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仙女

七仙女

七仙女,通常指神話傳說中王母的七個女兒。明代《西遊記》里七仙女的名字是:紅衣仙女、素衣仙女、青衣仙女、皂衣仙女、紫衣仙女、黃衣仙女、綠衣仙女。清代《神仙濟世良方》里名字則叫絳姑、青姑、雲姑、月姑、渺姑、碧姑、紫姑。電視劇中通常認為七仙女以紅、橙、黃、綠、青、藍、紫為名。生活中董永與七仙女的傳說可謂家喻戶曉。1950年,這個傳說有賴於源於安慶的黃梅戲電影《天仙配》而大揚於天下。至今仍有人將之混同為織女,到頭來,董永與牛郎之間的關係便難以理清。

基本信息

概述

七仙女七仙女
、七仙女:神話傳說中王母的七個女兒。《西遊記》里七仙女的名字是:紅衣仙女、素衣仙女青衣仙女皂衣仙女紫衣仙女黃衣仙女綠衣仙女。據說名字分別是絳姑、青姑、雲姑、月姑、渺姑、碧姑、紫姑。在中七仙女叫紅兒、橙兒、黃兒、綠兒、青兒、藍兒、紫兒。

2、七仙女,傳說是王母娘娘的第七個女兒,她最心靈手巧,且心地十分善良。一天,七仙女得知丹陽境內(今孝感)有一年輕人董永,因家貧無錢安葬死去的父親,只得賣身為奴。七姐深受感動,私下天庭與董永結百年之好,在大槐樹下成就姻緣。可惜作媒人的大槐樹一時高興,把"百年好合"說成"百天好合",害得董永七姐只有百日緣分。七姐用巧手金梭織出了10匹錦絹贖出了董永,準備整治家園恩愛白頭。不料玉皇大帝得知十分震怒,急召七姐回宮,七姐不得不忍痛飛去。她的織布校化成了飛梭石,織機留在了人間,人們在夜深人靜時仍能聽到"咔喳、咔喳"的織機聲。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身著盛裝的姑娘聚集在飛梭石旁,手捧針線盒向七姐乞巧,唱乞巧歌。唱完乞巧歌后,還要詢問年成好壞、吉凶如何、能否婚嫁等事宜。

人物介紹

七仙女七仙女
紅兒:紅兒是王母的大女兒,性格穩重大方,優雅中帶點高貴。她身為大公主,有許多事情她要負責任。而她無怨無悔,總是照顧好妹妹們,在她們困難或者拿不定主意的時候伸出援手。她與食神相愛,同時也不忘惦記她的母親——王母。她是一個難得的孝順而又忠於愛情的仙女。

橙兒:除了紅兒,就是橙兒最大了。她冷若冰霜,總給人覺得似乎不近人情。其實她很關心妹妹們,雖說有時她也提出與其他仙女們不同的意見,甚至與妹妹吵架、動手,可是她心中還是時時刻刻牽掛著自己的姐妹。當紅兒不在的時候,她可以主動擔當照顧妹妹們的責任,實在令人佩服。

黃兒:生性剛烈堅強的她,與金咤的這段感情可以說是天注定的緣分。她們在那天大家之後,命運就把她們兩個捆在一起,不分離。然而,斷臂那次,黃兒被金咤的這種願意犧牲他自己而不要黃兒受到傷害的精神感動了。也許是在塔中黃兒的憤怒觸動了金咤,金咤這個向來孝順的孩子背叛了他的父親李天王

綠兒:最聰明機靈的仙女。她曾出過許多主意。比如在廣寒宮中變成后羿。後來,因為她偶然一次下凡,認識了魚日。在七仙閣,她施法使雲朵變成魚形,進而想到了魚日。這個搞笑自信的男孩自此在綠兒的心中深深紮根。後來魚日失憶,綠兒悲痛欲絕,想盡辦法,終於魚日想起來,兩人就這樣相愛了。

青兒:漂亮可愛是她在人間有那段“吸引了無數路人的眼球”的原因。後來她被失手打下反間,失去靈石。住進王府之後倍受賈大人的欺凌,竟被劃傷了臉。她在逃出王府之後被人欺負,幸虧遇到了馬天龍。而她,把馬天龍對她的好她記在心裡,等到得回靈石的那一天,就下定決心與馬天龍在一起。

