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霍納

詹姆斯·霍納

詹姆斯·羅伊·霍納(James Roy Horner,1953年8月14日-2015年6月22日),美國著名音樂人、作曲家,好萊塢最負盛名的電影配樂大師,出生於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他兩次獲得奧斯卡音樂獎(1997年因《鐵達尼號》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和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 ,並且11次獲得提名。他還2次獲得金球獎。其他作品還有《燃情歲月》(1994)、《勇敢的心》(1995)、《鐵達尼號》(1997)、《美麗心靈》(2002)、《阿凡達》(2009)《狼圖騰》(2014) 等電影的配樂。2015年6月22日9點(美國時間),電影配樂大師詹姆斯·霍納的私人飛機墜毀,作為飛行員的霍納在事故中遇難,享年61歲。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姓名:James Horner

中文名:詹姆斯·霍納

出生日期:1953.8.14

個人音樂風格:帶有世界音樂元素的抒情性交響樂

經典樂器:蘇格蘭風笛

擅長電影類型:史詩性的唯美浪漫影片

黃金導演拍檔:詹姆斯·卡梅隆

編輯推薦原聲:《風雲際會》《光榮戰役》《秋日傳奇》、《勇敢的心》、《鐵達尼號》

獲獎:1次奧斯卡、1次金球、3次格萊美

讓我們回到默片時代的大銀幕下,會發現那場光影舊夢是有著如何令人遺憾的殘缺美。在我們已習慣被寵溺的耳朵里,在沒有適時響起的浪漫音樂時,畫面中演員的接吻都顯得如此突兀枯燥。儘管,電影音樂之於電影,似乎是大幅山水畫上的留白,卻有許多妙手天成的瞬間證明著它的不可或缺,從《燃情歲月》中大提琴的低聲吟唱到《勇敢的心》中一腔幽遠的蘇格蘭風笛,從《鐵達尼號》盪氣迴腸的天籟之音到《阿凡達》集合大成的華麗風韻。好萊塢配樂大師詹姆斯·霍納證明了一件事,如果故事和畫面是電影的靈魂,好配樂則是靈魂的翅膀,悄無聲息地將觀者帶入天堂。

音樂之路

音樂的開端——

《星際旅行2:可汗之怒》《星際旅行2:可汗之怒》

因為對蘇格蘭風笛的偏愛,很多人印象中都把詹姆斯·霍納看成了英國人。實際上,他生於洛杉磯,只在童年時跟隨父母住在英國倫敦。霍納五歲就開始學習鋼琴,並受過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的嚴格訓練。當70年代他回到加州後,在著名的南加州大學(USC)拿到了學位,接著又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也就是著名的UCLA(出過非常多的電影人)取得理論作曲的博士學位。不久,一場失敗的音樂會給了年輕的詹姆斯·霍納極大的打擊,他感覺,現在的時代對於古典音樂的認識,只能停留並限制在崇拜和模仿莫扎特的階段,作為一名“創作者”,這裡對他毫無前途可言。

從70年代末走進好萊塢到1982年為電影《星際旅行2:可汗之怒》創作配樂受到矚目,這期間霍納接過最多的活計是為各種小成本恐怖片製作音樂。1986年是詹姆斯·霍納的幸運年,為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異形2》譜就的配樂和為《美國鼠譚》所寫的歌曲《Somewhere Out There》使他獲得奧斯卡最佳原作音樂和歌曲提名。這兩部風格迥異的電影,被霍納分別拿捏得恰到好處。而這,僅僅是他嶄露頭角的第一步。3年後,又是兩部口碑不俗大相異趣的電影將詹姆斯·霍納這個名字再度帶到了奧斯卡的提名名單上,這就是《夢幻成真》和《光榮》。《夢幻成真》融合了鄉村音樂的質樸感覺和搖滾樂的現代感,《光榮》則以氣勢宏大的戰爭配樂表現出霍納對史詩類型音樂的出色把握力和渲染力,後者為他贏得了第一座格萊美配樂獎。

