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能力模型

財務管理能力模型

財務管理能力模型是企業日常經營管理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於企業經營的全過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的財務管理能力的大小關係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財務管理能力模型起源於英國,它是一種全新的財務評價方法,可供企業的所有者評價企業經營者的財務管理能力。

基本內容

財務管理能力模型財務管理能力模型
1、財務管理的內容

無論企業規模大小,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內容基本上都由以下三部分組成:

(1)財務信息:即需要企業去收集和保存、確保其公正性和及時性、可用來支持業務正常運行的財務信息。

(2)財務控制:即需要企業適當關注或執行的財務事務。

(3)財務分析:即需要企業具備使用系統的方法分析財務和經營信息,用以支持決策制訂過程的能力。

2、財務管理的作用

由於財務管理是企業的財務管理者所做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財務管理活應該起到以下作用:

(1)確認和管理財務風險

(2)能及時獲取相關的、準確的和可靠的信息,以便決策時理解它潛在的財務含意。

(3)提供有關財務和經營報告。

(4)防止舞弊、過失、違反財務規章制度及公款丟失等行為的發生。

(5)幫助組織管理好財務風險的同時,完成計量核算任務。

(6)支持戰略目標和經營決策的制定。

使用原則

使用財務管理能力模型時,應體現四個原則:

(1)財務管理是與企業的其他組成部門一起工作的, 用來支持企業完成預定目標及完成目標所費成本的計算。

(2)管理者應對財務管理能力的建立與保持負責。

(3)不是企業的每一部門都要求同樣的財務管理能力,每一部門的財務管理能力應當與該部門的業務性質、複雜性及可能出現的風險相適應。

(4)財務管理活動必須符合成本一效益原則。

階段劃分

財務管理能力模型將整個財務管理過程劃分為五個漸進能力階段,每一個能力階段由一系列相關行為組成,某一行為又由許多目標構成,只有這些行為被全部掌握和執行時,才可以認為達到了該階段的財務管理能力。此模型中每一階段的能力標準,就是那些將要評估的決定一個部門是否要達到的能力水平。要達到某一特定階段的能力,該部門必須符合每一階段上的所有要求。

1、開始

在這一階段,一個組織的財務管理特徵表現為:還沒有制定它的關鍵政策、實務或控制框架。由於所需實務的減少,部門目標的完成經常依靠個人的獨立作用,決定了其所取得的成績具有不確定性。相應地,這個階段具有不同於其他階段的特點:一個組織或一種模式所希望維持的環境是不穩定的。

2、控制

該階段的重點在於:制定一個控制框架,提供一個穩定的環境,確保控制活動是持續的。控制框架包括財務、經營和管理控制。當這些基本內控如預想的那樣運行時,它們將會降低風險,產生完整的、準確的財務和經營數據。

在這個階段,企業的財務部門的首要任務是確保財務系統有足夠的控制,能提供準確的、完整的和及時的財務數據,且對非財務部門

提供有效的指導。要做到這一點,需要考慮兩個方面:一是在預期結果的基礎上,制定有現實意義的財務計畫;二是要測算達到這個結果所需花費的成本。

這一階段的能力標準具有以下特徵:

企業應當圍繞財務系統管理控制。 準備經營財務計畫。 監督或控制經營財務計畫。 準備預算報告。 籌集款項。 根據法定要求出具報告。 保證活動如預期那樣運行。

3.整合

該階段的重點在於財務的角色轉換。財務的角色從傳統的簿記員轉化為支持經營管理者,財務工作的任務是發展一種既能提供基本財務數據又能提供進行成本一效益分析的數據,以滿足對經營管理者對財務信息的需求。

在這一階段,企業的關鍵財務管理活動是:

(1)制定活動和行為的標準,在同類企業或單位之間進行評價和比較,且能在財務和非財務數據之間建立聯繫。

(2)連線和整合財務、經營、人力資源和信息系統等。

(3)對財務人員和非財務人員提供培訓。

(4)在生產的不同階段收集評價數據。

(5)協調各職能部門的活動,以支持經營的需要。

(6)分組和管理風險。

(7)提供關於成本、進度、傳達行為的可執行報告。

(8)評價產品或服務質量。

4.管理

該階段的能力水平由組織管理財務行為的能力決定,這種能力使企業根據擁有和使用的數量化信息去確定財務和經營因素之間的聯繫,從而影響既定目標的實現。

在這一階段,企業的關鍵財務管理活動有:

(1)確定投入與產出質量之間的關係和運用數量化方法表達企業行為的平均水平。

(2)運用數量化信息管理和控制經營過程。

(3)提供管理信息資源支持決策制定者。

(4)提供技術分析支持。

(5)監督與預期的決策和行為相反的結果。

(6)提供足夠信息支持決策,以便預先理解潛在的財務含義。

5.最佳化

該階段企業的重點在於不斷地改進。管理的作用集中體現在對歷史經驗的學習上,且對未來要改進提高的領域有一個明確的認識。

在這一階段企業的關鍵財務管理活動有:

(1)制定戰略性的改進目標。

(2)提供戰略性的預期信息。

(3)分析和預防質量問題。

(4)通過程式改進和技術創新最佳化財務管理。

運用步驟

(1)分析如何制定財務管理要求,這些要求要與企業的中層管理者相聯繫,因為中層管理者對確定企業的經營的目的和方向以及評估企業的財務及非財務風險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2)為企業制定一個完整的管理控制框架,其中包括決定企業所需要的且與財務部門的責任相稱的財務管理能力。一旦已制定的財務管理要求在整個管理控制框架內,對企業的管理將明確企業可能存在的風險且評估這些風險的可接受性。當認為這些風險不能接受時,應重新考慮企業的財務管理要求和能力。

(3)制定企業執行財務管理的框架。這一步涉及監督活動和行為,這些活動必須確保已制定的財務管理要求和財務管理能力處於平衡狀態,適應企業的風險控制

借鑑作用

財務管理能力模型對中國企業有重要的借鑑作用。

1、對審計人員

(1)從重視機械性的收集證據,到重視運用綜合判斷能力對證據進行評價的質的轉變。傳統的審計方法偏重於對審計證據的機械性收集,而運用該模型的關鍵在於審計人員的判斷能力,這樣才能得出正確結論,降低審計風險

(2)重視自身的理念更新、知識更新。現代的財務管理從單純的數量化管理,發展成為戰略管理的一個財務支持系統。在此系統中,它需要提供更多的非財務信息,建立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之間的聯繫。這些轉變需建立在新的財務管理理念的基礎上。

2、對被審計組織

(1)正確定位組織的財務管理要求。根據成本一效益原則,是所有企業都必須達到階段5的標準,但應把它作為遠期目標,定位適當,才能對自身的財務管理能力有適當的評價。

(2)明確管理當局的財務管理責任。與傳統觀念不同的是,現代企業更強調財務管理責任的主體,不僅僅只是財務管理者,更重要的是經營管理者,即管理者的最高層次。在此基礎上,應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內部控制和評價辦法。

(3)重視財務風險與戰略控制。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戰略管理決定了組織的生死前途,特別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的盈利性企業組織,務必要重視這兩方面的內控及自我評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