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速箱制動參數

變速箱制動參數

變速箱制動參數是指表述變速箱基本構造的參數。常說的變速箱擁有幾個檔位指的是前進擋的個數,檔位是指發動機在轉速一定情況下,用來調整變速箱的齒輪比,從而來達到合理的扭矩。

變速箱介紹

變速箱制動參數變速箱制動參數

變速箱是由變速傳動機構和操縱機構組成,就是用來傳遞發動機的輸出動力,能變換齒輪的組合以應付不同需求。

功能:

1.改變傳動比,擴大驅動輪轉矩和轉速的變化範圍,以適應經常變化的行駛條件,同時使發動機在有利(功率較高而油耗較低)的工況下工作。

2.在發動機旋轉方向不變情況下,使汽車能倒退行駛。

3.利用空擋,中斷動力傳遞,以發動機能夠起動、怠速,並便於變速箱換檔或進行動力輸出。

檔位個數

變速箱制動參數變速箱制動參數

通常常說的變速箱擁有幾個檔位指的是前進擋的個數,檔位是指發動機在轉速一定情況下,用來調整變速箱的齒輪比,從而來達到合理的扭矩。檔位個數越多,發動機輸出功率的區域劃分越細,這樣就能讓發動機在更小的轉速範圍內工作,隨時保證最佳工作狀態,不但可以獲得更好的動力輸出,還能保證更好的燃油經濟性,缺點是檔位個數越多結構越複雜,製造成本也相對較高。

如今變速箱的檔位個數基本上在4-8個。

大部分手動變速箱都是5檔或6檔,其中5檔的比較多,例如:捷達思域等;6檔的比較少,例如:卡羅拉奔騰、1.6T的君威等。

大部分自動變速箱都是4-6檔,比較先進的有7檔和8檔的。其中4檔的常見車型有:騏達、悅動、福克斯等;5檔的常見車型有:思域、雅閣、睿翼等;6檔常見車型有:朗逸、君威、邁騰等;7檔的常見車型有:賓士的諸多車型,高爾夫6代等,8檔的車型則非常少了,只有雷克薩斯LS460h、寶馬5系GT這兩款車型。

變速箱類型

根據原理不同,變速箱主要分為:手動變速箱、自動變速箱、手自一體變速箱、無極變速變速箱和雙離合變速箱。

手動變速箱

手動變速箱是通過手動選擇檔位,改變變速箱內的齒輪嚙合位置,改變傳動比,從而達到變速的目的。

手動變速箱需要換擋桿與離合器共同操作才能夠完成,首先需要踩下離合器,使齒輪分離,然後更換檔位,再鬆開離合器,使齒輪結合。

手動變速箱是一種比較原始的變速箱,他的優點是成本低,駕駛者能夠隨心所欲地控制車輛檔位,選擇合適的檔位,控制車輛速度。缺點是具有一定的駕駛難度,操作相對複雜。

自動變速箱

自動變速箱是由液力變扭器、行星齒輪和液壓操縱系統組成,通過液力傳遞和齒輪組合的方式來達到變速的作用。

自動變速箱能根據油門踏板的深淺和車速變化,自動地變換檔位。優點是操作簡便,缺點是動力傳遞有延遲,反應慢,且製造成本較高。

手自一體變速箱

手自一體變速箱實際上就是自動變速箱,只不過加上了手動控制的功能。他的優點是駕駛者可以人為地強制變速箱升檔或降檔,更便於超車或節油。

無極變速箱

無級變速器採用傳動帶和工作直徑可變的主、從動輪相配合來傳遞動力,可以實現傳動比的連續改變,從而得到傳動系與發動機工況的最佳匹配。其比傳統自動變速箱結構簡單,體積更小。另外,它可以自由改變傳動比,從而實現全程無級變速,使汽車的車速變化平穩,沒有傳統變速箱換擋時那種“頓”的感覺。

無級變速箱的缺點是不能匹配較大扭矩的發動機,所以一般都使用在一些中小型轎車上。

雙離合變速箱:

雙離合變速器應該說是現在最好的變速器解決方案,它基於手動變速箱而又不是自動變速箱,除了擁有手動變速箱的靈活性及自動變速箱的舒適性外,還能提供無間斷的動力輸出。

檔把類型

變速器需要用換擋桿來控制檔位,而現在車內的換擋桿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地排式

最長見的一種換擋桿,80%的車型都採用這種方式。

懷檔式

現在的懷檔式的變檔桿都是比較高級的車型才使用,基本上都為電子控制換擋系統,例如賓士S級、E級等。

中控台式

中控台式採用的車型並不多,一般只有少數的MPV才會採用,例如:昌河鈴木浪迪

撥片式

一般的撥片式都是和上三種變速器類型配合使用的,即:車輛既可以用換擋桿換擋,也可以用方向盤上的撥片換擋

前、後制動器類型

制動器就是剎車,是讓行駛中的汽車停止或減速的部件,俗稱剎車、閘。制動器主要由制動架、制動件和操縱裝置等組成,有些制動器還裝有制動件間隙的自動調整裝置

制動器主要分為鼓式和盤式,而盤式又分為幾種類型,下面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鼓式

