賁門癌

賁門癌

賁門癌(benmenai)是發生在胃賁門部,也就是食管胃交界線下約2cm範圍內的腺癌。它是胃癌的特殊類型,應和食管下段癌區分。但是它又與其他部位的胃癌不同,具有自己的解剖學組織學特性和臨床表現,獨特的診斷和治療方法以及較差的外科治療效果。在我國,賁門癌的死亡率和發病率在各類惡性腫瘤中位居前列。有資料表明,賁門癌的死亡率約占總死亡率的12%左右。而在河南的鶴壁市郊、林州市等食管癌高發地區,賁門癌引起的死亡達居民總死亡原因的20%。選用具有防癌抗癌作用的藥物和食物組成藥膳,具有營養強身,扶正抗癌的特殊功效。中醫食療對賁門癌的防治具有其獨特要求。

基本信息

病因

賁門腫瘤的病因至今尚待查證,但臨床反映其與飲食因素、環境因素、遺傳因素以及幽門螺桿菌感染等有密切關聯。

1、亞硝胺化合物存在於某些食物、蔬菜和飲水中。
2、黴菌的致癌作用霉變食物可誘發賁門癌貨鱗癌,從這些食物中可分離出白地霉、黃霉、根霉及芽枝霉等均能誘發動物腫瘤,這類黴菌與亞硝胺有促癌的協同作用。
3、微量元素人體外環境中鉬、銅、鋅、鎳的含量偏低容易誘發賁門癌。
4、飲食習慣食物的物理性刺激如熱、拉、粗、硬、吸菸、飲酒以及營養缺失等都與賁門癌的發生有關。
5、遺傳易感性。
6、部分慢性疾病,如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胃黏膜等上皮細胞化生及胃黏膜上皮異型增生等病變也會導致腫瘤的發生。

