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民族學院人文科技學院

貴州民族學院人文科技學院

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是貴州民族大學申辦、貴州鵬程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投資、經教育部批准並按照教育部第26號令要求以新機制設立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2010年7月,在全國322所獨立學院中被評為“全國先進獨立學院”。學院面向全國招生,現有在校學生6700人,分別來自貴州、山東、山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西、江蘇、福建、安徽、四川、重慶等十二個省區。學院自建院以來,已向社會輸送本科畢業生5000餘人,為國家特別是貴州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2001年,經貴州省人民政府同意成立貴州民族學院人文科技學院(貴州民族學院清溪學院)。
2004年5月,貴州民族學院與貴州鵬程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簽訂合作辦學協定,共同舉辦貴州民族學院二級學院,更名為貴州民族學院人文科技學院。
2012年,學院更名為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

學院簡介

貴州民族學院人文科技學院貴州民族學院人文科技學院
學院成立於2001年,校園與貴州民族大學貴州大學比鄰,背靠秀美青山、面對花溪濕地公園,與筆架山下的貴陽孔學堂隔水相望,校園整潔、環境優美、設施齊全,是讀書求學和教學科研的理想之地。
學院現有校園面積151畝,校舍面積近8萬平方米,教學行政用房8萬多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1500多萬元。學院還在花溪大學城規劃新增校園面積466畝,並已取得政府的規劃許可證和建設用地許可證。
學院堅持“以德樹人、以用施教、以特立校”的辦學宗旨;凝練“人為為人”的大學精神;培養“管理嚴格、紀律嚴明,學風嚴謹、教師嚴慈”的校風教風學風,遵循“在動手能力上強於一般二本大學,在理論基礎上優於高職高專”的培養目標,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成為“會一行、知一類、能學習”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學院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組成精幹、務實、高效的管理團隊,勵精圖治,革故鼎新,共謀發展。
學院秉持優秀教師培育優秀學生的理念,本著博採眾長、延攬名師、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指導思想,依託貴州民族大學、貴州大學等高校的專業優勢和資源優勢,並廣泛聘請省內外教學名師、傑出企業家、社會知名人士擔任學院名譽教授、客座教授、兼職教授,組建了雄厚的師資團隊。

學院文化

校訓

修身 自信 樂學 篤行

一、修身
修身,出自儒家經典之語:“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修身”放在第一位,即希望學生先學會做人。
修身,要學會修煉自身、善待他人,學會溝通合作;要學會面對情感、面對原則;面對義利、面對榮辱;面對功過、面對良知。大學生要深刻領會“大局意識、團隊精神、承擔責任、感恩情懷、誠實守信、理解寬容”等等各種做人的道理。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修身有底線,也有標準。底線就是不能損害他人利益、集體利益和社會利益。只要不過底線,就可以“從心所欲不逾矩”。修身的標準,正如孟子所言:“學問之義無他,求放心而已”。做人做事要有責任心,要讓自己放心,讓他人放心,讓父母放心,讓社會放心。這就是修身的標準。
品德素質如何,將決定一個人一生的成敗。希望學生在不斷獲取知識、學會學習的過程中,也不斷地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品德修養。
二、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前提。
自信包括:一是相信自己,二是相信自己的集體,三是相信自己的社會。這才是自信的全部內容。
對自己要自信,首先要相信自己能成才。要相信自己的潛能和亮點,要振作精神,拿出最好的學習狀態,理出最佳的學習動機,要自信自己今後能與人們一起競爭。“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自己有用武之地。要揚長避短,勇於進取,不斷地超越自我。
對自己的學院要自信,校興我榮、校衰我恥。嶄新的校園讓我們自信,規範的機制也讓我們自信;學生的榮譽讓學院自信,學院的榮譽也讓學生自信。我們的學院是一所平凡的學院,但是,我們每年都有一批同學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績,為學院爭得了榮譽;學院每年在各方面的工作中也取得了優異成績,為學院爭得了光彩。只要全院上下鍥而不捨,就會滴水穿石;只要全院師生奮起直追,就會更上層樓。學院良好的形象和聲譽,離不開每位師生所盡的每一份努力。
對自己的社會要自信,我們的祖國在強盛,我們的社會在進步。要相信,我們正處於一個偉大的時代;要相信,我們的社會是講公平正義的。要相信,我們的時代呼喚的是真正有能力的人才,無論你是哪一所學校畢業的,英雄不問出處,社會都能唯才是舉。要堅信這一社會價值觀,我們一定會步入正道。
三、樂學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們可以理解為:“求學不如勤學,勤學不如好學,好學不如樂學”。樂學是學習的最高境界。樂學是成功的重要前提。
學習有很多狀態:有厭學,想學,勤學,善學,樂學。“厭學”是不想學,也學不進;“想學”是學習的願望;“勤學”是學習的習慣,“善學”是學習的方法,“樂學”是學習的情結。只有樂於學習,才學得進、學得好。
學習,是學生大學四年的第一要務、第一需要。希望學生時時告誡自己:學習是自己面臨社會競爭的需要,是證明自己成功的需要。要讓自己常常有一種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你就有學習的動力。素質提升的需要,是人的高品位需要,它比生理需要和情感需要的層次要高。有了需要、有了動力,就會樂此不疲。
樂學者勝出,厭學者淘汰。優勝劣汰,是自然的法則,是社會的法則,是市場的法則,也是學習與競爭的不變法則。
希望學生首先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把握學習方法,然後才會領略學習樂趣,最終也自然會取得可喜成績。
四、篤行
貴州民族學院人文科技學院貴州民族學院人文科技學院
此詞出自《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篤:忠實、專一。篤行:就是要朝著自己確定的方向切實付諸行動。
國際上有一個通行的說法,行為改變比思維改變更重要。要導致一個人整個價值體系重塑,只有通過行為方式才能更有效,更便捷。
這裡指的行為改變的學習,實際上是要形成一種好的行為習慣、一種好的品行。勤奮,就是一種品質,是付諸行動的品質。我們一旦定好目標,就立刻付諸行動。光有好的想法、好的思維、好的價值觀,如果不付諸行動的話,人的價值就永遠體現不出來。篤行,除了付諸行動以外,並且要持之以恆,才會形成一種品質,才會體現你的價值、實現你的理想。
總之,希望學生修身、自信、樂學、篤行。要逐步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生存、學有專長,全面發展。