而這,也僅僅是個開端。

沸騰的頂點——

之後幾年,詹姆斯·霍納接手的電影配樂為數極巨,無論從數量或質量上都顯示出非凡旺盛的創造力。《雷霆之心》《愛國者遊戲》《塘鵝報告》《王者之旅》《燃眉追擊》,漸漸形成了獨特而又兼收並蓄的音樂風格。霍納對民族音樂和樂器的痴迷被別出心裁地套用到了交響樂中,在廣闊氣勢中有著別樣的婉轉風韻,《燃情歲月》即成功地凸現了這點。1994年,霍納與倫敦交響樂團合作而成的《The Ludlows》為《燃情歲月》這部經典唯美的電影賦予了具有表現力的聲音,舒緩深沉的音樂彰顯出遠古洪荒般的恢宏氣息,與這個發生在洛基山脈中充滿愛恨情仇的傳奇故事相得益彰。霍納說:“我痴迷愛爾蘭音樂,我喜愛那種憂鬱淒涼的氣氛,這種形式不會因時間而顯得褪色、變質。”

《燃情歲月》《燃情歲月》
《勇敢的心》《勇敢的心》

霍納對民族音樂的迷戀在他後來幾部著名電影配樂中都被浸潤得淋漓盡致。在第68屆奧斯卡金像獎上大放異彩的電影《勇敢的心》便是此類經典。影片開篇,山川遼闊,雲影低埋的蘇格蘭大地上,空靈深邃的蘇格蘭風笛如同一股山間清風繚繞其中,隨著電影情節的展開,音樂或輕快或質樸,時而幽怨時而悲壯,蘇格蘭風笛始終貫穿在所有段落里,在烘託了電影氛圍的同時,也給聽者留下了極為深刻美妙的感官享受。

《 阿波羅13號》《 阿波羅13號》

霍納因另一部電影《阿波羅13號》中古典細膩的曲風獲得更多贊同的聲音時,事業無疑又走向一個新的高度。《勇敢者的遊戲》《與魔鬼同行》《生死豪情》邀約不斷,忙忙碌碌的霍納自是樂在其中。

靈魂的翅膀——

霍納第二次與導演詹姆斯·卡梅隆攜手時,再次將對愛爾蘭樂器的熱愛運用到了《鐵達尼號》中。如同一種宿命,大半個世紀前伴隨著優雅的音樂緩緩下沉的鐵達尼號,復活在無數人為那首《My heart will go on》流下的眼淚和唏噓中,在不朽的票房神話和絕世的愛情故事中,再次展現出命運的鬼斧神工。

霍納在《鐵達尼號》配樂中大量運用愛爾蘭風笛和錫哨,創造出精緻、悠遠而清冷的夢幻感覺。在泰坦尼克啟航的時刻,陽光燦爛的海面上,浮動著清亮高昂的樂聲,如同駛向一個夢之國度,隨後音樂急轉直下,哀傷的曲調襯托出海底沉船的蕭條與蒼茫。

當傑克帶著魯絲第一次走進下等艙,撲面而來的熱烈舞曲立刻將魯絲帶進了截然不同的世界,在那裡她脫掉鞋子,站在桌子上恣肆舞蹈。夕陽流麗的霞光下,船頭的飛翔與接吻的瞬間,柔潤舒緩又隱含憂傷的笛聲達到了華美的高潮,暗示這將是劫難來臨前最美也最短暫的瞬間。當海水逐漸沒過舷窗,偶爾響起的音樂變得冰冷尖銳。在逃難的很多場景里,除了甲板上寫實的樂隊演奏,音樂退避三舍,將耳朵留給了那些嘶喊驚恐的聲音。一派如鐵般的冷漠與安靜,是死亡到來的前兆,寂靜無聲。當一切塵埃落定,大海吞噬了一切,生命化為烏有,喧囂變作死寂,低沉的音樂才再次響起,淒涼緩慢,如靈魂飛升的餘韻。電影的最後,席琳·迪翁高亢的歌聲響起,一曲“My heart will go on”的誓言向那段葬於深海的愛情進行著完美的哀別。《泰塔尼克號》為詹姆斯·霍納拿到了一座奧斯卡小金人,對全世界喜愛這部電影的人們來說,霍納的價值卻要遠遠超過獎項能賦予的榮譽。