7、已查明可誘發賁門腫瘤的亞硝胺類有20多種,這些物質存在於某些食物、蔬菜和飲水中。如河南省林縣等地居民習慣吃的酸菜中,亞硝鹽含量就嚴重超標。

鑑別診斷

賁門癌賁門癌
賁門癌的鑑別診斷包括賁門痙攣(賁門失弛緩症)、食管下段慢性炎症導致的狹窄,以及賁門部消化潰瘍等。賁門痙攣病例的臨床特點是年輕、病史長、吞咽困難病史長,但仍能保持中等的健康狀況。X線食管造影可見對稱光滑的賁門上方漏斗形狹窄及其近側段食管高度擴張。
下段食管炎常伴隨有裂孔疝及胃液反流,病人有長期燒心反酸史,體態多矮胖,炎症時間長引發瘢痕狹窄,出現吞咽障礙X線鋇餐表現下段食管賁門狹窄,黏膜可以不整,食管鏡檢查見到炎症肉芽和瘢痕,肉眼有時與癌不易區分。反覆多點活檢如一直為陰性結果,可以確診。
脫落細胞學診斷賁門癌的陽性率比食管癌低,這也是賁門的圓錐形解剖特點造成球囊不易接觸腫瘤所致,改用較大球囊後診斷率有所提高。X線鋇造影是診斷賁門癌的主要手段。早期表現為細微的黏膜改變,小的潰瘍龕影以及不太明顯而恆定存在的充盈缺損。在早期病例中必須行纖維胃鏡檢查合併塗刷細胞學及活檢病理,始能確診。晚期病例X線所見明確,包括軟組織影、黏膜破壞潰瘍龕影、充盈缺損、賁門通道扭曲狹窄、下段食管受侵、以及胃底大小彎胃體皆有浸潤胃壁發僵胃體積縮小。
具體需要鑑別診斷的疾病如下
(一)肝左葉腫大
肝左葉之正常差異彼大,其腫大表現形式大致可有三種:
1、肝左葉腫大,於x線攝片中可見賁門胄底內側形成類似軟組織塊影,最為常見,易於識別。在進行x線透視檢查時,鏇轉患者至左前斜位時,腫塊影縮小,乃至消失。且肝左葉雖大,但其外上方的肝左葉緣組織最薄,因此於x線片上所見之軟組織影越靠外上州越淡薄。
2、肝左葉向後增大,包繞腹段食管,可致食管腔狹窄,呈輕度向內之弧形,有吞咽困難之症狀,但食管鋇餐檢查時,食管黏膜完整,管壁仍可擴張。
3、極少患者為肝左葉腫大,壓迫賁門下區,致賁門位於肝左葉與膈肌之間,即所謂間位賁門。
(二)賁門戔弛緩症
癌腫患者可表現似賁門失弛緩症,臨床上可根據病史、年齡、狹窄段位膈上或膈下、食管擴張之程度、腹段食營是擴張或延長等進行鑑別。應注意者,於臨床及x線尚未排除器質性病變之前,不能草率下賁門失弛緩症之診斷,最後之確診必須依賴於食管鏡及病理活檢。
(三)食管下段及胃底靜脈曲張
腫瘤型靜脈曲張於x線片上可極似癌,某些食管癌之類型,特別是鱗癌可沿食管向上及向下蔓延面呈現大小不等之息肉樣負影,千x線檢查時酷似靜脈曲張扭曲之黏膜。因此直根據臨床病史、肝脾腫大情況及短期鋇餐造影複查等予以鑑別,必要時亦可進行食管鏡檢查以最後確診之。
(四)胰腺腫瘤