藍兒:她滿腹詩文,卻膽小如鼠。在她下凡的那段時間裡,認識了馬天龍,進而遇見了柳宜宣,知道了兩家有血海深仇。在柳姐的催促下,柳宜宣去報了案。但他報了案卻因為傷害了馬天龍而傷心。藍兒看穿了他的心事,柳宜宣對藍兒有了好感。到藍兒為他被橙兒打的那一段,兩人感情逐漸推向高潮。

紫兒:善解人意是紫兒的天性。可是就這么一個美麗善良的仙女,只因為和董永相愛而被剔除了仙骨,永遠不能回天庭。在人間生活了一段時間,她和董永越來越不能分舍,但她仍然不記恨王母。在王母被陰蝕王打敗,流落人間的時候,是她留下了王母並安慰。在決戰的時候,因七星連珠,終於恢復了仙法。

傳說

董永與七仙女

傳說王母之女七仙女因感天宮孤獨寂寞而思慕人間生活。一日隨六位姐姐往凌虛台遊玩,偶見下界賣身葬父的青年農民董永,被他的忠厚老實所打動而萌發愛慕之情。

大姐看穿小妹的心事,不顧天宮戒律森嚴,助其下凡。臨行之時又贈難香一支,以便小妹危急時焚香求助。七仙女來到人間,經土地爺說合,槐蔭樹作媒,與董永結為夫妻。為了幫助丈夫贖身,七仙女去傅員外家做工。員外故意刁難,限她一夜之間織成錦絹十匹。

如成,便將董永的長工期限由三年改為百日,否則將三年改為六年。七仙女在機房燃起難香求救,六位姐姐下凡相助,一夜織成十匹錦絹。傅員外只得履行諾言。

董永做工期滿後,夫妻雙雙愉快返家。途中,董永發現妻子已懷孕在身,趕忙去討水為她解渴。這時,狂風驟起,空中出現天兵天將,傳下玉帝聖旨,限七仙女午時三刻返回天宮,違命則將董永碎屍萬段。七仙女不忍丈夫無辜受害,只得將自己的來歷向董永說明,並在槐蔭樹上刻下“天上人間心一條”的誓言,懷著悲 憤的心情,返回天庭。

歷史考證

董永與七仙女董永與七仙女
董永與七仙女的傳說可謂家喻戶曉。1950年,這個傳說有賴於源於安慶黃梅戲電影《天仙配》而大揚於天下。2002年10月26日中國郵政局發行的一套郵票《民間傳說———董永與七仙女》,更是擴大了這個傳說在當代生活中的影響度。但是,自古以來,人們對傳說中的兩個主人公董永與七仙女的來源則不甚清楚,一般認為故事來源於懷寧黃梅山區的傳奇《董永遇仙》。董永一角是來源於歷史人物還僅是傳說人物?唐宋以來,博興、孝感、丹陽、東台、通州、蒲州、河間等地都稱有董永遺蹟,可見人們並不認為董永是可考的歷史人物。至於七仙女,至今仍有人將之混同為織女,到頭來,董永與牛郎之間的關係便難以理清。

董永遇仙傳說發生於東漢中葉,支持這個結論的可靠材料過去只發現了三條,第一條見於東漢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修建的今山東嘉祥縣境內的武梁祠石刻,該石刻上有董永孝養父親的畫像,但是畫像中還沒有出現仙女的蹤影。第二條是魏曹植樂府詩《靈芝篇》:“董永遭家貧,父老無財遺。舉假以供養,傭作致甘肥。責家填門至,不知何用歸。天靈感至德,神女為秉機。”第三條見於東晉乾寶《搜神記》卷1:“漢董永,千乘人。少偏孤,與父居。肆力田畝,鹿車載自隨。父亡,無以葬,乃自賣為奴,以供喪事。”董永上工的路上遇到一個女子,那女子要與他成親,董永推脫不了,便一同來到主人家。婦人“能織”,“一旬織縑百匹”。幫助董永償清債務後,便與之告別了。臨行之時,她向董永交了底:“我,天之織女也,緣君至孝,上帝令我助君償債爾。”