《鐵達尼號》《鐵達尼號》

《鐵達尼號》之後,霍納連續為多部影響力不俗的電影製作配樂,包括《天地大衝撞》、《聖誕怪傑》《完美風暴》、《美麗心靈》、《風語者》、《特洛伊》等。即使很多音樂界人士認為霍納近年的作曲都屬於某種程度的自我複製,霍納本人卻渴望以替詹姆斯·卡梅隆的新作《阿凡達》製作配樂證明自己仍有著無窮的創造力。在這部時長3小時的電影中,霍納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潘多拉的聲音系統,為此他使用了紐西蘭、冰島和拉普蘭樂器並做了一定程度的變化,力圖表現一個和電影色彩同樣奇異絢爛的音樂世界。他說,我無法用普通的樂器來表現這部片子的聲音世界,我也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它。但我知道我必須得讓觀眾憑藉他們的耳朵和眼睛來親身感知和經歷這場聲音及視覺的盛宴。

《阿凡達》《阿凡達》

創作風格

詹姆斯·霍納詹姆斯·霍納

對於電影音樂創作,霍納有幾個特別的概念,首先,他認為作曲家象畫家一樣,音樂只是作曲家的調色盤,

音樂曲調,樂器類別,和表現格局都是這個調色盤上的顏色而已,作曲家要讓畫作呈現什麼色彩,就會選擇最適當顏料上畫,素雅或繽紛,黑白或彩色,往往只在一念之間。

他認為面對古典交響樂和電影音樂的創作選擇,他會選擇交響樂,理由很簡單,作曲家可以被電影畫面感動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可是回到鍵盤上作曲的時候,根本不可以天馬行空去發揮,必須緊緊盯著電影畫面,數著秒針和底片格數,清清楚楚地計算出音樂的起承轉合。而且,電影導演留給音樂發揮的空間通常不過三五分鐘而已,音樂氣勢才要蘊釀上揚,馬上就得草草結束,實在不過癮。

霍納指出,電影配樂家的角色就是以前古典音樂世界裡的宮廷樂師。宮廷樂師的功能就是創作和演出曲子娛樂主子,電影配樂師根本沒有自主權,音樂寫得再好,導演不喜歡,就得改寫,更慘的狀況就是立刻被換掉,一點尊嚴也沒有,只能把自己當成為五斗米折腰的樂師,任人使喚。

主要作品

詹姆斯·霍納詹姆斯·霍納

2014- The Wolf Totem-《狼圖騰》

2013- The Song of Names-《名字的歌》

2012- The Amazing Spider-Man-《超凡蜘蛛俠》

2012- Cristiada

2011- Black Gold- 《黑金》

2010- The Karate Kid - 《功夫夢》

2009 - Atlas Shrugged - 《地球顫慄》

2009 - Avatar - 《阿凡達》

2008 - The Boy in the Striped Pyjamas -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2008 - The Spiderwick Chronicles - 《奇幻精靈事件簿》

2007 - The Life Before Her Eyes - 《眼前的生活》

2006 - All the King's Men - 《國王班底》

2006 -Apocalypto- 《啟示錄》

2005 - The Chumscrubber - 《我行我素》

2005 - FlightPlan - 《空中危機》

2005 - The New World - 《新世界》

2005 - Legend of Zorro - 《佐羅傳奇》

2004 - The Forgotten - 《靈異拼圖》

2004 - Troy - 《特洛伊》/(《木馬屠城》)

