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醫學院神奇民族醫藥學院

貴陽醫學院神奇民族醫藥學院

貴陽醫學院神奇民族醫藥學院是2004年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由貴陽醫學院與貴州神奇集團按新機制,新模式聯合舉辦的普通高等本科全日制獨立學院,國標代碼為13676。學院以貴陽醫學院的優勢學科為基礎,依託於校本部雄厚的師資力量、良好的辦學條件,由貴陽醫學院統一教學、統一管理,旨在培養基礎紮實、素質過硬的新時期高級醫藥複合型人才。學院面向全國部份省、市、區招生,學生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的發放按教育部有關獨立學院的規定執行。

基本信息

學院概況

學院簡介

貴陽醫學院神奇民族醫藥學院占地面積768.5畝,教學行政用房總面積182,729平方米,教室面積28,040平方米,學生宿舍總面積56,521平方米,運動場地總面積43,345平方米。 圖書館建築面積16,204平方米,是衛生部和省衛生廳指定的貴州省醫學信息中心和全國醫學信息三級中心,除提供醫學信息服務外,還承擔醫學文獻檢索教學和全省衛生科研課題的查新檢索工作。
學校現設定有12個教學單位,另有直管附屬醫院2所,非直管附屬醫院6所,非直管臨床醫學院1所,教學醫院13所,實習醫院15所,其它專業實習單位12個。
貴陽醫學院神奇民族醫藥學院現設有20個本科專業及方向,另有6個專科及高職專業。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病原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內科學(血液病)共6個省級重點學科。其中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作為1993年批准的我省第一批省級重點學科,於2001年在省級評估中獲省級優秀重點學科。
研究生教育始於1981年,先後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批准為“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單位、“向在職人員以研究生畢業同等學力授予碩士學位”單位、開展“臨床醫學專業學位”試點工作單位、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學科於2003年9月批准成為學院第一個博士學位授權點。學院有23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05年,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十次學位授權審核工作中,學院有4個二級學科申報碩士學位授權點並已通過了貴州省學位委員會評審,已報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待批。
主辦學校貴陽醫學院成立於1938年3月1日,原名“國立貴陽醫學院”,是隸屬於教育部的我國最早的九所國立高等醫學院校之一。1950年12月24日根據國家統一規定更名為“貴陽醫學院”,劃歸貴州省政府管理。首任院長是我國著名熱帶病學家李宗恩博士。建院初期學校教學設定和管理沿襲歐美體制,同時由於正逢抗日戰爭,曾有大批國內知名醫學專家雲集學院執教,如生物學家林紹文、生物化學家湯佩松、病理學家侯寶璋、外科學專家沈克非、傳染病學專家王季午等。這些老一輩專家出色的教學科研工作和忘我工作的精神奠定了該院最早的辦學基礎,開創和形成了該院嚴謹辦學、嚴格訓練、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和學風。
六十七年來,貴醫人始終銘記李宗恩院長提出的“誠於己,忠於群,敬往思來”的校訓,追求真理、實事求是、博採眾長、服務地方、勵精圖治、團結拼搏,走過了創建於抗日高潮、紮根於貴州沃土、成長於建國之後、發展於改革開放的年代、壯大於邁向新世紀的歷史軌跡,已累計為國家培養了六十一屆3萬多名合格的醫學本、專科生和二十四屆900餘名碩士研究生。截止到2005年7月31日,全日制在校生總數為8236人,其中碩士研究生691人,博士研究生5人。

學校規模

學院現有在校生5300人,為辦學達到8000人以上的規模,學院已制定了“2011—2015年發展規劃[1]”。在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了學院的辦學指導思想,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努力為貴州經濟社會建設,文化事業發展服務,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學校現設定有12個教學單位,另有直管附屬醫院2所,非直管附屬醫院6所,非直管臨床醫學院1所,教學醫院13所,實習醫院15所,其它專業實習單位12個。
學院依據貴州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依託貴陽醫學院母體學校的優勢學科設定了臨床醫學、護理學、藥學、麻醉學、醫學檢驗、醫學影像學、口腔醫學、醫事法律、醫事英語9個醫學類本科專業[2],依託貴州神奇集團的校企結合,向教育主管部門申報了酒店管理、市場行銷、工商管理專業。學院將建成以醫為主,向文、經、法、管專業方向發展的綜合性大學。