由於胰腺的解剖部位,特別是胰尾在胃底之後外側.因此胰尾腫瘤常可侵犯食管下端、賁門,甚至可向胃底浸潤,故應作B型超音波檢查及食管鏡和病理活檢加以鑑別。
(五)食管裂孔疝
由於胃黏膜疝入食管所致的胃底賁門處黏膜增寬紊亂,常易造成x線檢查時鑑別上的困難,有時部分食管裂孔疝患肯可合併癌腫,故檢查時應儘可能利用x線鋇餐造影仔細規察胃黏膜本身之特徵和在改變體位時所出現的粘脫改變情況,以及有無鋇劑返流之現象等進行鑑別。
(六)賁門息內
良性腫瘤如息肉等可於食管鎖餐造影時形成賁門處的局限性克盈缺損,但無黏膜破壞,附近管壁柔軟,並應進行食管鏡和病理活檢核實.
(七)賁門憩室
賁門憩室一般均易發生於賁門側壁或後壁,如發生憩室炎症時x線檢查時可不顯影,或炎症累及腹段食管可導致痙攣,極易誤診為賁門癌,應引起警惕。
(八)賁門胃底局限性黏膜肥厚
常可誤診為賁門癌,應仔細依賴x線多軸透視,檢查黏膜有無中斷現象及進行食管鏡檢查與病理活檢以鑑別之。
(九)高位或間位結腸
常可壓迫賁門胃底,或因伴有結腸癌而誤診為賁門癌。鑑別要點為於x線檢查中注意橫向環形結腸袋黏膜,即可避免誤診。
(十)脾臟腫大
腫大的脾臟可造成胃體及胃大彎壓跡,甚至內移,尤其是遊走脾患者,脾臟遊走至賁門胃底內側或者後面,可造成食管x線造影時局部呈息肉樣或結節樣充盈缺損。鑑別方法可加作氣腹造影確診之。
此外,在鑑別滲斷中尚需注意與左膈下膿腫、左膈肌腫瘤、環狀肌局限性增厚、食管套疊、高位腹主動脈瘤壓迫胃底賁門等情況相鑑別。

(十一)

X線鋇造影是診斷賁門腫瘤的主要手段。早期患者必須行纖維胃鏡檢查合併塗刷細胞學及活檢病理,方可得以確診。晚期患者X線檢查,則可清晰反映腫瘤的症狀和浸潤範圍。

臨床表現

臨床常把賁門腫瘤同胃腫瘤或食管腫瘤混在一起。早期患者基本無明顯不適,隨病情發展及腫瘤範圍的擴大,逐漸開始出現異常感覺。但這種感覺仍不會影響到生活起居,所以不易引起患者警覺。賁門腫瘤的早期症狀為:

1、出血,食管癌、賁門癌患者有時也會嘔血或便血,賁門癌的腫瘤可浸潤大血管而發生致命的大出血。這也是多見的患有賁門癌的臨床表現。
2、疼痛,胸骨後或背部肩胛區持續性鈍疼,表示賁門癌的癌外侵,引起食管周圍縱隔炎,賁門癌的臨床表現可引起的疼痛可以發生在上腹部,手術切除可能性小,要注意賁門癌的腫瘤有穿孔的可能。
3、梗阻,賁門癌患者還有持續吐粘液,這是由於食管癌的浸潤和炎症反射性地引起食管腺和唾液腺分泌增加所致,粘液積存於食管內可以返流,引起嗆咳、甚至發生吸入性肺炎。因此,這也是屬於患有賁門癌的臨床表現之一。
4、吞咽困難,是賁門癌的臨床表現中較為典型症狀,一般出現此賁門癌的症狀說明腫瘤已侵及食管周徑三分之二以上,常伴有食管周圍組織浸潤和淋巴結轉移,總趨勢是進行性加重,呈持續性。