其實,董永是實有其人的。筆者發現,歷代史料中至少記錄了四個名叫董永的人。第一個董永記在《漢書》卷17《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中。有一個叫做董忠的人,因為告發別人的一個陰謀而立功,被漢宣帝封為高昌壯侯。後來他的兒子董宏、孫子董武又相繼為侯。西漢末年,董武為王莽所廢。幸運的是,27年之後,東漢光武帝為了收買人心,復封被王莽所廢的西漢故侯時,建武2年(公元26年)高昌侯第四代(玄孫)董永又被朝廷找到,再度封侯。《漢書》明確記載,董永生活於“千乘”(今山東青州,即高昌侯國所在地),與《搜神記》所記完全一致:“漢董永,千乘人。”因這條材料記在《表》中,且非常簡略:“侯永紹封”,歷來不為人所知。第二個董永生活在東漢末年。最早記下這個董永名姓的材料首見於南宋人婁機所撰的《漢隸字原》卷1:“孟郁堯廟碑陰。碑云:刊碑勒諜。碑皆載仲氏父祖兄弟子孫所歷所終之官,獨有一董永為異姓。”若此碑文所錄不誤,可以確定,公元167年左右今山東曹縣(濟陰)之地有一位大約五十上下的鄉紳董永其人。第三個董永在唐代,《新唐書•孝友傳》記載河間有一個孝子董永,曾受到朝廷旌表。第四個董永在宋代,《宋史•董槐傳》的傳主董槐是南宋的名相,他的父親叫董永。

以上四個董永,只有兩漢之間的那個董永最有可能是傳說主角的歷史原型。董武被廢后不久,正逢亂世,山東猶受其害,董武父子生活艱難自不必說,即所謂“董永遭家貧,父老無財遺”。所謂“遭”家貧,只能說明原先董永並不家貧,後來因發生變故,所以致貧;如若原就貧寒,父老豈有“遺財”?董永在貧寒中能“舉假以供養,傭作致甘肥”正是他孝行的體現。

高昌侯董永與傳說中的董永之間至少有五點重要的吻合之處:(一)二人姓名相同。(二)從時間上看,前者與武梁祠壁畫,曹植、乾寶的記載均不矛盾。(三)從地點上看,前者與武梁祠畫像題記、乾寶《搜神記》所記完全一致,皆為“千乘人”。(四)二人都與“孝”有關。儘管高昌侯董永的孝行只是筆者的推測,但“孝”作為高昌侯的傳家寶卻是史實,所以這種推測有合情合理的一面。(五)二人的生活條件有相似之處。高昌侯董永在父親被廢之後、自己未封之前,有27年的貧寒生活經歷;傳說中董永家境本來似乎不貧,後來才破財。因此可以認為,董永遇仙傳說極有可能是以兩漢之間的歷史人物高昌侯董永行孝、封侯的史實為材料,雜糅東漢時期的神仙觀念而形成的。因後人不知它的歷史淵源,所以在傳播過程中,逐漸失真,以致到了東晉時,乾寶只聽說董永“少偏孤,與父居”的故事,而對他的家世則一無所知了。

至於七仙女,曹植之詩稱她為“神女”,《搜神記》中她自稱“天之織女”。而在《搜神記》成書的東晉時期,牛郎織女的傳說已經成熟並得到廣泛的傳播。今存晉代到唐代的董永遇仙傳說材料幾乎是空白,也許正好說明牛女傳說的巨大影響抑制了董永傳說的傳播。之所以會這樣,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既然牛郎已經與織女結緣,那么董永怎能再與之結為夫婦呢?

敦煌殘卷《董永變文》是一篇重要的文獻。變文有一個重要的變化是,織女已經從一個演變成三個了!董永的兒子董仲長到七歲,受人羞辱,要找母親,一個道士孫賓告訴他說:“阿耨池邊澡浴來,先於樹下隱潛藏。三個女人同作伴,奔波直至水邊旁。脫卻天衣便入水,中心抱取紫衣裳。此者便是董仲母,此時縱見小兒郎。”織女變成三個的契機,一方面是為了與牛女傳說劃清界線,另一方面也是以天上星象為依據的。織女星本有三顆,位於銀河岸邊,三星呈三角形排列。雖然有了三個織女,到底還不能與牛郎之妻截然分開,也不能確認哪一個織女是董永之妻。到了宋代,這個問題才得以徹底解決。

