖孫父子類》:“戲彩娛親,老萊子之孝。”

原文

《藝文類聚·孝引列女傳》:“相傳春秋時楚國老萊子事親至孝,年七十,常著五色斑斕衣,作嬰兒戲。上堂,故意仆地,以博父母一笑。”《幼學瓊林·卷二·祖孫父子類》:“戲彩娛親,老萊子之孝。”

詩曰:戲舞學驕痴,春風動彩衣。雙親開口笑。喜氣滿庭幃

譯文

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彩衣,姿態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老萊子,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隱士,因為國家戰爭頻繁,為了躲避世俗的紛爭,歸隱於蒙山。他非常的孝敬父母,每日做可口的飯菜供奉雙親。70歲的時候都不顯老,時常身著鮮艷的五彩衣服,手裡持著兒童玩耍的撥拉鼓小孩子般的戲耍。因此他的表現令父母非常的開心。有一次,他為父母端水,進屋的時候不慎摔了一跤,因為不想讓父母為他難過,就想了個逗人開心的辦法,他索性坐在地上模仿小孩子哭,滑稽的表演讓父母破涕為笑。

評說

師覺授的《孝子傳》中有關老萊子孝行的一個早期記載:老萊子者,楚人也,行年七十,父母俱存。至孝蒸蒸,常著斑斕之衣,為親取飲。上堂腳跌,恐傷父母之心,因僵仆為嬰兒啼。孔子曰:父母老,常言不稱老,為其傷老也。若老萊子,可謂不失孺子之心矣。比較起來,上堂腳跌,作為事實,而不是詐跌臥地,似乎更合乎邏輯一些。

又徐堅的《初學記》有另外記載:老萊子,至孝奉二親。行年七十,嬰兒自娛,著五色彩衣。嘗取漿上堂,跌扑為小兒啼,或弄烏鳥於親側。這裡又多出在二親身邊把弄烏鳥的遊戲。

在《藝文類聚》的《列女傳》中還有一則記載:老萊子孝養二親。行年七十,嬰兒自娛,著五色采衣。嘗取漿上堂,跌扑,因臥地為小兒啼。或弄烏鳥於親側。此可以見到這些版本中的同與異,在流傳中整合,在整合中又流變。

再看看武梁祠中的有關老萊子的畫像,有學者作出了較詳細的分析。武梁祠畫像表現為四個人:老萊子的父母坐在帷幔下的榻上,一位婦女手持盤子,正在侍候他們進食;右邊老萊子跌倒在地,並抬起手臂。再看武氏祠前石室的圖像,重複了此圖的左邊部分,但右部與武梁祠畫像不同,那位持盤的女性在此圖中消失了,她可能是老萊子的妻子,但地上還留有一隻盤子。老萊子跪在父母的前面,手持頂端有鳥的杖此名鳩杖,是西漢政府贈送給耄齡之人的這件器物表現出老萊子的年紀。然而另一種解釋是,這隻鳥是萊子用來取悅父母的真鳥,這就如上面說到的一樣了。(巫鴻《武梁祠中國古代畫像藝術的思想性》)

在武梁祠的畫像上還有榜題:老萊子,楚人也,事親至孝,衣服斑連,嬰兒之態,令親有歡,君子嘉之,孝莫大焉,還標有萊子父、萊子母字樣。

這些都說明,作為孝子的老萊子,在民間廣泛地傳播著,且歷史相當悠久。雖然老萊子孝行的做法,被後世認為有做作之嫌,甚至有些令人討厭,但是其主旨很明確,就是千方百計讓高壽的父母享受到生活的愉悅,希望永遠保持像嬰兒和父母相處的那種令人愉快幸福的感覺,使得父母之心常駐於年輕之時,常葆青春之態。

二十四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