5、體重下降、消瘦。患者因進食困難,營養日趨低下,身體消瘦,腫瘤廣泛轉移後會出現厭食症狀。

6、聲音嘶啞。常是腫瘤直接侵犯或轉移淋巴結壓迫喉返神經所引起。

7、梗阻,由於賁門腫瘤浸潤和炎症反射性引起食管腺和唾液腺分泌增加,

8、初期症狀:①胸骨後脹悶或輕微疼痛。這種症狀並非持續發生,而是間歇性或在勞累後及快速進食時加重;②吞咽食物時的異物感;③吞食停滯或頓挫感;④胸部脹悶或緊縮感,且常伴有咽喉部乾燥感;⑤心窩部、劍突下或上腹部飽脹和輕痛,以進乾食時較為明顯,但也並非每次都會發生而呈間歇性。
9、中期症狀:介於早期症狀和晚期症狀之間,呈進行性發展。有中度惡病質,貧血、水腫、全身衰竭,肝、肺、腦等重要器官轉移及腹腔、盆腔轉移,引起盆血、腹水蔌血性腹水,肝功能衰竭,昏迷,消化道梗阻等。
10、惡化時期的症狀:中晚期病人可見貧血、低血漿蛋白、消瘦甚至脫水。如果腹部出現包塊、肝大、腹水征、盆腔腫物(肛門指診),都系不適於手術的象徵。晚期病例除了吞咽困難,還可出現上腹和腰背的持續隱痛,表明癌瘤已累及胰腺等腹膜後組織,是為手術的禁忌證。除了食道癌的症狀之外,還有賁門癌的全部症狀如下:①咽下障礙(喝水時也會);②上腹部有沉重感;③胃部會痛;④噁心、嘔吐;⑤人逐漸消瘦。
併發症
多數是食管癌的併發症及壓迫症狀。如腫瘤侵及相鄰器官,可以發生食管氣管瘺、縱隔膿腫、肺炎、肺膿腫及主動脈穿孔大出血等。當轉移淋巴結壓迫氣管引起呼吸困難,壓迫喉返神經引起聲音嘶啞,壓迫膈神經可引起膈肌矛盾運動。

轉移擴散

賁門癌賁門癌
1、直接浸潤漫延波及食管下端胃的其他部分,如裂孔部膈肌、肝左葉肝胃韌帶胰尾脾門、脾以及其他腹膜後結構。
2、淋巴道轉移如轉移到賁門壁內,尤其是黏膜下和漿膜下層有豐富的淋巴網食管淋巴網交通,匯集而成壁外淋巴管,向上引流縱隔,向下引流腹腔叢,最後進入胸導管。有作者提出賁門的3條淋巴引流系統:
①升乾,沿食管壁上行至縱隔;
②右乾,從胃小彎沿胃左血管和賁門食管支到腹腔動脈旁;
③左乾,向後壁沿大彎到胰上緣和腹膜後。又可分大彎支、後胃支及膈支。各系統沿線皆有淋巴結。屬第一站的是賁門旁(左、右)、下段食管旁及胃小彎淋巴結,第二站有胃左血管旁、脾血管旁及網膜淋巴結。遠處者有腹腔動脈旁、腹主動脈旁、肝門區、縱隔及鎖上淋巴結。
3、血運轉移①經過門靜脈入肝,通過下腔靜脈入體循環;②經器官間靜脈徑路直接入體循環。前者是最常見轉移通路。
4、種植癌細胞可脫落種植到腹膜網膜盆腔等處,可伴發血性腹水。