明代人所編的一部載錄宋元舊話本的小說集《清平山堂話本》在中國早已失傳,20世紀初由日本傳回國內,書中保存著一篇完整的話本小說《董永遇仙傳》。董永的兒子董仲舒為了尋母,道士嚴君平指點道:“難得這般孝心。我與你說,可到七月七日,你母親同眾仙女下凡太白山中採藥,那第七位穿黃的便是。”董永所遇的仙女第一次成了“七仙女”。從此之後,明清以來的各種地方戲中,董永所遇的仙女都叫七仙女了。織女一下子變成了七位,那么在天上,她們又是什麼星宿的化身呢?

筆者發現,在中國古代星象學中,天上以“七星”命名的一共有十三組:北斗七星、紫微垣華蓋七星、太微垣常陳七星、天市垣七公七星、東方亢宿折威七星、北方女宿扶筐七星、北方危宿車府七星、西方奎宿外屏七星、西方奎宿天溷七星、西方昴宿昴七星、南方鬼宿天狗七星、南方星宿星七星、南方軫宿青丘七星。這些星宿都有自己的特定功能,其中北方女宿扶筐七星的功能是:“東七星曰扶筐,盛桑之器,主勸蠶也。”(《晉書•志一》、《隋書•志十四》)、“扶筐七星,為盛桑之器,主勸蠶也,一曰供奉後與夫人之親蠶。明,吉;暗,凶;移徙,則女工失業。彗星犯,將叛。流星犯,絲綿大貴。”(《宋史•志三》)

得名較遲的“扶筐七星”,首見於《晉書》,而《晉書》、《隋書》均為唐人所修,則此星大致得名於六朝之後。唐宋時期,扶筐七星的主功能是非常明確,為人間桑蠶、紡織的主星神。因七星相圍如採桑之提筐,所以得名“扶筐”,即“盛桑之器”。《宋史•志三》還說:“織女足常向扶筐,則吉;不向,則絲綿大貴。”元人所修的《宋史》對之記錄甚明,可知當宋末元初扶筐七星主桑蠶之功能在民間定有流播。而首出七仙姑的《董永遇仙傳》正出於宋元之際。可知,扶筐七星的紡織功能及吉凶預兆上的反映正是七星姑形成的星辰源典。這種民俗認定與宋元話本《董永遇仙傳》中首次出現七仙女身影在時間與寓意上都是非常吻合的。因此,唐宋之後,民間觀念中織女與七仙女才能不相混同,牛女傳說與董永傳說則自然分離開了。

不過,今天民間觀念中的所謂“姑兒星”,其實指的是昴七星(昴星團),但在唐宋時代,這種觀念還沒有形成。唐代張守節的《史記正義》說:“昴七星為髦頭,胡星,亦為獄事。明,天下獄訟平;暗為刑罰濫。六星明與大星等,大水且至,其兵大起;搖動若跳躍者,胡兵大起;一星不見,皆兵之憂也。”可能是,後來人們因為找不著“七仙女”的星宿身份,便將之附會到看上去擠成一團的昴七星身上。

仙浴潭的傳說

仙浴潭仙浴潭
鴛鴦獅坪風景區,有七塊俊俏挺秀的石岩,人們叫它們為“七仙女岩”。炭.岩下有一個碧水蕩漾的水潭,因七仙女曾在這兒沐浴,人們美稱它為“仙浴潭”。

傳說天上的七仙女,她們十分愛潔淨,每天必到江河裡沐浴嬉戲,隨興所致,什麼太湖啦,鄱陽湖啦,洪澤湖啦,長江啦,都留下了她們的足跡。但是這些地方雖然碧波萬頃,總缺清幽,於是她們便想尋找一個清靜優雅的去處。 這七位仙女漫遊天地,她們看到人間男耕女織,夫妻恩愛的生活,對比天空的清泠,不禁都起了思凡之心。

