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稜子芹

西藏稜子芹

西藏稜子芹,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全體無毛,屬傘形科植物的一種,常生長於海拔3500-4500米的山樑草坡上。

基本信息

命名來源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55(1)卷||傘形科UMBELLIFERAE||稜子芹屬PleurospermumHoffm.||西藏稜子芹PleurospermumhookeriC.B.Clarkevar.thomsoniiC.B.Clarke
4.西藏稜子芹圖版68
PleurospermumhookeriC.B.Clarkevar.thomsoniiC.B.ClarkeinHook.f.Fl.Bait.Ind.2:705.1879.——P.dochenenseW.W.SmithinRec.Bot.Sury.India6:100.1914.syn.nov.——P.tibetanicumWolffinFeddeRepert.Sp.Nov.Beih.12:448.1922.syn.nov.——P.markgrafianumWolffinActaHort.Gothob.294.1926,syn.nov.——P.pseudoinvolucratumWolffinFeddeRepert.sp.nov.27:119.1929,syn.nov.——P.affineWolffinActa.Hort.Gothob.2:295.1926,syn.nov.——TrachydiumchloroleucumDielsinNot.Bot.Gard.Edinb.5:290.1912.syn.nov.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全體無毛。根較粗壯,暗褐色,直徑4-6毫米。莖直立,單一或數莖叢生,圓柱形,有條棱。基生葉多數,連柄長10-20厘米,葉柄基部擴展呈鞘狀抱莖;葉片輪廓三角形,2-3回羽狀分裂,羽片7-9對,一回羽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最下一對羽片有明顯的柄,向上逐漸變短,羽片長達3-5厘米,寬1.5-2.5厘米,末回裂片寬楔形,長寬各5毫米左右,羽狀深裂呈線形小裂片;莖上部的葉少數,簡化,葉柄常常只有膜質的鞘狀部分。復傘形花序頂生,直徑5-7厘米;總苞片5-7,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5-2.5厘米,頂端尾狀分裂,邊緣淡褐色透明膜質;傘輻6-12,長2-4厘米,有條棱;小總苞片7-9,與總苞片同形,略比花長;花多數,花柄長約5毫米,扁平;花白色,花瓣近圓形,直徑1-1.2毫米,頂端有內折的小舌片,基部有短爪;萼齒明顯,狹三角形,長約1毫米;花葯暗紫色。果實卵圓形,長3-4毫米,果棱有狹翅,每棱槽有油管3,合生面6。花期8月,果期9-10月。

產地分布

產西藏、雲南西北部、四川西北部、青海南部和甘肅等省。模式標本采自西藏西部。

生長習性

生長於海拔3500-4500米的山樑草坡上。

藥用作用

【藥 名】:西藏稜子芹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傘形科稜子芹屬植物西藏稜子芹的全草。
【功 效】:理氣止痛、活血祛瘀。
【主 治】:治氣滯腹痛、肝氣鬱滯、兩乳脹痛、婦人痛經、月經不調、瘀滯腹痛、以及外傷後瘀血作痛等症。
【性味歸經】:辛,溫。入肝、腎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9一20克,煎湯服。外用:煎水熏洗。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我國西藏地區。
【考 證】:始載於《中國植物志》。

傘形科·稜子芹屬植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