治療措施

賁門癌賁門癌
(一)賁門癌的手術適應證
迄今為止,手術治療是公認的賁門癌的首選治療。由於其組織學為腺癌粘液腺癌,放射治療幾乎無效,化學治療效果也甚微。賁門癌手術適應證:
①經X線、細胞學及內鏡確診;
②超聲檢查、腹部CT掃描或腹腔鏡檢除外淋巴結、腎上腺網膜、腹膜及盆腔轉移,無腹水;
③一般情況中等以上,無重大心肺或其他臟器合併症。
由於賁門的解剖學特點,與、脾、橫結腸、胰尾、腎上腺小腸膈肌、後腹膜等諸多臟器相鄰,又具有豐富的淋巴引流,向上入縱隔,向下沿大彎及小彎兩條主要通道擴散,還可在胃壁內浸潤,甚至達到全胃,因此一般的消化道造影不可能顯示全部上述各個進程,套用發泡劑雙重對比造影,可以清楚顯示腫塊、軟組織影、黏膜破壞、潰瘍胃壁增厚的範圍等,但X線改變常要比實際情況輕。套用腹部CT,可以了解腫物與周圍器官之關係,但是比較食管的CT所見,賁門癌的陽性發現往往不太肯定,譬如是否侵及胰,往往判斷不正確,CT懷疑有胰尾浸潤而實際並無粘連,CT認為與胰無關聯,但開腹腫瘤與胰浸潤粘連成團。CT有助於發現轉移,但對局部淋巴結轉移的判斷就不太準確。總之,在術前判斷賁門癌之發展程度,估計其切除可能性等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是臨床到目前尚未解決的難題。為了不使病人失去治療機會。腹部B超、CT以及食管胃造影等檢查的陽性發現,除非確證已有廣泛擴散轉移,都應給予探查,爭取切除病變並恢復消化道連續性。
(二)賁門癌的手術途徑及方法
醫科院腫瘤醫院胸外科習慣採用左胸後外側標準開胸切口,經第7肋床或肋間,然後在左膈頂部以食管為軸心作輻射狀切口開腹。此種徑路,對賁門區顯露良好,足以行次全胃切除及胃周及左血管的淋巴結清掃。如需要擴大切除範圍,行全胃或合併切除脾、部分胰等,則可將該切口向前下延到上腹壁,切斷左肋軟骨弓膈肌及腹壁肌肉,很方便地變成胸腹聯合切口,充分顯露上腹部。
在心肺功能儲備低下和高齡病人中,可以採用頸腹二切口非開胸食管內翻撥脫部分胃切除,食管胃頸部吻合術。先開腹探查病變可以切除後,通過胃底或腹段食管開口將食管探條送到頸部,此時頸部食管已經顯露,在準備作吻合部位之下方將食管結紮固定在探條上,切斷上方食管,持續而均勻地牽拉探條,將食管自上而下翻轉拔脫。游離胃常規切除部分胃,大彎剪裁成管狀,經食管床上提入頸與食管吻合,這種手術的缺點是胃切除範圍受限,可以導致胃側切緣不淨有殘餘癌。當縱隔過去有炎症,如淋巴結核而發生粘連時,會使翻轉拔脫遇到困難,拔不動或是撕裂氣管支氣管膜部,發生後一種情況時需立即開胸修補,如事先已經估計拔脫有困難時,最好採用開胸切除的辦法。
對心肺功能不足病人還有一種手術徑路,就是聯合胸骨正中切開和上腹正中切口,術中注意防止雙側胸膜破裂,並將心包自膈面游離,中線切開膈肌達食管裂孔,將心包前提顯露後縱膈,然後常規將賁門癌及下段食管切除,殘胃上提在後縱隔與食管吻合。此種切口顯露後縱隔受一定限制,可以使用食管胃機械吻合器以保證吻合口質量。
常用的手術方法是近側胃次全切除術。適應於賁門部腫瘤體積不大,沿小彎侵延不超過其全長的1/3時。手術具體操作如下:左後外第7肋床或肋間開胸,探查下段食管,然後以裂孔為軸心向左前切開膈肌、探腹,無肝、腹膜轉移或廣泛淋巴結轉移時,沿大彎離斷大網膜、左胃網膜動脈和胃脾韌帶中的胃短動脈,離斷左側膈肌腳,完全顯露下段食管,清除該部位(包括下肺韌帶內)淋巴結。紗布墊開胰體及尾,顯露胃左血管及其附近的淋巴結,仔細清掃淋巴結,結紮切斷胃左血管,離斷肝胃韌帶,近側胃完全游離,在大彎側裁製胃管,如有胃縫合機可節省操作時間。要求切緣距腫瘤邊不<5cm。將胃管順時針鏇轉90°,然後與食管下殘端對端吻合,裡層是全層結節縫合,外層將胃漿肌層向上套疊包繞吻合口約2cm,如望遠鏡狀。吻合前為防止胃口黏膜過長,外翻覆蓋肌層邊影響吻合操作,可先環狀切開胃管口部肌層,此時鬆弛的黏膜由於遠側肌層回縮而如袖狀裸露。充分作黏膜下層止血,齊遠側肌層平面剪除多餘之黏膜,此時胃管口的黏膜正好與肌層相平,吻合時視野十分清晰,有助於嚴密對合。
腫瘤浸潤超過胃小彎長度一半時需行全胃切除,需離斷全部5組胃的血供,全胃切除後縫合十二指腸端,作食管空腸吻合術。最簡單的是食管空腸端側吻合,空腸空腸側側吻合術,或者是Roux-Y食管空腸對端吻合,空腸空腸端側吻合術。作者認為前者操作較簡,空腸血運較後者保存更好。
如腫瘤已侵及胃脾韌帶或胰尾,則可在次全或全胃切除同時行脾、胰尾切除術。注意妥善縫合胰的切斷面,最好再用大網膜覆蓋,以防止發生胰管瘺。
賁門癌手術治療時胃切除範圍一直是有爭議的問題。有主張一律行全胃切除,有的作者主張整塊切除全胃、、胰尾、網膜區域淋巴結取得改進的生存。也有比較次全及全切除術後療效,發現兩者之存活率並無差別,建議僅在腫瘤累及胃體時作全胃切除。還有的作者發現在全胃切除術時預防性脾切除對有脾門淋巴結轉移者並不無益於長期生存,而對無脾門淋巴結轉移病例,未作脾切除的反而存活率高。脾切除組還存在術後感染率高,復發死亡較快等現象。醫科院腫瘤醫院937例報告中,有10例行全胃切除術。其中9例在1年內死亡,1例沒有活過2年。胃次全切除合併切除脾、胰尾者20例。術後死亡2例,有2例存活5年以上(1例6年,另1例8年)。作者同意一些人的觀點,賁門癌由於就診時多數已屬晚期,早已存在淋巴結轉移,根治手術是無助益的。假如腫瘤確實還是局限時,根治手術又無必要。對於局限於賁門部不超過小彎長度的1/3的病變,應行胃次全切除術加區域淋巴結清掃,是比較合適的治療方針。