師資隊伍

學校現有在編職工2447人,其中,正高204人,副高436人。有博士126人,碩士418人。形成了一支學術水平較高、年齡梯隊結構較合理,能適應不同層次教學、醫療、科研工作需要的良好師資隊伍。全院現有30多人擔任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民主黨派中央委員、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省級民主黨派負責人;有2人榮獲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38人享受國務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貼;30餘人次被評為國家級優秀教師、省級教學名師、優秀科技工作者;12人被評為貴州省省管專家、跨世紀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和“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2位教授被評為“貴州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3位教授被聘為教育部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組織機構

學院辦公室黨委辦公室計畫財務處 人力資源部 教務處
學生處(學工部)設備處圖書館工程處總務處 醫務室網路與教育技術中心

學校領導

董事長:張芝庭副董事長、院長:羅俊董事、書記:胡繼躍董事:張濤濤董事、高級顧問:梁煒董事:羅鵬董事、副院長:夏宇波副院長:王曉昕

辦學理念

學院始終銘記李宗恩院長提出的“誠於己,忠於群,敬往思來”的校訓,秉承“文化建校、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科研興校”的辦學理念,追求真理、實事求是、博採眾長、服務地方、勵精圖治、團結拼搏,走過了創建於抗日高潮、紮根於貴州沃土、成長於建國之後、發展於改革開放的年代、壯大於邁向新世紀的歷史軌跡,已累計為國家培養了3萬餘名本、專科生和1800餘名碩士研究生,為貴州乃至全國的醫藥衛生事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院系設定

護理系 護理學 護理(幼兒保育) 護理(老年服務與管理) 食品衛生與營養學
臨床醫學系 臨床醫學 臨床醫學(臨床病理檢驗) 口腔醫學系 口腔醫學
藥學系 藥學 藥學(藥品行銷) 麻醉系 麻醉學
醫學檢驗系 醫學檢驗技術 醫學影像系 醫學影像技術
社會科學部(法律系 法學(醫事法律 公共事業管理(衛生事業管理 公共事業管理(健康事業管理) 市場行銷
酒店管理
外語教學部(外語系) 英語(醫學英語)

臨床醫學系

貴陽醫學院臨床醫學院,前身是原國立貴陽醫學院醫本科。1938年隨貴陽醫學院的建立而誕生,是當時國內僅有的9所國立醫學院校臨床醫學本科專業之一,也是貴陽醫學院創辦最早、具有堅實基礎和較強優勢的核心品牌學科和品牌專業。1958年9月組建醫療系,1976年改稱醫學系,1996年改為臨床醫學系,2003年11月更名為臨床醫學院,2005年11月更名為第一臨床醫學院。解放前11年醫本科設定的臨床學科有:病理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主幹學科,經過近70年幾代人的艱苦努力,現已發展為擁有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感染病學、眼科學、耳鼻咽喉科學、皮膚病學、神經病學、精神病學、口腔醫學、麻醉學、針灸學、中醫學、腫瘤學、急救醫學、護理學、檢驗、影像等17個專業,集臨床、教學、科研工作為一體的學科。現在臨床醫學院主要專業課程有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等。共有內科學、外科學等17個臨床教研室和診斷學、外科學基礎2個教學組承擔各門學科的教學任務,臨床醫學技能實驗中心則負責學生基本醫療技能的培養。