校徽

院標的設計理念:
一、形狀:整體圓形,是高校標誌的慣例團,圓形也意味團結;有圓有方,有規矩。象徵學校教育學生“沒有方圓不成規矩”,體現學院辦學把“學會做人”作為首位的辦學理念。

校徽校徽
二、色彩:圖案用紅、白、藍、淺藍四種色彩,以紅、藍為主色,以白、淺藍為輔色。紅色代表學生青春的激情、也代表少數民族的激情色;藍色代表現代科技,也代表學院的希望。白色代表鮮明而純潔;淺藍色作為過渡色勾勒出圓形的邊,既讓圖案協調又意味著各民族學生的和諧相處、意味學院整體的和諧氛圍。
三、核心:以傳統的中國篆印作為圖案核心,一是意味學院堅持傳承中國特色的文化理念,有學校文化傳承的性質;二是印內容有明顯的“人文”兩字,既代表人文科技學院,又代表學院倡導的人文精神;三是“人文”二字用雕刻的手法,這代表學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玉不琢,不成器”的教育思想;四是篆印的形狀布置,此形略看是一方傳統印,細看紅色部分似一筆記本電腦,“電腦”左面與“文”字邊鑲有“K”型,右面和下面似電腦的開啟間隙,實際上鑲有“J”,“KJ”即“科技”拼音縮寫;“人”字頭冒出,既似“電腦”的滑鼠,又蘊含學生成才而“出頭”,或有“出人頭地”之意。
四、其他:中間印下的“2001”是學院創辦的時間;上半圓藍色內標學院漢字名稱;下半圓紅色內標學院英文名稱。

辦學宗旨

學院堅持“以學生為根本,以質量為中心,以特色求發展”為辦學宗旨,提倡學生是主體、教師為主導、質量是生命、管理是服務。自二零零一年開辦十二年來,學院不斷探索和最佳化辦學結構,走有自己特色的辦學之路,恪守“寬口徑、厚基礎、重能力、求個性”的培養目標,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積極開展創新教育,注重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套用型人才。在“修身、自信、樂學、篤行”校訓的指導下,學院高度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學院針對學生特點,修訂培養方案,注重實踐環節,強化套用能力,狠抓教學質量,逐步形成特色。

系部設定

學院設有文學部、工學部、社會科學部、教育與藝術學部、基礎教學部、培訓部6個教學部,涵蓋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等7個學科大類的19個專業。

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院系設定
教學單位 專業 
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
文學部
漢語言文學 新聞學 英語
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 工學部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信息與計算機科學
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 管理學部/法學部 法學 旅遊管理(含導遊、民族文化方向) 行政管理 市場行銷 人力資源管理 社會與勞動者保障
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 教育與藝術學部 音樂學 美術學 體育教育 環境設計 視覺傳達設計 動畫
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基礎教學部(公共基礎課與科研教學組織) 基礎教學開設的課程組要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與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代史綱要、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大學語文、大學英語、體育與健康、大學計算機套用基礎、高等數學、物理、化學、貴州省情。 下設五個教研室: 思想政治教研室、大學英語教研室、大學語文教研室、計數理教研室及公共體育教研室。

學校領導

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現任領導
姓名 職務
肖遠平
院長
龍耀宏 常務副院長、代院長
楊琳 黨委書記
陸官虎 黨委副書記

辦學成果

貴州民族學院人文科技學院貴州民族學院人文科技學院
學院積極開展各類健康有益的課外活動,開拓了學生的視野,眾多的社團組織為學生施展才華提供了廣闊的舞台。學院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學院學生在省級以上的大賽中捷報頻傳。僅2008年,參加各類比賽、競賽、國家級考試中,有100多人次獲得較好成績。其中學院組隊代表貴州省參加全國山地運動會,為貴州爭金奪銀;06級音樂專業歐蘭英參加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原生態組獲銅獎和全國原生態歌手大獎賽獲銀獎。2009-2010兩年來我院學生再接再厲又取得了不少好成績。其中07級音樂學專業學生蘭希同學於2011年1月29日在新加坡“第五屆中新國際音樂比賽”中獲得長笛專業組第一名好成績;09級美術學專業學生王姍姍在首屆“星海杯”全國書畫作品大賽獲二等獎;計科系07級學生陳東東、08級學生王光傑等8人在“紅旗杯”Linux開源軟體設計比賽中獲銀獎、銅獎;18人通過思科國際CCNA認證;陳東東等三人獲得省數學建模比賽第一名、第二名的好成績;通過國家司法考試和考取研究生的同學逐年上升,近兩年時間內有16名同學考取A證、31名同學考取C證,23名同學考取研究生。
學院不斷加強對外合作辦學,先後與暨南大學、西南大學等建立了聯繫,互派師生進行學習與交流。學院每年選派部分專業的優秀學生到暨南大學和西南大學學習。
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擁有濃厚的文化氛圍,擁有現代大學的辦學理念,獨立學院的新模式使她具備了快速、健康的發展條件。學院將熱忱歡迎五湖四海學子的加入,以你們的聰明才智在這裡“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生存、學有專長”,共同攜手,創造人生燦爛的明天。

貴州省高校一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