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應激綜合症

豬應激綜合症

豬應激綜合症是指在應激因子作用下,以異常高的頻率產生白顏色,質地鬆軟和水分滲出的肌肉,以及其他病變隨突然死亡所表現的群發性綜合性疾病,本病需要做好預防處理應激原,可引起多種併發症。

基本信息

概述

豬的應急綜合症豬的應激綜合症

豬應激綜合徵,指豬對體內外非常刺激所產生的非特異性應答反應的總和,是一種應激反應,而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在生產實踐中應激往往對畜禽生產力和健康造成不良影響。應激綜合徵廣泛發生於牛、、豬及家禽,尤以豬和家禽最為常見。豬以良種豬、瘦肉型、長速快的豬多發生,而當地土種豬發生少。由不良應激引起發生的疾病很多,如豬桑葚心豬、應激性肌病、心性急死病、惡性高溫綜合徵胃潰瘍大腸桿菌病、咬尾、咬耳症、母豬無乳症、皮炎、腎病、斷奶後系統衰竭等。
在典型情況下,應激反應可分為動員(驚恐)、適應(抵抗)和衰竭三個階段,對豬的不良影響發生在一、三階段,第二階段是豬通過代償而獲得了適應,生產力和總體抵抗力得以恢復,甚至高於應激前水平。由此可見,從生物學角度看,應激反應擴大了豬的適應範圍,對豬體並無危害;從畜牧獸醫角度看,其危害也只是在一、三階段,而第二階段應當說是有益的。

發病機理

病豬豬肉病豬豬肉

當豬受到應激原的作用後,如捕捉、驅趕、運輸、高溫、寒冷、擁擠、咬斗、注射、手術等刺激後,下丘腦興奮,分泌促腎上腺皮質釋放激素,通過垂體門脈系統進入垂體前葉,使垂體前葉分泌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增多,ACTH通過血液循環到達腎上腺,促使糖皮質激素的釋放。應激初期分泌的腎上腺,也可刺激垂體前葉釋放ACTH,ACTH分泌的增多,阻礙某些營養物質的吸收,加強分解代謝,抑制炎症和免疫反應,致使機體抵抗力下降,應激原的強度大,作用持久時,腎上腺皮質分泌功能衰竭,可造成豬發病和死亡。

病原 

豬的應激綜合徵豬的應激綜合徵

應激原刺激引起的反應,如注射和各種刺激等。又分為心理應激和生理應激;還有可能是遺傳應激引起。
與遺傳因素、硒缺乏症、內分泌失調蛋白質缺乏有關。
與環境應激有關。如驚嚇、捕捉、保定、運輸、驅趕、過冷過熱、擁擠、混群、噪音、電刺激、感應、空氣污染、環境突變、防疫、公豬配種、母豬分娩等。
過勞、仔豬斷奶也是促進發病因素。
夏秋溫度過高也可能提高應激性肌病的發生率。

病理學

豬應激綜合症豬應激綜合症

主要病變是某些肌肉蒼白、柔軟、液汁滲出,即白肌肉,尤以背最長肌明顯。有的肌肉顏色變得比正常更暗紅,即黑硬幹豬肉。多數病例剖檢見不到特異性變化。最明顯的特徵是死後迅速出現踝關節僵直及肌肉僵硬。可能見到內臟膨滿,肺水腫及細支氣管充滿泡沫。

診斷

豬應激綜合症豬應激綜合症

要根據應激的性質、程度和持續時間,呈現的各種特異的症狀和病理變化而診斷。臨床上常見的有以下幾種類型:
猝死應激綜合徵:或稱突斃綜合徵,主要是受強烈應激原的刺激時,無任何臨床症狀而突然死亡。如配種時公豬過度興奮而猝死;追趕時豬過於驚恐,或運輸時過度擁擠等,都可能由於神經過於緊張,“交感-腎上腺”系統受到劇烈刺激時活動過強,引起休克或循環虛脫,造成猝然死亡。
急性應激綜合徵:惡性過熱綜合徵,主要為運輸應激、熱應激和擁擠等,如運送途中的肥豬多發生大葉性肺炎,病豬全身顫抖、呼吸困難、黏膜發紺、皮膚潮紅或呈現紫斑、肌肉僵硬、體溫增高,直至死亡。急性腸炎,多表現豬下痢水腫病,由大腸桿菌引起的,與應激反應有關,導致非特異性炎性病理過程。全身適應性綜合徵,仔豬和繁殖母豬受到飢餓、驚恐、嚴寒、中毒及預防注射等因素刺激,引起應激系統的複雜反應,表現為警戒反應的休克相,沉鬱、肌肉弛緩、血壓下降、體溫降低。與此同時,病豬可交錯出現體溫升高、血糖上升、血壓增進等抗休克相。
慢性應激綜合徵:應激原強度不大,但持續或間斷反覆引起輕微反應。病豬生產性能降低,防衛機能減弱,容易繼發感染,引起各種疾病的發生。也可根據剖檢診斷。