有一年秋末,七位仙女漫遊到了鴛鴦溪的獅坪上空。她們看到鴛鴦溪溪漠清波碧,兩岸綠樹翠蔓,景色清奇,潭中還有成雙成對的鴛鴦戲水,恩愛無比,不由按下祥雲,落於沙灘,解開蓮花裙。躍入水中,盡情地游水嬉戲,有說不出的愜意。從此她們便常來此沐浴。 再說,獅坪的山坳里,住著一對老夫妻,他們生有七子,分別叫大郎、二郎、三郎、四郎、五郎、六郎、七郎。七兄弟生得英俊槐梧,尤其七郎更是聰明伶俐。他們都到了婚娶年齡,父母亦勸他們到山外成婚。但七兄弟十分孝順,非要奉養父母終生不可。他們在山地里開荒種地、打獵為生,勤勞肯乾。

有一天七位仙女又到潭裡沐浴,被七郎看到。深山老林里哪來這么漂亮無比的姑娘?七郎斷定她們不是凡人。他數了一數,正好有七位仙女,便馬上想到自己有七個兄弟,這不是天生的姻緣嗎?七郎當時不動聲色,等到七位仙女騰雲而去後,他才回到家中把自己的奇遇告訴哥哥們。兄弟們當下就想了娶七仙女的辦法。

第二天,七個仙女又到潭中沐浴。她們剛脫下蓮花裙入水,躲在潭邊樹叢中的七兄弟一躍而出,嚇得七個仙女躍上沙灘,穿起蓮花裙便騰空飛走!不料,這時最小的七妹看到跑在最前面的七郎生得英俊清秀,一表人才,有意放慢了腳步,被七郎 一手扯住了七妹的的蓮花裙;那已騰空的六姐姐見七妹被拉住了,又忙落下沙灘去救七妹。就在這一剎那間,六兄弟一擁而上,大郎抓住了大姐、二郎拉著了二姐,三郎 牽住了三姐,四郎拉著了四姐,五郎扯住了五姐,六郎抱住了六姐。七個仙女見七個兄弟相貌堂堂 ,一表人才,於是都牽動了思凡之心,一個個害羞地紅著臉垂頭不語。七兄弟一齊前施禮說:“我們因奉養年老多病的雙親,皆未婚娶,還望仙姐成全。剛才的行為粗魯無禮,請神仙姐姐見諒!”七位仙女見七兄弟言詞懇切,又見他們勤勞善良,忠厚老實,並且一個個都體格健美,心下都願意,但又害怕違仙規受到懲罰,都不敢言語。 還是七妹想出了辦法,她說;“我們只要迷惑住天上眾仙,便可留在凡間了!” 六位姐姐忙問有什麼辦法?七妹說:“我們把仙身化成七塊岩石,真身隨七郎到人間變成凡人,男耕女織,夫妻恩愛,不就很好嗎?” 六個姐姐都答答地點頭表示同意。七兄弟都很感動。於是,七個仙女施用仙術,只見仙霧起處,七塊岩石突兀而立;霎時間,七位少女便笑嘻嘻地站在七兄弟的面前了。 那七塊岩石十分俊俏挺秀。人們說:岩頂上蔥蘢的樹木原是七仙女的秀髮;光潔的石身是七仙女的玉體;那下半部的許多皺摺,就是七仙女遮體的蓮花裙!民間還傳說 ,那愛好撒嬌的七妹,臨變之前用左腳踢了七郎一腳,假裝生氣的說:“都是你害的!”她這一踢,就把岸邊的岩石踢了一個洞呢!

七仙泉

七仙女七仙泉
在江門市里村所在地柏仁學校對面的山腳下,有一股清涼甘甜的泉水,名叫七仙泉,招引不少市民前來汲水。原來,此處地名叫石牛坑,水源是從一塊酷似牛的巨石縫裡流出來的,巨石底下有七個泉孔冒水,以前曾叫七孔泉。

為何石縫泉眼又變成井了呢?傳說很久以前的一天,風雨交加,一聲炸雷將巨石打爛,里村人只好把泉眼築成井,世代以此井泉水飲用生活。

說起七仙泉的來歷,還有一個故事呢。據說石牛坑七仙泉上的那塊巨石,是牛魔王的化身呢。

傳說當年孫悟空唐僧去西天取經,途中與牛魔王打鬥起來,戰了七七四十九天,牛魔王敗下陣來,被孫悟空一棒打下天空,摔到地上變成一塊大石牛正好蓋在這個泉眼上,此石牛為了讓甘泉滋潤自己,不讓泉水流出來,妄圖吸盡天地靈氣,恢復原身。下游的農田因此而乾涸,農民顆粒無收,紛紛遷徙外地。