2004 - Bobby Jones, Stroke of Genius - 《鮑比·瓊斯:天才一擊》

2003 - Radio - 《真情電波》

2003 - The Missing - 《失蹤》

2003 - House of Sand and Fog - 《塵霧家園》

2003 - Beyond Borders - 《超越邊界》

2002 - Windtalkers - 《風語者》/(《追風戰士》

2002 - The Four Feathers - 《四片羽毛》

2001 - Iris - 《艾莉絲的情書》/(《攜手人生》

2001 -Enemy at the Gates 《兵臨城下》

2001 -A Beautiful Mind - 《美麗心靈》

2001 - Jurassic Park III - 《侏羅紀公園III》

2000 - Dr. Seuss' How the Grinch Stole Christmas - 《聖誕怪傑》

2000 - Perfect Storm, The - 《天搖地動(完美風暴)》

1999 - Bicentennial Man - 《機器管家》

1999 - Epic Journeys: The Great Migrations - 《大遷徙》

1998 - Mighty Joe Young - 《巨猩喬揚》

1998 - Mask of Zorro, The - 《蒙面俠佐羅》

1998 - Deep Impact - 《末日救未來》/(《彗星撞地球》

1997 - Titanic - 《鐵達尼號》

詹姆斯·霍納詹姆斯·霍納

1997 - Devil's Own, The - 《致命突擊隊》

1996 - Ransom - 《贖金風暴》

1996 - To Gillian on Her 37th Birthday

1996 - Courage Under Fire - 《烈火雄心》

1996 - The Spitfire Grill

1995 - Balto

1995 - Jumanji - 《勇敢者的遊戲》/(《野蠻遊戲》)

1995 - Jade - 《桃色陷阱》

1995 - Apollo 13 - 《阿波羅13號》

1995 - Casper - 《小精靈》

1995 - Braveheart - 《勇敢的心》

1994 -The Ludlows- 《燃情歲月》

1994 - The Pagemaster

1994 - Clear and Present Danger - 《燃眉追擊》

1993 - Bopha!