口腔醫學系

貴陽醫學院口腔醫學系成立於2008年,前身系貴陽醫學院口腔醫學教研室(暨貴醫附院口腔科),於I938年由解放後貴醫附院第一任院長美國加州大學牙科學博士張舒麟教授創立。80年代起隨著一大批華西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畢業生分配至口腔醫學教研室,逐漸形成口腔內科學、口腔頜面外科學、口腔修復學及口腔正畸學的完善和有序的臨床和教學體系。
口腔系現有教師37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1人,講師10人。教師中博士學位4人,碩士學位15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1人。從1986年至今,累計面向全國培養了900餘名口腔專業專科和本科學生,2005年獲口腔臨床醫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08年被貴州省教育廳評為貴州省普通高校口腔醫學本科省級示範性專業,2009年9月獲得口腔醫學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目前在讀研究生45名,已畢業研究生50餘名。
臨床教學基地附院口腔診療中心擁有進口齒科綜合治療台50台,數字式口腔影像系統(RVG)、全頜曲面斷層機、牙科電腦比色儀ShadeeyeNCC、精密研磨儀、電腦烤瓷爐、高頻、中頻鑄造機、一流的牙科清洗消毒設備等價值近550餘萬元的口腔門診臨床及教學實習配備,擁有60張病床的頜面外科一、二病區給口腔本科及研究生頜面外科臨床實習提供了全方位的保證。教研室擁有強大的科研優勢和能力。
口腔專業學生畢業實習基地:貴醫附院口腔治療中心、貴州省人民醫院、貴陽市口腔醫院、貴陽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凱里市418醫院)、貴陽市第一人民醫院、貴州省黔南州人民醫院。
主要研究方向有:1、口腔頜面部腫瘤防治研究;2、口腔黏膜病分子病理學機制研究;3、口腔頜面部畸形與缺損整復研究;4、牙體牙列缺損的種植與固定修復研究。近5年來,承擔各種科研課題30餘項,獲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多項省部級科研基金資助,總經費250萬餘元。獲貴州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其他科研獎勵8項。2007年自籌資金80萬元建立口腔醫學研究室。

麻醉系

麻醉學教研室建院初期隸屬外科學教研室,1985年設科、1992年成立教研室,2002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現有教師37人,專任教師2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3人、講師13人、助教7人、碩士4人、在讀博士3人。近三年承擔科研項目9項,發表論文60餘篇,參編學術專著2部,獲獎6項,目前有研究方向4個。

醫學影像系

醫學影像系下設影像診斷學、介入放射學及技術與設備學3個教研室。現有在職職工52人,其中高級職稱15人,中級職稱12人,博士學位2人,碩士學位7人。
醫學影像學學生經過基礎醫學理論課、臨床醫學理論課、醫學影像學各專業課和臨床實習課等階段的系統學習,使學生掌握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及醫學影像學基本理論、基本技能。本專業開設的主幹學科是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醫學影像學,主要課程包括: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生物化學、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基礎影像學、系統影像診斷學、超聲心動圖學、介入放射學、核醫學等。為適應現代醫學知識的飛速發展,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了解相關學科的前沿知識,還開設有PC多媒體套用、醫學心理學、醫學法學等選修課程。
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近3年先後在國家級、省級以上雜誌發表了論文70餘篇,還編著了《實用中樞神經影像診斷學》、《實用影像技術學》、《腦血管介入診療圖解》及《骨發育與骨齡測評》4本專著,作為醫學影像系本科生、醫學影像專業研究生以及神經內科、神經外科、骨科研究生參考教材使用。獲省、廳級科研成果10餘項。通過加強對碩士研究生的科研課題指導,提高本身的科研水平和素質。還準備與其它院校共同開發研究數位化影像技術與診斷方面的有關課題。近年來,與有關方面合作,主持承辦了2次全國性學術會議、2次省級學術會議、各種專題學術講座12次。