一日,天上的七位仙女下凡遊覽。路過石牛坑時,只見上游綠樹青山,而下游卻一片荒涼,草木不生。七姐妹好生奇怪,召見土地神問道:記得這裡原來有一個由泉水流出聚成的清沏的湖水,我們曾來此遊玩,今日怎么變成如此荒涼?土地神告訴七仙女,是石牛精霸占了水源,是石牛精的自私造成了田地乾涸。

七姐妹聞說大怒:“蠻牛如此塗炭生靈,觸犯天條,定要嚴懲。”她們找到石牛精,要它放開泉眼,石牛精置之不理。七姐妹怒從心生,狠狠鞭打石牛,石牛企圖逃跑,七仙女團團圍住,各拋裙帶套住石牛,使它動彈不得。最後石牛被鞭打得裂開,泉水流了出來。七姐妹割斷了套在石牛上的裙帶,七條裙帶變成了七股清泉從石縫中冒出。從此,人們稱它為七仙泉。

自此以後,石牛坑又形成一泓湖水,山清水秀,田肥物茂,人丁興旺,一派世外桃源景象,七仙女經常來此遊玩戲水。

《天仙配》

七仙泉《天仙配》
《天仙配》為安慶黃梅戲戲曲傳統經典劇目。董永賣身葬父,王母第七女(七仙女)深為同情,私自下凡,與董結為夫婦。一百日後,玉帝逼迫七仙女返回天庭,夫妻在槐樹下忍痛分別。董永行孝故事在魏晉時已見於曹植《靈芝篇》和乾寶《搜神記》。戲曲或名《織錦記》、《百日緣》、《槐蔭樹》。黃梅戲整理本較有影響。

由來和影響

董永行孝的故事最早見於東晉乾寶(?~336)編撰的中國古代志怪小說集《搜神記》和東漢末年武梁祠石刻畫像。明代青陽腔《織錦記》又豐富了變文和話本的描寫,對後世戲曲有很大影響。

黃梅戲經典劇目《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由劇作家陸洪非根據老藝人胡玉庭之口述改編而成。故事大意是:董永為葬父而賣身在傅員外家為奴。七仙女(王母之第七女)同情董永,下凡結親。百日後,玉帝差兵逼七仙女返回天庭,天地間的美滿姻緣活生生拆散。

改編本成功地刻畫了七仙女的反抗性格。1954年,該劇參加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獲優秀演出獎、劇本獎、道演獎、音樂獎,飾七仙女的嚴鳳英、飾董永的王少舫獲演員一等獎。據此劇拍攝之影片獲1949--1955年優秀影片獎。

也許,這個故事有一天會被人遺忘或不感興趣,但是,那段膾炙人口的“滿工對唱”絕對是永恆的鏇律,永遠不會消失於時空之中。多少年來,《天仙配》似乎就是黃梅戲的代稱,對一台劇目而言,這真是驕傲,而對一個劇種而言,悲哀是注定的。

同名電影介紹:1955年底,由桑弧執筆改編劇本,石揮導演,嚴鳳英、王少舫主演的影片《天仙配》攝製完成。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

安慶黃梅戲《天仙配》的巨大成功,引發了香港數十年黃梅戲電影的經久不衰!《天仙配》是黃梅戲發展歷程中的一座豐碑,影響遍及海內外。它為人們留下的眾多精彩唱段至今還為人們所深愛。

影片於一九五七年獲文化部優秀舞台藝術片二等獎。

《天仙配》是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它寄託著下層勞動人民對自由純真愛情的嚮往。影片系根據同名黃梅戲改編,劇本改編桑弧,主演是在戲曲界享有盛名的黃梅戲演員嚴風英、王少舫。嚴鳳英創造的七仙女形象,既是天上神仙,又是人間村姑,既熱情大膽,又勤勞智慧;嚴鳳英尤其把是把七仙女對董永誠摯的愛情,表現得十分深沉動人。王少舫塑造的董永形象,樸實、敦厚、可親。這兩個形象,富有濃郁的人情味與強烈的真實感,雖系神話,實際上是現實生活中美好人物精神的折射.是勞動人民審美理想的體現。影片上映後,同樣受到海內外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據1958年底統計,僅祖國大陸的觀眾就多達一億四千萬人次之多,創造了當時票房的最高紀錄。《天仙配》在香港、南洋一帶上映時,同樣盛況空前。六十年代初,香港邵氏公司拍的黃梅戲影片《梁山伯與祝英台》台灣上演,風靡了無數觀眾,創下了空前賣座記錄,而這部影片是從1954年“上影”攝製的越劇戲曲彩色片《梁山伯與祝英台》移植的。