1993 - House of Cards

1993 - Jack the Bear

1993 - Man Without a Face, The - 《沒臉的歲月》

1993 - Once Upon a Forest -

1993 - Searching for Bobby Fischer

1993 - Swing Kids - 《《尋找波比?費西》》

1993 - We're Back! A Dinosaur's Story -

1993 - Pelican Brief, The - 《塘鵝謀殺令》

1993 - Hocus Pocus - 《3隻開心鬼》

1993 - Far Off Place, A - 《驚途十日》

1992 - Thunderheart

1992 - Sneakers - 《通天神偷(神鬼尖兵)》

詹姆斯·霍納遺作《狼圖騰》詹姆斯·霍納遺作《狼圖騰》

1992 - Unlawful Entry - 《暴劫驚魂》 / 《(危險第三情)》

1992 - Patriot Games - 《愛國者遊戲》

1991 - American Tail: Fievel Goes West, An - 《西部老鼠也移民》

1991 - My Heroes Have Always Been Cowboys

1991 - Norman and the Killer - 《諾曼和殺手》

1991 - Once Around

1991 - Rocketeer, The - 《火箭人》

1991 - Class Action - 《法網雄心》

1990 - I Love You to Death - 《另外48小時》

1989 - Dad - 《父親》

1989 - Field of Dreams - 《夢幻之地》

1989 - Glory - 《光榮》 - 1989 - In Country

1989 - Tummy Trouble

1989 - Honey, I Shrunk the Kids - 《親愛的,我把孩子縮小了》

1988 - Andy Colby's Incredible Adventure

1988 - Land Before Time, The - 《小腳板走天涯》

1988 - Vibes

1988 - Cocoon: The Return - 《天繭》

1988 - Die Hard - 《虎膽龍威》

1988 - Red Heat - 《紅場風雲》

1988 - Willow - 《風雲際會》

1987 - P.K. and the Kid

1987 - Project X - 《X計畫》

1987 - Batteries not Included

1986 - Captain Eo

1986 - Name der Rose, Der - 《魔宮傳奇》

1986 - Off Beat

1986 - Where the River Runs Black

1986 - American Tail, An - 《老鼠也移民》

1986 - Aliens - 《異形》

1985 - Barbarian Queen - 《伏魔神將》

1985 - In Her Own Time

1985 - The Journey of Natty Gann

1985 - Let's Go

1985 - Volunteers - 《闊少爺失威》

1985 - Wizards of the Lost Kingdom

1985 - Commando - 《獨闖龍潭》

1985 - Cocoon - 《天繭》

1985 - Heaven Help Us

1984 - The Stone Boy,

1984 - Star Trek III: The Search for Spock - 《星際奇航記:魔宮龍虎鬥》

1983 - Dresser, The

1983 - Gorky Park - 《高爾基公園》

1983 - Space Raiders -

1983 - Testament -

1983 - Brainstorm -

1983 - Krull - 《電光飛鏢俠》

1983 - Something Wicked This Way Comes

1982 - 48 Hrs. - 《48小時》

1982 - Star Trek: The Wrath of Khan - 《星際奇航記:可汗的憤怒》

1981 - Deadly Blessing - 《么嚇鬼》

1981 - Hand, The - 《提防鬼子》

1981 - Wolfen - 《天狼劫》

1981 - The Pursuit of D.B. Cooper

1980 - Humanoids from the Deep - 《深海外星人》

1980 - Battle Beyond the Stars - 《星球戰役》

1979 - Lady in Red, The - 《押寨夫人》

1979 - Up from the Depths

1978 - The Watcher

主要成就

詹姆斯·霍納主要配樂作品詹姆斯·霍納主要配樂作品

他還曾獲得6次葛萊美獎,包括1987年(因歌曲‘Somewhere Out There’)和1998年(因歌曲‘我心永恆’)兩次獲得年度最佳歌曲獎。

在1998年4月,由索尼Classical發行的霍納的《鐵達尼號》電影原聲帶在Billboard唱片銷量排行榜上取得了史無前例的連續16周排名第一的成績,這創造了電影原聲樂連續周銷量排名第一的新記錄。它同時也是歷史上銷量最大的器樂演奏的電影原聲樂,在美國銷售了接近1千萬張,在全世界範圍內的銷量達到2千7百萬張。索尼Classical後續發行的多白金唱片《回到鐵達尼號》收錄了電影中其他一些音樂,同時還有幾首霍納根據原來唱片的主題新譜寫的樂曲。

最新作品

他最新的作品是在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Jean-Jacques Annaud)執導的二戰史詩巨片《決戰中的較量》(Enemy At The Gates)中擔任配樂工作,大師詹姆斯.霍納為影片製作了多首樂曲、合唱曲,這些帶有地域性和時代特色的樂曲成功地為影片情節的發展進行了鋪墊。擅長劇情片配樂的詹姆斯.霍納,其音樂雖總力求表現劇情式張力,卻堅決不將任何個人情緒放入影響音樂的公正立場。從柔順豐沛的鏇律到緊湊心悸加快的管弦樂控制,當觀眾面對著螢幕上殘酷的戰爭畫面時,在聽覺上也有震撼的感受。除了戰爭場面的磅礴鏇律操控之外,也可在不經意中聽到詹姆斯.霍納讓戰爭中常見的苦澀愛情飄過,以及痛苦下所遭遇的人性尊嚴問題。

我心永恆

儘管影片《鐵達尼號》的主題歌“我心永相隨”只以完整形式出現在片尾,但它卻是全片配樂創作的核心,在整個影片中,它的倩影無處不在。影片開始,蘇格蘭風笛吹奏出了地域特色鮮明的哀婉的曲調。作為序奏,它所引出的由女歌手希塞爾以無言歌方式演唱的全片音樂主題,是主題歌鏇律的第一變奏。銀幕上出現的當年作處女航的豪華郵輪離開碼頭的畫面,在那飄逸、含蓄的無言歌伴隨下,使觀眾產生了一股訣別的傷感和恍如隔世之情。當美麗的露絲小姐第一次出現在頭等艙甲板的欄桿旁,傑克在下方向她凝視的時候,主題歌鏇律的另一變奏以親切動人的形態出現,揭示出了傑克心中的仰慕之情。其後,在影片製作者所設計的那組極富動感的鏡頭中,主題歌變奏出的無言歌又使一對情人站在船頭展翅飛翔的情節變得更加動人和難忘。而片頭部分的第一變奏在影片最後的再現,是在令人心碎的情節中—— 浸泡在冰冷的海水裡的傑克,在失去意識之前向他心愛的姑娘叮嚀與訣別……這樣,取自主題歌“我心永相隨”的素材數次有機會出現,在這個發生於災難背景上的愛情故事中起到了首尾貫穿、突出主題的作用。

霍納的音樂穿越時空的阻隔,用和諧而充滿情感的鏇律向我們道出一個動人的愛情傳奇。它既不是像以往表現悲劇場面時落於俗套的一味淒悽慘慘;也不同於某些影片刻意標新立異,追求反潮流的風格。 而是巧妙地鋪陳出喜悅、悲傷和重生的音樂主題,用它來告訴人們,什麼是人類情感中永恆的東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