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炭疽病

豬炭疽病

豬炭疽病(Anthrax)是由於豬通過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徑感染炭疽桿菌而引起的一類傳染病,可以感染其他動物,也可使人類發病,主要是敗血症性變化,多為散發,有些病豬可以耐過。使用疫苗進行預防,抗生素進行治療。

基本信息

概述

病豬檢驗病豬檢驗

炭疽(Anthrax)是由炭疽桿菌所引起的各種家畜、野生動物和人類共患的傳染病。在臨診上表現為急性、熱性、敗血性症狀。在病理變化上的特點是呈敗血症變化,天然孔出血,血液凝固不良,呈煤油樣,脾臟顯著腫大,皮下及漿膜下組織呈出血性膠樣浸潤。由於豬對炭疽桿菌有較強的抵抗力,豬炭疽發病少,多為散發,中國一些地方有本病發生的報導。

病原

豬炭疽病豬炭疽病

豬炭疽病由炭疽桿菌所致,炭疽桿菌(Bacillusauthracis)屬於芽孢桿菌科(Bacillaceae)、需氧芽胞桿菌屬(Aerobicspore-formingbacillus),是長而直的大桿菌,革蘭氏染色陽性,長3~5微米,寬1~1.5微米,有莢膜,無鞭毛,不能運動。在病畜體內單個存在或3~5個菌體相連形成短鏈,菌體連線處平截,如刀切狀或微凹,呈竹節狀,游離端則鈍圓。在動物體內能形成莢膜,但在普通培養基上一般不形成莢膜。在厭氧條件下,菌體隨著屍體腐敗而死亡,莢膜仍可存留,稱為“菌影”。在活的炭疽病畜體或死亡後未經解剖的屍體內,不形成芽孢,一旦暴露於空氣中,接觸了游離氧,在一定溫度下(12~24℃)就可形成芽孢。芽孢呈卵圓形或圓形,位於菌體中央或稍偏向一端,不大於菌體。

炭疽桿菌為需氧菌。最適生長溫度30~37℃,最適pH為7.2~7.6。營養要求不高,普通培養基中可生長。在普通培養基中形成由十個至數十個菌體相連的長鏈。菌落為扁平灰白色,表面粗糙,低倍鏡檢查時,菌落邊緣呈捲髮狀。在血液瓊脂平板上生長良好,不溶血。強毒炭疽桿菌在普通肉湯培養基中,能生長成菌絲或紫狀菌團,上清透明,管內有大量的白色絮狀沉澱,輕搖時,沉澱物升起後漸漸下沉,絮狀物卷繞成團不易搖碎。明膠穿刺培養2~4天,可沿穿刺線長成白色的倒立松樹狀,沿穿刺線由表面向下液化呈漏斗狀。強毒株液化能力較強。

豬炭疽病豬炭疽病

炭疽桿菌能發酵葡萄糖,產酸不產氣,不發酵阿拉伯糖、木糖和甘露醇。VP試驗陽性,不產生吲哚和H2S,能還原硝酸鹽。在固體(瓊脂平皿)或液體(肉湯)培養基中,按每毫升加人0.05~0.5IU青黴素G進行培養時,菌體發生膨脹、粘連,顯微鏡檢查時,炭疽菌體形成串珠狀,這一特點常用於診斷時的細菌鑑定

炭疽桿菌存在於炭疽污染的屍體、土壤和水中。病畜死亡後各個臟器、血液、淋巴系統、分泌物及排泄物等處均有炭疽桿菌存在。其中以脾臟的含菌量最多,血液的含菌量次之。

炭疽桿菌的繁殖型菌體對外界的抵抗力較弱,在夏季未解剖的屍體中經24~96小時死亡。在陽光照射下能生存6~15小時,在乾燥的血液里可生存1個月。加熱70℃經10~15分鐘,或煮沸可立即死亡。在低溫低於20~10℃生存3周,未剖開的屍體,炭疽桿菌在骨髓中可存活1周。一般的消毒藥能在短時間內殺死本菌。但形成炭疽芽孢後則抵抗力特彆強大,在乾燥狀態下,可存活30~50年或以上,在直射陽光下可生存100小時。在炭疽污染的土壤、皮張、毛及炭疽屍體掩埋地中能存活數十年。如在糞堆中溫度達到72~76℃時則可在4日內死亡。煮沸需15秒以上,在121℃高壓滅菌須10~15分鐘才能殺死。消毒藥為5%石炭酸經1~3天,3%~5%來蘇兒經10~24小時,4%碘酊經2小時可殺死芽孢。畜舍、用具、糞便等現場消毒可用20%漂白粉,或3%~5%熱氫氧化鈉溶液、2%~4%甲醛、0.5%過氧乙酸、0.1%升汞液消毒。炭疽桿菌污染的皮張,浸於2%鹽酸、10%的食鹽中,在30℃下需48小時,在18~22℃下需72小時才能達到消毒的目的。