表現形式

急性死亡

豬應激綜合症豬應激綜合症

這是應激表現最為嚴重的形式,個別應激敏感豬在受到抓捕驚嚇或注射時突然死亡,有的公豬在配種時,由於過度的興奮性死亡,有些豬在車船運輸時突然死亡。
豬心性急死 也稱致死性昏厥、急性心衰竭。主要特點是急性死亡和心肌及全身橫紋肌變性,仔豬和肥育豬都可發生,死亡多突然發生於酷熱的季節,事先無任何症狀。 3-5月齡豬最為常見。突然死亡,有的病例可見到病豬疲憊無力,運動僵硬,皮膚發紅,有的配種時期死亡。有的數分鐘死亡。
心臟變化 主要發生於3月齡~4月齡的豬,常常突然死亡,病因不明,最典型的病變是心臟廣泛出血,心臟外觀如桑葚。由於在心臟和其他組織中都發現有PAS陽性物質沉著於毛細血管和毛細血管前動脈的內膜下和管內,因而也稱營養性微血管病。

豬應激綜合症豬應激綜合症

豬的應激性肌病 主要發生於肥育豬,特徵是宰後肌肉水腫,變性壞死及炎症。眼觀色淡,有滲出液,質地鬆弛。豬的應激性肌病有三種:一種是PSE豬肉,又稱水豬肉;一種是以背肌壞死為主的肌肉壞死,又稱背肌壞死;一種是腿部肌肉炎症壞死為主的疾病,又稱腿肌壞死。PSE肉在宰後45分種PH值低於6,肌纖維分離,肌肉保水性差,紋理粗糙,不易作鮮肉,煮熟後耗損大,口味也不好,加工出次品,在國外全部廢棄。
暗豬肉 豬肉色澤深暗,質地粗硬,切面乾燥,豬肉的發生是由於所受的應激原作用的強度小而時間長,肌糖原消耗較多,糖原儲備水平低,體內乳酸生成少,並被呼吸性鹼中毒所產生的鹼中和,出現暗豬肉,這種豬肉保水能力差,切割時沒有液體滲出。
豬急性高熱症 多見於待宰的肥育豬,使用某些全身麻醉藥物,如氟烷膽鹼等引起某些應激綜合徵。然而與藥物本身的藥理作用無關。前期表現肌肉顫抖和尾發抖,繼而表現呼吸困難,體表有充血、紫斑,體溫迅速上升,可達到43℃,心跳亢進,後肢痙攣收縮。重者進一步發展導致全身無力,肌肉僵硬,最後死亡。

豬應激綜合症豬應激綜合症

另外豬的胃潰瘍大腸桿菌病產褥期無乳綜合徵咬尾症生理異常肝等都與應激有一定的關係。

慢性應激

慢性應激死亡的豬心臟肥大,以右心及中隔最為明顯,腎上腺肥大,胃腸潰瘍等。無其他特殊的病理變化,這可能由於應激原作用強度不大,時斷時續,作用的方式和症狀比較隱蔽,容易被人們忽視。若不加以控制,這類應激也會產生有害的影響。如噪音、冷應激、飢餓等都可能產生不良的累積效應,致使豬的生產性能下降,抗病力降低 。

防治措施

豬應激綜合症豬應激綜合症

應根據應激原及應激綜合徵的性質選用具體的防治措施:
消除應激原,改進飼養管理。如豬舍要通風良好,防止擁擠、忽冷忽熱、噪音和搔擾。出欄前12-24小時內不飼餵或減飼,飲用口服補液鹽水;車船運輸或陸路驅逐時,避免過分刺激;在出欄運輸前,對應激敏感型豬,可用氯丙嗪進行預防注射或套用抗應激藥物以及抗應激添加劑,以防止發生應激現象。
及時治療,減少損失。對已受到應激原刺激的豬群,應立即進行治療。輕者可讓其立即休息,令其自愈;開始肌肉僵硬時,可注射鎮壓靜劑、考的松或用5%碳酸氫鈉溶液來降低酸中毒;處於休克時,應予急宰。
注意選育繁殖工作。膽小神經質、難於管理、容易驚恐、皮膚易起紅斑、體溫升高、外觀豐滿的豬,多為應激敏感型,最好不要選作種用。必要時,檢測全血或血清肌酸磷酸激酶以及進行氟烷篩選試驗,進而從種豬群中將這類豬淘汰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