(三)賁門癌的外科治療近遠期療效
賁門癌的手術療效比食管癌要差。國內三大組切除率73.7%~82.1%,切除死亡率1.7%~2.4%。三大組的5年生存率19.0%~24.0%,10年生存率8.6%~14.3%。
影響賁門癌遠期生存的主要因素為淋巴結有無轉移,腫瘤是否浸潤漿膜以及切除性質(根治或姑息)。賁門癌的國際TNM分期,由於綜合了前兩個可變因素,同樣是預測病人轉歸的有效指標。
(四)殘胃賁門癌
遠側胃部分切除術後殘胃囊發生癌的報告日益增多。其發生率為0.55%~8.9%,其中發生在賁門部的占全部的16.4%~58.5%,殘胃賁門癌在賁門癌中的發生率為1.5%~2.7%。

(五)放射治療

中晚期或不適合手術患者,可採用銥-192腔內近距離放療。賁門腫瘤對放射線不敏感,傳統外放療效果不理想。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出現了近距離後裝放療機,可在計算機技術控制下,通過導管把放射源直接送到病變局部,使病變局部接受較大劑量照射,造成瘤細胞壞死,迅速緩解進食梗阻的症狀,又不傷及周圍正常組織。

(六)賁門癌中醫中藥治療
賁門癌中醫中藥治療配合賁門癌手術治療有著很好的療效。由於賁門癌對放射治療幾乎無效,化學治療效果也不很理想,所以術後採用賁門癌中藥治療在臨床上廣泛套用。
中醫中藥治療不但可以起到減輕賁門癌手術後或化學治療後身體虛弱,還能增強抵抗力。使化療後毒副反應降低。還可以防止腫瘤的復發和轉移,起到了治療腫瘤的目的。
中藥包括中藥飲片、中成藥、中藥製劑有顆粒片劑膠囊口服液、針劑還有外用藥等。給患者用藥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中醫理論依據“辨證論治,扶正祛邪”根據不同時期的表現如脈象、神色、舌苔、體徵等症狀配用不同的藥物來治療。賁門癌的中醫中藥治療主要以扶正培元、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以毒攻毒、軟堅散結、消除腫瘤之功效的藥物入手。根據臨床用藥多次研究認為,中醫藥如益氣藥人參台參黃芪西洋參等可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和殺傷癌細胞的作用。補陰藥北沙參、麥冬、阿膠、天門冬等能減輕放療對機體的的損傷,並能預防和治療癌前病變。抗癌藥半枝蓮三棱莪術白花舌草重樓、烏骨藤等可抑制癌細胞的迅速擴散,起到了殺滅癌細胞的作用。中醫中藥在治療賁門癌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賁門癌中醫以“清熱解毒、扶正祛邪、活血化瘀”的中醫理論為基礎,以賁門癌的病邪入侵機制,發展原理為治療根本,通過抑制癌腫的發展來治療賁門癌。賁門癌中醫治療原理,賁門癌中醫治療與西醫治療不同,中醫通過中藥恢復自身綜合免疫力,促進白細胞、血小板等正常細胞,恢復腫瘤壞死組織,糾正基因缺陷,促使癌細胞轉變為正常細胞。通過活血化瘀、消積散結促使腫瘤壞死因子的產生,可自動識別癌細胞並選擇性的攻殺癌細胞,已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而西醫是通過醫生主動性的清楚癌細胞。

賁門癌中醫中藥治療配合賁門癌手術治療有著很好的療效。由於賁門癌對放射治療幾乎無效,化學治療效果也不很理想,所以術後採用賁門癌中藥治療在臨床上廣泛套用。

中醫中藥治療不但可以起到減輕賁門癌手術後或化學治療後身體虛弱,還能增強抵抗力。使化療後毒副反應降低。還可以防止腫瘤的復發和轉移,起到了治療腫瘤的目的。

賁門癌的中醫中藥治療主要以扶正培元、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以毒攻毒、軟堅散結、消除腫瘤之功效的藥物入手。根據臨床用藥多次研究認為,中醫藥如參威口服液等可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和殺傷癌細胞的作用、又能減輕放療對機體的的損傷,並能預防和治療癌前病變。抗癌藥複方天仙膠囊、白花舌草等可抑制癌細胞的迅速擴散,起到了殺滅癌細胞的作用。中醫中藥在治療賁門癌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賁門癌中醫以“清熱解毒、扶正祛邪、活血化瘀”的中醫理論為基礎,以賁門癌的病邪入侵機制,發展原理為治療根本,通過抑制癌腫的發展來治療賁門癌。
賁門癌中醫治療原理,賁門癌中醫治療與西醫治療不同,中醫通過中藥恢復自身綜合免疫力,促進白細胞、血小板等正常細胞,恢復腫瘤壞死組織,糾正基因缺陷,促使癌細胞轉變為正常細胞。通過活血化瘀、消積散結促使腫瘤壞死因子的產生,可自動識別癌細胞並選擇性的攻殺癌細胞,已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而西醫是通過醫生主動性的清楚癌細胞,對身體有較大的副作用。

免疫治療

動物實驗和臨床實驗顯示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發揮防癌抗癌作用:
1、活化吞噬細胞、自然殺手細胞、傷害性T細胞等免疫細胞,誘導白細胞素,干擾素-γ,腫瘤壞死因子-α等細胞因子的分泌。
2、誘導癌細胞凋亡。
3、與傳統的化學治療藥物(絲裂黴素、卡莫斯丁等)合用,既增加藥效,又減輕化療過程中的毒副作用。
4、與免疫治療藥物(干擾素-α2b)有協同作用。
5、減緩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增加食慾,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臨床表現