流行病學

豬炭疽病豬炭疽病

家畜、野生動物和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自然情況下,綿羊、牛、驢、馬、騾、山羊、鹿最多發病,駱駝水牛及野生動物次之,豬對炭疽桿菌的抵抗力強,發病較少,犬、貓最低,家禽一般不感染。野生動物,如虎、豹、狼、狐狸等吞食炭疽病死亡屍體而發病,並可成為本病的傳播者。人主要通過食入或接觸污染炭疽桿菌的畜產品而感染。實驗動物以豚鼠、小鼠、家兔較敏感。

病畜是主要傳染來源。炭疽病畜及死後的畜體、血液、臟器組織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均含有大量炭疽桿菌,如果處理不當則可散布傳染。本病傳染的途徑有三,主要通過消化道感染,因食入被炭疽桿菌污染的飼料或飲水受到感染。圈養時食入未經煮沸的被污染的泔水感染,農村放牧豬拱土被污染土壤感染。其次是通過皮膚感染,主要是由帶有炭疽桿菌的吸血昆蟲叮咬及創傷而感染。第三,通過呼吸感染,是由於吸入混有炭疽芽孢的灰塵,經過呼吸道黏膜侵入血液而發病。

炭疽芽孢在土壤中生存時間較久,可使污染地區成為疫源地。大雨或江河洪水泛濫時可將土壤中病原菌沖刷出來,污染放牧地或飼料、水源等隨水流範圍擴大傳染。該病有一定季節性,夏季發病較多,秋、冬發病較少。夏季發生較多,與氣溫高、雨量多、洪水泛濫、吸血昆蟲大量活動等因素有關。

臨床症狀

豬炭疽病豬炭疽病

隱性型:豬對炭疽的抵抗力較強,因此,豬發生炭疽大多數是慢性,無臨診症狀,多在屠宰後肉品衛生檢驗時才被發現,這是豬炭疽常見的病型。

亞急性型:豬吃入炭疽桿菌或芽孢,侵入咽部及附近淋巴結以及相鄰組織大量繁殖,引起炎症反應。主要表現咽炎,體溫升高,精神沉鬱,食欲不振,頸部、咽喉部明顯腫脹,黏膜發紺,吞咽和呼吸困難,頸部活動不靈活。口、鼻黏膜呈藍紫色,最後窒息而死。也有的病例可治癒。

急性型:少見發生,變化,體溫升高到41.5。C以上,精神沉鬱,天死亡,或突然死亡。在中國只少數幾次報導,主要是急性敗血症食慾廢絕,呼吸困難,可視黏膜發紫。

腸型:主要表現消化功能紊亂,病豬發生便秘及腹瀉,甚至糞中帶血,重者可死亡,輕者可恢復健康。

診斷鑑別

豬炭疽病病豬舌部變化豬炭疽病病豬舌部變化

由於豬炭疽多呈慢性或隱性,臨診症狀不明顯,急性病例也少見,發生炭疽或疑似炭疽時禁止剖檢,炭疽病的正確診斷十分重要,所以必須進行實驗室檢查,血清學診斷。
臨診症狀及流行情況調查臨診症狀的診斷價值不大,調查某些地區有否炭疽病發生、是否炭疽的疫源地等資料,可供診斷參考。
細菌抹片、鏡檢簡便的方法是死豬耳靜脈或四肢末梢的淺表血管採取血液、水腫液,或脾臟及病變器官組織製成塗片,用姬姆薩或瑞氏染色液或鹼性美藍染色,用顯微鏡檢查,可以看到單個或短鏈(2~4個菌體)相連有莢膜的兩端平截竹節狀大桿菌,即可確診。豬體局部淋巴結塗片,炭疽的菌體形態常不典型,呈粗細不一菌鏈扭轉狀,菌體消失,可見莢膜“菌影”