醫學檢驗系

貴陽醫學院醫學檢驗系成立於1986年,是全國較早建立的醫學檢驗本科教育基地之一,是貴州省培養醫學檢驗高層次人才的搖籃。現為國家級教學團隊建設單位、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貴州省高等學校本科示範專業、院重點學科、具有臨床檢驗診斷學碩士學位授予權。
醫學檢驗教學團隊為國家級教學團隊建設單位,現有在編教師42人,其中二級教授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者2人,博導1人,碩士生導師23人,正高職稱教師10人,副高職稱14人,高級職稱教師人數占教師總數的57.14%;博士10人,碩士17人,碩博士人數占教學人員總數的64.29%;35歲以下青年教師19人,占教師總數的45.24%。現有教師隊伍中,高職稱、高學歷教師承擔了主要的教學工作,這樣一支“高學歷、高職稱、年輕化、後勁足”的教師團隊,是醫學檢驗系後續建設和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動力。
醫學檢驗系實驗教學中心為貴州省合格專業實驗室、貴州省臨床檢驗診斷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有免疫、微生物、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臨床檢驗、血液和輸血等基本檢驗技能訓練平台;建有基因分析、蛋白分析、細胞培養和病原微生物檢測等科研實驗室。擁有全自動血凝儀、數碼一體顯微系統、基因擴增儀、螢光定量PCR儀、雙向蛋白電泳系統、蛋白質純化系統、遺傳工作站等優良設施、設備,教學、科研條件優良。積極圍繞臨床醫學開展科學研究,已形成特色鮮明,發展穩定的“生殖醫學檢驗、腫瘤的生物化學與分子診斷、疾病的免疫學調節機制及免疫診斷”三個研究方向。
醫學檢驗系承擔教學改革和科研項目共113項,科研總經費達382.5萬元,獲教學改革成果10項,獲科研成果46項,發表論文218篇,參編教材25部。
醫學檢驗系堅持“教學建系、科研立系、人才興系”的辦學理念,緊密圍繞學科發展和臨床需要,及時調整教學計畫和培養方案,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強化實踐教學,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及學生培養質量,已形成了本科、研究生、成人教育的辦學體系。學生就業前景廣闊,本科畢業生一次就業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畢業生分布全國各地,深受用人單位好評,已形成良好的品牌效應。

藥學系

藥學系設有藥學、藥學(行銷方向)、藥物製劑三個本科專業。下設藥劑學、藥物化學等13個教研室、綜合實驗室、分析測試中心、中藥標本館。有教職工80人,其中專任教師64人,其中教師的平均年齡為39歲,具有高級職稱教師占教師總數的48%,具有碩士和博士學位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62.8%,逐步了建立一支教學、科研、技術兼容,核心骨幹相對穩定的教學團隊。近年來承擔中央與地方共建項目和省級教改項目4項,院級教改項目8項,獲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獲院級教學成果獎5項,出版各類教材及學術專著13部,獲得了《分析化學》省級精品課程和《藥物化學》院級精品課程,58人獲得了省級和院級優秀畢業論文,申請獲得發明專利23項,發表了科研論文313篇,其中核心期刊186篇,SCI期刊收錄22篇,研究成果達國內領先水平。

護理系

護理系下設外科護理學教研室、內科護理學教研室、婦兒科護理學教研室、護理學基礎教研室、護理人文教研室、護理學技能實驗室等6個教研室,現有教職工共45人,其中高級職稱31人,中級13人,初級1人。主要承擔著護理學專業學生的課程有《婦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護理學基礎》、《護理學導論》、《老年護理學》、《護理心理學》、《護理管理學》、《社區護理學》、《護理美學》、《精神護理學》、《外科護理學》、《急危重症護理學》、《眼耳鼻喉口腔科護理學》等理論課程;同時承擔護理學專業本、專科開出的課程涉及護理學基礎、內科護理、外科護理、母嬰護理、兒科護理、健康評估體格檢查的教學實驗與技能訓練。總計30餘項護理專業技能實驗項目,並且不斷新增實驗項目。

外語教學部(外語系)