賁門癌賁門癌
一、賁門癌早期症狀
早期賁門癌病人缺乏明確的特徵性症狀。上腹部不適、輕度食後飽脹消化不良心窩部隱痛等症狀,都易與消化性潰瘍症狀相混淆,引不起病人的重視,吃些胃藥應付一下。一直到吞咽困難加重始促使病人就醫。賁門癌另一始發症狀是上消化道出血,表現為嘔血或是柏油便。根據出血的嚴重程度或伴隨虛脫休克,或表現重度貧血。此種情況的發生率約占病人的5%。由於缺乏梗噎症狀,此種病人易被誤診為消化性潰瘍出血,由腹部外科醫師手術,術中方始確診。也正是因為多數系急診手術,各方面準備不夠充分,這類病人手術併發症發生率和死亡率都較高,療效不良。晚期病例除了吞咽困難,還可出現上腹和腰背的持續隱痛,表明癌瘤已累及胰腺等腹膜後組織,是為手術的禁忌證。
早期賁門癌病人並無陽性體徵,中晚期病人可見貧血、低血漿蛋白、消瘦甚至脫水。如果腹部出現包塊、肝大、腹水征、盆腔腫物(肛門指診),都系不適於手術的象徵。
二、賁門癌中期症狀
賁門癌的中期症狀介於早期症狀和晚期症狀之間,呈進行性發展。中期賁門癌的常見症狀:有中度惡病質,貧血、水腫、全身衰蠍,肝、肺、腦等重要器官轉移及腹腔、盆腔轉移,引起盆血、腹水蔌血性腹水,肝功能衰竭,昏迷,消化道梗阻等。
三、賁門癌晚期症狀
晚期病例除了吞咽困難,還可出現上腹和腰背的持續隱痛,表明癌瘤已累及胰腺等腹膜後組織,是為手術的禁忌證。此時的賁門癌除了食道癌的症狀之外,還有胃癌的全部症狀如下:
1、咽下障礙(喝水時也會)。
2、上腹部有沉重感。
3、胃部會痛。
4、噁心、嘔吐。
5、人逐漸消瘦。

病理改變

(一)大體分型
1、進展期

胃腸道分型一般沿用Borrman分型,其基本分類的蕈狀、潰瘍Ⅰ型、潰瘍Ⅱ型與浸潤型。我國作者據此對賁門癌分為4型。
①隆起型:腫瘤為邊緣較清晰的向腔內隆起的腫塊,呈菜花結節巨塊息肉狀,可有淺潰瘍;
②局限潰瘍型:腫瘤為深潰瘍,邊緣組織如圍堤狀隆起,切面與正常組織境界清晰;
③浸潤潰瘍型:潰瘍之邊緣不清晰,切面與周圍組織分界不清;
④浸潤型:腫瘤在賁門壁內浸潤生長,受累處均勻增厚,與周圍組織無界限,周圍黏膜常呈放射狀收縮。
大體分型與組織學類型有關,①、②兩型以高分化腺癌和粘液腺癌較多。浸潤潰瘍型中低分化腺癌及粘液腺癌的比例增多。浸潤型則多數是低分化瀰漫型的腺癌或粘液腺癌。外科治療預後以隆起型最好,局限潰瘍型第二,浸潤潰瘍型較差,浸潤型最差。
賁門腺癌的組織學類型主要有二類:腺癌與有明顯粘液分泌的粘液腺癌。此二類又根據分化程度各自分為高分化、低分化和瀰漫型三個亞型。分化程度之高低與手術預後關係密切。除了腺癌粘液腺癌、賁門癌還有一些少見的組織學類型,如腺鱗癌未分化癌類癌(嗜銀細胞癌)以及癌肉瘤等。
2、早期
早期賁門癌大體形態與胃其他部位和食管的早期癌相似。可以簡單分為三型,
①凹陷型:癌瘤部黏膜呈不規則的輕度凹陷,有少數為淺潰瘍,與周圍正常黏膜分界不明確,鏡下分化常較差;
②隆起型:癌變部黏膜增厚粗糙,稍有隆起,部分表現為斑塊、結節或息肉狀,以高分化腺癌占多數;
③隱伏型:病變部黏膜顏色略深,質地略粗,此外大體無明顯改變,經組織學檢查始確診,是3型中比較最早的形態。

(二)賁門癌的組織發生
過去胃癌的組織發生學中,胃潰瘍胃息肉(腺瘤)及慢性萎縮性胃炎皆被認為是胃癌的癌前期病變。近年的研究發現上述幾種情況發生癌變的機會很小。特別是在賁門部這三種情況比胃的其他部分更少發生。所以顯然與賁門癌的組織發生關係不大。
目前比較被承認的觀點是賁門癌起源於賁門腺的頸部幹細胞,因有多方向分化的潛能,可以形成具有賁門或腺上皮特點的腺癌。多數賁門癌的光鏡、電鏡和組化研究發現是混合型,是該觀點的有力支持,不典型增生是賁門癌的癌前病變,它也是在上述與賁門癌發病有關的潰瘍息肉萎縮性胃炎共有的關鍵病理過程。當他們發生不典型增生的改變時才可能癌變,其中結腸型化生多數具有不典型增生的性質。