豬炭疽病豬炭疽病

細菌分離培養採取新鮮病料接種於普通瓊脂平皿培養,若是污染或陳舊病料,可先做成懸液,70℃加熱30min,殺死非芽孢菌後再接種培養;若為腐敗病料,可先做成1:10乳劑接種小鼠,然後再取病料接種培養。根據菌落生長的特徵做出判定。
如要與類屬的蠟樣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區分,可進行噬菌體裂解試驗、莢膜形成試驗及炭疽串珠試驗
動物感染試驗將病料用無菌生理鹽水稀釋5~10倍,對小鼠皮下注射0.1~0.2mL,或豚鼠0.2~0.5mL,或家兔1mL,經24~36h(小鼠)或2~4天(豚鼠、家兔)被接種動物死亡。死亡動物的臟器、血液等抹片,經瑞氏染色鏡檢,可見多量有莢膜的成短鏈的炭疽桿菌。死亡動物可見注射部位膠樣浸潤和脾臟腫大。也可用病料進行培養及炭疽沉澱反應檢查。
炭疽沉澱反應(Ascoli氏反應)取病死豬的組織數克,剪碎或搗爛,加5~lO倍生理鹽水,者沸10~15min,冷後過濾或離心沉澱,用毛細吸管取上清液,沿管壁慢慢加入已裝有炭疽沉澱素血清(成品)的細玻璃管內,形成整齊的兩層液面,在兩液的接觸面出現清晰的白色沉澱環判為陽性(反應在1~2min內出現,最好在10~15min觀察)。這個反應特異性高,操作簡便、迅速,檢出率高,即使腐敗的炭疽病料,仍可出現陽性反應。縣、鄉獸醫院(站)平時購入一定數量的沉澱血清,放冰櫃保存備用,對及時確診本病有現實意義。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聚合酶鏈反應(PCR)等也可用於炭疽病的診斷 。

病理變化

豬炭疽病豬炭疽病

炭疽病畜屍體內的炭疽桿菌,暴露在空氣中則形成芽孢,抵抗力很強不易徹底消滅,為此,在一般情況下,對病畜禁止剖檢。在特定情況下必須進行剖檢時,應在專門的剖檢室進行,或離開生產場地,準備足夠的消毒藥劑,工作人員應有安全的防護裝備。

急性敗血型:由於豬有抵抗力,此型發病少見,約占豬炭疽的3%左右,主要是牛、羊、驢、馬等。豬發生此型時,可見程度不同的變化。屍僵不全,天然孔流出帶泡沫的血液。黏膜呈暗紫色,有出血點,皮下、肌肉及漿膜有紅色或黃紅色膠樣浸潤,並有數量不等的出血點。血液黏稠,顏色為黑紫色,不易凝固。脾臟腫大,包膜緊張,黑紫色。淋巴結腫大、出血。肺充血、水腫。心、肝、腎也有變性。胃腸有出血性炎症。

腸型炭疽:腸型炭疽多見於十二指腸空腸,淋巴組織為中心,在黏膜充血和出血基礎上,形成局灶性病變,初為紅色圓形隆起,與周圍界限明顯,表面覆有纖維素,隨後發生壞死,壞死可達黏膜下層,形成固膜性灰褐色痂,周圍組織及腸系膜出血。腸系膜淋巴結亦見相似病變。腹腔有紅色液體,腫大、質軟,腎充血或出血。有的可見肺部炎症。

咽型炭疽:咽炭疽約占全部豬炭疽的90%左右。病豬咽喉及頸部皮下炎性水腫,切開腫脹部位,可見廣泛的組織液滲出,有黃紅色膠凍樣液體浸潤;頸部及頜下淋巴結腫大、充血、出血,或見中央稍凹下的黑色壞死灶。喉頭、會咽、軟齶、舌根等部位可見腫脹和出血。扁桃體常見出血或壞死。

慢性咽炭疽:豬多在宰後檢驗中發現慢性炭疽。據上海食品公司調查,頭頸部檢出率占87.2%。其特徵變化是咽部發炎,以扁桃腺為中心,扁桃腺腫大、出血和壞死。咽背及頜下淋巴結腫大、出血和壞死,切面乾燥、無光澤,呈黑紅或磚紅色,有灰色或灰黃色壞死灶。周圍組織有大量黃紅色膠樣浸潤。

防治措施

治療

病原病原

急性和亞急性病豬,早期確診並及時治療十分重要。慢性炭疽病豬治療受到限制,但都必須在嚴密隔離和專人護理的條件下進行治療。

血清療法抗炭疽血清是治療炭疽的特效生物製劑,病初套用可獲良好的效果。大豬一次量為50~lOOmL,小豬為30~80mL。可一半靜脈注射,一半皮下注射。必要時可在12h或24h重複注射1次。為避免過敏反應,最好使用同種動物的抗炭疽血清。如用異種動物的血清,應先皮下注射0.5~lmL,觀察0.5h後無特殊反應再注射全量。

