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而無諂

貧而無諂

貧而無諂,拼音:pín ér wú chǎn,出處:《論語》,釋義:指雖然貧窮卻不巴結奉承,用法:褒義謂語。

基本信息

成語典故

【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學而》:“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

詞語辨析

貧而無諂貧而無諂
【舉例造句】:自古道貧而無諂,肯貪榮忘恩失義、附熱趨炎?★元·柯丹邱《荊釵記·分別》
【拼音代碼】:pewc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於人的性格
【近義】安貧樂道
【反義】人窮志短
正文:
《論語·學而》——貧而無諂
子貢曰:“貧而無諂①,富而無驕,何如②?”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③,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④’,其斯之謂與?”子曰:“賜⑤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⑥。”
譯文:
子貢說:“貧窮而能不諂媚,富有而能不驕傲自大,怎么樣?”孔子說:“這也算可以了。但是還不如雖貧窮卻樂於道,雖富裕而又好禮之人。”子貢說:“《詩》上說,‘要像對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樣,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講的這個意思吧?”孔子說:“賜呀,你能從我已經講過的話中領會到我還沒有說到的意思,舉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談論《》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