其實現在最流行的是《天仙配》這首夫妻對唱的黃梅戲。

劇情介紹:

人間:董永家貧,父亡,賣身為奴,得資葬父。

天上:王母七個女兒戲於鵲橋,窺視人間。 

七女厭惡天宮歲月之淒清,對董永由同情而至鍾情,乃不顧森嚴天規,隻身奔向人間。槐蔭樹下路遇董永,傾訴衷曲,二人遂結伉儷。 

僱主傅員外以董永新婚不符契約為由,要挾七女須於一夜之間織成錦絹十匹,成則工期縮短,不成則加倍。七女邀眾姐助而成之,三年苦役遂改百日。

工滿,歸程中,夫妻正嚮往未來,憧憬幸福,忽聞玉帝旨意,令七女即刻回宮,否則禍及董永,七女無奈,忍痛泣別,別時誓言:“不怕你天規重重活拆散,我與你天上人間心一條”。

最新電影

電影名:《七仙女》

外文片名:

A Maid from Heaven

Seven Immortal Women

類型:黃梅調/故事片

國家/地區:中國香港

對白語言:國語對白

片長:107分鐘

上映日期:1963年12月11日

出品人:邵逸夫

監製:邵逸夫

編劇:李翰祥

導演:嚴俊 何夢華 陳一新

主演:凌波 方盈 潘迎紫 夏儀秋

電影簡介:

王母七名女兒本在天庭生活,一天她們偷看凡間,七公主對賣身葬父的孝子董永生情,於是偷偷下凡。在橋畔攔董去路,要與他結成夫婦,董不肯,推說若槐蔭樹開口做媒方願成事。七公主遂請土地公公做證,又真箇令槐蔭樹開口,董永信是天意。當天與她拜堂成親,董永賣身傅員外家做家奴三年,但傅員外卻不肯讓董永妻住其家。七公主遂與他打賭,若她能在一夜間編織錦十匹,董永三年苦工得減為百日,否則便多做三年。是夜七公主請六位姐姐下凡助她織布,贏了傅員外。百日後二人返鄉,欲過平凡夫妻生活,途中董永得悉妻子懷孕,卻驚見天神下凡要把她帶返天庭。這時他才知道妻子乃王母之七女兒,下凡與他偷訂終生,天神表示玉帝下旨,若七公主不重返天庭,董永即會五雷轟頂。七公主無奈含淚隨天神離開,剩下題在槐樹上的詩句,告知董永明年瓜熟蒂落之際,便會送回孩兒。

這部邵氏版《七仙女》原本由李翰祥執導,拍攝中途李翰祥突然脫離邵氏到台灣另組國聯影片公司。李翰祥動用大堆頭明星拍《七仙女》,邵氏不甘示弱,沿用李翰祥留下的劇本拍同名同戲,在向法庭申請禁制令的同時,將十個攝影棚都搭了同一部戲的布景,由陳一新和何夢華聯合導演繼續拍攝,亞洲影后凌波反串男角與方盈合演情侶,造成競拍局面。影片中「瑤池仙境」的布景由嚴俊、陳一新、何夢華、胡金銓聯合設計。1963年12月,兩部《七仙女》在台灣同時上映,但李版因只有江青,鈕芳雨擔綱,氣勢較邵氏版為弱而票房落敗。而李版《七仙女》要等官非和解才在香港上映。

神話人物(一)

八仙過海,七仙女下凡,天神佛祖……從小時候起,這一個個絢麗而奇幻的故事伴隨我們長大,裡面的人物也深深地鐫刻在了我們的心裡,還記得大鬧東海的哪吒嗎?還記得在湘水邊哭泣的娥皇女英嗎?讓我們一起重溫記憶中那些活靈活現的人物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