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姑

七星姑

客家啟蒙類童謠,多半是將相互關聯的事物,通過生動的句子把它們串起來,讓孩子們認識事物名稱的同時,了解到事物之間的關係。也就是說,不但進行知識的教育,更側重於智力素質的培養。

《七星姑》

七星姑,七姐妹,
..

夜夜下來摘韭菜。
韭菜冇開花,摘吊瓜。
吊瓜冇結子,捉拐子。
拐子跳落窿,捉蝦公。
蝦公溜溜走,喊黃狗。
黃狗你莫吠,快快去踏碓

注釋:

1.梅州客家童謠。
2.七星姑:又多作“七仙姑”、“七仙姐”、“七仙女”,指神話傳說中玉皇大帝與王母娘娘的七個女兒。在《西遊記》里七仙女的名字分別是:紅衣仙女、青衣仙女素衣仙女皂衣仙女紫衣仙女黃衣仙女綠衣仙女。在影視劇《歡天喜地七仙女》中七仙女分別叫做紅兒、橙兒、黃兒、綠兒、青兒、藍兒、紫兒。傳說最小的七姐最心靈手巧,且心地十分善良。牛郎織女、天仙配故事中的仙女,正是第七個仙姐。
3.吊瓜:一種形似葫蘆瓜的瓜果。具有健胃潤肺、化痰、散結、滑腸等作用,主治痰熱咳血、胸悶、消瀉和便秘等症。
4.拐子:客語對青蛙的俗稱。窿:國語讀音為lóng,客語讀音lòng,指地洞、坑道。蝦公:蝦。
5.吠:狗叫。國語讀音fèi,客語讀作puai4。
6.碓:一種舂米器具。國語讀音duì,客語讀作duai4。

賞析:

客家地區多建有七仙廟、七聖宮,裡面所供奉、祭祀的多半是七星姑。明朗的星空下,北斗七星散發著熠熠光輝,在孩子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然而,令他們更加痴迷的是,她們不是一般的星辰,而是七仙的化身。
年年七月七,是中華民族的七夕節。客家女子素有七夕夜拜七星、乞巧的風俗,七仙拜得多,自然心靈手巧,越來越聰慧,越來越貌美。對於客家賴子,則是七仙的善良、能幹最讓他們心動,無不想做牛郎、董永。因此,千百年來,七星姑都那么神聖,那么令人神往。童謠《七星姑》透過兒童的視野,展現出一派非常舒適的田園風光。星光之下,七姐妹結伴來割自家的韭菜,沾染了仙氣的韭菜越割越鬱鬱蔥蔥。秋天未到,韭菜花未開,然夏秋之際,吊瓜卻開始成熟了。吊瓜的下面,三三兩兩的青蛙棲息在那裡,時而捕食著白翼仔、蚱蜢等害蟲,時而呱瓜呱地和鳴一番。池塘里、溪流中,河蝦趁著夜色“溜溜走”,或搬家,或覓食去,惹得好管閒事的黃狗狂吠不已。這時,嬉戲中的孩子看見一隻只河蝦爬行在水邊、路旁,十分欣喜,趕忙喝住黃狗不要再叫,以便孩子們捉蝦。只有在傳統農業社會,才能領略到這樣一番風趣。
客家啟蒙類童謠,多半是將相互關聯的事物,通過生動的句子把它們串起來,讓孩子們認識事物名稱的同時,了解到事物之間的關係。也就是說,不但進行知識的教育,更側重於智力素質的培養。
客家童謠為了流暢描述事物、表達情感的需要,往往兩句一韻,韻腳轉過來又轉過去,非常活潑,毫無拘束。有時候,一首童謠的韻腳轉來轉去,最後又轉回到起興首句的韻腳中去。《七星姑》便是這樣一個例子,首句“妹”,客語讀作muai2,第二句“菜”,客語讀作cuai2,最後一句韻腳為duai4。
台灣客家《七星姑》版本則側重於敘事,主要講述的內容是客家童謠中常見的“嫁滿姨”。“七星姑,七姊妹,打開園門偷摘菜。摘一皮,留一皮,留到過年嫁滿姨。莫嫁上,莫嫁下,嫁到河邊老屋家。廳下掃淨來淋酒,禾埕掃淨來騎馬。一騎騎到大樹下,樹下井水好泡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