抗生素和抗炭疽血清同時套用效果更好。

抗生素和磺胺類藥物治療以青黴素治療效果好,豬每次肌肉注射40萬~80萬單位,每日注射2次,連續2~3天。土黴素1~29克,靜脈注射或肌肉注射。或青黴素土黴素四環素同時使用。鏈黴素、環丙沙星、強力黴素、林可黴素慶大黴素先鋒黴素磺胺噻唑、磺胺二甲基嘧啶也有療效。青黴素與磺胺合用,療效更好。 

土方

豬炭疽豬炭疽

野菊花20克、金銀花25克、大黃(或用虎杖)200克、甘草50克、燒酒500克、水2000毫升,放陶器內煎後去渣、灌服。
陳菜油500克、餵服,過1~2小時後,用鴨蛋15~20個餵服(試用)。
消瘦散:知母40克、黃白藥子各40克、梔子50克、黃芩40克、大黃40克、甘草25克、貝母50克、連翹50克、黃連25克、金銀花50克、鬱金30克、芒硝50克、天花粉40克、上藥共為細末,開水沖服,待溫加雞子清四個為引,同調灌服。每天1劑,連灌3天。
白芨拔毒散:大黃、天花粉、川椒各50克、白芨、白芷、白蘞、雄黃各25克,共為細末,醋調成糊、塗於腫處。
贍酥丸:蟾酥30克、炙馬錢150克、雄黃100克、熊膽25克、黃連100克、大黃100克、巴豆霜(去皮油)50克、冰片25克、牛黃0.25克、麝香0.15克。將蟾酥放在白酒內泡一夜,再焙乾壓碎,與上藥共為細末,用黃米麵調勻故成綠豆粒丸大丸,灌服18~20粒。
蟾酥丸:黑胡椒20粒,硃砂25克、冰片25克、巴豆霜25克、牛黃25克、硼砂25克、蟾酥25克、蛤階1對,珍珠(小粒)20粒,黃連25克,葶藶子15克,麝香0.25克,共為細末,蟾酥末時要用人乳浸泡發1~2天,珍珠放豆腐里,用火燒上,燒焦即可研末。以蜂蜜為丸,如黃豆粒大小,雄黃為衣,裝瓶備用。大豬20粒。小中豬10粒,一般服1~2次,最重者服3次 。
腸炭疽還需配合口服克遼林(臭藥水),每日3次,豬每次為2~5mL。還需配合對症治療,並加強護理工作。

預防

豬炭疽病豬炭疽病

對炭疽常發地區或威脅區的豬只,每年應定期進行預防注射,以增強豬體的特異性抵抗力,這是預防該病的根本措施。中國套用的有以下兩種菌苗。

無毒炭疽芽孢苗:豬皮下注射0.5mL。注後14天產生免疫力,免疫期為1年。Ⅱ號炭疽芽孢苗:皮下注射1mL,注射後14天產生免疫力,免疫期為1年。

不明原因死亡的豬只,不準吃肉,不能運到市場上去出售,應經獸醫人員檢驗後做處理。禁止到處亂扔死屍,應在指定的地點深埋。屠宰廠、肉聯廠應加強對炭疽的檢疫工作,嚴格執行獸醫衛生措施。

發生豬炭疽後,立即向主管部門上報,迅速查明疫情,做出診斷,採取堅決措施,儘快撲滅疫情。

①劃定疫區、疫點,進行隔離、封鎖,並嚴格執行封鎖時的各項措施;在最後一頭病豬死亡或痊癒後半個月,報請上級批准解除封鎖,並進行一次大清掃和消毒。

②對病豬及可疑病豬立即用抗炭疽血清注射,或與抗生素同時注射,進行防治。

③對污染的圈舍、飼養管理用具等進行嚴格消毒;污染的飼料、糞便、廢棄物燒掉;屍體應焚燒或深埋(菌體因屍體腐敗而死亡,但也可能遺留後患,保留病原)。

④在屠宰檢驗中,發現豬炭疽時,立即停止生產流程,全廠或車間進行消毒,按規定對檢出病豬的前後一定數量屠宰豬進行無害化處理。

⑤加強工作人員的防護工作,一旦有發病者,及早送醫院治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