x線表現

賁門區處於與胃體連線部的內後方,因有肋骨為其遮蔽,故無從作壓近法檢查;再則胃底黏膜皺襞走行縱橫交錯,其排列缺乏規律性,又因該區一般見不到蠕動,難以象其他部位那樣可憑觀察動態變化來判定局部胃壁有否僵硬表現。上術數點不利因素給X線檢查帶來一定困難,故需充分套用氣鋇雙對比法。除取直立位外,作其他不同體們、不同角度觀察並攝取多軸噗片甚為重要。賁門癌形成軟組織塊影后,在胃泡氣體的襯托下,大都顯示出境界較銳利而不規則的輪廓。如再預塗上一層薄鋇,則可色畫出癌腫表面黏膜遭受破壞之細節或潰瘍龕影,這種龕影一般較淺小。細緻觀察賁門開放與收縮情況,密切注意鋇劑通過食管-胃環,即所謂“喇叭口”的變化,對發現病變尤為重要。“喇叭口”出現缺損及發生異常轉向,鋇劑通過出現分流現象,或失去正常噴射而呈滴流狀,都提示有占位病變存在之可能。若賁門上方有腫塊,鋇劑將被推移向內下方流注;賁門下方出現腫塊,則鋇劑折角而流,可構成“7”字征,如腫塊位於賁門口而偏後壁,則會發生分流徵象或似水流之衝擊礁石出現濺潑現象。癌腫累及胃體和胃體上部,則可導致胃穹窿變形或縮小以及賁門下區的局部胃壁變僵。藉助手法向上推擠胃體下部,每可觀察到在該區出現軟硬邊緣的截然分界而形成之切跡樣改變。賁門癌如向上蔓延而累及下端食管,可使後者發生浸潤性環狀狹窄,此亦是確立診斷的依據之一。

診斷

賁門癌診斷在臨床上主要有X線鋇餐造影檢查,內腔鏡檢查,B超檢查,CT檢查等幾種常用的診斷方法,其中X線鋇餐造影檢查是賁門癌重要診斷方法。
一.X線鋇餐造影檢查:X線鋇餐造影檢查是賁門癌重要診斷方法。早期表現為細微的黏膜改變,可以發現潰瘍龕影以及不很明顯的充盈缺損。晚期賁門癌X線觀察非常明確,包括軟組織影、潰瘍、充盈缺損、黏膜破壞、龕影、下段食管受侵、賁門通道扭曲狹窄、以及胃底大小彎胃體都有浸潤胃壁發僵胃體積縮小。在早期X線鋇餐造影檢查中必須進行纖維胃鏡檢查合併塗刷細胞學及活檢病理才能很好確診。
二.內腔鏡檢查:纖維食管鏡或胃鏡均可以作為診斷賁門癌的重要的檢查方法。可以了解病灶發生的部位、長度、食管狹窄程度等的診斷。賁門癌沒有明確確診時應在短期內做內腔鏡複查。
三、B超檢查:賁門部B超檢查可以發現賁門癌的位置、形態、大小、與周圍組織關係以及癌腫侵潤食管深度及附近淋巴結是否腫大能顯示清楚,有助於賁門癌和食管癌的早期診斷。
四、CT檢查:賁門癌的CT檢查能夠了解賁門部與食管及周圍臟器的關係。腫瘤侵潤的情況、大小、部位、食管壁的增厚,上段食管擴張,淋巴結及遠處臟器轉移等情況。有利於賁門癌與食管癌的診斷和鑑別診斷。
五、細胞學檢查:細胞學檢查又稱拉網細胞學檢查;賁門癌的細胞學檢查的陽性率低於食管癌。對具有反覆使用鋇餐透視及纖維鏡檢查未能發現病灶或有可疑病灶而未能確診者,進行拉網細胞學檢查,能提高檢出率,拉網細胞學檢可為診斷提供很好的依據。

併發症

多數是食管癌的併發症及壓迫症狀。賁門癌如腫瘤侵及相鄰器官,可以發生食管氣管瘺、縱隔膿腫、肺炎、肺膿腫及主動脈穿孔大出血等。當轉移淋巴結壓迫氣管引起呼吸困難,壓迫喉返神經引起聲音嘶啞,壓迫膈神經可引起膈肌矛盾運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