鼓式制動也叫塊式制動,是靠制動塊在制動輪上壓緊來實現剎車的。現在鼓式制動器的主流是內張式,它的制動塊(剎車蹄)位於制動輪內側,在剎車的時候制動塊向外張開,摩擦制動輪的內側,達到剎車的目的。

鼓式制動器由於容易產生熱衰減,所以現在一般只是用在小型和微型車上,而且只用在後輪上。

實心盤式

盤式制動器又稱為碟式制動器,顧名思義是取其形狀而得名。它由液壓控制,主要零部件有制動盤、分泵、制動鉗、油管等。制動盤用合金鋼製造並固定在車輪上,隨車輪轉動。分泵固定在制動器的底板上固定不動,制‘動鉗上的兩個摩擦片分別裝在制動盤的兩側,分泵的活塞受油管輸送來的液壓作用,推動摩擦片壓向制動盤發生摩擦制動,動作起來就好像用鉗子鉗住旋轉中的盤子,迫使它停下來一樣。盤式制動器散熱快、重量輕、構造簡單、調整方便。特別是高負載時耐高溫性能好,制動效果穩定,而且不怕泥水侵襲,在冬季和惡劣路況下行車,盤式制動比鼓式制動更容易在較短的時間內令車停下。

實心盤式則是制動盤為一塊圓形實心的金屬做成,所以叫做實心盤式。

通風盤式

由於在制動過程中,卡鉗和制動盤摩擦會產生大量的熱量,使制動盤快速升溫而降低制動效果。

所以通風盤式就誕生了:車輛在行使當中產生的離心力能使空氣對流,達到散熱的目的,這是由盤式碟片的特殊構造決定的。從外表看,它在圓周上有許多通向圓心的洞空,這些洞空是經一種特殊工藝製造而成,因此比普通盤式散熱效果要好許多,但是成本也要貴一些,一般中高檔轎車才會採用。

打孔通風盤式

打孔通風盤是在通風盤基礎上對盤面進行打孔,最大程度保證空氣流通,降低熱衰減。一般在大功率的跑車上才會才用打孔通風盤。

陶瓷碳纖維式

陶瓷碳纖維式就是在打孔通風盤的基礎上,在制動盤上加入了極耐熱的陶瓷材料。這樣可以提高制動盤的耐高溫性,可以有效地減低熱衰減,也具有輕量化的特點。這種制動盤一般只在賽車或者超級跑車上採用,如法拉利F430就採用了這種制動盤。

手剎類型

手剎現在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手拉式、腳踏式、電子式。

手拉式

手拉式是最常見的一種手剎類型,大部分車型都採用這種方式。手拉式手剎位於前排座椅中間,像上拉起為上鎖。

腳踏式

腳踏式手剎一般在車輛左邊,分兩種方式:一種是拉緊和鬆開都是腳踩,另一種是拉緊用腳踩,鬆開用手拉。很多美國車都採用腳踩式手剎。

電子式

電子手剎也就是電子駐車制動系統。電子駐車制動系統是指將行車過程中的臨時性制動和停車後的長時性制動功能整合在一起,並且由電子控制方式實現停車制動的技術。是由電子控制方式實現停車制動的技術。

其工作原理與機械式手剎相同,均是通過剎車盤與剎車片產生的摩擦力來達到控制停車制動,只不過控制方式從之前的機械式手剎拉桿變成了電子按鈕。

現在很多高檔車都開始採用電子式手剎。

v 前、後輪轂規格

輪轂就是輪胎鋼圈,是在車輪的中心部分,有圓孔可以插在驅動軸上。輪轂的造型是否美觀,很多時候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輪轂是有一定規格的,例如6.5J×16則表示:輪轂的寬度為6.5英寸,J表示輪緣的輪廓,輪轂的直徑為16英寸。

前、後輪胎規格

輪胎規格的表示方式一般是這樣的:175/65R15,175表示輪胎寬度為175毫米;65表示扁平比,即輪胎斷面的高度是寬度的65%;R”是指輪胎的結構,表示此輪胎為子午線結構;15表示輪轂的直徑為15英寸。

有些高速輪胎後邊還會加上一個字母,例如:245/45R18H,這個H則表示輪胎能承受的最高速度為210km/h,字母所代表的速度如下(單位:km/h):

M:130;N:140;P:150;Q:160;R:170;S:180;T:190;U:200;H:210;V:240;W:270;Y:300;Z標示超過240

大部分車的前後輪胎規格是一樣的,但有些大馬力的豪華轎車和或跑車的後輪胎規格比前輪胎要更寬一些,這是因為後輪需要承受更大的動力,需要良好的抓地力。

一般情況下,扁平比決定輪胎的用途:扁平比較高的車則更重視舒適性,扁平比較低的車則更重視運動型。

備胎規格

一般轎車都會備有一個備用輪胎,其中全尺寸備胎是說和標準配備的輪胎相同規格;小備胎是指比標準配備的輪胎規格尺寸小,一般最高速度只能到80km/h;無備胎是汽車沒有後備輪胎或者擁有防爆胎而沒有配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