作為貴陽醫學院神奇民族醫藥學院的一個系部,大學外語教學部(外語系)自成立以來,始終如一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及院校的一切教學條例。下苦功,花大力使大外部成為院校的一支活潑生動的有生力量。抓政治、抓思想、端正教師的教學態度。群策群力、團結一致、開擴教學思路。使本部教師都以高度的熱情和崇高的責任感投入到教學中。
目前,大學外語教學部(外語系)承擔了全院的英語公共課教學任務及培養英語本專業的學生任務。為了培養高素質的醫學人才,把我院外語教學推向新的台階,大外部特制定了外語教學工作條例及工作準則。對外語水平較差的學生從基礎開始,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繼續推行外語教學改革,以“課堂為中心、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的外語教學傳統教育模式轉向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話題為中心和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活動的主體,儘可能的創造語言環境,提高學生學習外語興趣。教師在任課中注重採用豐富多彩的對話、小組討論形式的教學活動。另外,充分利用現代化計算機網路教學手段,開發新的教學模式。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以適合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通過現代化載體,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在計算機上實現互動式學習,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這種主題教學模式體現了三個重要的教學原則:一是以學生為中心,重在培養學生語言綜合套用能力;二是課內和課外的有機結合,重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三是課堂教學的設計重在滿足學生的要求,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衡量標準。新的教學理念給我院外語教學注入無限生機。

社會科學部、法律系

貴陽醫學院神奇民族醫藥學院社會科學部,現有專職教師5人,兼職教師1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講師8人;社會科學部目前下設7個機構,其設定如下:社會科學部辦公室、概論教研室;綱要教研室;馬克思主義原理教研室;思品教研室;普通法學教研室;醫事法學教研室。我部承擔著全校本科生的思想政治理論公共課、醫事法律專業課以及人文選修課的教學科研任務,是一個定位於教學為主型的單位。社會科學部黨總支現有1個教工黨支部。

基礎醫學部

基礎醫學部下設4個行政科室,15個教研室,5個實驗室和3個實驗中心,是以培養醫學人才為主體的重要教學單位,每年承擔學校近43%的教學任務。擁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基礎醫學),1個博士授予點(病理與病理生理學方向),7個碩士學位授予點,1個基礎醫學本科專業(醫學生物技術方向),4個省級重點學科,8門省級精品課程。
近5年來,基礎醫學院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研項目15項,973子課題1項,教育部重點科研項目1項,教育部“春暉計畫”科研合作項目2項,教育部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基金2項,貴州省優秀人才省長基金項目、貴州省優秀青年人才項目、貴州省委組織部特助經費、貴州省科技攻關項目、貴州省科技基金、貴州省國際合作項目、貴州省教育廳基金、貴州省衛生廳基金等項目143項,市、院級科研項目55項,合計資助金額達1400萬餘元。國內外公開發表論文近600篇,其中核心期刊327餘篇,SCI收錄29篇,主編教材8部,參編教材27部。

體育教學部

神奇民族醫藥學院體育教學部成立於2011年8月,負責全院的體育工作,目前有具有豐富經驗的專業教師16名,其中副高以上職稱4人、講師8人、助教4人。體育部以特色體育為發展契機,帶動學校體育的發展,以課外鍛鍊和群體競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特色體育涵蓋了戶外運動、瑜伽形體和健美操,以及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課程設定保持了貴州省學校體育的省級精品課程貴陽醫學院的“大學體育課程”,同時根據我院的具體條件組建了各個學生運動協會和俱樂部。
實驗教學中心
貴陽醫學院神奇醫藥學院實驗教學中心下設物理實驗室、化學及生化實驗室、人體解剖室、多媒體形態實驗室、多媒體機能學實驗室、藥學實驗室、檢驗綜合實驗室、護理技能實驗室(籌)、臨床技能實驗室(籌)等總計9個基礎及專業實驗室,另有藥物研究所一所。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500萬元。實驗中心總面積9000平方米,藥物研究所6000平方米。
實驗教學中心主要負責全校學生實驗教學任務。中心現有專兼職教師120人,其中碩士60人、博士5人,講師35人、副教授53人、教授18人,主管技師2人、高級實驗師5人。

貴州省高校一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